《易經》裡的卦象該如何解釋,其對中國文化的影響是否利大於弊?

2021-01-08 重樓逾陀

簡單談一下卦象。我們先看周易頭兩卦,乾卦和坤卦,篇幅所限只講幾個卦象,以便於大家理解中國《易經》對中國文化的影響,不管是有利的還是不利的影響。

後世賦予乾卦的多重含義

乾卦和坤卦後來在《易傳》中,乾卦代表天,代表陽。坤卦代表地代表陰。到孔子時代以後,天尊地卑、男尊女卑這兩卦出現了重大分化。可是大家看一下它的卦辭,這兩卦最初它只是早年算卦的一個佔筮記錄,所以它早年沒有吉兇之別。

我們看一下它的卦辭。乾卦卦辭這樣寫,說「乾,元亨利貞」,「元」就是元初、奠基,「亨」就是亨通。「利貞」就是算卦結果有利、主利。也就是一個吉卦。

大家再看坤卦,它的卦辭,《易經》上是這樣寫的:說「坤,元亨。」,跟乾卦一模一樣。然後接著說一段話說,「利牝(pin)馬,之貞」,也就是算這一卦,是為了一個賣馬的人去賣母馬。

如果賣馬的人去賣母馬,有利。說「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說你賣馬走得很遠,你有一個很遠的路程,但是你先會失去生意,找不見市場,以後你會有所收穫。「主利」。這也是一個吉卦。

「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在甲骨文裡「朋」就是一串貨幣,說你在西南這個地方賣馬,由於那個地方人的購買能力強,你能賺錢。「東北喪朋」說東北地方人的購買能力差,那個地方可能本身也產馬,所以你到那個地方賣馬你賺不了錢。然後「安貞吉」,說你得這一卦總體是安的是好的,卦象是吉利的。

請大家注意它的卦辭。乾卦和坤卦基本上都是吉利之卦,並沒有尊卑兇吉的差別,但隨後發生分化。到周代後期春秋時代孔子作出禮制文化,把它原來的佔筮記錄另作禮學的解釋,於是就有了這兇吉不同的另外的分辨和解釋。

於是孔子講天尊地卑,《易》的《彖傳》,也就是兩漢時代的人物在作《傳》的時候就講「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把乾掛標在非常重要的地位。然後「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也就是坤卦順承乾卦的一個卑微地位。

大家注意,這都是後人隨著社會形勢改變,對它的另外的變態的解釋。

舉個例子,老子代表的是氏族部落文化商代文化,它推崇人類小國寡民的那個時代,代表人類母系始祖社會的思想。因此老子跟孔子對男尊女卑,天尊地卑的解釋剛好相反。

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大家看老子怎麼講?老子講「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請注意「始」這個字和「母」這個字都是代表女性,也就是陰反而佔據優勢。老子又講,「穀神不死,是謂玄牝(pin),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這是對道的最高讚許。

說這一段是想說明什麼?是想說明後人對《易經》的解釋,對天尊地卑、男尊女卑的解釋,隨時代的不同而不同,隨時代生存結構和生存形勢的變化而變化。因此大家注意,《易經》後來的哲理解說,也就是《易經》傳的部分,跟《易經》最初作為佔筮記錄的含義大相異趣。

我們下面再看既濟卦。何謂既濟卦?在六十四卦中,最後兩卦就是這兩卦。所謂「既濟」就是完成的意思,所謂「未濟」就是未完成的意思。第六十三卦叫既濟卦,大家看這一卦,它當年的卦辭也就是算卦的卦辭,叫「亨」,通達;「小利貞」就是算卦的結果,小吉小利。「初吉終亂」,最初是有利的,最終是不利的。這叫既濟卦。

六十四卦

大家再看未濟,也叫火水未濟。上面是一個離卦,底下是一個坎卦,它的卦辭是這樣的,說「亨」,也就是貫通。然後「小狐汔濟」,說一隻小狐狸要越過山東的濟水,「濡其尾,無攸利」,說把小狐狸的尾巴打溼了,小狐狸最終沒有過了濟水,所以這一卦不利。

這一卦叫既濟,就是完成的意思。到六十四卦,最後一卦叫未濟,說沒有完成。然後又從第一卦乾卦開始進行循環。

大家懂了嗎?這叫周。老子講「周行不殆」。也就是中國易經,由於它一開始建立的就是辯證思維,所以它是一個圓形的運行方式。圓形循環的這麼一個思維模型,是典型的辯證思維模型,到最後一卦,它講又沒有完成,於是又從首卦開始重新運行。這個辯證思維方式貫通中國整個哲理系統。

所以中國古代從老子到後世所有文人不斷地講,下面這些話,叫「周而復始」、「周行不殆」。《易經·斷辭》中講,「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它說太陽走到中間就一定會偏西落下,月亮最圓滿的時候,一定是月亮開始逐步要從盈到虧的開端。它說天地不斷轉換,「與時消息」,隨著時間而消長,它又講「一闔一闢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這是《易經·繫辭》中的話。又講「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大家看,這都是典型的辯證論證方式,它構成中國基本思維模型和基本宇宙觀,都受到《易經》卦象循環的影響。

我們下面看兩個很有名(的卦),叫泰卦和否卦。泰卦和否卦後來被引申出非常複雜的涵義。我們看看《彖傳》中所說的話,它說泰卦是這樣說的,說「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內陽而外陰,內健而外順,內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這段話什麼意思呢?

它說你如果得到這一卦,「天地交而萬物通」,自然界都會很順利,「上下交而其志同」,君臣之間關係通達。然後「內陽而外陰,內健而外順」,內裡很有原則,外裡很圓滑。「內君子而外小人」,內裡是一個剛健的君子,外面表現出很平和的日常狀態。「君子道長,小人道消」,這是泰卦。

大家再看否卦,我不講它的卦辭,我只講它的《彖》部分的表述:它講「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也。」也就是君臣民之間不通,政不通人不和,國家都要崩潰。「內陰而外陽,內柔而外剛」,內裡很陰柔、很陰險,表面上表現得很像個人模人樣,「內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也。」這兩卦早期實際上只是一個算卦的卦辭,但它到了兩漢時候做成傳,做成自然人際關係的哲理表達,卻判然有別。

大家注意這個時候,它的陰陽卦,也就是乾卦和坤卦,上下的這個乾坤變化已經代表了非常多的含義,它居然可以分別代表天和地、內和外、剛和柔、君子和小人。而且大家注意,它的下面的內卦是優勢卦,它的上面的陰卦、外卦是弱勢卦。

所以內卦是泰卦,內卦代表君子。而否卦,內卦代表小人,也就是下位卦,不具優勢。請大家注意,隨後的情形會為之一變。我們再往後看,我在這裡首先想讓大家明白,到兩漢戰國以後,中國早年《易》作為算卦的卦辭或者爻辭,已經通達為一種變態的複雜的非常廣泛的其他解釋。而且這些解釋引申的那些原則和它的邏輯關係混亂。

我們下面再看。我在這裡講這麼幾個卦,大家先看鼎卦,大家注意這一卦為什麼叫鼎卦?其實這個卦的名字叫火風鼎,它上面的卦象是離卦,代表火,下面的卦象是巽卦,代表風,我在前面講過,所以叫火風鼎。大家注意它為什麼叫鼎卦?是因為這個卦象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具象的鼎的樣子。大家看,古代的銅鼎上面是一個是煮東西的釜,下面有三條腿,然後在底下扇風燒火。

大家看鼎卦,它上面是一個離卦代表釜的部分,加熱集中熱量的部分。下面一個巽卦,而且巽卦下面兩個陰爻,剛好像鼎的三腿的具象描寫,所以下面煽風點火,熱量集中在上面煮肉。所以它是一個非常具象的卦象。

你算卦得到這一卦,它會說,「五味雜陳,一鼎調和」。意思是說,你在這個鍋裡面填入了肉、香料、鹽、水,亂七八糟的東西,你最初嘗不是味道,你慢慢拿火候燒它,最後會出一鍋香噴噴的肉。

它告訴你最初是很亂的,你是分不清吉兇的,你得慢慢的熬時間熬火候,最終得出一個吉卦。這完全是具象類比推導關係。

我們再看,這一卦叫鹹卦,也叫澤山鹹,澤上面是個兌卦,代表澤。下面是個艮卦,代表山。既然叫澤山鹹,我們應該想像代表水、代表山,可這一卦為什麼叫鹹卦呢?「鹹」是什麼意思?在這裡它已經不是那個「鹹陽」的「鹹」的含義了,它在字形上和「感」這個詞非常像,「感情」的「感」,就是在鹹的下面加一個心,所以這個地方的「鹹」是「感「的通假。

它的卦突然變了,上面這個澤上面這個兌卦不代表澤了。在這個地方代表少女。下面的這個艮卦不代表山了,在這個地方代表少男,表達為少男追少女。因為少男追少女是一個合理的符合中國觀念的一個組配關係,因此稱之為正常的艮卦。

大家再看,這一卦叫蠱。蠱卦叫山風蠱,上面是一個艮卦代表山,下面是一個巽卦代表風。它為什麼是「蠱惑人心」的「蠱」?「蠱」在中國古代是一種毒蟲,它可以侵入人的神經系統,使人神經離亂,精神失常。這叫「蠱」。大家注意這一卦在這個地方,艮卦不代表山,代表少男,巽卦突然也不代表風了,在這個地方代表長女。

因此這一卦是長女追少男。由於中國古代認為男人年齡大追年輕的女人正常,一個老女人追年輕的男人是蠱惑人心,因此這一卦叫蠱卦。

大家再看,這一卦叫漸卦,叫風山漸。它上面是一個巽卦,本來代表風,下面是一個艮卦,本來代表山。按前面的講法,這一卦應該是少男追長女。是不是這樣?可它突然又轉回來了,上面的巽卦就代表風,它下面的艮卦就代表山。這一卦的解釋是「山中有木,風吹林成」之謂。它又轉回來了,你完全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泰卦的下面的內卦是優勢卦,上面弱勢卦

而且大家注意,在鹹卦和蠱卦中,上位卦是優勢卦,下位卦是劣勢卦,下位追上位,跟前面講的泰卦和否卦,它的內外上下關係又顛倒了。我想說明什麼?我想說明中國的《易經》在中古時代以後不斷層累,以至於各個符號的指謂已經沒有了針對性,它竟然可以任意指謂、任意替代。

發展到唐宋以後,易學家籤名開始用卦象表示名字,易學已經把卦象複雜到這樣的程度,上萬中國字都可以歸在這六十四卦象中。

要知道人類的任何符號是必須有明確針對性的,你用的任何一個詞一句話,你首先必須定義,然後才能討論,思想才會清晰,否則永遠無從知悉你的思想內涵。

概括言之,易經是華夏文明的奠基者,易經的發展脈絡表達著人類不同時代的生存狀態,後世的層累延展造成了解釋的隨意性和任意性,從而造成嚴重的思想混亂。

相關焦點

  • 9.14 《易經》裡的卦象如何解釋?
    我們先看周易頭兩卦,乾卦和坤卦,我們時間有限只講幾個卦象,以便於大家理解中國《易經》對中國文化的影響,不管是有利的還是不利的影響。乾卦和坤卦後來在《易傳》中,乾卦代表天,代表陽。應卦坤卦代表地代表陰。到周代後期春秋時代孔子作出禮制文化,把它原來的佔筮記錄另作禮學的解釋,於是就有了這兇吉不同的另外的分辨和解釋。於是孔子講天尊地卑,《易》的《彖傳》,也就是兩漢時代的人物在作《傳》的時候就講「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
  • 中國股市:新退市制下對A股有什麼影響,於散戶來說是利大於弊?
    新退市制下對A股有什麼影響,於散戶來說是利大於弊?真的嗎?關於退市制度,在A股一直以來都是名存實亡,做做樣子,真正退市的鳳毛麟角。所以不管再爛的股票,也有個「殼資源」的價值,炒殼的投機行為時有發生,不能為實體經濟和投資者創造任何價值。12月14日,滬深交易所公布了退市新規的徵求意見稿。新的退市制度明顯比過去30年嚴格得多。
  • 楊振寧「跨行」談《易經》,周易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2004在北京召開的文化高峰論壇上,在世最偉大的(沒有之一)物理學家楊振寧,在現場發表了一篇演講,演講的內容是有關《易經》對中國文化的影響的演講,當時在文化界、科技界就引起了很大反響。後來這篇演講,被刊登在《自然》雜誌2005年第1期。
  • 如何理解《易經》中的卦象的意義?
    所謂的卦象實質上就是卦畫符號所代表的意義。大家都知道,《易經》這本書其實就是六十卦以及卦辭和爻辭。我們若要了解《易經》這本書裡面文字部分內容的含義,首先需要了解六十四卦符號所代表的意義。從春秋時代開始人們就認為六十四卦是由八卦演變而來的,但在《易經》這本古書裡卻沒有提供八卦以及八卦與六十四之間關係的任何知識。
  • 易經尋根:只有預測師對卦象的解釋才比較靠譜
    周秋鵬自古到今,易經一類的書和文章浩如煙海,多到無法統計。現在還增加了電視、網上講學視頻。講易經一定會解釋卦象。而這些書和文章,十有八九不是預測師寫的,是研究易經的人做的學問。如果要圍繞易經寫一本書,一般具有高中水平的人,平時喜歡抄抄寫寫的,再找幾本易經類的書翻閱一下,就能雲山霧罩地寫起來了。要是一個上過的大學的,不光懂點古文、歷史,還懂數學、物理、化學,再讀幾本易書,出來的一不小心就是驚世之作了。而且還有那麼多學者、教授也講易經,那是可以和經典排在一起的。但是很少看到預測師寫的易書。邵偉華算一個,他是搞預測的。他對卦象的解釋,相對比較靠譜。
  • 生命誕生的秘密,開天闢地的神話藏在《易經》這個卦象裡
    01 開天闢地,始生之難我們都知道,中國傳統文化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就是「比類取象」。遠古時代的甲骨文,就是從大自然和人類生活中各種形象擷取來得,再經過系統化、符號化,就變成了文字系統。伏羲創作《易經》仰觀天文,俯察地理,取乎諸身,每一個卦象其實都代表著某個事物的形象。伏羲畫卦一畫開天,然後陰陽互動,產生了乾卦和坤卦。
  • 科學家是怎樣看待中國中華傳統文化的?楊振寧痛批《易經》
    《易經》共分作三部—《連山》、《歸藏》、《周易》,其中《連山》為《易經》之首,也是最先產生的易學作品,現階段公認其產生時間為世界產生後的天皇氏時代。科學家是怎樣看待中國中華傳統文化的?楊振寧痛批《易經》為什麼取名「連山」也有一番說法,據《易贊》:「《連山》者,象山之出雲,連連不絕。其是以艮卦開始,如山之連綿,故名曰連山。」
  • 易經:到底該如何理解?只需要看看這一卦的解讀過程,就全明白了
    《易經》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經典,自漢武帝開始,就被稱為五經之首,乃至被後世稱為群經之首,古往今來的文人學者,無不重視對《易經》的學習和研究。《易經》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學習《易經》既可以培養一個人的抽象思維能力,從而打開智慧,又可以提高一個人的歸納總結能力,從而提升綜合實力,還可以學會為人處世的理念,從而提高整體素質,當然還能夠提高一個人的文化水平,從而增強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
  • 新研究發現:有一種情況下利大於弊
    由此,研究人員根據來自英國全國各地的715個樣本得出結論:經常使用電子產品的幼兒,其精細運動發展得要比同齡人好。研究發現,寶寶剛出生的時候,腦內有50億個突觸,在3歲時達到峰值1000萬億,是成人的兩倍之多,如果利用好了,有利於智力發育。孩子在使用電子觸控螢幕時,其手指會不斷滑行,在這個頻繁上下滑動的過程中,精細運動能得到更好的鍛鍊。
  • 破解《周易》:如何讀懂《周易》—《易經》和《易傳》
    《經》乃卜筮之書,大約成文於殷商之際,是上古丞史文化的遺存;《經》乃戰國中後期作品,為自成體系的哲學著作,反應新興封建階級的世界觀。一般來講《傳》是對《經》的註解。一、《易經》1、卦象:卦象是周易的基本符號,《周易》六十四卦對應六十四個不同的卦象,每個卦象均由「六爻」組成,從下往上數。
  • 梅花易數佔卜:如何用易經卦象斷卦?
    01內容提要上文介紹了「體用生克法」斷卦法,本文則手把手教大家如何用「易經六十四卦的卦象、爻辭」來斷卦。有方法,有案例。易學易用,活學活用。如果說「體用生克法」用的是理性邏輯思維,那麼「卦爻意象」法則用的是直觀形象思維,類似我們小時候的看圖說話,通過直讀卦象得出吉兇和事情的前因後果。這其中,「卦名、卦象、卦意和爻辭」都是斷卦的重要依據。1、如何得出卦名?如上圖,當我們見到一個卦時,如何得出卦的卦名呢?
  • 淺談易經八卦的卦象問題
    所有的奧秘都在八卦的象數裡,為什麼有的人精研易經數十年,卻不明易象,這跟我們的人性是有關係的。從人類的本性來講,受傳統宣傳的影響,都認為八卦是極神秘的,不那麼容易懂的,於是乎,他的內心深深地埋下了這個神秘、難懂、高大上的種子,這就直接影響到了他的研究。
  • 易經解讀|卦象之間的內在關係(一)
    作者|鵬程九萬裡  編輯|Gary《易經》——舉世公認的中華傳統文化瑰寶,千百年來,人們不斷研讀她,豐富她的內涵,成果豐碩,同時又不斷結合生活實踐,推動了整個中華文明的進程,成為了東方哲學的源頭和主幹。毫不誇張的說,中國歷史的演進,就是在易經的原理推動下完成的。
  • 《易經》六十四卦的原理和命名法則,讀懂卦象與經文的重要基礎
    導讀:這一節的內容很重要,它揭示了《易經》卦象的意義和命名法則,是我們讀懂《易經》一書的重要基礎。六十四幅卦象,代表意義不同,名稱不同,經文各異,但卻存在著規律性的內容。比如,卦象的意義如何定義,卦象的名字是如何命名的,卦辭、爻辭如何解釋卦象、爻象,如何論斷吉兇休咎,都包含著統一性的法則,掌握了這些規律,讀懂《易經》並不難。上一節講了八卦的來歷及其意義,現在我們就可以來探索《易經》六十四卦的奧秘了。一、 六十四卦的繪製方法翻開《易經》,我們不難發現,《易經》裡面的卦象都是由六個爻組成的。
  • 預知未來的大智慧—《易經》之《周易》的內容
    預知未來的大智慧—《易經》之《周易》的內容《周易》是中國本源傳統文化的精髓,是中華民族智慧與文化的結晶,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是中國古代傑出的哲學巨著,歷經七千多年的歷史至今經久不衰,奠定了中華文化的重要價值取向,開創了東方文化的特色,對中國的文化產生不可取代的重要價值和巨大影響。那麼《周易》究竟是一本什麼樣的奇書呢?
  • 易經精髓,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
    懂點易經,讓你成為朋友圈的焦點人陰陽是如何產生的呢?陰陽之道對中華民族文化具有什麼影響呢?陰陽之道我們都處於同一個地球,關於宇宙的起源都有不同的說法,無論是巴比倫文化還是希臘文化,都是從神話起源,對於解答不出來的事情我們都習慣用神話去解釋,他們看視不同卻又相視,看視相視又相差甚遠。我國的孔子貼近老百姓,他所提議出來的是神話就是哲學,哲學就是智慧。
  • 古老的易經文化與科學的結合,易經六十四卦的驚人數學結構
    古老的中國《易經》是最早的文獻之一,讀起來宛如一部經典,闡釋人生時節的智慧。這張美麗的人類圖是一個不可思議的結合,包含了四種古老的文明奧秘系統,也就是早期的科學──四種了解生命韻律和流動、了解宇宙,以及人類內在本質的不同途徑。
  • 易經卦象是什麼意思 詳細解析易經卦象
    《周易》有六十四卦,每個卦都有卦名,按六十四卦卦序排列為:乾、坤、屯、蒙、需、訟、師、比、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謙、豫、隨、蠱、臨、觀、噬嗑、賁、剝、復、無妄、大畜、頤、大過、坎、離、鹹、恆、遯、大壯、晉、明夷、家人、睽、蹇、解、損、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艮、漸、歸妹、豐、旅、巽、兌、渙、節、中孚、小過、既濟、未濟。
  • 《易經》中乾卦的初九四個字是啥?
    易經四個字,道出你的事業四境界元、亨、利、貞,就是天地變化的規律,也是易經中最常見的四個字。讀懂這四個字,便知易經如何經世致用。易經難懂,但並不神秘。易經裡面有四個字最常見:元、亨、利、貞,比喻一切事業歷經的四個階段:「元」是啟始,「亨」是發展,「利」是收穫,「貞」是總結。
  • 乾隆六下江南花費超過一億兩白銀,利在當代,弊在千秋
    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看待這六次南巡,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六下江南,利在當代,弊在千秋。要想了解這六次南巡到底值不值,得先弄明白乾隆為什麼要六下江南,而不是其他地區。六次南巡給社會帶來的積極影響從乾隆16年開始,在接下來的33年裡,乾隆連續六次南巡。在每次南巡時,乾隆都會下令免除當地的一些賦稅。根據史料記載,在六次南巡中,乾隆一共免除了超過1000萬兩白銀的賦稅,相當於乾隆元年國庫的三分之一存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