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七虎:昔日貧困戶 今日致富能手

2021-01-17 人民網

「住房80平方米;羊300隻;工資性收入0.9萬元;生產經營性收入21.92萬元(包括種植收入9萬元,養殖收入12.92萬元);政策性收入4801元;支出12.77萬元(含購買飼料藥品、購買大型農機具及生活開銷);年人均純收入26321元。」日前,邊七虎翻開他家2019年的扶貧臺帳,一年的收支一目了然。

扶貧必先扶志,脫貧必先脫懶。杭錦旗獨貴塔拉鎮黨委把「啃」下精神脫貧的硬骨頭,放在脫貧攻堅的首位,把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作為脫貧攻堅穩根本,保長遠的關鍵。通過對貧困戶的積極引導和精準幫扶,獨貴塔拉鎮湧現出了一批自強不息、立志脫貧的貧困戶,邊七虎就是其中的一位。邊七虎家2019年的收入翻番,生活發生蝶變。

邊七虎不僅是貧困戶,還是一戶特殊貧困戶,家中四口人,三人患有殘疾。女兒出生時身體健康,但在七八歲時卻出現了間斷性失聰,在醫院詳細檢查後,醫生告訴邊七虎,可以通過植入人工耳蝸的方式來保持聽力。當時的邊七虎是一個普通的小貨車司機,作為家裡唯一的收入來源,他的收入只能勉強支撐家中的基本生活。女兒日漸下降的聽力,拮据的家中生活,讓他徹夜難眠,孩子的耳朵不能再耽擱啊!2014年,幾經糾結的邊七虎,決心借錢給女兒植入人工耳蝸。女兒的聽力恢復了正常,但將近10萬的欠款,也壓得邊七虎喘不過氣來。

就在邊七虎無法還清欠款,生活感到灰暗的時候,精準扶貧的一系列好政策,為邊七虎的生活帶來了希望。建房幫扶政策幫邊七虎蓋起了新房,教育扶持政策解決了女兒沒錢上學的問題,代繳合作醫療為醫療報銷提供了保障……雖然在村裡有了新房,家裡的情況也日漸好轉,但只有三十多隻綿羊的邊七虎,不知道如何規劃發展。駐村工作隊在與邊七虎交流中發現,他對養羊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駐村工作隊鼓勵邊七虎擴大養殖規模。看著忙前忙後,為自己出謀劃策的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員,邊七虎深知自己不能「靠著牆根曬太陽,等著別人送小康」,只有努力奮鬥,才能不辜負黨和國家的好政策,才能不辜負政府幹部的幫扶,他暗下決心要苦幹拼命幹,爭取早日脫貧致富達小康。

2016年,邊七虎申請到了10隻基礎母畜和一隻優質種公羊。為了保住羊羔,提高產羔率,邊七虎在羊圈旁蓋了一間小羊棚,在裡邊架起了火爐。第一年冬天產羔期,邊七虎沒睡過一個好覺。為了聽到羊圈裡的動靜,他將床搬到了羊圈旁邊的小羊棚;為了避免自己睡得太沉,他和著衣服在床沿兒邊睡了一個冬天。他頻繁的起夜看羊,把一隻只小羊羔及時地接進了「小暖棚」裡。到了第二年,邊七虎雖有了一定的養殖經驗,但他並沒有鬆懈,每逢產羔期,他就住進了小羊棚。

得空休息的時候,邊七虎也不閒著,而是看著自己的羊群仔細琢磨,就這樣他琢磨出了一套自己的「養羊經」。「放在一起餵的時候,壯實的羊爭搶的吃,小羊吃不上,小羊精神越來越不好。」發現這個問題的邊七虎如獲至寶,很快地將自己的羊圈,進行了改良,他將自己的大羊圈,用網片分成了五個小羊圈,將山羊、綿羊、育肥羊進行分群管理,分群飼養。邊七虎將羔羊也採取了「母子分離」的飼養方式,白天母子分開飼養,晚上「母子團圓」,把羔羊放進母羊群裡吃奶,這不僅規避了羔羊追奶忘食的問題,還為母羊創造了「休養生息」的條件,利於體能恢復。

只用了兩三年的工夫,邊七虎就讓羊圈裡的羊翻了幾番,欠下的貸款也慢慢還清了。養殖規模越來越大,但他並沒有滿足現狀,而是趁熱打鐵,在自己30畝耕地的基礎上,又用出欄羊的收入承包了80畝耕地,陸續購入了播種機等大小機械6臺,開始種植葵花和玉米。30畝玉米及玉米秸稈全部用於養殖,80畝葵花籽出售,葵花秸稈加工成飼料餵羊,通過種養結合的方式,養殖成本大大減少。

談及又種地又養羊是否能兼顧時,邊七虎笑著說:「我這老婆和小子雖然不能說話,但都勤快的很。我家每年還養著豬,餵著雞嘞。春耕時,他倆放羊種地,我還能抽空出去拿我的播種機給人家種種地。」

邊七虎家的日子越過越紅火,他「為養而種,相輔相成,以養增收」的發展模式,很快在村裡傳開了,對於左鄰右舍的討教邊七虎毫不吝嗇。「要想富,先養牧。咱們得講究方法,一年兩茬,一茬兩個羊羔,咱得想辦法保住。現在有放在羊圈裡的監控,我覺著咱們也可以安幾個……」羊圈旁的邊七虎正在向和他學習養殖經驗的農牧戶傳授他的「養羊經」。

邊七虎從貧困戶到致富能手的改變,是邊七虎「苦幹+巧幹」的成果,是杭錦旗獨貴塔拉鎮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的成果,更是黨和國家精準脫貧好政策落地生根的成果。(記者 王玉琢 實習生 雷豔霞)

(責編:劉澤、張雪冬)

相關焦點

  • 從貧困戶到養殖能手,海南省文昌市龍樓村朱興旺——脫貧不返貧 要...
    2014年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時,朱興旺家給村裡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窮」。一棟破舊磚瓦房,屋頂漏著好幾處,每當颱風襲來,「屋外下大雨,屋裡下中雨」。這年,朱興旺家人均年收入只有2300元。僅僅過了2年,朱興旺家就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人均年收入達到了10858元。如今,朱興旺已經成了當地響噹噹的技術能手和致富帶頭人。
  • 桃源縣觀音寺鎮殘疾貧困戶栽出「致富花」
    燕家坪村殘疾貧困戶燕為松拍了拍手上的泥土,高興地說。縣殘聯聯合萬羊山生態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關愛殘疾人為出發點,在觀音寺鎮開展陽光增收計劃,通過免費為殘疾困難戶提供種苗、地膜、技術指導,扶持發展富硒皇菊產業。後期以每公斤16元的價格收購鮮花,提供完整的「產銷鏈」,讓殘疾困難戶無後顧之憂。
  • 產業扶貧幫扶政策覆蓋超98%的貧困戶——產業對了頭 小康有奔頭
    目前,蒼溪縣發展紅心獼猴桃種植39.5萬畝,覆蓋全縣31個鄉鎮,帶動20多萬人增收致富。  「縣縣有主導產業、村村有致富項目、人人有脫貧門路」,像張明述這樣通過發展特色產業實現脫貧致富的群眾有很多。綠豐果業合作社理事長鄧蘭雲說,合作社示範帶動貧困戶抱團種柚子,生產技術統一培訓、生產物資統一採購、商標包裝統一打造、生產產品統一銷售。  陳斌在合作社打工,邊學技術邊種果,去年底一算帳,收入10多萬元。合作社帶動產品提質增效,果子價格不斷上漲。目前,合作社已建立以井岡蜜柚為主導的林果基地5000餘畝,帶動高陂鎮150餘戶貧困戶脫貧致富。
  • 舞陽縣文峰鄉李斌莊村昔日貧困村 今朝村滿菇
    全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97戶371人,曾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  早在1994年,李斌莊村便開始引進香菇種植,但由於農民不懂種植和管理技術,香菇的產量一直上不去,而一家一戶小打小鬧又根本抓不住市場,種植香菇並沒有給群眾帶來多少實惠。
  • 幸福花開新邊疆丨致富小康路!小小藏香如何助力傑麥村貧困戶脫貧?
    幸福花開新邊疆丨致富小康路!小小藏香如何助力傑麥村貧困戶脫貧?飲水不忘思源脫貧不忘身邊人在藏香廠走上正軌後桑珠主動積極地遵守利益聯結機制分別與傑麥村旺傑等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籤訂分紅協議
  • 【我的扶貧故事】鄭雄文——讓貧困戶對未來生活充滿信心
    「鄭書記經常找我拉家常,我雖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但是對未來的小康生活充滿信心。」「鄭老師帶我們閱讀《納尼亞傳奇》英文小說,感覺自己和城裡的學生差不多」......說起鄭書記,落煙村村民如同打開了話匣子。
  • 「音樂雞」讓貧困戶展笑顏
    給小雞放音樂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李紅汛通訊員喬新強文圖  本報平頂山訊11月24日,在魯山縣魯陽街道七裡社區多虧了幫扶人郭亞武主任,自費1700多元給我買了這個大音響,這下我養雞致富更有信心了。」雞場主人,今年55歲的貧困戶韓小陽感激地說。  韓小陽的妻子精神有毛病,經常犯病。「每次犯病,都會把家裡搞得一團糟。有次犯病後住院150多天,除了國家報銷外,自己還花了6000多元,要不是靠國家的小額貸款養雞,真不知道日子該咋過。」對於國家的扶貧好政策,韓小陽很是感恩。
  • 淄博高新區1652人次貧困戶拿到項目分紅
    「我參與食用菌種植兩年多了,今年的銀耳賣出去之後,就能變成貧困戶的分紅。」    工作人員正在培育菌種  對於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淄博高新區鼓勵他們可以到產業園來工作,也可以通過培訓課堂學習種植技術,然後從扶貧大棚領菌包回家種植,公司統一回收銷售,切實增加貧困戶收入;對於老弱病殘等特殊困難群眾
  • 崔榮華:產業幫扶讓貧困戶甜到心坎裡
    她先後投入近5億元參與脫貧攻堅,帶動300多戶貧困戶脫貧致富,全心全意提升貧困戶幸福感。Δ2020年9月,全國人大代表崔榮華與農戶溝通交流葡萄生長情況。(崔榮華供圖)「以前根本沒有想過能在家門口掙上錢。現在好了,大家在家門口的葡萄園裡打工,收入高還穩定。這都多虧了崔總啊!」2020年12月,在陝西省西安市鄠邑區玉蟬街道胡家莊村,村民王芳笑著告訴記者。
  • 脫貧「女強人」王喜玲:從貧困戶到致富帶頭人
    王喜玲,扶風縣召公鎮吳家村一名普通的農民,曾經因家境貧困在新疆採摘過棉花、擺過地攤、養過豬,面對突然查出的癌症、丈夫的離世等一次次災難,她沒有選擇放棄,而是勇敢面對,利用國家扶持政策,通過發展苗木產業、成立合作社、當經紀人等,不僅還清了幾十萬元的欠債,摘掉了貧困戶帽子,成為扶風縣主動退貧第一人
  • 【決勝2020】河南商城:荒山變茶山 綠色鋪就致富路
    近幾年,商城縣利用自身優勢優勢,大力發展油茶種植業,幫扶貧困戶種植油茶,帶領老區群眾走上脫貧致富之路,貧困戶嚴資鳳一家就是其中之一。   2016年,嚴資鳳身患重病失去勞動能力,兩個孩子都在上大學,老伴胡作成既要供孩子上學,又要給妻子治病,欠下20多萬元的債務。
  • 讓青山羊成為致富「領頭羊」
    日期:[2017年01月25日] -- 菏澤日報 -- 版次:[A4] 讓青山羊成為致富「領頭羊」 —— 90後 大 學 生 李 正 道 創 業 記
  • 新疆莎車:昔日貧困村有了「顏值」與「實力」
    新疆莎車:昔日貧困村有了「顏值」與「實力」 2020-11-25 18:45:48   今年6月,團結村建起了扶貧夜市,通過「文藝演出+夜市」的經營模式,為貧困戶開闢一條就業增收的新路子。有著3年烤肉經營經驗的艾爾肯·斯依提在「訪惠聚」工作隊和村兩委的幫助下,在夜市上擁有了一個攤位。  艾爾肯·斯依提告訴記者:「在夜市擺攤位的第一天,我賺了900多元;之後最多的時候能賺2400元左右。」
  • 「鐵掃把」扶持 為貧困戶增收脫貧
    原標題:國網德安縣供電公司黨委狠抓「黨建+產業扶貧」「鐵掃把」扶持 為貧困戶增收脫貧消費日報網訊「要帶領村民們徹底脫貧,發家致富還是得靠自己動手,想辦法發展產業。扶貧先扶志,致富先治心」。近日,江西德安縣供電公司黨委書記滿雙寶在2020扶貧工作會議上說道。
  • 風水理論中的龍邊與虎邊!
    ,龍方虎方緊貼住宅或者墳地,對風水的影響極大。本期就帶你一去了解一下風水理論中的龍邊與虎邊,下面一起來看一看吧。在家門的位置往前看,左邊就叫做青龍,右邊就叫做白虎,看風水一定要看青龍白虎的。7、虎高虎長,而龍邊下陷,男人壽短,若龍邊有圍牆或排樹林,居住不是長房,可平安二代,但頭胎出丁,若不是夭折便是不利父親。8、虎高虎逼無龍邊,前虎頭,虎邊與本宅相連,應男病死,不相連,有防火巷,則應女主人病死。9、龍邊或虎邊無靠帶路,往前可見馬路形,應官訟是非。若前馬路呈彎路狀,應男人桃花。若前馬路,呈開放狀或交叉路呈開式,應女人桃花。
  • 威海這座離島是昔日北洋水師的誕生地,也是今日甲午戰爭的紀念地
    好在這一切都已成為過去,今日中國躍升為世界大國,在我們享受現代社會的一切美好成果之時,也應該時刻銘記歷史,勿忘國恥。威海劉公島,作為昔日北洋水師的誕生地、今日甲午戰爭的紀念地,通過大量博物館、雕塑、繪畫、影視等綜合藝術手段,展現了甲午戰爭的悲壯史實。
  • 西戌鎮:貧困戶喜領合作社分紅
    12月18日下午,西戌鎮水溢河村歡聲笑語、喜氣洋洋,來自水溢河、宋家莊等4個村的58個貧困戶領到入社以來第一筆紅利。為拓寬貧困群眾增收致富門路,在縣供銷社傾力幫扶指導下,今年5月,在水溢河村成立了莊森農產品專業合作社,吸納社員84名,其中貧困社員78名,主要分布在水溢河、宋家莊、東戌和沙河四個村。合作社採取「村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運營管理模式,融資48.2萬元,縣供銷社、鎮政府都拿出專門資金入股,並從入股資金中拿出5.8萬元,為每個貧困戶繳納原始股金1000元。
  • 一雙筷子的致富路——記資興市殘疾人陽光致富示範戶何學明
    隨著脫貧攻堅號角的吹響,在農村湧現出一大批脫貧致富能手。在資興市興寧鎮就有這樣一位「筷子大王」——何學明,他雖然身體殘疾,卻能戰勝重重困難,靠一雙筷子搖身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殘疾人陽光致富示範戶。艱難創業 勤勞致富2010年,隨著社會的發展,發家致富的群眾越來越多,很多群眾都開始新修住房,經過一番考察,何學明萌生了開辦磚廠的想法,他堅信磚廠的市場前景很廣闊。說幹就幹,東拼西湊了200來萬,機磚廠的機器聲開始轟轟作響。雖然是門外漢,但憑藉一往無前的勇氣和眾志成城的努力,加上生產的環保機制磚因質量好價格低暢銷市內,磚廠逐漸走上正軌。
  • 枯木逢春又發芽——一位貧困戶的脫貧故事
    米脂農商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黃烔到米脂縣銀州鎮馮渠村貧困戶馮繼雄家中了解生產生活情況   ■謝瑞   「好日子都是奮鬥出來的!」  這是我在金融助力脫貧攻堅路上親眼見證的一個貧困戶脫貧奔小康的真實故事。   剛過花甲之年的高生紅曾經是地地道道的貧困戶,家住陝西米脂縣銀州街老樹溝村,妻子老弱多病,上了歲數又身有殘疾的老高不能幹重體力活,家庭生活全靠僅有的十來畝責任田的微薄收入維持,入不敷出,日子非常艱難。2016年脫貧攻堅全面展開,高生紅成為村裡第一批建檔立卡貧困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