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五十年,江東徐德以藥店為生,門臨官河,常見兩名婦人與乞丐丈夫劃舟行乞,兩丐婦破衣亂發,卻都端莊清麗。
盛夏一日,徐德正在門前柳蔭下納涼,忽聞河岸傳來二婦哭號,似外地口音,聲聲悲悽慟人。徐德前往一看,乞丐已奄奄一息。
徐德心生憐憫,望聞問切後,對二婦道:「應是痧症,我取藥來,或許可救。」於是回店取來蟾酥丸,用童尿將丸灌入其口,乞丐當下就睜眼醒來。二婦見狀,伏地叩謝不止。
次日,乞丐全愈,登門拜謝徐德活命大恩後,攜二婦蕩槳行舟離去,從此一去不復返。
過了十年,徐德已累積百餘金,便與親朋合資,渡海赴關東販運大豆。舟行一日,忽遇巨風狂浪,舟被蕩入大洋深處,失去控制,茫茫飄泊。如此不知過了幾晝夜,也不知行了多少裡。
這一日,巨浪卷舟衝撞島礁,舟碎物沉,所幸舟上人員並無傷亡。眾人齊聚島灘,放聲大哭。
當地官員聞訊趕來,詳加詢問,並將眾人姓名一一記錄在冊。原來此地為大鎮市,隸屬朝鮮。
一鮮衣怒馬者,率兵卒巡視而來,官員拜呼王子。王子取過官員所記名冊,逐一核人。踱到徐德面前,王子問了行業,笑問:「先生門前垂柳尚存麼?」
徐德驚詫,據實以告。
王子令官員,將落難眾人送至館舍,待以佳賓,並吩咐:「遇便則送歸天朝。」
王子命備黃輦,恭請徐德登乘後,王子親自策馬作前導。旌旗飄飄,官尉傳呼,路人見黃輦行來,紛紛跪拜,徐德如痴如夢。
過了兩天,到達大城,百官出城郊迎。徐德見城中三市六街,人煙稠密。王子挽著徐德,入了宮門,主賓分坐。
王子傳命後宮拜客。片刻後,眾華服貴嬪,簇擁兩位夫人纖纖步出,向徐德盈盈行拜。
徐德惶恐,長跪在地:「小人何德何能,敢受如此大禮?祈請我王明示。」
王子扶他起身:「十年前柳蔭下,舟中那病丐,即寡人也。我國法則,凡貴者得異症,須遠行丐食三年,向天懺悔。寡人二十餘歲時,忽得眩疾,發則昏死,太史佔卜得知,須我行乞中華沿海,才得奇遇治疾。」
王子指著二妃:「寡人攜其行乞,得遇先生以仙丹救治,十餘年來,不曾復發。王父駕崩,寡人即位,尚未朝貢請封,故國人仍以王子稱寡人。寡人必報大恩。先生欲貴,則奉為國師。先生欲富,則贈金銀珍寶。憑先生定。」
徐德:「小人僅醫士,無奇才異能,豈敢玷汙國師?我本為運豆而來,若予資本,送之關東,則感恩戴德!」
王子大笑:「關青豆不及我邦豆,想不到在中華竟如此價昂。改日請先生觀我倉貯。」
宴席畢,王子請徐德居天使行宮,命通曉華文的大臣陪侍,以中華雜樂娛之,王子每日都來陪伴。
徐德居留數日,歸鄉心切,便向王子請辭。王子再三挽留無果,命人打開太倉。徐徳一看,倉內豆顆粒果真大於關青豆數倍,十分喜歡。
王子將全倉豆子贈給徐德,以數十艘海船承載,送徐德及眾人歸國,後來徐德以豆獲利十餘萬金。
以上事件自清代《夜雨秋燈錄》改編而來。
文中朝鮮朝貢請封,確有此事。朝鮮自清皇太極以來,奉清廷為宗主,確是清朝的藩屬國。直至《馬關條約》籤訂,清朝和朝鮮的宗藩關係才正式結束。
救人一命,福報無邊。
不貪權財,中華古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