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在清朝歷史上佔有很重要的地位,他徵服朝鮮和漠南蒙古,對明朝入塞騷擾,最終在松錦一戰全殲明軍主力,確立了清朝對明朝的絕對優勢。他還改後金為大清,加快了清朝向封建帝制的轉化,可以說,正因為皇太極打下的基礎,才使後來的清軍入關成為水到渠成之事,如果不考慮徵戰給其他民族帶來的災難,皇太極確實是一位非常有作為的帝王。
不僅如此,作為帝王,他感情上的事情也一直為後人所津津樂道,尤其是他與宸妃海蘭珠的愛情故事,為帝王野史添加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實際上,在正史中,有關他對海蘭珠用情至深也是有記載的:在松錦大戰關鍵時刻,卻傳來海蘭珠病重消息,皇太極能立即拋下軍隊回盛京看望。在海蘭珠去世後,竟哭昏過去。一個事業有成、用情至深的好男人形象,也就這樣躍然於紙上了。
當然,人是複雜的,尤其是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比如皇太極的豐功偉績,對其他民族來說這就是災難。而至於皇太極的用情,如果我們仔細研究史料,就會發現一個更複雜的皇太極。
皇太極在用情上的第一個問題:在他的后妃中,有5人是改嫁而來,還有1人也是曾被人休掉的。用現在的話講,就是皇太極後宮中,二婚女子居然接近一半,這在明朝人眼裡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事情。其實,中原王朝在宋代以前,對女子改嫁還算能接受,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曹丕娶甄宓,再比如唐朝皇帝的後宮也是有些改嫁女子的。只是南宋理學盛行後,女子的地位越來越低,改嫁雖然也可以,但已是諱莫如深的事情。不過,女真人尚未受到中原習俗和觀念的影響,改嫁因此是很平常的事兒,比如努爾哈赤的繼妃就是改嫁而來。
皇太極的問題是,他娶得改嫁女子太多了,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皇太極甘願當接盤俠呢?首先,當然還是好色,典型的例子就是巴特瑪璪。話說皇太極在1632年擊敗林丹汗後,林丹汗就向西逃竄,兩年後竟客死異鄉。當年,他的妃子巴特瑪璪就率眾投靠後金。處於安撫漠南的目的,巴特瑪璪當然要收留,只是皇太極手下的貝勒有很多,偏偏是皇太極來接這個盤,還不是因為巴特瑪璪的美貌?連官方檔案《清太宗實錄》都說皇太極「深念久之」,大家也早看出皇太極的心思,紛紛勸他收了巴特瑪璪,皇太極也就「勉強」接受了。
其次,是政治上的考慮,典型的就是娜木鐘。娜木鐘是林丹汗的大妃,在巴特瑪璪投奔的第二年,也來投靠後金。這個女人在漠南的影響力很大,所以,必須要收留,可惜娜木鐘太老了,皇太極沒有興趣,因此建議他的兄長大貝勒代善接盤。而代善也不傻,以娜木鐘年紀太大為由拒絕。為了在政治上實現安撫漠南的目的,在無人接盤的情況下,皇太極只得親自出馬,將娜木鐘納入後宮。
皇太極取得改嫁女子雖多,但也能讓人接受。而現代人匪夷所思的是皇太極在用情上第二個問題:他曾將自己的兩個妃子賞賜給屬下當老婆。說實話,休妻這事,倒也尋常,但休妻後,又親自將妻子改嫁他人,莫說帝王家,就是在民間也是罕事了,可偏偏皇太極還做過兩次。
第一次是將葉赫那拉氏賞給土謝圖。葉赫那拉氏原是努爾哈赤所俘獲,賞給了皇太極做老婆,這那拉氏後來為皇太極生下了皇五子碩塞。應當說,皇太極並不喜歡這個女人,儘管這個女人為他生了兒子,在皇太極當上大汗後,首先想到的還是把她給處理掉。
按理說,你都當上大汗了,不喜歡的女人扔到冷宮就可以,實在想休掉,一紙休書讓她回娘家就是了,可皇太極偏偏非得幫那拉氏找個下家,將那拉氏賞賜給內大臣土謝圖當老婆。帝王把自己的女人賞賜給你,這可是莫大的榮耀,土謝圖也就感恩戴德的接盤了。
無獨有偶,他還曾經將東宮福晉博爾濟吉特氏賞賜給他的屬下。說起這個東宮福晉,也是以美貌著稱,曾經非常得寵,在1633年和1635年,先後生下皇六女和皇九女。然而,就在她生下皇九女的第11天,皇太極卻突然下旨,讓她改嫁南褚,理由是她「不合汗意」,至於如何不合汗意,皇太極卻未明說。
而這南褚是皇太極的表侄,在此之前,他剛剛勸降了察哈爾部,並為皇太極帶回了元朝的傳國玉璽,也就是這個玉璽,成為皇太極在第二年稱帝最好的藉口。所以,南褚為皇太極立了大功,皇太極必須重賞,只是這獎品也太厚重了,居然是皇太極寵愛的妃子,想必南褚也一定受寵若驚。不過,老婆變成了侄媳婦,不知道皇太極會不會尷尬。
總之,那時的女真還是落後的奴隸制,在奴隸主看來,女人同奴隸、牲畜一樣,都是他們的私有財產,想怎麼處置就怎麼處置。哪怕再得寵的女人,只要主人有需要,照樣可以賞賜給他人。到了1636年,皇太極稱帝,改國號為清,加速了封建化進程,開始效仿中原王朝,建立後宮制度。1644年,清軍入關後,隨著清朝進一步接受中原文化的影響,這種把妃子賞賜給下屬的事情,就再也沒有發生過了。(文/澹臺卓爾,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