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小楷《太上清靜經》《老子列傳》

2021-01-13 深圳市書法院

點上面藍字「深圳市書法院」可加關注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明代畫家、書法家、文學家。漢族,長州(今江蘇蘇州)人。生於明憲宗成化六年,卒於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歲,曾官翰林待詔。詩宗白居易、蘇軾,文受業於吳寬,學書於李應禎,學畫於沈周。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 並稱「吳中四才子 」。在畫史上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吳門四家」。



註:內容來自網絡



…………【宣和畫舘】………

點上面藍字「深圳市書法院」可加關注

 


——深圳市書法院官方微信平臺——

打造書法專業微雜誌

有任何建議及推薦內容可與我們交流

QQ:535757222

郵箱:53575722@qq.com

中國藝術論壇

http://www.china-yishu.com



相關焦點

  • 文徵明小楷長卷《老子列傳》和《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文徵明的小楷書法作品,有不少可以稱得上是長篇巨製。不僅僅是已經介紹過的《落花詩冊》和《盤谷敘》,還有《老子列傳》、《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等等。今天就來說說文徵明的小楷《老子列傳》和《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這兩件是合冊,紙本,現藏於天津市藝術博物館。
  • 文徵明小楷《太上清靜經》高清版
  • 為什麼《清靜經》是道門日常修持的重要功課!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妙經》,通常簡稱為「清靜經」或「常清靜經」,此經是三國時葛玄受之於東華帝君,觀其旨要,乃發揮老子清靜無為思想,以之指導心性修養。 《清靜經》全文不到六百字,篇幅雖短,內容卻很豐富,是道教煉養術重要資料之一。首先經中先闡釋無形、無情、無名的「大道」,具有生育天地、運行日月、長養萬物的功能;而道有清、濁、動、靜,「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因此,「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 老子在《道德經》中沒說清楚的「道」,《清靜經》中說清楚了!
    《道德經》和《清靜經》都是道家的經典,前者5千字,後者約5百字,二者都是講道,各有千秋!老子在《道德經》中沒說清楚的道,《清靜經》中說清楚了,對比綜合來讀,更好理解。我對比看過馬王堆出土的帛書《道德經》,和現在通讀的版本,幾乎一致,只是有些地方斷句不同。
  • 南懷瑾先生: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道家《清靜經》
    道家有一本經典寫得非常好,將近四百個字,叫做《清靜經》,你們不管學佛修道的找來念念看。《清靜經》可以同佛家的《心經》媲美,但是如果講學術,對不起,那是仿照佛家《心經》來的。因為禪宗所主張的明心見性而得道,是根源於佛說一切眾生的自性本體,原是光明清淨的。只因受慾念情思等心的習氣所染汙,所以便墮落在生死輪迴之中(所謂輪迴,就是循環往復、旋轉不停的意義)。
  • 作為神仙的太上老君和歷史人物老子之間是什麼關係?
    《後漢書·光武十王列傳》中記載光武帝之子楚王劉英的事跡,稱「晚節更喜黃老,學為浮屠齋戒祭祀。」又稱「楚王誦黃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潔齋三月,與神為誓」,可見此時黃老已經成為與佛教類似、具有宗教職能的學說。在這一過程中,可能已經出現了對於老子的神化。
  • 清靜經|你煩惱是因為不懂得真正的清靜
    眾善奉行《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原文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
  • 《清靜經》中的這十個字,言明了修道的根本
    《清靜經》曰:「人能常清靜經,天地悉皆歸。」意思是告訴我們只要心靜神定了,就能讓我們的心和天地合二為一。達到了天人合一就能觀察到大道之中的玄奧。《清靜經》中的這十個字,告訴了我們修道的根本,看起來非常簡單的十個字,它卻包含修道修心的方法。
  • 《清靜經》介紹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妙經》簡稱《清靜經》或《常清靜經》,今《道藏》中有白文本及各家注本共七種。本經文字共三百九十一字,經後有仙人葛仙翁、左玄真人、正一真人三篇贊語。關於此經的成立時代,根據考證應為唐代,因: (一)《清靜經》七種注本中,屬杜光庭注本為最早,杜光庭是唐末五代人,因此《清靜經》應系晚唐以前的作品。
  • 太上清靜經
    《清靜經》全稱《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乃太上老君西遊龜臺之時,為西王母演說。此經言簡而意深,文短而理奧,乃玄門之妙典,大道之密旨。
  • 對《清靜經》的一些解讀
    清靜經,全稱為《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太上老君就是我們說的老子,也是道教的祖師爺。這篇文章基於《道德經》的基礎之上,用裡面的思維方式,給我們講解了人處於混亂狀態下,用什麼樣的方法能夠讓頭腦清醒。這裡面主要講解了「清」和「靜」,這兩個看似簡單的字,要想真正修煉出來,所要花費的功夫也是很多的。
  • 《道德經》問答17、18章-竹簡本對老子寫作體系的實證
    作為戰國時代一部四、五千字的偉大著作,《道德經》理應具有清晰的思路和完整的寫作體系,這也是成為傳世作品最基本的要求,但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老莊申韓列傳》中評論道:「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太史公曰:老子所貴道,虛無,因應變化於無為,故著書辭稱微妙難識。」司馬遷基本奠定了其後《老子》研究的思路。
  • 讀書筆記——《太上感應篇》
    直到今天翻起《太上感應篇》的序文,我才知道:太上,即太上老君,姓李名耳,號伯陽,就是周朝的聖人——老子。他得道成仙后,便有了天立教,老子遂成為道教的始祖,是上天至尊之聖。而《感應篇》中,「感」:好比種植;「應」:好比是開花結果。用「感應」二字作為篇名,是取「有感必應,隨感隨應」之意。
  • 耳熟能詳的孔子、老子、莊子、韓非子,人們一直遺忘了申子
    司馬遷的《史記》中有《老子韓非列傳》,寫到了老子、莊子、韓非子,筆墨都很重,褒揚之情溢於言表。老子的道德學說很牛,孔子三見老子,一副小學生請教老師的模樣,足見老子的水平之高、江湖地位之重。列傳中有這樣的文字。【孔子去,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遊;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遊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
  • 清靜經.修行密鑰.靜坐冥想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簡稱《清靜經》,原文五百多字,平臺分六章講解,修行密鑰是平臺推出的一個系列,附加分享各種修行方法,如有不理解或其它分歧可留言共同探討。修行建議悟後起修,在充分理解和有懂的人指導下循序漸進,否則建議只是看看,不要盲目嘗試!切記!如《愣嚴經》所講一切境界都是障礙,不是勝境。如《圓覺經》所講清心淨覺是修行的根本。如《金剛經》所講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 西遊記中三清的師父是玉皇大帝,也是太上先天無極大道
    也有老子一氣化三清之說,在道教的典籍中記載:「老子者,道也。乃生於無形之先,起於太初之前,行於太素之元,浮遊六虛,出入幽冥,觀混合之未別,窺清濁之未分。」但是在道教認為,那三清乃是道的化身。三清在《西遊記》中的地位非同凡響,但是他們的師父是誰呢?其實就是玉皇大帝,也就是道,或者說就是太上先天無極大道。
  • 一部可以回生注死、消災度厄的經典《太上玄靈北鬥本命延生真經》
    [摘要]在道教典籍中,《太上玄靈北鬥本命延生真經》被認為有回死注生之功、消災度厄之力。道教認為,人的壽命不僅為天所定,而且能通過敬天、愛親、利人而增加。拜讀《北鬥經》就是延壽的方法之一。道經中曾提到,世間所傳之經文,皆是天尊登臺與眾生說法時留下的金文玉笈。經文章句由虛空之炁自然凝結為「八會之文」。待說法將畢,天空出現八角垂芒的大字,三界眾生同時都可以看見。
  • 1200年前的極品小楷,這麼美的字,足以讓後人望塵莫及!
    在中國書法史上,小楷是一種用途比較廣泛的書體,在魏晉時期基本有了獨特的面貌,以鍾繇和王羲之、王獻之為代表,將小楷寫到了一個最高峰,這個時期的小楷蘊藉非常,有著獨特的韻味,這種韻味極富變化,是後世書法家很難企及的一個高度。
  • 老子在《道德經》裡提到的「以柔克剛」是什麼意思?
    老子是個神秘的人,傳說他是在娘肚子裡呆了許久才出世,出來是鬍子眉毛都白了因此叫「老子」,他神秘的除了一本五千字的《道德經》外什麼也沒留下,至於他到底是誰,一生經歷如何,活了多久,連司馬遷也沒有搞清,在《老子韓非列傳》中他只得以「或曰……或曰」來搪塞後世的讀者,但是老子騎青牛出函谷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