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是對生命對祖先對民族對歷史的尊重和對天地人三才秩序的尊重

2020-11-22 道教文摘

本文摘自大道文明公眾號,作者漢學道學研讀,版權歸其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本人,圖文無關,轉載旨在弘揚道教新風,歡迎關注該公眾號,如拒絕轉載請聯繫本人,將即刻刪除。

春節俗稱「年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自漢武帝太初元年,以夏年(農曆)正月初一為「歲首」(即「年」),延續至今。年節古稱「元旦」,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

春節歷史悠久,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祭祀活動。春節期間,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天地、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春節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來自農業,古時人們把谷的生長周期稱為「年」,《説文。禾部》:「年,谷熟也。

年節也是祭祝祈年的日子。古人謂穀子一熟為一「年」,五穀豐收為「大有年」。西周初年,即已出現了一年一度的慶祝豐收的活動。後來,祭天祈年成了年俗的主要內容之一。而且,諸如灶神、門神、財神、喜神、井神等諸路神明,在年節期間,都倍於平日得享人間香火。人們藉此酬謝諸神過去的關照,並祈願在新的一年中能得到更多的福佑。

年節還是合家團圓、敦親祀祖的日子。除夕,全家歡聚一堂,吃罷「團年飯」,長輩給孩子們分發「壓歲錢」,一家人團坐「守歲」。元日子時交年時刻,鞭炮齊響,辭舊歲、迎新年。各家焚香致禮,敬天地、祭列祖,依次給尊長拜年,親友互致祝賀。元日後,走親訪友,互送禮品,以慶新年。耍獅子、舞龍燈、雜耍諸戲等,為新春佳節增添了濃鬱的喜慶氣氛。此時,正值「立春」前後,古時會舉行盛大的迎春儀式,鞭牛迎春,祈願風調雨順、五穀豐收。各種社火活動直到正月十五。

因此,集祈年、慶賀、娛樂為一體的盛典年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佳節。春節是華夏中國文化的優秀傳統的重要載體,它蘊含著華夏中國文化的智慧和結晶,凝聚著華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託,傳承著中國人的家庭倫理和社會倫理觀念。

春節過去稱為元旦。春節所在的這一月叫元月。宋人吳自牧在《夢粱錄·正月》中說:「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稱為新年。」隋代杜臺卿在 《五燭寶典》中說:「正月為端月,其一日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原本的「春節」,不過指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如《後漢書·楊震傳》載:「春節未雨,百僚焦心,而繕修不止,誠致旱之徵也。」

六朝時期,「春節」是泛指整個春季。中國歷代元旦的日期並不一致:夏朝用孟春的元月為正月,商朝用臘月(十二月)為正月,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以十月為正月,漢朝初期沿用秦歷。漢武帝劉徹以曆紀太亂,令大臣公孫卿和司馬遷造「太陽曆」,規定以農曆正月為一歲之首,以正月初一為一年的第一天,就是元旦。此後中國一直沿用夏曆(陰曆,又稱農曆)紀年,直到清朝未年,長達2080年。

春節,正月初一,不同時代有不同名稱,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歲旦、歲首、歲朝、新正、首祚、三元或年、過年,在先秦時叫「上日」、「元日」、「改歲」、「獻歲」等;到了兩漢時期,又被叫為「三朝」、「歲旦」、「正旦」、「正日」;魏晉南北朝時稱為「元辰」、「元日」、「元首」、「歲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則稱為「元旦」、「元」、「歲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1912年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時,宣布廢除舊曆改用陽曆(即公曆),用民國紀年。並決定以公元1912年1月1日為民國元年1月1日。一月一日叫新年,但不稱元旦。但民間仍按傳統沿用舊曆即夏曆,仍在當年2月18日(壬子年正月初一)過傳統新年,其他傳統節日也照舊。

有鑑於此,1913年(民國二年)7月,由當時北京政府任內務總長向大總統袁世凱呈上一份四時節假的報告,稱:「我國舊俗,每年四時令節,即應明文規定,擬請定陰曆元旦為春節,端午為夏節,中秋為秋節,冬至為冬節,凡我國民都得休息,在公人員,亦準假一日。」但袁世凱只批准以正月初一為春節,同意春節例行放假,次年(1914年)起開始施行。自此夏曆歲首稱「春節」。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在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採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為了區分陽曆和陰曆兩個「年」,又因一年24節氣的「立春」恰在農曆年的前後,故把陽曆一月一日稱為「元旦」,農曆正月初一正式改稱「春節」。

把華夏正朔的元旦移植給耶歷,是對天地四時日月星辰江河山川的運行的更改,也是對華夏族人的思維運行模式日常生活作息模式的更改,相當於改了華夏的正朔,也相當於出家當和尚的改了胡姓釋迦摩尼,只是這個更改更加龐大和嚴重,是改了天地自然日月星辰的姓氏了,本來姓黃-黃帝或者姓華夏,如今改成了耶歷,姓耶了,耶通野,俗話常常說野男人云雲,這一改,還真是,一到耶誕節,平安夜,狂歡夜,萬鬼節之類的,本國的女子們多跟來自國外的野男人們一起香檳牛奶巧克力的狂歡起來了。

既然更改了華夏族的正朔,那麼出現當前的嚴重的漢族虛無主義,歷史虛無主義,計劃生育漢族人口,顛覆歷史,顛覆英雄,汙衊聖賢,抹黑英雄,賣祖求榮,數典忘祖,去中國化,去華夏化,去漢族化,去神州化,去道化,佛化,胡化,西化,流氓化,禽獸化,叢林化等方面的事情也就順理成章了。

古籍記載,元旦為天臘之日,道教有五臘良辰的信仰,正月初一是道教天臘之辰。道教認為一年中的這幾天是良辰吉日,適合祭祀祖先和諸神以獲得福佑。燃放爆竹、喝屠蘇酒、掛桃符等風俗都跟道教有關。

據《雲笈七箋》記載:

正月初一(春節)是天臘,此日五帝會於東方九炁青天;

五月初五(端午節)名地臘,此日五帝會於南方三炁丹天;

七月初七(乞巧節)是道德臘,此日五帝會於西方七炁素天;

十月初一(寒衣節)是民歲臘,此日五帝會於北方五炁黑天;

臘月初八(臘八節)是王侯臘,此日五帝會於上方玄都玉京。

明太祖第十七皇子朱權所著之《天皇至道太清玉冊》載五臘為「五帝攢會之日,此日酆都北陰天帝考校鬼魂,查生人祖考及見世子孫所行善惡,以定罪福。此日皆累生人,宜當醮謝,須憑法力祭祀,追贖塗苦,一一得福,常日祭祀,不可享也」。

《赤松子章歷》卷二載:「王長謂趙升真人曰:子知五臘日乎?趙升真人曰:吾於鶴嗚洞侍右,聞先師與鬱華真人論之,五臘日者,五行旬盡,新舊交接,恩赦求真,降注生氣,添神請算之良日也。此日五帝朝會玄都,統御人間地府、五嶽四瀆、三萬六千陰陽,校定生人,延益之良日也。學道修真求生之士,此日可齋戒沐浴,朝真行道。今故明傳妙旨,可宜勤行之」。

《赤松子章歷》載:

「正月初一天臘,五帝校定生人神氣,時限長短,益添年命。求禱子孕,祭祀先亡,升達玄祖。其日不可壅滯溝澗,用力色慾。可吟詠歌贊,導引神氣。

五月初五地臘,五帝校定生人官爵,血肉衰盛,外滋萬類,內延年壽,記錄長生名字。此日可謝罪,求請移易官爵,祭祀玄祖。其日不可伐損樹木、血食,可服氣,消息四大。

七月初七道德臘,五帝校定生人骨體枯盛,學業文籍,名官降益。其日可謝罪、請福、服氣、沐浴、祭祀先亡。其日不可伐樹碎石,食啖酸鹹,乘騎臨險。可導引攝理,展舒筋骨。

十月初一民歲臘,五帝校定生人祿料、官爵、算盡、疾病輕重。其日可謝罪、請添算壽、祭祀先亡、沐浴玄祖。慎勿多食、侄昏醉睡。可行道禮拜、旋逵庭壇。

臘月初八王侯臘。五帝校定生人處所、受祿分野、降注三萬六千神氣。其日可謝罪、求延年益壽、安定百神、移易名位、回改貧乏、沐浴、祭祀先亡、大醮天官,令人所求從願,求道必獲。此日不得聚會飲樂。可清淨經行山林有壇庭之處,行道有念,三魂七魄,不得經營俗事,逢臘日即是」。

據以上,正月初一天臘,五帝校定生人神氣時限長短;五月初五地臘,五帝校定生人官爵、血肉衰盛;七月初七道德臘,五帝校定生人骨體枯盛;十月初一民歲臘,五帝校定生人祿科官爵;十二初八王侯臘,五帝校定生人處所,受祿分野。五臘日,齋戒沐浴,朝真行道,自然獲福無量。

《道教全真秘旨》載:

「東方青靈始老蒼帝九炁天君、西方皓靈黃老白帝七炁天君、南方丹靈真老赤帝三炁天君、北方五靈玄老黑帝五炁天君、中央元靈元老黃帝一炁天君。」

五老寶誥

志心皈命禮。陰陽始祖,天地根原。受誥命於玉皇,秉咒章於靈寶。採書錦篆,吐五氣之精華;赤幅丹囊,發三光之晃耀。簫歌於寒靈殿內,飛步於紫微宮中。鍊度身形,鎮驅妖邪。大悲大願,大聖大慈,五靈五老上帝,度人護命天尊。

志心皈命禮。一元分炁,五曜舒暉。按行乎南北西束,餡患乎雨踢寒燠。奠中宮者曰聖,佐后土者曰神。各分周天之候,不爽次捨之經。九街大使,三界行人。大悲大願,大聖大慈。太虛布化,周通無極,五老天尊。

志心皈命禮,一炁呈樣,五帝凝精。傳太極之樞機,顯揚至道;授皇圖之巨細,開拓金丹。聚五行而布五炁,總百脈而通百骸。箴規金木水火土,校訂青黃赤白黑。監臨天地人三才,執扶上中下七圖。足步天罡,手抉地煞。掌運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卜吉乾坎艮震,巽離坤兌,爻彖偶奇。造化不爽於精神,形骸固蒂;肺腑清明灌溉甄,盈於宇宙。神伏玉液,道體推尊。大悲大願,大聖大慈。洞靈宮中,蒼老上聖。五德應粵,混元一陽,無上真仙,玄靈五老上帝。

三元五臘中唯天臘日拜年,也唯天臘日為歲首,元日,因此,這一天拜年,是對生命,對歲月的尊重,是對人倫秩序的尊重,是對天地祖宗的尊重,是對日月星辰運轉的尊重,也是對長壽,長生和長輩,先賢,祖師的認同與尊重,即是對大道的尊重,是對天地自然系統與天地人三才系統秩序的尊重,對天道的尊重。

年,就是生命,就是壽命,就是人生,就是歲月,就是時光,就是上天,就是日月星辰,天地祖宗,天地鬼神,天地自然,就是歷史,就是宇宙,就是華夏正朔,就是慎終追遠,就是天道,就是道,就是一脈相承,就是長生不老,就是生生不息,就是長生久視,就是青天白日,就是光明,就是未來,就是節日,就是民族,就是文明,就是傳統,就是文化,就是我們,就是我們自己!

把年說成是一種怪獸,放鞭炮是為了嚇跑怪獸,又說怪獸是獨角獸,其實可能暗指華夏上古神獸,這安的是讓華夏上古神獸無家可歸的心,也的確,獅子並不是華夏本有物種,而華夏本有神獸如麒麟,貔貅,天祿等等神獸目前則也的確被華夏族人子孫所拋棄,往往造成外來的獅子把門而本有的麒麟,貔貅,天祿無家可歸。

而漢家歷代的功臣則多供奉在畫麟閣之內,以麒麟暗指漢家的功臣。以麒麟圖書寓意孔子的出生。他們憑空捏造的年是一種怪獸,而人們又年年拜年,難道說是在拜怪獸嗎?這是對中華文明的褻瀆,是別有用心的對華夏民族的改造,是無恥的漢奸和異族禽獸對華夏族人的詛咒和對華夏族人天地祖宗的大不敬!是去中國化,去漢化,去華夏化,去神州化,去道化的胡化,佛化,西化,夷狄化,野蠻化,流氓化,禽獸化的一個大項目工程。

相關焦點

  • 先秦儒家的生態哲學觀——以「天人合一」及「天、地、人三才」觀...
    先秦儒家的生態哲學觀——以「天人合一」及「天、地、人三才」觀為致思論域 2016年04月04日 10:12 來源:貴州文史叢刊 作者:張新民 字號 內容摘要:【摘要】先秦天人合一說的解讀
  • 天地人三才的運用
    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分陰分陽,迭用柔剛,故《易》六位而成章。」所以,天、地、人三才的運用出自於《易經》。因為天、地、人是宇宙間最基本的「三才」,天在上、地在下、人居中;從而天分陰陽二氣、地有剛柔二性、人具仁義二德。故人能「天人合一」運用得好就有《泰》卦的結果;「內陽而外陰,內健而外順,內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
  • 劉炳君:全社會當尊重和愛戴優秀民營企業家
    依附於當代中國的發展時勢,寄託於寬鬆的制度環境,借力於艱苦的奮鬥付出,加之「虎豹之變」的不同路徑選擇,在大浪淘沙的發展邏輯和優勝劣汰的客觀規律支配下,造就了層出不窮的民營企業界傑出與優秀的人物,湧現出一批批著名的民營企業家。他(她)們為民族創造了規模巨大的就業、稅賦、技術創新力、民族競爭力等社會價值和民生福祉。
  • 天地人三才之道適用廣 國乒扁平化管理可借鑑
    易經是華夏文明的活水源頭,體現了先人探索自然生命,適用萬物規律變化的智慧,至今在生活各方面應用廣泛。人類生活在天地間,天地人三才之道概括了易經的全部特點。易經說「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
  • 符號與意義指向:西南少數民族口傳文學中的秩序與規範
    在我國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尤其是一些偏遠山區,經濟相對落後,對外交流比較閉塞,書面文字使用較少,人們通過口傳文學這種口耳相傳的語言形式,書寫著本族群的歷史、風俗和人情,以此保存並傳承族群的集體記憶,促進族群成員形成對族群價值與規範的認同,從而實現社會秩序有效整合。從口傳文學這一語言符號體系著手,對其中暗含的規則意識進行解讀,不失為解開西南少數民族社會結構秩序密碼的有效途徑。
  • 人如何通過三才改變命數?簡潔說明「天地人三才」的道理
    天地與人,為「三才」;日月五星,謂「七政」。還有一種說法是「天地人三才,日月星三光」。這裡都提到了三才,而三才裡的天、地、人究竟是指什麼?蘊含著怎樣的道理?從這一概念中如何解讀出「命由天定」的局限性呢?
  • 三生萬物——三才思想概論
    在老子看來,「二生三」就是從天地之間誕生了人(生命)這一天地的精靈。人的誕生,或者說生命的誕生,對於一個宇宙來說是一件意義重大的事情。在女媧造人和上帝造人的故事中,都講到他們按照自己的樣子用泥土來造人,這兩個故事裡有三個要點我們不容忽視:
  • 西南土地上最古老的居住民族,為什麼選擇每年11月20日過年?
    西南這片神奇的土地,是我國民族種類最多的地區。無論從地緣優勢還是政治優勢亦或歷史條件來看,西南地區都有足夠的實力為不同民族的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從《中國民族分布圖》上我們不難看出:我國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東北、西北和西南地區,並以雲貴高原為中心的西南地區的民族種類最為眾多。
  • 祖先牌位宜穩定有靠
    尊敬祖先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美德,自古以來,上至天子達官貴人,下至平民百姓,無不在居所裡闢專門地方設祖先牌位供奉拜祭。直到今天,仍有很多家庭擺設祖先牌位以表達對先人的敬重與懷念。  祖先牌位下方不宜養金魚  在家居內安放祖先牌位,在堪輿學上也有講究。一般而言,可按以下規則去做:  首先,祖先牌位擺放要穩定。
  • 過好每一天是對生命最起碼的尊重
    一點點長大,一步步成熟,每一步都有淚水與歡笑,每一步都帶著希翼與期望,肩負著長輩和自己的夢想,學習、生活、拼博,腳下的路再難走也要走下去,因為平坦的路是用腳踩出來的。看不透的人世間才有恩恩怨怨,看不穿的人心才有猜測與誤會,無法預測的未來才有憧憬與嚮往,難以掌控的命運才有悲歡離合。想戀愛了就愛個痛快,也許愛情之花也會凋零,但開過總比沒開強。
  • 《三字經》品讀之十三——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原汁原味】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通俗釋義】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個方面。三光就是太陽、月亮、星星。【今日思辨】古時候,天和地是人們所能認識的最大的空間,天和地是那麼絕對,有許多的成語為證:天圓地方、驚天動地、開天闢地、頂天立地、冰天雪地、翻天覆地、昏天暗地、感天動地、談天說地、謝天謝地、花天酒地……
  • 黎族的民族禮儀都有哪些?看黎族人如何祭祀祖先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這種禮儀是一代一代的傳承下來的,所以作為五十六個民族之一的黎族也不例外,黎族對於禮儀也是非常的重視,他們有自己的民族的禮儀,在一些事情上,是大家都墨守成規的一些禮儀,而且禮儀也是在黎族民族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一個地位,那麼關於黎族的民族禮儀你都了解多少呢?
  • 陰陽和三才:構成八卦的原材料
    都知道八卦根據陰陽的概念而畫,但很多人不理解構成八卦的三個元素:三才,他們認為,八卦只是古人的記事符號,或者是少數民族的文字,包括一些著名的學者、作家、科學家,他們亞根不研究八卦,而主要研究《易經》的經文,試問:沒有八卦、又哪來的《易經》?殊不知,《易經》的經文只是古代帝王的治國方略,依附八卦而已,當初,文王姬昌在獄中寫成,就像地下黨一樣身處危險,不得不以推演八卦為名。
  • 三才是什麼?八卦如何使用三才定象的?
    第二期的課程中我們講過,任何事物都是可以分為陰和陽的,陰陽就是易學的基本單位。所以我們用陰陽來進行描述,那麼為什麼要疊加三次呢?這就是三才的道理了。三才八卦中的三才定理關鍵詞:天地人三才包含著時空觀念三才是天地人,天在上,地在下,人居於其中。古人說:「伏羲一字畫開天地。」
  • 三才•五行•八卦
    圖1 天地人 金火木土水 八卦        如圖1所示,文字面為聚足(字首向緣、字足立郭而相聚)八個字(右旋讀,分兩組):天地人、金火木土水;紋飾面為八卦卦符(正上方為兌卦,右旋依次為乾卦、坎卦、艮卦、震卦、巽卦、離卦、坤卦,為後天八卦)。形制為八邊形,單緣、單郭,八角穿。        這枚花錢為朝鮮花錢。
  • 如何安放祖先牌位?
    安放祖先牌位,在堪輿學上也有一定風水講究。    一、祖先牌位應該放在哪個方向祖先牌位應該和房子方位一致,放在大堂(客廳)即可。但剛安放時應避開與該年太歲相衝的位置。祖先牌位安放好了之後,儘量不要移動。在有些人家中,除了有祖先牌位,還供奉天神和土地。這種情形最好按「天地人三才相配」的辦法擺設。
  • ...捨生忘死 尊重科學 命運與共2020年09月09日 星期三01 頭版...
    ● 在這場同嚴重疫情的殊死較量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以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大無畏氣概,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    生命至上,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深厚的仁愛傳統和中國共產黨人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追求    舉國同心,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萬眾一心、同甘共苦的團結偉力    捨生忘死,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敢於壓倒一切困難而不被任何困難所壓倒的頑強意志
  • 以三才配置看六親
    一、人格與天格、地格對六親影響人格、天格、地格,謂之天地人三才,統稱之為三才配置,用此三格可察知其人與上司、同事、下屬以及社會交際如何。其法以「人格」為我,以外格為他人,「人格」與「外格」之間的生克關係為「社交運」。主要觀察其人的人緣好壞,及其社交能力如何。
  • 勾陳上宮天皇大帝——執掌天地人三才,一切兵戎戰爭都由他統御
    勾陳大帝神像 星象中,有所謂「北鬥七星」和「勾陳六星」,其實這兩組星,都屬於紫微垣。由三公而三官,歷史上有段時期的三官實為宰相天官、大司徒地官、大司空水官,便化稱為「天地人」三才官;由因六星主六將,這樣綜合起來,賦予勾陳大帝的神職就清晰了——輔佐玉皇大帝執掌天地人三才,主徵伐兵戈戰事。與紫薇大帝一起成為「四御」之一,對比來說,紫薇大帝輔佐玉帝文事,勾陳大帝輔佐玉帝武事。
  • 堅持尊重和保護宗教信仰自由
    美西方反華勢力試圖借宗教等問題抹黑中國形象、挑唆新疆各民族矛盾的險惡用心暴露無遺。宗教信仰自由得到充分保障尊重和保護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權利,是中國政府維護人民權益、尊重和保護人權的重要體現。中國憲法規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