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迪亞香提:為什麼有些修行人修到最後,有靈性沒人性?

2021-01-10 智賢說書

記住,我們的目標不是要變得有靈性而沒有人性,而是既有靈性又有人性;不是變成一個非人的神,而是要成為一個有神性的人。

要認識到在真相中,你既是一個神聖的非人或非物,同時也是有著一個確定的人生的某人或某物。

要給這個超越兩極對立的東西命名,要給既非此亦非彼、既非高亦非低、既非有亦非無的東西命名,是非常困難的。實際上,我們無法對此命名。

有些基督教的神秘主義者稱其為「神祖」,而他們這樣說的意思是指,神是從一個源頭而來。

無論我們用什麼樣的話語去描述那個超越所有二元對立的東西,對我們而言,要認識到在我們的本體以及我們自身意識之中,那個終極的實相是包容萬有的,這是很重要的。

它包含了所有的話語、所有的觀點,它是那個無形的臨在,並且它也超越於此。

我讀過一個蘇菲的神秘主義者用「令人目眩的黑暗」來形容這個臨在,而我真的喜歡這種感受,喜歡這份感覺。

這份炫目的黑暗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誰又能夠說它是什麼呢?誰有可能說清楚那個超越光明與黑暗、精神與物質的東西呢?

這真是一種成熟的靈性視角,不是一個讓我們從這個世界中逃脫的視角,而是讓我們足以解脫並且投身於世界的視角,讓我們可以用一顆熱烈且開放的心生存於每一天,讓我們帶著充分的意願去與每一個片刻的經驗相遇。

當我們的意識紮根於這終極的奧秘之中,紮根於這炫目的黑暗、這終極的神之源時,我們就不再被限定在天堂或地獄。

我們就不再被限制在精神或是物質裡。事實上,我們最終會看到兩者之間並無區別。

當我們真的用眼睛去看的時候,我們周圍的一切都是神聖的。

我們過去追求離苦得樂,追求平和、自由、神、開悟,而當我們最後來到實相最深處時,我們會認識到我們絕對不需要去任何地方,神性永遠都在。

當我們看向窗外時,那裡有一棵樹、一個垃圾箱,也有草、有花、有人,所有這一切實際上都是神的面貌。當我們看著鏡子,那就是神今天的樣子。看窗外,那就是你真實的自己,那就是你真實的本性在這個當下的顯化。

極少有人真正理解什麼是不分離,但是,任何一個當下都存在一個對我們的邀請:真實的你既是一切又什麼也不是,並且遠勝於兩者。我們所尋找的天堂就在此時此刻,它正是我們從中開始去尋找的那個出發地。

當然,頭腦會說:「不可能。那些痛苦、悲傷與磨難怎麼算呢?」

二元性的頭腦深深地想要,也深深地相信,終極的實相是與此不同的,但是,如果它們都是一,那它們當然就是一,而它包羅一切。

我們沒有必要繼續經歷苦痛、絕望以及衝突。這些事情只是困惑狀態的產物而已,是我們認同於自己頭腦中極其狹隘的部分的結果。

所以,人生並不一定就要包含苦難、掙扎及悲痛,但是,人生也不一定就是完美或是絕對的像天堂那樣,因為這兩者都不是真相。真實是超越這兩者的。

而當你開始感覺到我在這裡所說的東西的時候,你也許開始對這個片刻的人生有了完全不同的看法。

你不需要從任何事情中逃跑,因為,你無處可逃。此處是唯一存在的地方。

在這裡,我們的意識打開了,我們關於自己的想法擴展了。

在這裡,我們對我們那不生不滅的本性有了一個更寬廣的視野,我們可以看到我們作為純粹的靈性而存在的本質及源頭。

在這裡,它甚至更加開放,超越我們所能夠體驗到的最偉大的天堂,它向著那炫目的黑暗敞開,進入存在最偉大的奧秘之中,在那裡,我們的頭腦總是會感覺到迷惑。

偉大的心碎

對於有些人來說,這聽起來也許太遠了,它是一個不可到達的地方,一個只為極少數人敞開的地方,但是,我要向你保證的是,如果你像擁有第一手經驗般地去了解它,它就壓根不會要求你改變或者變得不同,它只要求你有一個想要停止的意願。

我們越是能夠停下來,就越是可以放下,我們的意識就越是能夠自然而然地開放。我們越是能夠去質疑我們的結論,那道門就越是能夠為我們敞開,讓我們看得更寬更廣。

我們越能深入地看到事情的實相,我們的心就會更加敞開去包容一切,因為如果我們真的感覺到我們真正的實相與真相時,我們的心就不會想要從此時此地逃開,我們的心就會準備好擁抱一切,我們就可以允許我們的心大到足以承受破碎。

我的老師稱這個世界為「偉大的心碎」。

當我們真的開始覺醒於我們真實的本性時,我們會變得對自己周圍的苦難越來越有覺知,我們可以更深入而不是更膚淺地感覺到我們生命中的人與事。我們會變得更加深入此時此地。

我們會看到的是,哪怕是我們的視線已經擴展,哪怕我們已經如實地覺醒於實相,我們還是不能控制任何人。

任何人或任何事都有著他們各自的生命要去活,而我們不可能將他們的苦難一掃而光,因為我們的心是敞開的。

儘管我們很樂意看到每一個人都醒過來並且過得幸福,但是,心碎的其中一部分就是去如實地接受這個時刻、這個世界。

我的另一位老師說過:「所有的真愛都令人淚流,那是甜蜜的痛楚。」

我越來越發現它是真的。我越是深愛,我就越是在那個甜蜜之中嘗到苦楚。那不是一個負面的苦楚,那個苦楚使得甜蜜加倍。

生命之美不只在於美麗的山頂、清新的高山湖泊、原始的環境,生命之美同樣存在於每一個片刻,甚至是當人類受苦的時候,那也同樣有著一份尊貴與美。

我們的心不要人們受苦,我們想要去拯救他人,但是,這份心碎就在於,我們無法那樣做。

如此,我們那愛的品質,我們心靈的敞開還是能夠在這個世界及他人身上產生深刻的作用。我們的心只是無法控制,而它們也不想控制。

但是,不要以為你的臨在——你生理的、物質的、個體的臨在——不會對你身邊的其他人產生巨大的影響。事實是,你確實會產生一個巨大的影響。

這也是我們所擁有的一個禮物,要給予彼此:這是合一、統一的禮物,一份當我們的頭腦打開時,我們真實敞開的心。

是的,那會是令人心碎的,而當我們心碎的時候,它會要求我們更多地敞開,如此地敞開以至於沒有東西也沒有人可以抓住這份心碎。

但是,這份心碎同樣也會在意識的透明中被穿越。如果我們願意如此寬闊地敞開,不止是願意去超越這個世界,也願意棲息於此,那麼,我們就會成為那個我們一直在尋找的答案。那時,我們就成為所有人都在尋找的平和。

有時候,當我們意識到我們一直都在抓著滿袋子的夢幻時,這是很煩人的,但是,最終它會讓人解脫。

我們可以讓我們的心破碎,因為它們如此實在。幻象不可能帶來平和,不可能帶來幸福。

當我們受夠了被自己的幻象所煩擾之後,我們就會開始變得驚訝,驚訝於我們並不僅是幻象,而是如此浩瀚、如此不可言說的東西。

我們不只是存在於天堂或偉大的奧秘之中的東西,我們實際上是這偉大的奧秘本身。

一位偉大的禪師說過:「整個宇宙就是我真實的個性。」這是一種非常精彩的說法:「整個宇宙都是我真實的個性。」

如果你想要看看真實的你是什麼,那麼,打開窗戶,而你所見的一切事實都是你內在實相的表達。你能夠擁抱這一切嗎?

文章摘選自《活在恩典中》·華夏出版社

作者:[美]阿迪亞香提

阿迪亞香提(Adyashanti)

出生於1962年,現居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北部。

他作為西方人的身份未能隱藏他內在的東方品質(學習禪宗),他被人稱為後禪宗的導師。

他19歲時開始了對「開悟」以及「真理」的探索,二十幾歲時就有了第一次開悟的體驗,對自己的真實本性有了一個瞥見。而他沒有停止向內探索的腳步。

在15年密集的禪修之後,他經驗到了最終的開悟,進入了完全無我的自由境界。

1996年,他經歷了一系列靈性覺醒的蛻變,在跟隨禪修老師學習了14年之久後,阿迪亞香提開始了他的教學生涯。

並出版了《真正的修行》《空性之舞》《覺醒之後》《活在恩典中》等有關靈修與開悟的著作。

文章|心智慧SoulWise

編輯 | 碧 波撰文 | 阿迪亞香提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忍字心頭一把刀,修行人為什麼要修忍辱?
    在六度之中,布施、持戒、精進、禪定、般若,聽起來就很有感覺。可是,「忍辱」就真讓人有點為難。俗話說,忍字心頭一把刀,如果面對別人毫無道理的羞辱,為什麼要忍? 怎麼忍?會不會忍出內傷?釋迦牟尼佛修忍辱講到修忍辱,釋迦牟尼佛就是最好的例子。在尚未成佛前,他有一世身處「歌利王」(暴虐之意)的時代,作為一位修行人身份偶遇歌利王,身邊妃嬪宮女都被修行人精彩的講法吸引而去,歌利王心生不快。當得知修行人正在修忍辱,歌利王便挑釁地以寶劍割下他的耳、鼻......甚至將他節節支解。
  • 前世修行過的人會做什麼樣的夢?
    修行源於人性與天性的思考,修行的本意是對自身德行、品行、操行、知識的提煉。所以,如果你認為修行就一定與宗教信仰有關,顯然是錯誤的。但不可否認的是,修行經常被信仰所引導。大家有個共識,即修行的人,能有比常人更多的智慧,更睿智的判斷,更有遠見的思維,及更強大的靈性。這確實也是修行的目的所在。陳鵬解夢認為,修行之下,修身和修心,都只是一個附屬任務而已。
  • 當修佛的人自己有了仙緣該怎麼辦
    到最後悟道的交流和今生的續緣,給了你心中的靈感、靈性和感應力,讓你去得知不但自己有修佛的覺性,還有其它的緣分在身。比如:佛道仙神和萬物之靈的鬼怪之緣,這些都是宇宙自然天地陰陽萬物,所發生的磁場信息與你今生的結緣。
  • 靈性高的人10項特質,有靈性的人這些品質自然會流露出來
    在靈性生活中,時候到了,心就會像水果一樣開始成熟、變甜。我們的修行會從青澀、艱難的成長期(尋找、發展、改善自己),轉變成在奧秘中安住,從信賴外在形式轉變為安住於內心。曾有位年輕女子在剛開始修行時,因為面對家庭的問題和父母信奉基督教基要派教會而極度掙扎,她寫道:「當我做佛教信徒時,父母怨恨我;但當我做佛陀一樣的覺醒者時,他們深愛我。」
  • 為何有些大修行人投胎轉世後境界反不如前生?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問:禪宗有些大德悟處很高,如五祖戒禪師、海印信禪師、唐代的圓澤禪師,還有真如喆這些大修行人,有禪定、能開悟,為什麼連欲界諸天也生不了,反而使後世不如前生?為什麼他們的戒定慧修行功夫在臨終時用不上? 答:首先禪宗的大德,他開悟,這時候從知見上來說見解與佛同齊,當然開悟也有淺深,有些不一定是大徹大悟,有的是有一定的悟入。
  • 佛法:有些修行人會不知不覺就墮入「歡喜魔」中,看看是你嗎?
    他打坐了三個月都沒有什麼暖相,我才一個月就已經有些感受了耶!昨晚的夢好殊勝,你看別人都沒做過這樣的吉祥的夢!我經常夢到上師,從來都沒有聽他們說過!看來我還是很不一樣!歡喜魔:指在修行過程中,心裡想「我的上師與其他上師截然不同,我的那種教授與其他教授完全不同,我的實修與其他人迥然不同,我的金剛道友兄弟姐妹都勝過別人」,從而喜不自禁。總之,稍稍得到一點內在的禪定暖相和能力,便特別執著、貪愛,那就是歡喜魔。有些人在修行過程中可能有一些殊勝的夢境,心裡喜滋滋的,自以為修法境界如何高,其實已經墮入了歡喜魔也不知道。
  • 十修行
    行一修行舍爹娘大孝不賢,忘不了父母的養育之恩二修行舍丈夫不能相逢,忘不了夫妻的一場恩情三修行舍兒女比比真情,忘不了小嬌兒抱在懷中四修行舍姐妹好修真人,忘不了姐妹是一母所生五修行出遠門明光大道,有仙人來指路直往前行六修行出遠路離開家門,
  • 今生緣分仙和因果慧根緣分仙的結合才是末法年的修行
    比如前世修佛的就是佛的法根、修道的就是道的法根、修神的就是神的法根、修仙的就是仙的法根、修鬼的就是鬼的法根、修地府的就是陰司的法根、修行魔鬼精怪妖的就是靈性的法根,等等一切的不同之理,都要在今生接緣、續緣的過程中去查清你的真緣真相和你的慧根法道,才能真正修行好你的緣分和出道出馬,去幫助那些苦難的人。
  • 人性本無分屬,空有本無分別!終於知道如何向六祖學習修行了
    一、佛家如何評論人性?人性本是無屬性的,非善非惡,就看你種的什麼種子。如果阿賴耶識輸進去的是善種子多,那就是善的;如果輸入的惡習多,那就是惡的。所以,要薰染善習而種善種子,努力把人性導向善的方向。人性本是清淨、平等、無分別,人性本不分善惡、沒有屬性,能向善亦能向惡。八識心田裡積累了善惡,釋放出來就是善善惡惡。所以導向很重要,明師也很重要!個人的看法:人性本身無善惡,它的決定者是心,這個心是來自於六根對六塵的反應,也可以認為是執著。執著於善,則人性顯露的就是善;執著於惡,則顯露的就是惡。二、什麼是空?什麼是有?怎樣對待空和有?
  • 佛教:有這兩種「福相」的人,命好福厚,一定要修出來
    如果一個人心機暗藏,常常算計別人,那麼這樣的人給人的感覺往往也是猥瑣不堪,目光漂移的。佛菩薩的形象人人都喜歡,這是因為佛菩薩的心中只有慈悲和喜舍,所以佛菩薩的相貌也就是人人都喜歡的菩薩相。而我們眾生的心中,時時有算計,有分別,有妄想,有執著,所以眾生的外貌也就有了千差萬別,就有了人們眼中的美醜的區別。相由心生,18歲以前的相貌是父母給的,18歲以後的相貌就是自己修的。
  • 鐵腳僧開示:修行得念佛、修忍辱、下苦功、放下才能成就
    外緣的錯,都是咱自己前生造過了,你得情願還這個帳、承認咱自己錯,你得承認、磕頭頂禮是咱指導師、咱的善知識,那才承認了、還帳了,慢慢你的心裡就放下了。你放不下,你前生造的錯、無量劫造的錯都纏著哩。你想成佛,你不承認自己的錯你怎樣能成佛作祖啊?到了菩薩位上找著還命帳,換一次還轉胎,還轉到娑婆世界還修行;修到菩薩位上還找著還命帳。
  • 一個整日為名利錢財奔波的人和一個佛性修行之人的差別是什麼?
    那就是,一個整日奔波在名利錢財路上的人,和一個雖沒有大富大貴,日子還算可以,卻踏上了靈性修行之人,差別會有什麼不同?這個問題再簡單直接些,就是一個追求外在物質享受的人,和一個追求內在喜悅的人,兩者會有什麼區別?首先指出這個問題存在的兩個讓人疑惑的點。
  • 香有什麼作用?為什麼「拜神要燒香」?卻有很多人不知道
    導讀:香有什麼作用?為什麼「拜神要燒香」?卻有很多人不知道過年過節,很多人的家裡都會進行一項活動——拜神,祈求能夠得到神明的「照顧」。然而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我們每次拜神的時候,都需要燒香。的確,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裡,當我們遇到一些難解的問題,或是想獲得吉祥好運氣的時候,通常都會到寺廟燒香,祈求保佑。而「燒香」是中華民族流傳幾千年的祭祀習俗。可是卻有很多人不知道,香有什麼作用?為什麼「拜神要燒香」?接下來小編就好好給你解釋解釋!
  • 真正修行的人,為什麼都絕口不提「神通法術」?
    有一次我與朋友一起去旅行,走到山上,剛好遇到驟雨,看到旁邊有一座道觀,叫做「雨石觀」。覺得很符合當時的處境,於是毫不猶豫走了進去。觀中沒什麼遊客,一名道童模樣的年輕人正好在屋簷下劈柴,看見我們來,只是衝著善意的笑了笑,繼續做他的事。
  • 修行修的是什麼?修行最忌諱什麼?如何才能做主?
    看到別人了吃肉,但沒有著在別人的吃相上,注意到自己心裡還有痕跡麼,這就是正念!做的每一件事,都應該用心,有意識地去做。這裡所說的有意識,是帶著一種警覺的心、覺照的心。也就是說,你知道自己在說什麼、想什麼、做什麼,沒有忘記自己的身份和職責。領悟八正道,做事要懂得摸摸自己的良心,念念不被邪迷,則念念正念。你做的每一件事,都應該用心、有意識地去做。
  • 好多人都在說修行!看了很多修道人的人生感言!沒人做到心無雜念
    一旦醒來,就會非常痛苦,因為大家都在沉睡,睡的很香,沉睡在如幻如夢的世界裡,試著叫醒他們,卻發現他們醒來卻叫你一起沉睡,醒著的感覺太孤獨,因為他們不願意去等待,等待著未來的未知。 世人都在沉睡。但是的確有很多人醒來,只是很多人不知道我們所在的太陽系正在發生著什麼,瑪雅文明推測2012年不是世界末日,而是太陽系所在的地球因為處在太陽系光子帶輻射中心,約2000多年進入一次,我們現在正處於光子帶約50-80年才能離開,地球頻率也在不斷震蕩揚升中,地球將會從三維空間慢慢揚升至四維、五維空間,只有覺醒的人通過修行和地球頻率保持一致才能揚升。
  • 修行人日記 | 鋒利的眼神暴露你並不慈悲
    我求菩薩的事一件都沒實現,你們是不是在騙人啊?」「經典裡讓你熄滅貪、嗔、痴,讓你修五戒十善你做到了?」「那我不管,香我也燒了,供我也買了,經我也念了,但是就是沒靈,你們都是騙子!」「念經不是為了靈,是告訴你為什麼會遇到這些,告訴你什麼是是非對錯,告訴你人該怎麼做,不是神神秘秘的恐怖大片。」「念經不靈我還念它做什麼?」
  • 廣欽老和尚:忍辱是修行之本 16個方法教你如何修
    忍辱是修行之本,16個方法教你如何修。(圖片來源:資料圖片)1、人家侮辱我、欺負我、佔我便宜,如果我們能忍下來,不去斤斤計較別人佔我多少便宜,也不去掛礙它,這樣,不但宿世業緣消除,且當下便能平靜無事,又能增長福慧,延長我們的壽命。
  • 修五戒十善,對我們修行非常根本,都是功德藏處
    念修十善。」十惡者,殺、盜、邪淫、惡口、妄語、綺語、兩舌、貪、嗔、痴。十善者,不殺、不盜、不邪淫、不惡口、不妄語、不綺語、不兩舌、不貪、不嗔、不痴。那麼,這個十惡十善和般舟有什麼關係呢?一般來講,修十善業,一定能保證上天道受樂。
  • 南懷瑾:修行到一定階段,身體會有些變化,但不用害怕
    著名國學大師南懷瑾就是這樣,他用了一生的時間去修行,在修行之中有許多人生的感悟,並向世人提出要堅持修行,勇於接納修行過程中出現的身體上出現的變化。提到修行,我們總會認為那是大師、方丈、道長之類的高人的特定行為。其實不然,我們每一個普通人都可以修行,靜下心來讀一本書可以是修行,做瑜伽放鬆可以是修行,獨自思索著走一段路也可以是修行。所以修行並沒有我們想像當中的那麼高深莫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