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只在呼吸間 人類首次拍到生死兩態真實影像(圖)

2021-01-09 手機鳳凰網

佛在經典中說「人命只在呼吸間」,是說我們的生命在生與死之間幾乎沒有什麼距離,警示人類對生命的無常要有清醒的認識,不僅生命短促如呼吸,生與死也僅僅在呼吸間。一氣不來,便成後世。以下一組生前死後的攝影圖片,或許能更好地幫助我們認識死亡、面對死亡、思考生命!

攝影師Walter Schels母親去世時,出於對死亡本能的恐懼,他連母親死後的身體都不願面對。人死以後的世界是怎樣?又或者人死後還會有世界嗎?那份對死亡的無知讓人類充滿恐懼,甚至連直視它的勇氣也沒有。

但人總有一死,生與死也只是硬幣兩面。轉眼Walter Schels也到了古稀之年,或許知道死亡始終要來,或是要彌補母親離世時的遺憾,他開始到醫院拍攝臨終病人生前和死後的照片,並整理成作品集《Life Before Death》,直視死亡,認清生與死的模樣。

得到病人同意後,攝影師先會為他們拍一張照片,彷佛預告他們的死亡;一旦收到病人去世的消息,便要趕在屍體送往處理前進行拍攝,過程絕不容易。沒想到的是,對病人而言,Walter Schels的拍攝工作反倒起了安撫作用。因為健康的家人和朋友離死亡太遠,無法體會徘徊在生死邊緣的恐懼和孤單,也忌諱談論關於死亡的事情;攝影師主動與他們討論和拍攝死亡,更能舒解他們的負面情緒。

這一組震撼全球觀眾的作品「死亡肖像」。是瓦爾特陪伴著這些重症病人度過了生命最後幾周的時光,記錄下他們的臨終遺言,並為他們分別拍攝了生前和死後的肖像。

愛爾米拉·桑·巴斯蒂安(Elmira Sang Bastian),17 個月。

埃德爾嘉德·克萊維(Edelgard Clavey),67 歲。「我真的渴望死亡,我渴望融入那非凡的深邃之光,但死亡是一件痛苦的工作。」

克拉拉·貝倫斯(Klara Behrens),83 歲。「我不怕死,我只是那沙漠億萬粒沙中的一顆。」

羅斯維莎·帕秋萊克(Roswitha Pacholleck),47 歲。「我在心裡知道自己快死了,但是誰知道會發生什麼呢?也許會有奇蹟出現。」

皮特·凱林(Peter Kelling),64 歲。「我只有64 歲,我不應該像現在這樣浪費時間。」

瑪麗亞·海安·圖葉·曹(Maria Hai-Anh Tuyet Cao),52 歲。「死亡一點都不可怕,我擁抱死亡,它並非永恆。但死後,當我們遇到上帝,我們會變得美麗。」

捷爾達·斯特蕾奇(Gerda Strech),68 歲。「這一切必須要現在發生嗎?死亡可以再等等嗎?上帝在哪裡?」

沃爾夫岡·考桑(Wolfgang Kotzahn),57 歲。「現在,我從全然不同的角度來看待一切:窗外的每一片雲彩,花瓶裡的每一朵花……突然之間,都那麼珍貴。」

相關焦點

  • 四川涼山首次用紅外相機拍到金錢豹
    4月24日,紅星新聞記者從四川省林草局獲悉,近日,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木裡縣博窩鄉工作人員在整理紅外相機拍攝到的影像時,發現了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金錢豹在山林中的活動畫面。 紅外相機記錄顯示,這隻金錢豹出現的時間是2020年4月15日21時16分。
  • 人類首次近距離觀察冥王星 拍下照片
    NASA發布的「新視野」號拍下的冥王星照片。圖/東方IC  據新華社電美國「新視野」號探測器於美國東部時間14日7時49分(北京時間19時49分)近距離飛過冥王星,成為首個探測這顆遙遠矮行星的人類探測器。
  • 全球首次用手機拍到十二個黃道星座,榮耀30系列探索浪漫星空
    全球首次用手機拍到十二個黃道星座,榮耀30系列探索浪漫星空最近兩年手機圈在攝像頭方面的競爭可謂是硝煙瀰漫,手機攝影「大考」直接從風光、城市轉移到宇宙、極地,從視野開闊、光線限制少的高頻場景轉移到了拍攝環境局限多、光線複雜的極致場景
  • 冥王星將展現「真容」 被人類探測器首次探索(圖)
    冥王星將展現「真容」 被人類探測器首次探索(圖) 2015-01-26 09:42:18來源:現代快報作者:責任編輯:唐云云 這是人類探測器第一次探索冥王星,科學家們充滿期待。NASA於2006年1月19日發射「新地平線」冥王星探測器。據《中國日報》  下月初將公開照片  經過9年的星際旅行,「新地平線」冥王星探測器已在宇宙中飛行了30億英裡(約合48.3億公裡)。25日,它將開始拍攝冥王星的圖像。
  • NASA冥王星拍到一隻「蝸牛」,它是外星生命嗎?
    人類的目標是星辰大海,登陸過月球,到過金星、火星,探測器繞木星盤旋過,人類的目標永遠是更遠,是太陽系的邊界因此,探測冥王星已經相當於探測到太陽系系統的邊界了,這對人類來說已經是前所未有的距離了。
  • 「旅行者」1號飛抵太陽系邊緣 人類文明向外星人問候(圖)
    「旅行者」1號飛抵太陽系邊緣 人類文明向外星人問候(圖) 這個磁碟是在1977年「旅行者」1號發射前裝載的,其用意是讓外星生命偶然發現這個人造工藝時,能夠收到來自地球人的問候。  磁碟中的內容除了用象形文字顯示的播放方法外,主要包括用55種人類語言錄製的問候語和各類音樂。這些語言中包括古代美索不達米亞使用的阿卡得語等非常冷僻的語言。其中英語語言的問候語翻譯成漢語是:「行星地球的孩子(向你們)問好」。
  • 視頻:生死輪迴圖,幫你搞懂六道輪迴是怎麼回事!
    六道輪迴圖,也叫因果報應圖或是生死輪迴圖,如果你在西藏的話,無論參拜哪個教派的寺廟,大多都「逃」不過這幅著名的六道輪迴圖。對佛法不了解的人,只會因好奇心驅使的多欣賞兩眼這六道輪迴圖,而更多的人則是匆匆一瞥,錯過了六道輪迴圖這幅。我們該如何看六道輪迴圖,從而更好理解佛教教義中眾生生死輪迴、受苦及脫苦的教法呢?
  • 人類終於幡然醒悟:生命理念原來是萬禍之源!
    生命概念本來就是人的一種主觀觀念,人類回歸性地將其替換成感知理念勢所必然,不但可行,而且大利於人類。生活實踐告訴我們,最難改變的是人的觀念,最容易改變的也是人的觀念。生命觀念雖然很久遠,雖然根深蒂固,但人的認識是可以改變的,人們早已經吃夠了生命觀念的苦頭,感知論提出否定生命觀念的理論,必將引起人們的注目。
  • 讀書筆記:生命的隱喻與醫學的罩門
    弗朗西斯·福山在《我們的後人類未來:生物技術革命的後果》書中將其歷史終結論栓扣在科技瘋狂的戰車上,告誡人類:「除非科學終結,否則歷史不會終結」,並進一步警示世人「生物技術會讓人類失去人性......但我們卻絲毫沒有意識到我們失去了多麼有價值的東西」。麥可·桑德斯以其演講睿智向社會發出《反對完美》的宣言,直接對基因改造、定製嬰兒、生化藥物創造體育奇蹟開火。
  • 人體奧秘科普展開展 「原來人類生命是這樣的」(圖)
    人體奧秘科普展開展 「原來人類生命是這樣的」(圖) 點擊進入>>>   持25日《泉州晚報》可抵今日票價10元小朋友在老師的帶領下,參觀人體標本  本報訊(記者洪佳景黃寶陽張詠)昨日,一場名為「人體奧秘科普展」大型真人塑化標本展覽在我市科技館一樓科普展廳開展,此次活動由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協會和泉州市科學技術協會聯合主辦,展覽將持續到10月17日結束,為期24天。
  • 大熊貓棲息地首次拍到雪豹出沒 網友關心:會打起來嗎?
    12月6日,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對外發布最新野外監測成果,臥龍「五一棚」區域首次記錄到雪豹活動,這也是紅外相機首次在大熊貓棲息地核心區拍攝到雪豹出沒。很多網友都關心,它們會打起來嗎?雪豹為什麼來大熊貓家?
  • 人類圖|生產者|如何面對生命中的舍與得?「房鼎容原創」
    鼎心人類圖房鼎容老師帶領中國最專業人類圖諮詢培訓機構,關注獲取海量乾貨!生產者,要知道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離開。人類圖的薦骨中心位於脊柱的末端尾椎骨的位置,對於薦骨中心有定義的人、特別是「生產者」及「顯示生產者」,薦骨產生的能量是他們的專屬生命活力源泉,是一股真實的生命力。對他們來說,利用薦骨每天產生的能量來從事熱愛的事情,會獲得真實的滿足感。
  • 人類圖,你的人生使用說明書
    源於你的天命之所系,你身處的環境,你所遇到的人,沒有意外,都會相互吸引、激蕩到你的面前來。全球首位人類圖中文分析師 喬宜思(Joyce)你與別人不同你與別人不同,這世界上每個人都不同,原本如此,也本應如此,如同每部家電都會有屬於它的使用說明書。
  • ——張曼玉人類圖淺析
    一連拍完十幾部作品,換來的都是媒體愈演愈烈的嘲諷:「她飾演的大多數是天真而又帶點憨味的傻妹,熱鬧有餘,內涵不足;看到她的演出,只覺得她不過是一名在銀幕上走來走去的花瓶。」她內在深深的不安全感、恐懼感,我們需要走進張曼玉的人類圖中,去看一看她空白的能量中心,才能去理解她:1爻配上根部中心完全開放(有著很深的生存危機感)、薦骨中心完全開放(對成功有著極強的不安全感)、情緒中心開放(不敢真實表達自己的情緒)、意志力中心開放(覺得自己不夠好、不配得、不值得),其中意志力中心開放是最重要的不安全感,與1爻相互交匯產生非常重大的心理影響。
  • 澳星空愛好者觀星時拍到UFO 網友熱議背後真相(圖)
    澳星空愛好者觀星時拍到UFO 網友熱議背後真相(圖) 2016-01-11 15:25:5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孔慶玲 星空愛好者拍到UFO畫面的視頻截圖。
  • 環境一號C星成功獲取首幅清晰對地觀測影像圖
    新華社北京12月10日電(記者 餘曉潔)記者10日從國防科工局獲悉,我國首顆民用合成孔徑雷達衛星環境一號C星的有效載荷9日首次開機成像,成功獲取首幅對地觀測合成孔徑雷達影像圖。影像圖圖像清晰,層次分明,信息豐富。截至目前,環境一號C星星地鏈路連通,星地系統工作正常,還將繼續進行在軌調試運行。    9日18時19分,環境一號C星下傳第一軌數據。
  • 《生門》感動繼續 每個生命的誕生都是奇蹟
    了卻了電影精簡洗鍊、篇幅有限的遺憾,周播的電視劇集淋漓盡致地陳現了更多生命誕生的影像日記和感人故事。在第一集中,命懸一線的神秘產婦劉麗最終在警察的見證下獲得了及時的救助;術中兩次心跳驟停的夏錦菊堪堪與死神擦肩而過;婦產科男醫生董良波在生日的當天迎來了女兒的誕生……《生門》首集用簡白而真實的記錄將生命的殘酷與溫情娓娓道來。
  • 琉璃院人類圖 I 顯示型生產者
    當顯示型生產者去實踐、投注心力的時候,它就會展現出顯示的熱誠,行動力也比純生產者快很多,可以在0到4秒之間,就從靜止加速到時速60公裡,在路上呼嘯而過。他也可以中途變換速度,或者是停下腳步,轉換方向是顯示這部分給到的影響,而不像純生產者那樣,一旦投入只有完成後才會停下來。
  • 人類圖【四大類型·生產者】
    以及特有的「人生策略」若是了解到自己,將會擁有最有滿意的生活薦骨如同強大的發動機當明白了自己的能量系統薦骨會知道何時是正確的啟動時機它會如同一團火焰、一個莫名的衝動一個靈光的一瞬間我們便開始了與世界的互動生命開始連接上源頭
  • 這才是探測器拍到的最真實的金星,所謂的「城市廢墟」並未被證實
    且不說這些照片是不是人工ps合成的,就僅僅只說說前蘇聯的宇航局都未曾證實過這些城市廢墟的存在。旁人又如何證明這些照片確實是由蘇聯的探測器在金星的地表上拍攝到的呢?更為實際確切一點來說,金星的生態環境極為惡劣,即便金星上曾經孕育過文明,但這些城市廢墟也不可能在將近1億年時間,甚至更長的時間內還存在於金星地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