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起師父佛學的因緣,他孺慕情懷油然而現

2020-11-23 禪淨密實修

跟師父的因緣算很深,看師父的著作,非常地歡喜,歡喜到覺得不講忍受不了。那時候,在忙佛學院建築工程時,記得有一天早上,才剛讀了師父的書,忽然又被召喚到佛學院。來到佛學院,就一直找師父,好像師父剛剛才親口為我說法。

所以到佛學院,會覺得師父應該在啊!師父好像才剛見過面!很幸運的是不只讀到師父的著作,還能有因緣親近他老人家」。即使後來師父離開精舍,師父每年都會率眾去拜年。雖然沒有皈依導師,但就是非常契機。先讀《妙雲集》才認識師父的,面對面接觸的時間也不很多!不過已經算很有機會了!因為還可以找到老人家,每年我都會帶信眾去華雨精舍嚮導師拜年!

大家跟師父說沒幾句話,卻都滿心歡喜,常說看到師父不跟師父頂禮,不是對不起他,而是對不起自己,導師的攝受力真的很強,不需要講什麼話,我們就如沐春風,這就是他的德行所感!能遇到師父,除了文字法緣,建築因緣也是其一。出家道場正好在法源寺,離佛學院又很近,

當時是結了「地瓜園」,師父率佛學院同學行腳到法源寺烤地瓜,正好聽說長老發心重建寺廟,一念發心,發願承擔力所能及的事務,因緣真是不可思議!跟師父結了好幾個建築緣。當時精舍的屋頂不知如何收尾,導師的弟子來找我處理」。「我們生在師父之後真的很幸福,因為在師父之前,太多佛法真是不容易搞清楚,

而且各說各的。現在根據導師的著作,爬梳出佛教發展的整個來龍去脈,不僅佛教界尊稱他為導師,可以接受導師突破傳統的思想,反而更能與學術界的研究範疇接軌呢。可惜仍然有許多傳統的佛教界,跳不出原有的窠臼,不理解導師的著作,而排斥寺院,也不在少數。在師父時代之前,甚至各說各話,誰服誰啊?而且搞不清楚佛教思想史的脈絡,對於佛教琳瑯滿目的各個宗派,南傳、北傳與藏傳等,真不知該如何抉擇。

佛法的內部歧義、複雜往往讓人卻步,或是只持個人見解、宗派見解的亦為多數。導師讀的是古典日文研究論文,北傳大藏經外,還有南傳大藏經,師父的視野是非常寬廣的,所以有能力跳脫傳統中國佛教翻譯過程的複雜,在此時代,以治學於原始佛教思想史的方法,還原到原始佛教文化,直溯佛陀的本懷,提倡大小兼暢的初期大乘佛教,菩薩道的精神。

師父這輩子讀的第一本就是初期大乘佛教,龍樹菩薩的著作《中論》,雖然當時也有不懂,可是有莫名的好感,所以說每個人起點不同啦!每個人宿世累積過來的不一樣,師父的起跑點是《中論》,很快地就將宿世的善根因緣與智慧資糧連接起來了,才能有擲地鏗鏘有聲七百多萬字的等身著作傳世。」真的是每人這輩子的起點各有不同。

相關焦點

  • 師父何時才會給你說真正的道?
    父慈子孝,亦是因緣。創建人間淨土,就先從孝敬父母開始。其意是佛祖智慧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既是表法也是因緣。佛祖兩邊站著的一老一少是阿難尊者和迦葉尊者,代表:1、學佛不分先後,不分老幼;不重久習,不輕初學。你就是八十歲,也可能是個愚昧無知的人;人家雖然是個三歲兒童,牙縫裡面可能也有真理。
  • 《小火苗懷念師父常立成》 (陽曆6月6日之情懷)
    ( 1948.01.22 ~ 2013.06.06 )『我聞常哉攸攸法界立身為常不變十方見信』『如是常哉休休斯文成德為常不變十佛天元』《小火苗懷念師父常立成》文:袁亞囡/白陽火苗每年的陽曆6月6日,小火苗的心有著難以割捨的情懷
  • 南懷瑾老師:與生命有關的四個因緣
    《瑜伽師地論 聲聞地講錄》這個第六意識起來以後,隨著年齡的增加,父母的遺傳基因和後天家庭、社會、時代等的影響,一一都加上去染汙意識作用,後來的佛學又分成四種,詳加分析說明:第一,「親因緣」。我們生命的來源是有前因的,這個生命自我帶來過去無數的種子,而變成這一生,變男變女,變聰明變愚笨,變化多端,都是由種子演變成現行這個階段的作用,死後又是一個很長的未來。
  • 婚姻就是了斷一場因緣,再忙也要看看!
    我們不可能每個人都有出家的因緣,大都是居家修行,大可不必為結婚之事煩惱。 有的怕結婚了會被生活所累從而耽誤了自己的修行,怕影響自己將來往生極樂世界。其實這種擔心大可不必,結婚生育後代也是正常的事情,也是一定的因緣。 結婚我們也可好好修行,就看如何用心了。
  • 談佛學與科學對話之展望—釋見見
    馮·蓋爾德針對80年代以後符號主義、聯結主義範式所產生的困難,提出他的動力學假說(Dynamicist Hypothesis)。[47]此乃法相唯識宗引他宗派說法,來證明第八阿賴耶識確為一切心智活動的原因與根本之觀點。除了對於心智認知功能之解析外,《八識規矩頌》中更分析出每一識心所相應產生的精神作用,即心所。
  • 佛說:一切萬有的生命和事物乃因緣所生,什麼叫作因緣呢?
    他開始也和我們一樣,對於人生問題、生命問題充滿著疑惑,從小就思索這些人生之中生、老、病、死等問題,而且小時所受的教育是宮廷教育,集中了最優秀的老師,傳授了最精華的學識,再加上他天生稟賦優異,所以,在十幾歲就精通各種天文、數學等學問。為了追求探索人生無法解決的煩惱問題,他十九歲捨棄王位,跑去出家。但是,在出家之前,他盡了他的義務,娶了妻子,生了兒子,然後才出家。
  • 我們常說「師父,請您給我加持」,加持到底是什麼?
    而有一些人,既有業障,身體也不好,但他已經覺悟,願意三皈五戒,願意斷惡修善,乃至發願自利的同時利益他人。這時候他再祈求加持就簡單了,因為他這個器物已經有「底」了。師父的加持一進去,也會覺得很厚實很有反彈力。
  • 師父來了首談星座引熱議
    因為一些特殊的因緣感召某個星座在這個時段,而不是那個時段,是有特殊的因緣。這就好像你生在你的家庭,而不是生在鄰居家裡面,那是你與你的父母有這樣的因緣感召,感得他們生了你這個孩子,這是一個共業相感的道理。所以通過星座、八字總結出來的一些規律,是符合人的性格乃至命運的一些大的方向,它能夠說明一些問題,但肯定不能說明所有問題。準不準呢?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有相當的參考價值。可以說某一方面還是比較準的。
  • 緣起: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的因果定律
    世間上的事事物物(一切有為法),既非憑空而有,也不能單獨存在,必須依靠種種因緣條件和合才能成立,一旦組成的因緣散失,事物本身也就歸於烏有,這種說明「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的因果定律,稱為「緣起」。當初佛陀在菩提樹下金剛座上,因為現觀緣起而成佛。「緣起」並非佛陀所「創造」,佛陀只是「發現」了這個自然的法則,再將此宇宙人生的真理對眾生宣說、開示。在《雜阿含經》卷十二中,佛陀說:「緣起法者,非我所作,亦非餘人作;然彼如來出世,及未出世,法界常住。彼如來自覺此法,成等正覺,為諸眾生分別演說、開發、顯示。
  • 剛剛,女子決定墮胎,師父馬上打來電話:有個孩子「託夢」向他求救...
    他們剛剛決定不久,丈夫就接到一個很尊敬的師父打來的電話,師父問他:「你們最近是不是要墮胎?有個孩子託夢向我求救。」這是兩個人私下剛剛決定的事,竟然被遠方的師父知道了,而且還說:「有孩子向他求救」。真的太不可思議了!
  • 前世因緣,你身邊總有這三種人!
    文:佛學日曆一個人,活在世上,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前世因緣,身邊的朋友、家人、敵人都是由各種善緣、孽緣相結合的。而佛弟子,因緣又比較特殊,身邊總有這三種人。第一種,佛弟子。善緣、惡緣都是因緣,以上三種人,可能是你的朋友、家人、同事、陌生人、敵人等等,我們都要慈悲對待,善良去相處,那麼,無論是什麼緣,都會結出善果。
  • 釋淨空:每個人、每一樁事情,都有宿世的因緣
    每個人、每一樁事情,都有宿世的因緣,世間沒有偶然的事情,決定有宿世的因緣,真正是所謂「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佛家講果報有三種,第一種「現報」,凡是果報都有因、都有緣,因緣果報。因是過去生中所造的,緣是現前的,現在所遇到的機緣,把你阿賴耶識裡面這些業因又牽引出來,於是變成現前的果報。第二種叫「生報」,生報是這一生沒有見到果報,來生,果報在來生。我們在這個世間也看到許多這一類的事情,有善報、有惡報,似乎不是這一生的因。這個人是善人、好人,但是他的果報不好,生活貧困;這個人是個惡人,發大財,大富大貴。
  • 佛說:十二因緣是什麼意思?佛教十二因緣解讀
    顛倒當知,一切眾生,不能見於十二因緣,是故輪轉生死苦趣。若有人見十二因緣者,即是見法,見法者即是見佛,見佛者即是佛性。何以故,一切諸佛以此為性,汝今得聞我說此十二因緣,汝今以得佛性清淨,堪為法器。」亦作「 十二緣起 」。佛教「三世輪迴」的基本理論,包括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十二支依次緣起,構成三世兩重的因果關係。
  • 【佛學園地】不要再犯二了!佛教中的「不二」原來是這個意思……
    在《佛學大辭典》中,「不二」被解釋為:「一實之理,如如平等,而無彼此之別,謂之不二。」「分別」,在《佛學常見詞彙》中被定義為:「思量分別一切事理,如分別人我、是非、愛憎、善惡、美醜等等。分別由妄心而生,真心則視一切皆如。」  搞清楚了「不二」在佛教中的本義,我們會發現,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真的常常很「二」。  這個「二」,就是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生起的「分別心」。
  • 學佛問答:為什麼往生後的親人,不回來告訴家人他的去處?
    問:師父吉祥,我有幾個問題,壓在心裡好多年了,一直都得不到解決,是這樣的,我父親他是一個頑固不化的人,一生根本不相信神鬼之說,更別說讓他信佛了,就連平時人們做夢他都不相信,他是在外面做事,突然就去世了,請人幫忙抬回家的,辦完喪事以後,有天他給別人託夢說,我媽念佛,家裡有光,他想回家回不了,我媽聽到後幾天就沒有再念佛了
  • 何謂佛教十二因緣,一看就明白!
    本文是寫給那些還不知道十二因緣為何物的讀者看的。當初佛陀在菩提樹下,因為現觀緣起而成佛。十二因緣,把世間各種事因事果,都合理的解釋出來,這是一個自然的規律,應受到各位敬畏。何謂十二因緣?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
  • 佛教:十二因緣、第八意識
    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佛教中的十二因緣、第八意識:02十二因緣《法華經》說:無明緣行:明指前世無始以來的煩惱痴暗。緣指生,行指所造的業、前世因為愚痴昏暗,所以造業。行緣識:識是初起妄念,想要託母胎。識緣名色:名色指初託胎後,六根成形即神識與物質的混合體。
  • 佛學:如果你也信佛,遇到這3種人,千萬不要傷害,會有報應
    因果報應是佛學中常常提到的,因緣起,因緣滅,得到和失去都是因為因果報應。善事結善果,惡事結惡果,如果你也信佛,遇到這3種人時,千萬不要去傷害他們,會有報應的!第一種是窮兇極惡之人。在時間的長河中,人一生的幾十年,不過是滄海一粟罷了,但對於人來說,這幾十年也算是漫長的旅程了。幾十年的人生,難免會遇到一些大兇大惡之人,千奇百怪之人亦有,不會每一個遇到的人都是好人。
  • 佛學:佛教四種夢、五時、六識、七界、八功德水
    佛學中充滿了非常之多的智慧,今天我們就要聊佛學中的四種夢、五時、六識、七界、八功德水,佛學雖淵深,但心誠仍可靈:四種夢根據《善見律》的記載,夢有四種:四大不和夢一這是因為身體的機能不調適所產生的,比方睡覺時夢到山崩,或者在虛空中飛騰,成者見到有老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