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身為一介小兵,忍辱負重多年,竟用六年時間成了大順皇帝

2021-01-20 史家講談

明清明清,其實很多人對明清之間的銜接其實不太了解。的確,清朝是繼明朝後的又一個統一王朝,其疆域甚至遠超了前者,但實際上正統的明朝並非亡於清朝手中,清朝親手滅亡的只有南明的各個勢力,包括最後的臺灣鄭氏。

明朝滅亡的標誌性事件是京師淪陷崇禎自殺,這一時期清朝雖然在關外厲兵秣馬,卻因為清太宗皇太極之死,在軍事上動作稍頓,攻下大明京師的並非是滿洲八旗,而是「史上最強快遞員」李自成。

慘被裁員的快遞員

李自成應該是人們比較熟悉的一個人物,金庸先生的14部小說裡李自成就出現了三次,毛主席也曾多次提到過李自成,一再將李自成視作前車之鑑,告誡其他黨員們「不要學李自成進城」。只是估計許多人不知道,李自成還曾是個「快遞員」出身。

明末的陝西,因為進入小冰期出現的氣候異常,一場乾旱延續了十多年。終崇禎一朝整個中原地區無年不旱,伴隨著乾旱而來的還有遍地的蝗災以及瘟疫,古代由於缺乏現代社會的醫療救災體系,普通百姓只能靠運氣硬扛過去,可小農經濟下的農民對自然災害的抵抗能力是非常有限的,一年半載還好說,像明末這種十幾年的大災荒絕對是致命的。

面對國內的困局,大明朝廷並沒有全局的認識,他們只懂得抱殘守缺,自詡為明君的崇禎就認準了一個道理:開源節流,或者說僅有後半者。就在崇禎二年,他採納了給事中劉懋的建議,為了節省幾十萬白銀的開支整頓各處的驛站,裁撤了數萬驛卒,悲催的李自成便是其中一員。可崇禎皇帝當時沒有想到的是,自己為了區區幾十萬兩銀子,竟一手造就了十幾年後掘了自己墳墓的人。

再度失望,闖將造反

今天的快遞小哥一時氣憤也會出手打人,更何況是作為驛卒的李自成?雖然在裝備上不如今天先進,但在當時驛卒的裝備,就如同今天背著防彈衣、架著散彈槍的士兵那樣強大。作為一名朝廷的公務員,需要負責公文運送,經常要翻山越嶺,在野外與各種野獸以及攔路山賊為伍的驛卒,比起京師裡完全一副繡花枕頭的禁軍不知精悍多少倍。

驟然失業的李自成回到家裡,先是遭到妻子的出軌,又因為欠債被鄉裡舉人報官逮捕,遊街示眾,心中憤怒之下將妻子和債主通通殺死,帶著侄兒李過連夜逃跑。

遠離他鄉的李自成卻依舊對大明朝有著別樣的親切感,他第一選擇了投軍入伍,因為出身驛卒,又精通馬術以及武藝,李自成很快就被提升為把總,本想著又有了奔頭的李自成,卻很快由希望轉變成了深深的失望。

同樣在那個崇禎二年冬天,後金入寇,京師震動,朝廷調動四方兵馬勤王,李自成所在的部隊也接到了開赴京師的命令。然而此時他已經許久沒有發餉,士兵們走到一半就不幹了,他們發現是參將王國將剋扣軍餉,憤怒的李自成連同士兵們將貪汙的王國殺掉,正式造反。

李自成帶著部下輾轉數年之後,在崇禎六年渡過黃河,到山西投靠了自己的舅舅「闖王」高迎祥,因為作戰勇猛被手下尊稱為「闖將」。與此同時,原來同樣在大明基層擔任過下級官吏和捕快的張獻忠,也因為生計參加了民變。

十面埋伏,九死一生

雖說高迎祥麾下規模比李自成大,但此時所謂的高部,說穿了只不過是一支隨處流竄的流寇罷了,明朝對外在被後金打得節節敗退,在國內面對鎮壓民變的流寇可是打出了一連串高光的戰績。

明軍在曹文詔、左良玉等各路將領率領下多次擊敗流民,特別是曹文詔手下擁有一千人的關寧鐵騎,在中原大地的平原上,面對手無寸鐵的流民就像坦克裝上步兵那樣,完全是碾壓的態勢,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部只能避其鋒銳躲到河南。

崇禎七年,四路明軍在五省總督陳奇瑜的總領下,將流民部隊重重合圍,慌不擇路的高迎祥、李自成等人迷路走進了位於陝西境內的車箱峽,這是一處中古棧道,四周山勢險峻,易入難出,唯一出口被尾隨而來的明軍層層攔住。

走投無路的高、李等人只能通過詐降逃過一劫,隨後兩人再次殺官造反,然而這回他們卻沒有之前那麼走運了,朝廷深恨其降而復叛,派出盧象升、孫傳庭等名將率軍鎮壓。高迎祥部在崇禎九年被孫傳庭徹底擊潰,自己兵敗身死。崇禎十年,朝廷增兵,同時派出了楊嗣昌、洪承疇等名臣總領剿匪事務,李自成被官軍殺得大敗,身邊僅剩下十八名部下,逃入了商洛山中。

創立大順、入主京師

屢遭慘敗的李自成在商洛山中韜光養晦了一年多,這一年多對李自成所部的影響是巨大的。李自成在河南遇到了李巖,又得李巖的推薦招收了舉人牛金星等知識分子,在他們的獻策下,對手下這支流寇性質的部隊進行了改造,李巖等人為李自成設計了深受百姓歡迎的宣傳口號:「迎闖王,不納糧」,在經濟上提出了「均田免糧」的口號,還通過沒收地主土地分給無田少田的百姓,取得了貧苦民眾的擁護。

通過完善各種制度,李自成的部隊已經成了代表農民階級,為推翻明朝地主統治而戰的農民起義部隊。崇禎十三年,再度出山的李自成一呼百應,瞬間就舉兵數萬。第二年,攻陷洛陽、開封,中原震動。李自成一邊作戰,一邊招募流民恢復社會生產,勢力如同滾雪球一般越打越強,反觀明朝軍隊,由於各處民亂以及北方清軍入侵而越發抓襟見肘。

崇禎十六年,李自成攻破潼關,陣斬督師孫傳庭,朝廷在中原最後一支成建制的有生力量從此消失,再無人可以壓制蒸蒸日上的李自成部,後人稱之為「傳庭死而明亡」。

崇禎十七年正月初一,李自成西安稱帝建立大順,同時率軍北上,僅僅花了3個月便攻陷了大明京師,崇禎皇帝自縊而亡,至此明朝滅亡。從李自成兵敗逃入山區到完成完美逆襲,僅用了不到六年。

結語

李自成的霸業雖然只如流星般短暫,但作為極少數能夠實際推翻朝廷統治的農民起義軍領袖,大家不要忘記他雖貴為大順皇帝,但李自成曾經也不過是和你我一樣的「打工人」而已,如今遍地996、007,資本家視其為「福報」,一群所謂的「文膽」在一旁搖旗吶喊,強謂之「存在即為合理」,殊不知「陳勝吳廣便是這樣揭竿而起」。

本文由史家講談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李自成和一個算命先生的精準一卦
    算卦先生這才將籤子插回筒中,將目光深沉地移向李自成,緩緩說道:「軍頭此次北進,有兩大忌諱須切記心頭,一忌騎馬過寧武關,二忌入京後食用餃子,尤其不可吃青菜韭菜豬肉餡的餃子。」汾陽人稱菠菜為青菜。李自成聽了算卦先生的這些不著邊際的沒情由話後,心中甚是不悅,心想,我乃大順朝的馬上皇帝,區區寧武關為何走不得?
  • 君王死社稷,崇禎沒有苟且偷生,李自成進京後如何處理他的遺體?
    大臣沒有一個人響應,大家用沉默,否定了崇禎的提議。崇禎在這一天,下了最後一道「罪己詔」,宣布停止徵收遼餉等一切新舊加派,可惜這一「德政」來的太晚。詔書還宣布赦免一切「從賊」人員,只有李自成不赦,官民有擒獲者加官晉爵。 崇禎最後的垂死掙扎,沒有改變大明王朝大勢已去的局面。他在宮中擺下酒宴,叫來妻妾子女,一起吃最後的晚餐。
  • 從攻入北京到倉皇出逃,闖王李自成的42日都城生活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兵部尚書張縉彥翻開了城門,放李自成雄師入城,北京城破。明朝崇禎皇帝眼看大勢已去,自刎於煤山,大明王朝也徹底走向了分崩離析。
  • 李自成敗亡,丞相牛金星和軍師宋獻策怎樣了,二人境遇有何不同?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就在1637年,他被一個王姓親戚誣陷抗欠賦稅、強佔民女。最終被官府革去舉人功名,發配充軍當了苦役。1640年冬,幹了幾年苦力的牛金星遇到一生的貴人公子李巖,在他的舉薦下成為「闖王」李自成的幕僚。當時,義軍中都是粗鄙軍漢,像牛金星這樣曾經有功名在身的文人很少,所以一來就受到李自成的重視,虛心採納他的建議「少刑殺,賑饑民,收人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李自成失敗後,牛金星和宋獻策兩個左膀右臂,都去哪裡了?
    作為一個讀書人,受到這般誣陷,卻伸冤無門,牛金星產生了反抗心理,三年後(1640年)在李巖的舉薦下成為李自成的幕僚。作為闖軍中少有的文人,牛金星在李自成麾下發揮出了他極致的才幹,他提出「少刑殺,賑災民,收人心」的建議,為起義軍壯大聲勢,及至建立政權做出了重要貢獻。崇禎十七年(1643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稱帝建立大順政變。
  • 崇禎皇帝自縊後,闖王李自成佔盡人和,最終卻敗於清軍之手
    與開國皇帝朱元璋相比,他的後人未免有些"奇葩",要麼體弱短命要麼玩物喪志,直到快要亡國時才出了個稍微正常的崇禎皇帝。但此時的明朝積弱已久內憂外患,即便崇禎帝有心改革勵精圖治,也沒能成功挽救頹勢。一邊是農民軍首領李自成,一邊是虎視眈眈的清軍,為何後者能搶佔先機順利入關呢?
  • 李自成起義失敗後,兩個重要謀臣牛金星、宋獻策到哪裡去了
    1640年,李巖為官,舉家經商,與李自成相識,同年,介紹牛金星與李成相識。一六四一年,牛金星又推薦算命先生宋獻策加入。他們三個恰巧都是河南人,又是文化人士,彼此之間互相推薦。舉人中了牛金星,雖無大功,家中倒也豐衣足食。一六三七年,因與王姓同鄉有隙,被誣告逃稅,欺男霸女,削去功名,罰作苦役三年。加入大順政權後,牛金星有了頭腦,又會察言觀色,很快就在李自成的集團中脫穎而出。
  • 大明王朝的沒落並非偶然,李自成的成功離不開崇禎皇帝「順水推舟」
    大明王朝的沒落並非偶然,李自成的成功離不開崇禎皇帝"順水推舟"明朝末期最成功的農民起義領袖非李自成莫屬了,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官吏成長為以為率領農民起義軍推翻大明王朝、改朝換代的英雄人物,李自成也許是最有潛力成為繼朱元璋之後又一位平民皇帝的人選了。
  • 石介的詩有哪些?石介的詩詞全集12首
    送李生謁張侯 - 宋代·石介 李生長七尺,棲棲長自吊。 一飲酒一石,常懷酒甕小。 一食午一腔,平生未曾飽。 負劍出門去,滿眼荒榛道。 行行何所適,淚下沾襟袍。 李生且收涕,不足苦悲悼。 非無鹹池音,夔曠世所少。 不識伯樂氏,飛黃遍牛皂。 我聞張侯者,其人非草草。 六經探精微,九流得指要。
  • 李自成有一百萬大軍,為什麼突然就被消滅殆盡了?原來是天要亡他
    1644年是一個閏年,猴年,是農曆甲申年,明思宗崇禎十七年,清世祖順治元年,大順朝永昌元年(李自成),大西朝大順元年(張獻忠)。這一年正值大明、大清、大順、大西四個政權交替。年號:大明崇禎十七年,滿清順治元年,大順永昌元年,大西天命元年。
  • 1644甲申年崇禎要捐款李自成拷掠
    1644年1月,剛在西安稱帝,尊党項西夏李繼遷為太祖,建立「大順」政權的李自成,率軍50萬,從西安出發,經山西,步步趨近北京,3月,抵達居庸關。 北京城裡的崇禎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多年與關外後金、關內農民起義軍「兩線作戰」,大明國庫早就捉襟見肘,戶部庫存現銀僅剩八萬兩。
  • 李自成退到湖北九宮山,遇到一神秘老道士,他能否破解道家的迷局
    白馬背上坐著一個年不過四十,身高七尺,濃眉大眼,雙目如炬,氣宇軒昂的中年人。將士稟報導:「闖王,前方就是通山縣城。」李自成號令大軍停止前行,就地休息。大順軍雖然一路敗退,但是他手下仍有五六萬人馬。一個探子從城內返回,翻身下馬,跪倒在地,高聲言道:「稟報闖王,此城已是通山縣城,再往城東南行走數十公裡,就是幕阜山脈的九宮山了。」
  • 號稱「君王死社稷」的明朝,卻有四個皇帝被俘,拜兩個民族所賜
    八月十五日,大軍被瓦剌軍隊包圍在土木堡,明軍突圍不得,全軍崩潰,英宗被俘,成了瓦剌也先的階下囚,成了明朝第一個被俘的皇帝。英宗的被俘可以用兩個字來形容:荒謬!弘光帝:冷漠明英宗是明朝第一個被俘的皇帝,但是卻不是唯一被俘的皇帝,近兩百年後,又一位明朝皇帝成了敵人的階下囚,只不過這次俘虜明朝皇帝的人從蒙古人變成了女真人。1644年三月崇禎皇帝自盡,五月大臣們在南京擁立福王朱由崧繼位,是為弘光皇帝。
  • 再祭明末甲申年——重溫毛澤東的「我們決不當李自成」【3】
    經驗與教訓 作為失敗者,崇禎的命運是悲劇性的;作為勝利者,李自成的命運也是悲劇性的,二者零和式的內耗則成就了滿人入主中原的勃勃雄心。有趣的是,三方的悲喜結局竟在明末甲申年中不期而遇。郭沫若看中了這一年份的特點,他在《甲申三百年祭》中說「甲申年總不失為一個值得紀念的歷史年」。
  • 「明火戰清水」——由明清兩代開國及末代皇帝的生辰八字淺說五行...
    年幹戊土傷官坐官克制壬水,日主丁火坐財庫合制壬水官星,月幹壬水正官,受到火土傷官的圍攻,成「傷官去官」的格局,這是一個典型的造反起家的生辰八字。 官者「管」也,如果把月幹壬水正官比作當時的元朝統治者,那麼日主丁火和滿盤的食傷,就是朱元璋領導的農民起義軍。這個八字的重點我想應該是強大火土、抑制壬水。
  • 剛烈與軟弱,悲痛與怨憎:崇禎皇帝生命中的最後兩天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七日,李自成軍到達北京城下,負責守衛京城的三大營不戰而逃,所有槍炮等武器都被收繳,被反過來用來攻打北京城。三月十八日,李自成軍架飛梯猛攻西直、平則、彰義三門,並派在宣化投降的太監杜勳和在昌平投降的守陵太監申芝秀入城與崇禎皇帝談判。
  • 冬窩大侃~以人屬相學說性格戲謔古代戰爭:李自成顛明(一)
    如果由當時這幫關鍵人物的屬相著手,用他們的屬相性格分析他們,卻也能窺視一些先機。(娛樂趣聊為主,不要當真!!!)一、李自成出身簡介:李自成生於公元1606年,屬馬,陝西米脂縣懷遠堡李繼遷寨人。一說屬馬的男性,大多數都是一個野馬駒子型的。李自成幼年給大戶人家放羊,長大當了一個驛站的驛卒,善騎射好打架鬥狠,經常觸犯法令。李自成這傢伙把屬馬人奔騰好動、熱烈激情、脾氣急躁、做事乾淨利落不拖泥帶水的性格發揮的是淋漓盡致。
  • 李自成失敗後,牛金星和宋獻策去哪裡了?
    作為李自成手下兩個重要人物,牛金星的結局比宋獻策好得多。常言道:軍事無用,無用軍師。這句話用在牛金星身上,一點也不為過。牛金星除了溜須拍馬,便是投機取巧。同宋獻策、李自成、李巖……這些人都不同。牛金星加入農民軍,完全是因為犯法被流放。本來一個好好的舉人,突然淪為了階下囚。巨大的反差,讓牛金星心生怨恨,時刻想著報仇。
  • 1644年世界發生了什麼?明朝滅亡,李自成佔領北京,西歐英國內戰
    1644年世界發生了什麼?明朝滅亡,李自成佔領北京,西歐英國內戰!1644年的世界上,發生了很多關係到日後300年歷史進程的大事件。不僅在東亞大陸,也包括歐洲與世界各地。1644年,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發生在西歐的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