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明清,其實很多人對明清之間的銜接其實不太了解。的確,清朝是繼明朝後的又一個統一王朝,其疆域甚至遠超了前者,但實際上正統的明朝並非亡於清朝手中,清朝親手滅亡的只有南明的各個勢力,包括最後的臺灣鄭氏。
明朝滅亡的標誌性事件是京師淪陷崇禎自殺,這一時期清朝雖然在關外厲兵秣馬,卻因為清太宗皇太極之死,在軍事上動作稍頓,攻下大明京師的並非是滿洲八旗,而是「史上最強快遞員」李自成。
慘被裁員的快遞員
李自成應該是人們比較熟悉的一個人物,金庸先生的14部小說裡李自成就出現了三次,毛主席也曾多次提到過李自成,一再將李自成視作前車之鑑,告誡其他黨員們「不要學李自成進城」。只是估計許多人不知道,李自成還曾是個「快遞員」出身。
明末的陝西,因為進入小冰期出現的氣候異常,一場乾旱延續了十多年。終崇禎一朝整個中原地區無年不旱,伴隨著乾旱而來的還有遍地的蝗災以及瘟疫,古代由於缺乏現代社會的醫療救災體系,普通百姓只能靠運氣硬扛過去,可小農經濟下的農民對自然災害的抵抗能力是非常有限的,一年半載還好說,像明末這種十幾年的大災荒絕對是致命的。
面對國內的困局,大明朝廷並沒有全局的認識,他們只懂得抱殘守缺,自詡為明君的崇禎就認準了一個道理:開源節流,或者說僅有後半者。就在崇禎二年,他採納了給事中劉懋的建議,為了節省幾十萬白銀的開支整頓各處的驛站,裁撤了數萬驛卒,悲催的李自成便是其中一員。可崇禎皇帝當時沒有想到的是,自己為了區區幾十萬兩銀子,竟一手造就了十幾年後掘了自己墳墓的人。
再度失望,闖將造反
今天的快遞小哥一時氣憤也會出手打人,更何況是作為驛卒的李自成?雖然在裝備上不如今天先進,但在當時驛卒的裝備,就如同今天背著防彈衣、架著散彈槍的士兵那樣強大。作為一名朝廷的公務員,需要負責公文運送,經常要翻山越嶺,在野外與各種野獸以及攔路山賊為伍的驛卒,比起京師裡完全一副繡花枕頭的禁軍不知精悍多少倍。
驟然失業的李自成回到家裡,先是遭到妻子的出軌,又因為欠債被鄉裡舉人報官逮捕,遊街示眾,心中憤怒之下將妻子和債主通通殺死,帶著侄兒李過連夜逃跑。
遠離他鄉的李自成卻依舊對大明朝有著別樣的親切感,他第一選擇了投軍入伍,因為出身驛卒,又精通馬術以及武藝,李自成很快就被提升為把總,本想著又有了奔頭的李自成,卻很快由希望轉變成了深深的失望。
同樣在那個崇禎二年冬天,後金入寇,京師震動,朝廷調動四方兵馬勤王,李自成所在的部隊也接到了開赴京師的命令。然而此時他已經許久沒有發餉,士兵們走到一半就不幹了,他們發現是參將王國將剋扣軍餉,憤怒的李自成連同士兵們將貪汙的王國殺掉,正式造反。
李自成帶著部下輾轉數年之後,在崇禎六年渡過黃河,到山西投靠了自己的舅舅「闖王」高迎祥,因為作戰勇猛被手下尊稱為「闖將」。與此同時,原來同樣在大明基層擔任過下級官吏和捕快的張獻忠,也因為生計參加了民變。
十面埋伏,九死一生
雖說高迎祥麾下規模比李自成大,但此時所謂的高部,說穿了只不過是一支隨處流竄的流寇罷了,明朝對外在被後金打得節節敗退,在國內面對鎮壓民變的流寇可是打出了一連串高光的戰績。
明軍在曹文詔、左良玉等各路將領率領下多次擊敗流民,特別是曹文詔手下擁有一千人的關寧鐵騎,在中原大地的平原上,面對手無寸鐵的流民就像坦克裝上步兵那樣,完全是碾壓的態勢,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部只能避其鋒銳躲到河南。
崇禎七年,四路明軍在五省總督陳奇瑜的總領下,將流民部隊重重合圍,慌不擇路的高迎祥、李自成等人迷路走進了位於陝西境內的車箱峽,這是一處中古棧道,四周山勢險峻,易入難出,唯一出口被尾隨而來的明軍層層攔住。
走投無路的高、李等人只能通過詐降逃過一劫,隨後兩人再次殺官造反,然而這回他們卻沒有之前那麼走運了,朝廷深恨其降而復叛,派出盧象升、孫傳庭等名將率軍鎮壓。高迎祥部在崇禎九年被孫傳庭徹底擊潰,自己兵敗身死。崇禎十年,朝廷增兵,同時派出了楊嗣昌、洪承疇等名臣總領剿匪事務,李自成被官軍殺得大敗,身邊僅剩下十八名部下,逃入了商洛山中。
創立大順、入主京師
屢遭慘敗的李自成在商洛山中韜光養晦了一年多,這一年多對李自成所部的影響是巨大的。李自成在河南遇到了李巖,又得李巖的推薦招收了舉人牛金星等知識分子,在他們的獻策下,對手下這支流寇性質的部隊進行了改造,李巖等人為李自成設計了深受百姓歡迎的宣傳口號:「迎闖王,不納糧」,在經濟上提出了「均田免糧」的口號,還通過沒收地主土地分給無田少田的百姓,取得了貧苦民眾的擁護。
通過完善各種制度,李自成的部隊已經成了代表農民階級,為推翻明朝地主統治而戰的農民起義部隊。崇禎十三年,再度出山的李自成一呼百應,瞬間就舉兵數萬。第二年,攻陷洛陽、開封,中原震動。李自成一邊作戰,一邊招募流民恢復社會生產,勢力如同滾雪球一般越打越強,反觀明朝軍隊,由於各處民亂以及北方清軍入侵而越發抓襟見肘。
崇禎十六年,李自成攻破潼關,陣斬督師孫傳庭,朝廷在中原最後一支成建制的有生力量從此消失,再無人可以壓制蒸蒸日上的李自成部,後人稱之為「傳庭死而明亡」。
崇禎十七年正月初一,李自成西安稱帝建立大順,同時率軍北上,僅僅花了3個月便攻陷了大明京師,崇禎皇帝自縊而亡,至此明朝滅亡。從李自成兵敗逃入山區到完成完美逆襲,僅用了不到六年。
結語
李自成的霸業雖然只如流星般短暫,但作為極少數能夠實際推翻朝廷統治的農民起義軍領袖,大家不要忘記他雖貴為大順皇帝,但李自成曾經也不過是和你我一樣的「打工人」而已,如今遍地996、007,資本家視其為「福報」,一群所謂的「文膽」在一旁搖旗吶喊,強謂之「存在即為合理」,殊不知「陳勝吳廣便是這樣揭竿而起」。
本文由史家講談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