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的啟示】(財新文化專欄作家 米琴)中國古典詩詞裡,與酒有關的名篇佳句數不勝數。流傳最廣的有曹操的「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李白的「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柳永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蘇東坡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等等。酒,或激勵壯志豪情,或引發人生感慨,或使詩人生出浪漫幽思,或促文人進行哲理思考。總之,酒在古詩詞中佔據重要位置。
莫言的小說《酒國》(1993)中的「酒」,和以上這些酒都毫無關係,倒是和杜甫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以及杜牧的「煙攏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中的「酒」相同;也和下面這些與酒有關的成語中的酒相同:花天酒地,燈紅酒綠,酒囊飯袋,酒池肉林。「酒國」並非一個國家,也不像烏託邦或反烏託邦小說中虛設的那種烏有之鄉。書中說得很明確,「酒國」是「酒氣燻天的中國」(1章)的某個城市。《酒國》中那件駭人聽聞的腐敗大案,至今在真實生活中未見有報導。但此書也不是如《一九八四》(1949)那樣,把時間設在未來的預言小說。《酒國》寫於1989至1992年之間。小說中描述的事,根據主人公生日及年齡推算,發生在1989年。
《酒國》的英譯本在2000年出版,書名是「The Republic of Wine」, 而書中那個城市被譯作「liquorland」,聽著頗像是個烏有之鄉。英譯者和美國一些書評者都形容此書是拉伯雷式(Rabelaisian)的諷刺小說。拉伯雷(約1494—1553)的《巨人傳》採用極度誇張的手法,比如形容巨人剛出生就要喝一萬七千多匹母牛的奶。小說中充滿荒誕離奇、不可思議的故事。
《酒國》雖採用了誇張的修辭,可小說中描述的很多事,在中國讀者看來,並不怎麼誇張和離奇。比如,酒國最有錢有勢的商界大老闆餘一尺「與酒國市八十九名美女發生過性關係」 。(5章)這數字絲毫不讓人目瞪口呆。餘老闆還是市政協常委,省勞動模範等等。他在得到了金錢、名譽、地位後,發誓「肏遍酒國美女」。比較離奇的是餘老闆身高不足一尺五,讓人聯想到,這類無恥之徒其實都是精神侏儒,和拉伯雷筆下的體現了人文主義精神的巨人正相反。餘老闆被形容為「酒國市的靈魂」,還「體現了一種時代的精神」。這無疑是對中國社會的一大諷刺。
酒國市以釀造奇酒和瘋狂飲酒聞名。市裡的重點攻關項目都和酒有關。宣傳部副部長金剛鑽,之所以能從一個煤礦小學老師升為黨的高官,主要就是憑他千杯不醉的酒量和方圓數百米內能聞到酒香的嗅覺。他「仗著大海一樣的酒量,成了酒國市人人敬仰的大明星」,還是「大學生們崇拜的對象」。(1章)這讓人感到有點兒離譜:大學生怎麼會崇拜一個超級酒鬼呢?可最近報上一篇短文透露出,在長江邊上的一個城市裡,「無休止的宴請中總有人爛醉如泥,學校和每個系都有酒量排行榜」(《一個老外的中國鄉愁》,《人民日報》海外版,2013年1月4日)。如此看來,小說的描寫還頗有實際針對性。
金部長自稱是「黨的政治思想工作者」。(1章)此外,他還是釀造大學的客座教授,演講時「有希特勒的風度」。金是共和國同齡人,從小在農村長大,經歷了餓肚子的時期。那時,他憑出色嗅覺,聞出了村幹部在喝酒吃肉。村民們去探查,果不其然。支部書記、大隊會計、民兵連長、婦女主任正在吃羊腿,喝白酒。這一場景也毫無誇張之處。凡當年去農村插過隊的城市人,多數也都知道這個典型的情景,即社員們餓肚子,村幹部在大隊部偷偷吃喝。
這說明腐敗並非始於改革開放,早就存在了。只不過那時物質非常貧乏,幹部再貪汙,也富不到哪裡去。經濟增長以後,情形就大不一樣。比如餘一尺因為和京城高級首長攀上親戚關係,那位首長一次就批給酒國市一億元低息貸款。這可以看出,腐敗雖然在不同時期有規模大小的區別,但都和權力有極大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