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的《酒國》:有一種味道正在悄然流逝……

2021-01-20 元粟光昱

讀莫言的《酒國》,感受到語言和文字的魅力。

喜歡它的敘事結構;不同的故事角色穿插往復,就像高手出招,劍法亂花入眼,行雲流水,卻不著痕跡,落劍時回首,一切涇渭分明、塵埃落定;

喜歡它語言的質感:原始而粗糲的描繪,如同置身於3D立體聲影院,色、聲、香、味、觸各種感官從文字中跳脫出來,將你拽入他的故事世界。瀟灑時豪情萬丈,柔情時細嗅薔薇。仿佛伸出你的手指,就可以碰觸到冬日屋簷上垂下的冰凌;

主旨的烘託也是猶抱琵琶半遮面,欲說還休。固然題材比較敏感且內涵豐富,但是說到底,制度永遠都是韁繩,人性才是狂野的奔馬。

但是今天,這些我通通都不想展開。讀完《酒國》,我突然覺察到一種味道正在在生活中的悄然流逝……這種如酒香一般鮮活的味道,對於生活來說,卻比酒香更加不可或缺。

一起來品品!

1.

樹上掛著冰雪的枯枝在院子裡嘎吱嘎吱斷裂,遙遠的池塘裡,冰凍三尺,枯乾的冰上蘆葦叢裡,夜宿的野鵝和家鵝驚夢,發出嘹亮的鳴叫。這鳴叫由清冽新鮮的空氣傳送到金剛鑽七叔家的東間房裡。

「掛著冰雪的枯枝」「冰凍三尺的池塘」「枯乾的冰上蘆葦」「夜宿的野鵝和家鵝」……這些生動地景觀,住在城市裡的你,怕是很難看到了。

枯枝嘎吱嘎吱斷裂的聲音,野鵝和家鵝驚夢中發出的嘹亮的鳴叫,這些生動地自然之聲,住在城市裡的你,怕是很難聽到了。

清冽新鮮的空氣,住在城市裡的你,怕是很難如此呼吸了。

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城市化的我們收穫了物質的豐盈,但從前生活中那種自然圖景生動地味道,悄然流逝了……

也許你並不在意,不管怎麼說,你再也不想回到那個貧乏的時代了。

可是如今的孩子們,我想他們的作文裡一定不會再有這般自然的風情,日記本裡大概是:「白天我在上網課,晚上我在刷抖音,周末我還有補習班……我的日子很充實,但是不是很生動……」

我們也許知道生活中流逝了什麼,可是未來的孩子們不會知道,因為他們從未擁有。

2.

他說他每天晚上都到七叔家裡去,在那裡一直待到深夜。四壁黑油油,一盞煤油燈放在一張古老的三屜桌上,三屜桌靠著東山牆安放。七嬸七叔坐在炕上。炕沿上坐著小爐匠、大個子劉、方九、張保管,他們與我一樣,在這裡消磨漫長的冬夜,每夜都來,風雪無阻攔。他們報告著每天各自的經歷和聽到的七村八疃的新聞趣事,豐富多彩,妙趣橫生,展開了一幅廣闊的農村風俗畫卷。這是富有文學情趣的生活。

這種「富有文學情趣的生活」,大概也很難再見了吧?

經濟發展讓煤油燈變成了不夜城。

計劃生育讓「七叔七嬸」變成了文學符號。

資訊時代的小爐匠、大個子劉、方九、張保管,不會圍坐在炕沿上,他們可能在不同的社群裡高談闊論或潛水。

經濟發展人心所向,計劃生育利國利民,資訊時代高效便捷……一切都在往更好的方向發展。

但是,生活確實缺失一點什麼,也許是——「人情味」。

這個時代有一個好玩的現象是,大家對於親戚,似乎唯恐避之不及。每逢過年假期之前,都有大量的帖子告訴你五花八門的策略:怎樣避免與親戚見面;怎樣回懟親戚;怎樣禮貌而不失尷尬的對親戚翻白眼……

我們不會再每天晚上圍坐在炕沿上聽著朋友們各自的經歷和他們聽到的七村八疃的新聞趣事,妙趣橫生的農村風俗畫卷也濃縮成電視上的《鄉村愛情》。

每個人都不再願意與生活中的熟人熱絡的連結,而是貓在與自己志趣相投的社群裡面,接收著信息軟體按照你的趣味投放的同質化新聞。

這個時代崇尚「自我」,而每個人每天的經歷都讓「自我」不斷地同質固化,「異我」的信息越來越少地融入我們的生命。

睜開眼睛第一件事是看手機;上班對著電腦屏幕一整天,閒暇時間是遊戲軟體、電影屏幕,或者網絡學習……

信息科技的發展讓地球變成村落,人與人之間空間距離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但同時心理距離卻無限延長。從人與人的心靈空間來看,也許,地球還是地球,該有的距離依然遙遠。

3.

如果說社會生活也是一個生物體,如果生動地自然景觀和真實的人情往來是社會生命活力的體現。那麼「自然味」和「人情味」的流逝,讓我們的社會生活,慢慢的從有機體變成無機體。

就像我們現在吃的食物一樣,有機食品居然在超市裡成為獨立的專櫃。可是曾經,那是所有人都習以為常的食物。

也許我們吃什麼,就是什麼;而我們是什麼,社會也會呈現同樣的屬性。

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是人類歷史前所未有的進步,這一點毋庸置疑。也沒有人能夠逆行倒施,讓社會的齒輪迴溯。

我只是想說,人類不要太驕傲,得到與失去從來都是一體兩面。我們得到了太多太多,但是那些生活中逐漸流逝的味道,也並不是無足輕重。

4.

未來會怎樣呢?

未來我們可能會和機器人一起工作和生活。

如果說,人類可以在什麼方面超過機器人,那應該是精神和智慧。

精神和智慧才是人類社會的靈魂。

如果不想讓機器人凌越於人類之上,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好好地提升自己的精神能量和智慧層次。

而自然和情感,則是精神和智慧最好的載體。

只有尊重自然生態、珍重人情濃度,才能讓我們的世界更有「人味」,才會讓人類更加團結、緊密的走向未來!

相關焦點

  • 《酒國》莫言
    ,特別長篇小說,我個人讀的覺得一讀再讀,而且讀的最有強烈感覺的小說就是這一本《酒國》,我看這個小說的時候,一邊看,好多地方讓我一邊看一邊笑,因為太荒唐了,它也太好玩了,有點像馮小剛他們那種城市喜劇鬧劇一樣,怎麼會這樣子呢?
  • 莫言的《酒國》,身邊的世相
    酒國一書用兩條線索架構起了這本小說。其中一條是偵察員丁鉤兒奉命調查紅燒嬰兒一事,在這一條線索中,從丁鉤兒隻身來到羅山煤礦寫起,直到最後丁鉤兒死亡。這其中寫了很多的人和事,不論是人或事都透出了一種真。小說的另一條線索是以文學愛好者李一鬥與作者莫言本身的往來書信,以及李一鬥所寫的小說穿插其間,與丁鉤兒辦案一線齊頭並進。
  • 《酒國》:莫言,我是在虛構,卻從來不偏離現實
    《酒國》:莫言,我是在虛構,卻從來不偏離現實重讀《酒國》,有一種重逢老友的親切感,一種初戀的神秘與心動在心間彈跳。書中的人物和情節早已忘卻,只記得書中一個特別殘酷的事件,吃嬰兒。《酒國》的故事不是過去的故事,不是虛構的故事,就是當下的故事,就是活生生的現實,一部《酒國》就是靈魂的火焰,灼傷了未來迷茫的路。故事有兩條線索:一條線索是丁鉤兒的偵破經歷:省人民檢察院的偵查員丁鉤兒受命去酒國市偵破一起人食嬰兒事件,不料從一開始就被人下套。色誘、食誘、酒誘齊下,不僅被騙吃了嬰兒,還萌動了春情,與金剛鑽副部長的情人上了床,落下把柄。
  • 莫言《酒國》俄譯本問世 譯者稱莫言謙和有智慧
    10月22日晚我點擊俄羅斯Яндекс網看新聞,發現莫言的長篇小說《酒國》俄譯本剛剛出版,譯者是伊戈爾·葉果羅夫(Игорь Егоров),不禁一陣驚喜。1988至1989年我在列寧格勒大學進修,認識了伊戈爾·葉果羅夫,他比我小十幾歲,是國家文學藝術出版社列寧格勒分社的編輯。
  • 莫言小說《酒國》即將在俄出版
    人民網莫斯科10月12日電   (記者 劉旭)據俄新社消息,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中國作家莫言的小說《酒國》即將在俄羅斯出版。 小說的翻譯伊戈爾·葉戈羅夫透露,《酒國》是莫言的作品中第一部被翻譯成俄文的小說,他之所以選擇了這部小說是因為它的獨特性。
  • 馬家輝:莫言小說《酒國》讓我感到性興奮
    核心提示:莫言長篇小說《酒國》,讓我最有強烈感覺的就是這一本了。我看這個小說的時候,好多地方讓我一邊看一邊笑,因為太荒唐了,也太好玩了,有點像馮小剛拍的那種城市喜劇一樣,甚至有時候感覺性興奮。
  • 莫言長篇小說《酒國》和《豐乳肥臀》將在俄出版
    據俄羅斯媒體報導,中國作家莫言的兩部作品《酒國》和《豐乳肥臀》今年年底前將在俄羅斯出版。  俄羅斯聖彼得堡阿姆佛拉出版社目前正為出版《酒國》做準備。出版社主編納扎羅夫認為,這部作品在形式上很傳統,但又有一些神話般的內核。納扎羅夫很期待讀者對這本書的反應。
  • 腐敗和酒——解讀莫言的《酒國》
    莫言的小說《酒國》(1993)中的「酒」,和以上這些酒都毫無關係,倒是和杜甫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以及杜牧的「煙攏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中的「酒」相同;也和下面這些與酒有關的成語中的酒相同:花天酒地,燈紅酒綠,酒囊飯袋,酒池肉林。「酒國」並非一個國家,也不像烏託邦或反烏託邦小說中虛設的那種烏有之鄉。
  • 莫言小說?酒國?俄文譯本即將在俄羅斯問世
    人民網北京10月12日訊 據俄新社報導,10月11日剛剛獲得2012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莫言的代表作品?酒國?俄文版即將在俄羅斯問世。據介紹,目前在俄羅斯書市只譯有莫言作品的部分節選。俄羅斯?阿姆福爾?出版社將於年內發行莫言作品的第一部俄文譯本《酒國》。
  • 《酒國》:介入的和開放的小說
    在莫言筆下,這個世界至少包含有三重真實性,這一點,不是那些堅持以單一的眼光看待世界真實性的人士所能理解的。《酒國》藉助多重敘事,呈現出一種極為複雜的結構和重疊交錯、自相悖謬的立場,或許在莫言看來,不如此不足以表達當下中國現實生活的複雜性和荒誕性。惟其荒誕,才顯寫實。從這個意義上說,莫言是一位現實主義作家。  「吃」也是一種政治  「吃」的問題在莫言的作品中貫穿始終。
  • 荒誕、魔幻、重口味 帶你一分鐘了解莫言代表作《酒國》
    經過一路泥濘後,丁鉤兒搭乘一個女司機的車終於艱難地到達了酒國——一個虛構的礦山城市。當天晚上,黨委書記和礦長就請他吃飯。酒過三巡,那個宣傳部長金剛鑽推門進來了,周身散發著鑽石的光芒和黃金的氣味,上來就主動說:「我來晚了,罰酒三十杯。」一下就把丁鉤兒鎮住了。三十杯酒滿上以後,金鋼鑽就問:「老丁同志,您說這是三十杯礦泉水還是三十杯白酒?」
  • 莫言到訪茅臺:通過寫酒來寫人 寫出社會的複雜面
    原標題:莫言到訪茅臺:通過寫酒來寫人,寫出社會的複雜面9月9日,著名作家、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莫言到訪茅臺。據茅臺集團官網消息,當日,在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保芳和集團公司黨委副書記王焱的見證下,莫言為999.9市斤美酒正式封壇,李保芳與莫言一同將封壇籤貼上酒罈,封壇儀式由王焱主持。整個儀式細數下來,恰為二零一九年九月九日九時九分九百九十九斤九兩,正好是「九個九」。「我非常榮幸可以封此佳釀,毫不誇張地說,這是我人生歷程中的一件大事。
  • 莫言到訪茅臺:對茅臺酒而言任何的形容都顯得單調
    9月9日,中國著名作家、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首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到訪茅臺,和茅臺開啟了一段奇妙的酒文化之旅,於秋日細雨中邂逅酒鄉酒巷。北京時間09點09分,在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保芳和集團公司黨委副書記王焱的見證下,莫言為999.9市斤美酒正式封壇。李保芳與莫言一同將封壇籤貼上酒罈,封壇儀式由王焱主持。
  • 用耳朵「閱讀」《紅高粱家族》莫言十部長篇小說變有聲書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隨著網際網路媒介的發展,書籍擁有了越來越多層次的、立體的閱讀方式,而「用耳朵閱讀」就是其中一種。2020年12月,莫言長篇精選有聲劇在喜馬拉雅APP上線,該有聲劇項目集中了莫言十大長篇小說代表作,不僅包括《紅高粱家族》《豐乳肥臀》《蛙》《檀香刑》《酒國》等經典名作,還包括《四十一炮》《天堂蒜薹之歌》《食草家族》《紅樹林》《十三步》。這些劇目是莫言系列長篇小說首次被成規模地改編為有聲劇,均以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莫言長篇小說定稿版為底本,得到莫言先生和出版社的授權,是在有聲書方面的一次全新嘗試。
  • 莫言眾多的小說中,哪一部小說寫得最好呢?
    莫言也正是因為這種比較獨特的表現手法,使得他的小說在國外比較有市場,這也就為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平臺,畢竟一個作家,想要得到別人的認可,那麼唯一的方式,那就是通過作品本身來說話,只有好的作品,那麼才能算是一個好的作家。無疑莫言的那些作品,那還真是不錯,而且他的很多作品,也都被翻譯到了國外。
  • 莫言:中國現在的反腐力度超過了我的想像
    問:我看您在《酒國》這本小說裡,對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公款吃喝等不正之風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對禁絕這種歪風也感到無奈無助,是這樣的嗎?莫言:當時我也覺得這個好像根本制止不了,怎麼可能制止呢?但現在看來,只要真管真抓還是管得住的,事實證明,這不,才兩年時間就基本管住了。可以這樣說,中國現在的反腐力度超過了我的想像。
  • 走進莫言的「臥室」
    《莫言演講全編》: 《講故事的人》《我們都是被偷換的孩子》《貧富與欲望》 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周立民 《莫言演講全編》有三卷,分別為《講故事的人》《我們都是被偷換的孩子》《貧富與欲望》,共有80萬字之多。
  • 莫言:如能寫出他那樣一部有影響力的中篇,我所有的小說都不要了
    我們都知道莫言在2012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這個獎對於我們來說是史無前例的,其意義與價值不言而喻。這也說明莫言擁有一定的文學修養及不凡的創作能力,不然他也不可能被諾貝爾文學獎看中。那麼莫言都有哪些不為人知的能力呢?
  • 中紀委專訪莫言:中國現在的反腐力度超出我的想像
    莫言:當時我正在老家山東高密,查閱一些資料,做一些創作上的準備。接到通知就趕了回來。習主席主持的這次會議跟我們以往參加的類似會議的氣氛不太一樣,很隨意,很平和,甚至有點像聊天拉家常,很親切。習主席即興發揮,脫稿講了很多話,出口成章。我聽了報告後,印象比較深的有幾點。一是他說的文藝工作者應該牢記創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務,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
  • 世界產酒國——舊世界產酒國
    葡萄酒的釀造已經在全世界各大洲均有分布,已經不僅限於傳統認知上的法國葡萄酒。對於目前世界上葡萄酒產出地區而言分為新世界和舊世界產酒國。舊世界產酒國法國、西班牙、德國、義大利、葡萄牙等法國法國葡萄酒歷史悠久、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葡萄酒產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