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莫言的《酒國》,感受到語言和文字的魅力。
喜歡它的敘事結構;不同的故事角色穿插往復,就像高手出招,劍法亂花入眼,行雲流水,卻不著痕跡,落劍時回首,一切涇渭分明、塵埃落定;
喜歡它語言的質感:原始而粗糲的描繪,如同置身於3D立體聲影院,色、聲、香、味、觸各種感官從文字中跳脫出來,將你拽入他的故事世界。瀟灑時豪情萬丈,柔情時細嗅薔薇。仿佛伸出你的手指,就可以碰觸到冬日屋簷上垂下的冰凌;
主旨的烘託也是猶抱琵琶半遮面,欲說還休。固然題材比較敏感且內涵豐富,但是說到底,制度永遠都是韁繩,人性才是狂野的奔馬。
但是今天,這些我通通都不想展開。讀完《酒國》,我突然覺察到一種味道正在在生活中的悄然流逝……這種如酒香一般鮮活的味道,對於生活來說,卻比酒香更加不可或缺。
一起來品品!
1.
樹上掛著冰雪的枯枝在院子裡嘎吱嘎吱斷裂,遙遠的池塘裡,冰凍三尺,枯乾的冰上蘆葦叢裡,夜宿的野鵝和家鵝驚夢,發出嘹亮的鳴叫。這鳴叫由清冽新鮮的空氣傳送到金剛鑽七叔家的東間房裡。
「掛著冰雪的枯枝」「冰凍三尺的池塘」「枯乾的冰上蘆葦」「夜宿的野鵝和家鵝」……這些生動地景觀,住在城市裡的你,怕是很難看到了。
枯枝嘎吱嘎吱斷裂的聲音,野鵝和家鵝驚夢中發出的嘹亮的鳴叫,這些生動地自然之聲,住在城市裡的你,怕是很難聽到了。
清冽新鮮的空氣,住在城市裡的你,怕是很難如此呼吸了。
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城市化的我們收穫了物質的豐盈,但從前生活中那種自然圖景生動地味道,悄然流逝了……
也許你並不在意,不管怎麼說,你再也不想回到那個貧乏的時代了。
可是如今的孩子們,我想他們的作文裡一定不會再有這般自然的風情,日記本裡大概是:「白天我在上網課,晚上我在刷抖音,周末我還有補習班……我的日子很充實,但是不是很生動……」
我們也許知道生活中流逝了什麼,可是未來的孩子們不會知道,因為他們從未擁有。
2.
他說他每天晚上都到七叔家裡去,在那裡一直待到深夜。四壁黑油油,一盞煤油燈放在一張古老的三屜桌上,三屜桌靠著東山牆安放。七嬸七叔坐在炕上。炕沿上坐著小爐匠、大個子劉、方九、張保管,他們與我一樣,在這裡消磨漫長的冬夜,每夜都來,風雪無阻攔。他們報告著每天各自的經歷和聽到的七村八疃的新聞趣事,豐富多彩,妙趣橫生,展開了一幅廣闊的農村風俗畫卷。這是富有文學情趣的生活。
這種「富有文學情趣的生活」,大概也很難再見了吧?
經濟發展讓煤油燈變成了不夜城。
計劃生育讓「七叔七嬸」變成了文學符號。
資訊時代的小爐匠、大個子劉、方九、張保管,不會圍坐在炕沿上,他們可能在不同的社群裡高談闊論或潛水。
經濟發展人心所向,計劃生育利國利民,資訊時代高效便捷……一切都在往更好的方向發展。
但是,生活確實缺失一點什麼,也許是——「人情味」。
這個時代有一個好玩的現象是,大家對於親戚,似乎唯恐避之不及。每逢過年假期之前,都有大量的帖子告訴你五花八門的策略:怎樣避免與親戚見面;怎樣回懟親戚;怎樣禮貌而不失尷尬的對親戚翻白眼……
我們不會再每天晚上圍坐在炕沿上聽著朋友們各自的經歷和他們聽到的七村八疃的新聞趣事,妙趣橫生的農村風俗畫卷也濃縮成電視上的《鄉村愛情》。
每個人都不再願意與生活中的熟人熱絡的連結,而是貓在與自己志趣相投的社群裡面,接收著信息軟體按照你的趣味投放的同質化新聞。
這個時代崇尚「自我」,而每個人每天的經歷都讓「自我」不斷地同質固化,「異我」的信息越來越少地融入我們的生命。
睜開眼睛第一件事是看手機;上班對著電腦屏幕一整天,閒暇時間是遊戲軟體、電影屏幕,或者網絡學習……
信息科技的發展讓地球變成村落,人與人之間空間距離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但同時心理距離卻無限延長。從人與人的心靈空間來看,也許,地球還是地球,該有的距離依然遙遠。
3.
如果說社會生活也是一個生物體,如果生動地自然景觀和真實的人情往來是社會生命活力的體現。那麼「自然味」和「人情味」的流逝,讓我們的社會生活,慢慢的從有機體變成無機體。
就像我們現在吃的食物一樣,有機食品居然在超市裡成為獨立的專櫃。可是曾經,那是所有人都習以為常的食物。
也許我們吃什麼,就是什麼;而我們是什麼,社會也會呈現同樣的屬性。
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是人類歷史前所未有的進步,這一點毋庸置疑。也沒有人能夠逆行倒施,讓社會的齒輪迴溯。
我只是想說,人類不要太驕傲,得到與失去從來都是一體兩面。我們得到了太多太多,但是那些生活中逐漸流逝的味道,也並不是無足輕重。
4.
未來會怎樣呢?
未來我們可能會和機器人一起工作和生活。
如果說,人類可以在什麼方面超過機器人,那應該是精神和智慧。
精神和智慧才是人類社會的靈魂。
如果不想讓機器人凌越於人類之上,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好好地提升自己的精神能量和智慧層次。
而自然和情感,則是精神和智慧最好的載體。
只有尊重自然生態、珍重人情濃度,才能讓我們的世界更有「人味」,才會讓人類更加團結、緊密的走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