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為何叫九五之尊?為何不叫二五之尊三五之尊?

2021-01-17 劉旭聊周易

很多情況下,皇帝也說是九五之尊。為什麼要叫九五之尊呢?這兩個數字有什麼機密呢?其實,這要從《周易》說起了。

「九五」本來是《周易》中的爻位。我們拿一個圖來看一下。這是乾卦。

這六根黑線叫「爻」。這種連著的叫「陽爻」,中間間斷的叫陰爻。乾卦全部是陽爻,坤卦全部是陰爻。

其順序是從下往上排列。這些陽爻的位置,最下面的叫初九,上面依次為九二、九三、九四、九五和上九。如果這個位置不是陽爻而是陰爻,則變「九」為「六」,其它的不變。比如屯卦的圖形。

陽爻的第一爻叫初九,依次為九二、九三、九四、九五和上九。因此,坤卦的六個陰爻分別是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和上六。

《周易》中乾卦的九五爻的爻辭是: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九五爻為什麼如此至尊美好呢?因為它處在高位,又是三爻外卦的中位,當然就錦上添花了。

為什麼最高的一爻上九爻反而不好呢?上九的爻辭是:上九,亢龍有悔。按中國人的思維習慣,陽極變陰,陰極變陽,物極必反,高到不能再高,不小心就要跌下來,爬得越高就跌得越重!只有處在有一定的高度又立於中位,進亦可,退亦可,這才是最好的。中庸之道的思想就是這樣來的。

「九五之尊」這個說法來自我們一開始給的乾卦。乾卦是六十四卦中第一卦,名氣最大。其中九五的爻辭為「飛龍在天,利見大人」。「飛龍在天」明顯符合古代皇帝的自我比附。所以就以「九五」代指皇帝之尊了。孔穎達疏:『言九五陽氣盛至於天,故飛龍在天……猶若聖人有龍德,飛騰而居天位。』後因以『九五』指帝位。」

為什麼要選用乾卦呢?這要從乾卦的象意說起。乾卦彖辭說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鹹寧。

乾卦卦象六爻全是陽爻,代表剛建,上下兩個乾卦疊加而成,更具有剛建不彎之像,也代表陽光之氣十足。正符合一國之君的形象。

人教大興後,施教化,定禮法,衍化「九五」之數: 五靈——天、地、人、神、鬼。 五行——木、火、土、金、水。 五方——東、南、中、西、北。 五色——青、赤、黃、白、黑。 五時——春、夏、四季、秋、冬。 五穀——稻、黍、稷、麥、菽。 五味——酸、苦、甘、辛、鹹。 五氣——風、熱、溼、燥、寒。 五音——角、徵、宮、商、羽。 所謂「九五」,囊括大千世界,盡展滾滾紅塵,但凡未能「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者,皆要受九五約束。 「九五之尊」者,享人皇氣運。數有九,五居正中,若峰,在其之巔。具鼎盛之勢,不偏不倚。九五者,位高而不傲,謙和之德,是為太和之意對應。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中國的皇帝被稱為九五之尊,「九五」是什麼意思?
    中國古代的皇帝被稱為九五之尊,或者稱為九五至尊,與中國的龍崇拜和易經有關。我們首先來說,龍的圖騰崇拜是如何與皇權聯繫在一起的。《說文解字》中解釋說,「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龍是一種近乎神話的動物,它神通廣大能大能小變化多端,代表著無所不能的形象。
  • 我國古代皇帝都號稱九五之尊,九五究竟有著什麼特殊含義
    中國古代的皇帝在自稱的時候都說「朕」,而群臣子民則說皇帝是「九五之尊」,慢慢的這就成了皇帝專屬名詞,好像是一種身份光環一樣。那麼這個尊貴的「九五」到底是什麼意思,又有著什麼特殊的含義?關於這個稱謂,有2種說法,認可度比較高。
  • 為何唐朝不叫李朝,宋朝不叫趙朝,古代王朝以什麼依據來取名?
    唐朝開國皇帝是唐高祖李淵,宋朝開國皇帝是宋太祖趙匡胤,這兩個朝代為何不以開國皇帝的姓命名呢? 相信這個疑問,應該是很多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腦子中偶爾靈光一現的疑問,那麼古代王朝為何不以開國皇帝的姓命名王朝呢,是以什麼為命名依據呢,今天宋安之來具體說說。 首先說一下,中國歷史上就沒有直接以開國皇帝姓命名的情況。
  • 古代皇帝為何大多壽命不長?
    古代由於生活水平低和醫療條件差,古人的平均壽命比較低,只有50多歲。皇帝則不同於一般老百姓,他們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並且擁有全國最好的醫生(御醫),按理來說,他們的壽命應該比普通老百姓長。然而實際情況恰恰相反,據統計,我國古代皇帝的平均壽命只有39歲,比普通老百姓的平均壽命還低。這是為何?一是縱慾過度。皇帝擁有三宮六院眾多的嬪妃,他們夜晚十分操勞。
  • 農曆一月為何叫「正月」
    那麼,農曆一月為何叫「正月」,它有哪些趣味習俗呢?天津社科院教授王來華對此進行了解釋。  王來華介紹說,我國古代,以哪一個月作一年的第一個月,有時是隨著朝代的更換而變化的。  據文獻資料記載,夏朝的夏曆把元月作為正月;商朝的殷歷以夏曆的十二月為正月;周朝的周曆以夏曆的十一月為正月。秦始皇統一天下以後,又以夏曆的十月為端月,即十月初一為一年之始。
  • 古代皇帝富有四海,為何卻大都短命?
    古代皇帝富有四海,為何卻大都短命? 皇帝是中國帝制時期最高統治者的稱號。 上古有三皇五帝,如羲皇伏羲、媧皇女媧、黃帝軒轅、炎帝神農等。
  • 金庸為何被叫「查包衣」?
    喜歡看清宮戲的,對包衣奴才這個詞一定不陌生。康熙、乾隆、雍正嘴裡都冒出過這個詞,一些王爺貝勒也經常被這個詞掛在嘴上,甚至和珅等很多高官還以作為包衣奴才為榮。到現在,包衣奴才這個詞也沒被忘記,在網上金庸就被一些人送了個外號叫「査包衣」。奴才,主子,這是清宮戲裡最不可少的兩個身份。
  • 朱棣酷愛行軍打仗,為何諡號是「文皇帝」,而不是「武皇帝」?
    簡單來說,朱棣的諡號不論是改之前還是改之後,都簡稱為文皇帝。 說到這裡,可能很多人疑惑了,朱棣一生酷愛行軍打仗,一生不是在打架,就是在打架路上,為何諡號不是「武皇帝」呢? 其實這個很好理解,首先來說諡號是人死之後,後人給予評價的文字,可以說對於人物的功過是非是進行了概括。
  • 王富貴為何不叫王權富貴,原因不簡單,全是因為前世父親一個決定
    王權正如古代皇帝一樣有王威和權力,但是單獨一個「王」字放在姓名首字母,一般會被理解為「姓王的想要富貴」。那麼王權富貴的含義就是「王權者必然富貴」,王富貴對含義就變成了是一個下層階級想要達成高層次願望的祈禱。另外之所以會叫這個名字的主要原因在於前世王權富貴的父親臨終前的一個決定。在竹葉篇的後期,王權霸業臨終召喚來自己的女徒弟讓其帶著一本書和半數王權家弟子去邊塞。
  • 知識分享:閏年規律的確定以及農曆的「一月」為何也叫「正月」
    011■閏年規律的確定  有閏月的年叫閏年,沒有閏月的年叫平年。氣候由冷到熱,再由熱到冷,這個周期就是一個回歸年。在這個回歸年內,月亮的圓缺變化會發生12次。  所以,陰曆的一年12個月,共有354天或355天。
  • 黃帝為什麼叫「黃帝」?為什麼叫軒轅皇帝?
    黃帝實出皇帝之變字《易繫辭傳》云:「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風俗邐·聲音篇》云:「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又《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質文篇》,亦以開表為皇帝。「周人之王,尚推神農為九皇,而改號軒轅,是為皇帝。」崔適據以證黃帝即皇帝,謂《呂刑》皇帝「遏絕苗民」,實即黃帝與炎帝戰於阪泉之事,此說甚是。黃、皇古本通用。如《國語·晉語》苗棼皇,《左傳》宣公十七年、成公十六年,作苗賁皇。
  • 明朝宮女萬氏,為何受到成化皇帝獨寵?
    明朝皇宮裡有三大名妃,分別是永樂皇帝的權妃,成化皇帝的萬貴妃,萬曆皇帝的鄭貴妃。今天要來講講萬貴妃為何被成化皇帝獨寵,成化皇帝朱見深是明朝的第七位皇帝,他在十八歲繼位,在位二十三年。成化皇帝年幼時,他的父親英宗親徵,被俘虜,之後又復闢,這可謂是大起大落,而朱見深這個時候也經歷了被立太子、被廢又被立的反覆折騰。
  • 周易中的乾卦代表著什麼,古代皇帝叫做九五之尊原來出自這裡
    這一爻是乾卦中的君爻,古代人們都把皇帝叫做九五之尊就是根據此爻而出,這一爻代表已經到了最好的極處。上九,亢龍,有悔。這一爻告訴我們,到達了成功的頂點就要適可而止了,若還是極其亢奮的前進就有可能陽極生陰,朝不好的方向走了。
  • 乾隆為何稱為長壽皇帝?只因生前戒掉這個嗜好,如今很少有人做到
    乾隆為何稱為長壽皇帝?,在位六十餘年,即使禪讓位子還繼續訓政,除了是中國歷史上掌權時間最長的皇帝外,實際上還是古代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那麼問題來了,乾隆為何被稱為長壽皇帝,又為何活的這麼久?中國古代帝王壽命排名:值得一說的是,除了清朝時期的乾隆皇帝之外,歷史上還有人認為,活得最久的皇帝應該是南越武帝趙佗,根據史料記載,此人活到了百歲之久,不過呢,由於這些沒有認可依據,考古人員都無從考究,對此可信度並不大,而能夠從史料中確定「活最久」的帝王,也只有乾隆皇帝,並且有跡可循當然了,作為帝王一代統治者,都想要長命百歲,延年益壽,但這幾乎不可能,從始皇帝嬴政開始
  • 為避諱皇帝的朱姓,明朝不準把豬叫「豬」,那後來改叫了什麼?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無盡我們習以為常的一些詞語之最初的時候並不是這個樣子的,因為古代嚴厲的封建制度制約之下,很多詞語都改掉了,世世代代傳承下來也便叫習慣了。如果現在回過頭來看以前原來的樣子,反而不習慣了,在古時候有很多這樣的例子。
  • 古代犯人被誅九族,其親人為何不趁機逃跑?其實逃跑才是真的傻!
    古代犯人被誅九族,其親人為何不趁機逃跑?其實逃跑才是真的傻!,有管刑法的,等等,採取這種分權的制度,更容易避免一家獨大,但天下蒼生的命運都在皇帝一人手裡,不管是這個國家的任何一個人,甚至是這片國土的一草一木皆是天子一人的,之所以叫天子,真龍天子更是說明了皇帝的權力可以說是一手遮天。
  • 天文為何叫「天文」?地理為何叫「地理」?這其中有何說法
    諸葛亮·影視圖片為何這麼說呢?古代天人合一與天人感應的認知,很大程度上對社會制度形成和穩固也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如從漢代的「君權天授」到明朝的「奉天承運」;以及朝代更迭奉行的「五德終始」學說。地輿紋理·網絡供圖最後我們說說「地理」的名稱由來,古代也稱「地輿」。
  • 古代皇帝條件那麼好,為何壽命卻不長
    中國古代500多位帝王,除了康熙,乾隆,武則天和蕭衍外,大多數皇帝的年數都不長,古代帝王平均年齡只有39歲,相比於古人的平均壽命足足少了16年,他們享受著當時最好的衣食住行條件和最高的醫療水平,為什麼這樣短命呢?這裡面主要有三個原因。一個是工作壓力大。
  • 中國歷史上導致皇帝命短的三大誘因,兩個讓人落淚,一個羞於啟齒
    歷史上的那些九五之尊的皇帝,為何大都是短命鬼?其實原因很簡單眾所周知,在中國歷史上如果要說最幸福的人是哪一類人的話,相信很多都會毫不猶如的說出「皇親國戚、王孫貴胄」。可是據史料記載,在中國歷史上80歲以上的皇帝只有5個,分別是清朝的乾隆(89)、梁武帝蕭衍(86)、唐朝的武則天(82)、宋高宗趙構以及元世祖忽必烈(80)。而70歲以上的皇帝只有11個,即使是60歲以上的皇帝也才只有30個,那麼問題來了,古代那些所謂的九五之尊的皇帝,為何大都是短命鬼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大概有三點原因很關鍵。
  • 「男不叫天,女不叫仙」,什麼意思?老祖宗取名字有大智慧!
    聰明的老祖宗,為了趨福避兇,總結了一套頗具大智慧的俗語,就是當今流傳的「男不叫天,女不叫仙」。這一說法,理解起來也很簡單,顧名思義就是人們為孩子取名字,一定注意這兩字不可有,男孩子則是不要帶有「天」字,女孩子最好不能有「仙」字。不過仔細想來,充滿封建玄學色彩的俗語,放在當今社會顯然不合時宜,畢竟取名字早已不同往日,更沒有那麼多的講究。那麼,老祖宗為何要如此說呢?難道另有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