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太忠是開國少將,生於1918年。在1931年的時候,13歲的尤太忠參加了紅軍,最終,經過無數次的大小戰鬥,最終在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88年,解放軍恢復軍銜制度以後,尤太忠被授予上將軍銜。不過,對於尤太忠,人們很好奇他的子女情況。
尤太忠簡介
尤太忠參加紅軍以後,當時上級考慮尤太忠還是個小孩子,讓他參加一線戰鬥未必能發揮作用,於是,上級安排尤太忠擔任司號員——也就是吹衝鋒號。相信看過老電影的人都記得:紅軍時代吹衝鋒號的都是小孩子。畢竟,這種安排也算人盡其才。
隨著戰爭的洗禮,尤太忠不斷得到鍛鍊好提升,最終,在長徵結束後的八路軍時代,尤太忠被提拔為連長。
其實客觀來說,日軍的軍事水平要比老蔣的部隊強悍一些。因此,八路軍的主要對手要比紅軍時代的對手更難對付。不過,對於八路軍來說,日寇是很好的陪練,因為和日寇的交鋒,也鍛鍊了八路軍的戰鬥能力和水平。在這個過程中,尤太忠的軍事水平也不斷得到提升。最終,在抗戰後期,尤太忠的級別已經到了副旅長這個級別了。
八年抗戰期間,尤太忠還參加了諸如百團大戰等著名的戰例。
解放戰爭期間,最為艱苦的鬥爭之一,莫過於劉鄧大軍在大別山和敵人周旋。大別山位於華中地區,四周基本上都是老蔣和桂系的兵馬,劉鄧大軍在大別山屬於孤軍。但是,劉鄧大軍的作用,恰恰是在這裡拖住敵人、牽制敵人的精銳部隊,為其他幾處戰場減輕壓力。尤太忠也曾參與大別山的鬥爭。並在解放軍進軍西南的過程中,發揮了自己的作用。
2、親屬情況
尤太忠的親家是李德生。有意思的是:李德生的履歷和尤太忠高度相似。比如在抗美援朝期間,他們的部隊是兄弟部隊,並且都曾經參與過上甘嶺戰役。在1955年授銜的時候,也都是少將軍銜。
更有意思的是:1988年的時候,李德生也被授予了上將軍銜。當然,二人最後還是存在一些差別的。比如李德生後來的級別到了正國級。
尤太忠有一個女兒,名字叫尤兢。尤兢的丈夫是李德生的大兒子李和平。話說,李和平年輕的時候,曾經參加過著名的對越反擊戰,在戰鬥中,李和平立下了很多功勞,並且在戰爭後期被提拔為副師長。不過,戰爭結束後,李和平選擇了退役,從事其他領域的建設工作,並且也有一定的成就。
尤太忠的兒子是尤海濤。尤海濤畢業於中山大學——時至今日,中山大學依舊是廣東十分重點的大學。尤海濤後來選擇參軍報國,還一度擔任過南京軍區的副司令,以及陸軍的副司令。
2004年的時候,尤海濤被授予少將軍銜,並在2014年的時候被提拔為中將軍銜。
3、教育理念
其實很多人都存在這樣的一個疑問:那就是為什麼大人物的子女往往成就大,小人物的子女往往成就低?並將其理解成為下一代的成就是因為上一代的幫扶。
其實這個想法是謬誤的。因為一個人的成就,往往需要有「內核」。所謂的「內核」,可以理解成一個人的眼界、見識和思維方式。成功人士的子女有成就,主要在於成功人士見識多,並且家裡風氣好,因此,他們的下一代受到這個影響,也會變得有成就。
換句話說:家風,是最珍貴的財富,其他的,都是浮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