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將尤太忠兒女現狀如何?兒子中將,女婿成就非凡,親家是正國級

2021-01-09 歷史觀察團

尤太忠是開國少將,生於1918年。在1931年的時候,13歲的尤太忠參加了紅軍,最終,經過無數次的大小戰鬥,最終在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88年,解放軍恢復軍銜制度以後,尤太忠被授予上將軍銜。不過,對於尤太忠,人們很好奇他的子女情況。

尤太忠簡介

尤太忠參加紅軍以後,當時上級考慮尤太忠還是個小孩子,讓他參加一線戰鬥未必能發揮作用,於是,上級安排尤太忠擔任司號員——也就是吹衝鋒號。相信看過老電影的人都記得:紅軍時代吹衝鋒號的都是小孩子。畢竟,這種安排也算人盡其才。

隨著戰爭的洗禮,尤太忠不斷得到鍛鍊好提升,最終,在長徵結束後的八路軍時代,尤太忠被提拔為連長。

其實客觀來說,日軍的軍事水平要比老蔣的部隊強悍一些。因此,八路軍的主要對手要比紅軍時代的對手更難對付。不過,對於八路軍來說,日寇是很好的陪練,因為和日寇的交鋒,也鍛鍊了八路軍的戰鬥能力和水平。在這個過程中,尤太忠的軍事水平也不斷得到提升。最終,在抗戰後期,尤太忠的級別已經到了副旅長這個級別了。

八年抗戰期間,尤太忠還參加了諸如百團大戰等著名的戰例。

解放戰爭期間,最為艱苦的鬥爭之一,莫過於劉鄧大軍在大別山和敵人周旋。大別山位於華中地區,四周基本上都是老蔣和桂系的兵馬,劉鄧大軍在大別山屬於孤軍。但是,劉鄧大軍的作用,恰恰是在這裡拖住敵人、牽制敵人的精銳部隊,為其他幾處戰場減輕壓力。尤太忠也曾參與大別山的鬥爭。並在解放軍進軍西南的過程中,發揮了自己的作用。

2、親屬情況

尤太忠的親家是李德生。有意思的是:李德生的履歷和尤太忠高度相似。比如在抗美援朝期間,他們的部隊是兄弟部隊,並且都曾經參與過上甘嶺戰役。在1955年授銜的時候,也都是少將軍銜。

更有意思的是:1988年的時候,李德生也被授予了上將軍銜。當然,二人最後還是存在一些差別的。比如李德生後來的級別到了正國級。

尤太忠有一個女兒,名字叫尤兢。尤兢的丈夫是李德生的大兒子李和平。話說,李和平年輕的時候,曾經參加過著名的對越反擊戰,在戰鬥中,李和平立下了很多功勞,並且在戰爭後期被提拔為副師長。不過,戰爭結束後,李和平選擇了退役,從事其他領域的建設工作,並且也有一定的成就。

尤太忠的兒子是尤海濤。尤海濤畢業於中山大學——時至今日,中山大學依舊是廣東十分重點的大學。尤海濤後來選擇參軍報國,還一度擔任過南京軍區的副司令,以及陸軍的副司令。

2004年的時候,尤海濤被授予少將軍銜,並在2014年的時候被提拔為中將軍銜。

3、教育理念

其實很多人都存在這樣的一個疑問:那就是為什麼大人物的子女往往成就大,小人物的子女往往成就低?並將其理解成為下一代的成就是因為上一代的幫扶。

其實這個想法是謬誤的。因為一個人的成就,往往需要有「內核」。所謂的「內核」,可以理解成一個人的眼界、見識和思維方式。成功人士的子女有成就,主要在於成功人士見識多,並且家裡風氣好,因此,他們的下一代受到這個影響,也會變得有成就。

換句話說:家風,是最珍貴的財富,其他的,都是浮雲。

相關焦點

  • 哪一年出生的正國級幹部最多?周恩來、鄧小平那兩年太牛了
    歷史客棧之前發過一篇文章,總結開國將帥中的正國級幹部,包括三位元帥:朱德、林彪、葉劍英,和三位少將:李德生、汪東興、劉華清。其中,這三位少將很有意思,都是出生於1916年。正國級幹部本來就是鳳毛麟角,在同一年竟然出生了三位正國級,確實很不一般。
  • 88年授銜3位河南人被授上將,2位開國少將,另一人是誰?什麼資歷
    在這其中,河南籍上將1人,中將9人,少將104人。授銜儀式結束後,激烈的掌聲傳至禮堂內外。這最耀眼的時刻,他們值得擁有,這也是新中國為他們的付出做出最好的褒獎。  尤太忠將軍主動請纓,率部堅守汝河南岸的大、小雷崗,阻擊敵人,不懼戰火的侵襲,掩護餘下的部隊渡過汝河。之後屢立戰功,升任師長。新中國成立後,尤太忠將軍率部參加抗美援朝,回國後升任副軍長。1955年授銜少將銜,1988年8月任中央軍委紀委第2書記。1988年9月尤太忠被授予上將軍銜。1998年7月24日,因病在廣州逝世,享年80歲。
  • 親家公的母親過世,隨多少禮,有什麼講究
    2.姻親:第一類關係是自己的兒女親家;第二類關係是叔伯舅姑姨的對方父母,兄弟姐妹(含堂兄妹、表姐妹)的對方父母。3.再婚:這個關係,也是屬於旁系親屬,有的是有了孩子,有的是沒有婚生子女。聚會二、中國紅白喜事的隨禮風俗。親戚有遠近,隨禮有多少。血緣關係和家庭來往親密程度,地方平均收入水平,個人家庭收入情況等決定隨禮的數量。
  • 1955年授銜,縱隊司令員被授予中將,下屬卻當了上將,怎麼回事?
    1955年評銜時,解放戰爭中的軍級指揮員多為中將或少將軍銜,兵團級才是上將居多。然而原東野四縱司令員胡奇才被授予了中將軍銜,當時他的副司令韓先楚卻成為了開國上將。為何如此呢?東北野戰軍第四縱隊,是東北局面困難時期留守南滿的主力部隊,牽制了杜聿明集團的大量兵力,四縱對於東北野戰軍的壯大及戰略反攻有著重要意義。
  • 女兒中將女婿上將,她坐公交車自帶盒飯到中組部上班
    她叫張瑞華,丈夫是聶榮臻元帥,女兒聶力是中國第一位女將軍,1988年授予少將軍銜,1993年7月晉升中將,女婿丁衡高是中國工程院院士,1994年晉升至上將。
  • 幫帶外孫,女婿每月給兩千,親家母來了不滿意說我貪財
    女兒走之後我這心裡就空落落的,沒多久女兒就懷孕了,當時是我親家母照顧著的,我也去看了一眼,看著親家母那麼盡心,我也放心了,就回家了,女兒生下了外孫之後,我直接就打包好行李興衝衝的不遠萬裡來到了女兒家,幫著帶外孫,女兒脾氣不好,生完孩子動不動就發火,我怕女婿介意,就經常開導她。
  • 民國女中豪傑:丈夫清朝武舉人,女兒正國級幹部,57歲入革命
    這個年輕人自然是周總理,楊振德對這位女婿也很滿意,看到女兒女婿積極參加革命,她表示十分理解和支持,到1932年,她跟隨女兒、女婿到中央蘇區,看到眾人的革命熱情,她也表示要加入革命。當時楊振德已經57歲了,但她依舊成為一名紅軍,擔任軍醫,正因為她加入紅軍,所在1935年時,60高齡仍舊被捕入獄,幸虧後來張學良發動了西安事變,全國團結統一抗日,楊振德才被釋放。
  • 開國上將楊成武子女今何在?長子少將次子中將,么女也是武警少將
    正如我國的開國上將楊成武的子女一般,他的兩個兒子後來一個成為了少將,一個成為了中將,甚至女兒也是將軍! 01 楊成武,1914年時出生於福建省長汀縣, 他在15歲之時就參加革命加入了中國工農紅軍,並於次年光榮入黨。
  • 1988年上將,山東籍最多,他們都是誰?
    1988年,我國恢復軍銜制度,有17人被授予上將軍銜,這其中有不少人參加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其中安徽籍的洪學智在1955年和1988年兩次被授予上將軍銜,被譽為六星級上將。 山東,是我國的十大將軍省之一,山東有有89位開國將軍,有孔慶德(享年100歲)、孫繼先、劉興元三位開國中將和86位開國少將,他們多數是抗日時的老八路。儒家文化發源於山東,孔子、孟子、墨子、孫子等先賢也都為現山東人。曲阜市,由濟寧市代管。曲阜,古為魯國國都,「三皇五帝」中有四人在此留下了足跡,是先賢孔子的故鄉,有「東方聖城」之稱,1982年被評為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 這位開國中將是電影《大決戰》的首席顧問,而且有福命,最受重用
    最近,網上在熱議正在籌劃拍攝的電視劇版《大決戰》,有不少人還吐槽于和偉老師將扮演的林彪這一角色如何如何,不如電影版馬紹信老師那般經典等等。的確,1991至1992年期間拍攝的電影版《大決戰》是一代經典,後人難以逾越,那是史詩級的大型歷史題材電影,讓人觀後無法忘記。
  • 1955年首次授銜,第一少將、中將、上將、大將、元帥分別是誰?
    其中元帥10名、大將10名、上將57名、中將177名、少將807名,那麼這麼多的優秀將領之中,誰又是第一呢? 第一中將應當算徐立清,他是在1929年加入紅軍的,此後接連參加了反圍剿、長徵、反掃蕩、延安保衛戰、解放西北等戰役。說來徐立清不但有功,還十分的謙虛,能委曲求全。
  • 這位獨腿將軍,好幾位部下成上將,他卻為何只是中將
    在開國將軍中,有獨臂上將,比如賀炳炎和彭紹輝。那麼,有獨腿上將嗎?沒有。但是有獨腿中將,比如今天要介紹的鐘赤兵中將。很多人可能要問,鍾赤兵為什麼成獨腿中將了? 那要問貴州軍閥王家烈了。話說,建國後,鍾赤兵去貴州任職。有一天,正巧遇到了王家烈,王家烈不認識鍾赤兵,他就問將軍尊姓大名?
  • 民國最牛老丈人:娶5個老婆生24個子女,女婿更是家喻戶曉的人物
    今天故事裡的主人公,被稱為「民國最牛老丈人」,他早早就給自己的24個孩子安排好了婚事,親家是一個比一個牛,其中包括啥袁世凱、李鴻章、盛宣懷等等,那麼他是誰?又是如何做到的? 孫寶琦,1867年出生於浙江杭州一官宦世家,父親是正四品大官,並且深得皇帝寵信,憑藉著父親的勢力,孫寶琦當然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並輕輕鬆鬆入朝為官。
  • 1988年17位上將,有4位百歲將軍,他們是誰?誰最高壽
    1988年恢復軍銜制度以後,在這一年裡有17位將領被授予了上將軍銜,他們分別是:李德生、趙南起、楊白冰、李耀文、洪學智、張震、王海、尤太忠、向守志、萬海峰、遲浩田、劉振華、徐信、王誠漢、郭林祥、劉華清、秦基偉。這17位將軍都很高壽,其中有4位年齡超過百歲,他們是誰呢?誰最長壽呢?
  • 此縱隊的兩任司令員是開國中將,他們手下一個文書,後來晉升上將
    這個縱隊的前兩任司令員都是開國中將,他們手下的一個文書,後來晉升上將,您知道嗎?1948年3月,東北野戰軍的獨立第一、第二、第三師,合編組建成東北野戰軍第五縱隊,萬毅任司令員,劉興元任政治委員,全縱隊3.6萬餘人。萬毅後來被授開國中將,首任政委劉興元也是開國中將。1948年11月,我軍統一全軍編制及部隊番號,第五縱隊改稱解放軍第42軍,萬毅仍任軍長。
  • 人言「抬頭嫁女、低頭娶婦」,他卻在兒子大婚前,找皇帝親家討禮
    他跟唐太宗李世民是兒女親家,李世民把三女兒南平公主嫁給了他的兒子王敬直。□古代的「婦見禮」:從一首著名的唐詩說起「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這是中唐詩人朱慶餘寫的一首很著名的詩,題名《近試上張水部》。
  • 76歲老太哭訴:去了兒女家住後才發現,養老院才是最好的歸宿
    現在這個年代,不管是兒子還是女兒,都要賺錢養家,成為家裡的頂梁柱,看到父母到了晚年之後,身體又不好,又需要人伺候,就特別想把自己克隆出來,會照顧父母,可是要顧自己的家,根本顧不到父母。安女士/76歲我有一對兒女,今年76歲,和兒女住在一起這2年,說實話,我寧可去養老院住,也不想兒女同住。
  • 解放軍新十大上將學歷高 平均年齡61.7歲
    張羽:徐老師,我們看這次十位晉升上將軍銜的軍官,有總政、總裝的高級指揮官,也有一些軍區的指揮官,觀眾朋友會問,什麼樣的人有資格授予上將軍銜?  徐平:授予上將軍銜,一般來說得具備兩個條件,一個是大軍區正職以上軍官,再一個必須是中將軍銜。  張羽:首先他已經有了中將軍銜了。  徐平:對,好比說現在是少將軍銜,他不可能越級。
  • 晚年有兒子和沒兒子有什麼區別?3個「養兒防老」的案例,真現實
    為了給親家,婆婆把兒子嫁給了女方,這樣平時就有了一個照應,而自己則有了三個兒子,另外兩個兒子平時可以得到幫助和照顧,因為婆婆的大度,王爽一直心存感激,王爽的父母也很感動,婚後對自己的女婿也很好。在王爽家裡,即使沒有兒子,女兒和女婿也一樣可以養活自己,而且,王爽的丈夫性格很好,不覺得自己的包袱有什麼丟人的地方,還很關心自己的公公婆婆。
  • 開國中將及以上軍銜有254人,他是唯一北京籍將星,部下18位上將
    作為清政府曾經的大本營,革命的春風吹到北京時受到了不少阻撓,這也導致了開國中將(含)以上的軍官僅有一位北京籍,而且是中將級。雖僅僅被授予中將軍銜,但他曾是八路軍三大主力師之一的129師巨頭之一。1955年大授銜,開國元帥有十位,大將也是十位,上將五十七位,中將一百七十七位,倪志亮55年授中將軍銜,是北京籍中將(含)以上唯一的將星,當年能以參謀長身份與這些人在一起討論方案制定計策,可見其出色的軍事能力。1937年在倪志亮等人的策劃下,我軍開始趁夜攻打敵人的重要據點,僅僅一小時就將敵人殺得繳械投降,給日軍嚴重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