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亞歷山大 沃斯(Alexander Werth)
譯:小小冰人
(上圖)進攻中的蘇軍第158步兵師
我到達史達林格勒後,從俘虜保盧斯的那個年輕人嘴裡聽到了整個故事:費奧多爾·米哈伊洛維奇·葉利琴科中尉長著個朝天鼻、一頭金髮和一張笑臉,除了「費佳」這個名字,誰也想不出還能怎麼稱呼他。他講述自己作為一名中尉俘虜一位陸軍元帥時顯得興高採烈。
1月31日是希特勒執政十周年紀念的次日,元首沒有為此發表講話,蘇軍從各個方向攻入史達林格勒市中心。德國人又冷又餓,可仍在戰鬥。首先,經過火炮和迫擊炮的一場猛烈轟擊,蘇軍佔領了百貨商店前方的整座廣場,他們隨後包圍這座建築。火焰噴射器不時投入戰鬥。葉利琴科說,他當天從三名被俘的德國軍官那裡獲悉,保盧斯躲在百貨商店裡。「我們隨後開始炮擊那座建築(我的部隊佔領了街道另一側,就在百貨商店側門對面),炮彈命中目標時,拉斯克少將的一名代表從側門跑了出來,向我招手。這要冒上很大風險,可我還是穿過街道朝他跑去。
這名德國軍官隨後要求找個翻譯來,他對我說:『我們的司令想和你們的首長談談。』於是我告訴他:『您看,我們的首長有其他事情要做,他沒空,您有什麼事跟我說。』這一切進行時,廣場另一側的炮兵仍在炮擊百貨商店。我叫來幾名部下,他們跑了過來,總共十二個士兵和兩名軍官。當然,他們全副武裝,那名德國軍官說:『不行,我們司令說你們只能進去一兩個人。』於是我告訴他:『胡說八道,我不會一個人進去的。』但最終我們同意進去三個人。就這樣,我們三個走入地下室。它現在空空如也,可您真該看看當時的情形。裡面擠滿了德國兵,可能有幾百人,比任何一輛有軌電車還要擁擠。他們蓬頭垢面,飢腸轆轆,身上散發著臭氣。一個個看上去的確驚恐萬狀!他們逃到這裡是為了躲避外面的迫擊炮火。」
葉利琴科和另外兩人被帶到拉斯克少將和保盧斯的參謀長施密特中將面前。拉斯克說,他們代表保盧斯就投降事宜進行談判,因為保盧斯「自昨日起就不再理會任何事情」。葉利琴科說,這一切顯得有些神秘莫測,他不明白究竟是誰負責。保盧斯把權力移交給拉斯克了嗎,或者他只是為了避免親自投降,還是保盧斯與其他人存在分歧?也許不是這樣,因為拉斯克和施密特徑直走入保盧斯的房間,顯然是就即將到來的投降徵詢他的意見。大概保盧斯只是不願意同一個小小的蘇軍中尉直接談判。但葉利琴科最後出現在保盧斯面前。
(上圖)1943 年1 月31 日,新晉升的保盧斯元帥投降,圖上是其被送到第64 集團軍司令員舒米洛夫將軍的司令部時的照片。1944 年,保盧斯加入自由德國委員會
葉利琴科說:「他躺在一張鐵床上,穿著他的軍裝,看上去沒刮鬍子,模樣鬱郁不歡。我對他說:『好了,一切都結束了。』他點點頭,朝我露出一抹悽慘的神情。隨後,在另一個房間,請注意,走廊上仍擠滿德國兵,拉斯克對我說:『我不得不提出個請求,您必須找輛不錯的汽車把他帶走,還要提供相應的保護,以免紅軍士兵把他當作散兵遊勇射殺。』」
葉利琴科笑了,「我說沒問題,隨後找了輛車把保盧斯送到羅科索夫斯基將軍那裡。之後發生了什麼我就不知道了。接下來兩天,我們在各處抓獲許多俘虜。盤踞在城市北部的另一股德軍三天後也投降了。可即便是史達林格勒這片地區,保盧斯被俘幾小時後仍有戰鬥發生,但他們獲知發生的事情後就開始投降,沒再製造更多麻煩。」
同時投降的還有另外十五名將領,德軍現在開始大規模投降。但史達林格勒北部地區,最後一個包圍圈仍在堅守。蘇聯飛機朝這股德軍撒下傳單,傳單上附有一位蘇軍將領訊問保盧斯的真實照片,這可能是因為蘇軍倉促間沒有裝備構設障礙,也可能是因為一張「真實的照片」更有說服力。總之,蘇軍動用重型火炮後,德軍這股殘部終於在2月2日投降,他們當中有八名將領,包括幾個狂熱的納粹分子,例如馮·阿尼姆中將,他是北非著名的馮·阿尼姆將軍的堂兄。這股投降的德軍官兵超過四萬人。
據蘇聯官方2月2日發表的公告稱,33萬敵軍官兵在11月陷入包圍圈,但11月23日到1月10日消滅史達林格勒包圍圈的行動開始時,已有14萬敵軍官兵死於戰鬥、飢餓或疾病。據第6集團軍總軍需長馮·庫洛夫斯基上校說,截至1月10日,包圍圈內領取口糧的官兵還有19.5萬人,包括警察和託德組織人員。除了2500名軍官,另有包括一位元帥在內的二十四名將領被俘。俘虜人數最後達到9.1萬人,也就是說,1月10日到2月2日,德軍陣亡、喪生人數約為10萬,如果從11月陷入包圍圈算起,陣亡人數超過20萬。這份關於自1月10日以來整個行動的最終報告還列舉了繳獲的戰利品,包括750架飛機、1550輛坦克、480輛裝甲車、800門火炮和迫擊炮、6.1萬輛卡車、235個彈藥倉庫和大批其他武器裝備。
(上圖)被俘的保盧斯元帥
羅科索夫斯基中將和他的參謀長——馬利寧中將發給史達林的最終報告中寫道:
遵照您的命令,頓河方面軍轄內部隊於1943年2月2日下午4點完成了粉碎並殲滅史達林格勒被圍敵軍集團的任務,消滅或俘獲敵人22個師……史達林格勒城區和周邊地域的軍事行動已停止。
蘇聯沒有發出喧鬧的狂喜,但非常興奮,這是自戰爭爆發以來首次發自內心的激動。現在每個人都知道,勝利最終會到來。一種深深的,但並不激昂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起,很顯然,先前遭受的艱難困苦,付出的重大犧牲絕非徒勞。千真萬確的是,德國人現在宣布了為期三天的全國哀悼,納粹政府和德國民眾蒙受了罪有應得的屈辱。
沒人懷疑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
次日,蘇聯報紙刊登了敵軍投降的第一批照片:德軍戰俘排成長長的黑色隊列,蜿蜒跨過伏爾加河冰面;一個小房間裡,神情緊張的保盧斯坐在桌子旁,接受羅科索夫斯基和沃羅諾夫將軍訊問,年輕的佳特連科少校擔任翻譯;還有張照片是一些被俘的將領站在雪原上,一旁的迪米特裡烏將軍戴著一頂高高的羊皮帽,皺著眉頭,幾乎背對著那些德國人。
他顯然心懷怨恨,是因為十二天前德國人剝奪了羅馬尼亞官兵本來就少得可憐的口糧嗎?
報紙上還介紹了德國第6集團軍昔日的「赫赫戰功」,馮·賴歇瑙指揮的這個集團軍曾入侵比利時並進入巴黎,後來參加了入侵南斯拉夫和希臘的行動。1942年,該集團軍從哈爾科夫一路攻往史達林格勒。希特勒對這個集團軍和他們強大的突擊力量深感自豪。報上還刊登了保盧斯的簡歷,他經歷過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及近年的波蘭和法國戰局。
德國人開始造謠,說保盧斯已自殺身亡。
兩天後,我就會見到活生生的保盧斯,以及在史達林格勒被俘的其他德國將領。
編輯:王雨涵
本文摘自《戰火中的蘇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