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留守老人」,我總是會想起小時候總愛笑眯眯給我糖吃的吳伯伯。
吳伯伯是我外婆的鄰居,家裡有四個兒子,他一直想生一個女兒,終於在生了第四個兒子的時候放棄了「夢想」。
在我的記憶裡,我每次到外婆家,吳伯伯都會笑眯眯地給我好多糖,嘴裡還總是說「我要有個閨女該多好啊!」所以我每次去外婆家的時候,都特別喜歡去吳伯伯家蹭飯。
後來上了中學,到了外地讀書,就很少見到吳伯伯了,偶爾會在和舅媽通電話的時候,聽舅媽提起。
直到去年的冬天,家裡下了大雪,我給舅媽打電話問好。舅媽告訴我,吳伯伯去世了,被村裡人發現的時候,他摔倒在老房子的大門口,因為天氣寒冷,可能是被活活凍死的,都已經僵硬了。聽到這裡的時候,我不知道該怎麼形容自己的心情,一種很無力的感覺。
吳伯伯的老伴走得早,家裡的四個兒子結婚以後,都在城裡買了房子,老家就吳伯伯一個人住。兒子們都想接吳伯伯去城裡,但是吳伯伯自己不願意,兒子們也拗不過他,所以這個事也就這樣擱置下來了。
直到去年出了這個事情,吳家兒子們後悔莫及,這也許是他們一輩子的遺憾。
近年來,社會越來越關注農村留守老人的問題,留守老人怎樣才能獨立的生活下去,首先住宅問題是關鍵。
父母老了,居住的需求已不再是年輕時那樣,能讓他們在生活上更方便、安全、健康、舒適,才是養老住宅設計的最基本原則。
雖然老人總說:「我們都是快入土的人了,將就一下就好了。」但是他們把存了一輩子的積蓄,都給我們買了房,而自己卻還將就住在當年蓋的房子裡,我們作為子女就應該主動並堅定地去關心父母。
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一款真正適合養老的別墅所必須具備的功能:
1、老人常活動的區域(客餐廳、廚房、走道、臥室、衛生間,儲藏間,甚至地下室)直接要有採光設計,避免老人看不清前方物品導致摔倒。
2、老人房安排在南向位置,採光必須要好,白天找東西不用開燈,而且老人上了年紀,免疫力難免會下降,多曬太陽、屋內保持通風更不易生病。
3、老人房加深,預留酒店標雙設計的空間,可以放得下兩張床,這樣老人既不會彼此影響睡眠,又可以互相照顧,床頭櫃還留有過道,方便腿腳不便的老人通行。
4、老人臥室配有衛生間,能縮短老人起夜路程,減少磕絆,也能儘快入睡,冬天如廁也不容易著涼。
5、房屋布局上加強通風管理,南北通透,窗洞對齊,室內無實體牆阻隔,夏天只需要穿堂風,靜坐室內不用開空調也涼快。
6、「少時夫妻,老來伴」,彼此不在視線範圍內就覺得不安心。將客、餐、廳相互打通,老伴活動的聲音、身影能隨時掌握。
7、樓梯踏步設計為15公分高(一般住宅踏步是17-20公分),只需輕輕抬腳即可上樓。
8、將入戶玄關設計為前廳,逢年過節就可作為堂屋使用,每逢祭日便直接祭拜,滿足老人的信仰。
9、餐廳要有可擴充的可能,餐桌空間都有可延展性,便於子女團聚,親子關係的培養。
10、將廚房分為內外廚房,空間大,老人好施展伸手,外設的戶外平臺,父母可對雞鴨魚肉和新鮮蔬菜做粗加工,避免將汙漬泥巴帶到廚房。
11、考慮鄉村鄰裡串門頻繁,且沒有在一樓進門脫鞋的習慣,在門口設置鞋櫃容易讓人有不被歡迎的感覺,可在樓梯口預留鞋櫃放置空間,老人也不用辛苦打掃二樓。
12、老人的臥室不適合大理石等材料,最好選擇仿木紋防滑瓷磚,腳感好,防滑效果佳,還降低了日常行走可能滑到的風險。
13、老人的如廁時間較長,久坐會使得腿腳無力,衛生間坐便器旁邊設置防摔扶手,老人下蹲、起身時有扶手輔助,不僅僅給老人心理上的安全感,更使得在站立時省很多力。
14、衛生間安裝固定的淋浴坐凳,可摺疊,不會有磕絆、滑倒的風險,還省空間,讓老人安全沐浴。
15、老人活動區域安裝感應燈,爸媽晚上起夜不用摸黑開燈,以防摔倒。
父母為我們辛苦一輩子,盡孝要及時,不要給自己留下一輩子的遺憾。如果你要為父母建房子,記得多為父母考慮一下他們的生活習慣,其實一些小小的細節改變,就能讓他們的生活變得更方便舒服,安享晚年。想了解更多的細節,留言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