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無人贍養,寫了副對聯貼門上,女兒看後立即將他接回家中養老

2021-01-21 遊戲桔子君

老人無人贍養,寫了副對聯貼門上,女兒看後立即將他接回家中養老

素材來自網絡,文章原創

說到對聯,我們不得不說的一個人就是蘇東坡了。關於他的對聯佳話實在是很多,雖然其中有很多摻雜了不少的小說家言論,不足以讓人相信。不過,蘇東坡流傳下來的絕妙佳聯還是很多。其實,除了蘇東坡這樣有名的大文豪酷愛對對子之外,還有許多的民間才人也是對對聯的高手。今天,我們就來將一個孤獨老人寫下對聯的故事。

早在古代的時候,都是很重男輕女的,地位也是男尊女卑。所以,古代之時,人們都有一種這樣的思想,只有家中兒子多才算是完整的,也就是俗話說的多子多福。而且,養兒防老,有兒子才能給自己養老。而女兒遲早都是別人家的媳婦,嫁出去的女兒就像是潑出去的水。哪兒有嫁出去的還會再來養活老人呢。

其實,並不是如此,有許多的兒子還不如女兒。有的家庭兒子很多,但是養老人的時候都不願意了,你推我,我推你的。

明朝時期,民間有對夫妻,生了好幾個女兒,就想著能夠要一個兒子。於是,他們四處的尋找生子的偏方,但是結果卻事與願違。始終都沒有要上一個兒子,最後他們都生了10個女兒了。後來,這對夫妻也就放棄了生兒子的念頭。漸漸的也接受了事實,他們雖然想要兒子,但是對女兒也是非常好的。

兩夫妻將這些女兒教育的很好,不管是禮儀方面,還是女紅方面,都非常的不錯。而且待她們到了嫁人的年齡,也為她們尋得了良婿。

這幾個女兒也是非常孝順,每次逢年過節女兒女婿們都會帶著滿滿的禮物回娘家。而且,還會在這期間幫助父母幹一些比較重的活兒,來減輕一下他們的重擔。女兒們成家後,這對夫妻也已經年事已高,身體也一天不如一天,但好在有如此孝順的女兒女婿,所以他們二老的心中非常欣慰。

過了沒幾年,老太太感染風寒不幸去世了。女兒女婿得知消息後,紛紛趕來為母親辦理喪事。而且還細心的安慰老父親節哀。所有的街坊鄰居看到了,都誇讚這10個女兒好。然而,人總是不經誇的。老太太去世後,只剩下老人一個人了。而且他的體質也開始下降,甚至快到了飲食生活都無法進行自理的地步。以前,女兒女婿們總是會回來,現在卻沒有一個人回家了。

這位孤獨老人沒得辦法,只能寫下了一副對聯,貼到了大門之上。這個對聯便是:家有萬金不富有,人養五子還孤獨。街坊鄰居們看了都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老人慢慢解釋道:一個女兒便是千金,我有10個女兒便是萬金,人都說一個女婿相當於半個兒子,10個就相當於5個兒子。可以,即便有這麼多女兒兒子仍然沒有一個人,來為自己養老送終,豈不是很孤獨。

後來,女兒們怕鄰居說閒話,覺得甚是羞愧,便輪流接老人到自己家中生活。

相關焦點

  • 上聯一個十字,下聯一個九字,橫批一個一字,這副對聯怎麼寫?
    張林急忙順著眾人的目光望去,只見廟門兩側貼著一副對聯,他仔細瞅了半天,發現上聯五個字中只認識一個「十」字, 下聯五個字中只認識一個「九」字,再看橫批,四個字他只認識一個「一」字。張林心想:別看我不認字,這麼多人誇讚這副對聯,一準是那 詞兒編得好唄!
  • 秀才看不慣這一家子女兒,給老人寫一副對聯,女兒們羞愧難當
    窮秀才看不慣這一家子女兒,給老人寫一副對聯,女兒們羞愧難當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在眾多的文學中,最受歡迎的,就是通俗易懂,人人信手捏來的對聯了。對聯是文學的一種表現形式,但它並不遜色於文人的詩詞歌賦。古人喜歡切磋文採,其最基本的方式,就是對聯,別看對聯簡單,其實對聯是最考驗文採的,不僅要句式整齊,上下兩聯還要遙相呼應,寓意相同。所以,對聯的簡單卻不失檔次,成為了文人切磋的形式。說到文採,不得不說的一類人,那就是秀才,他們寒窗苦讀十幾年,只為能夠金榜題名,但四年一次的科舉,讓秀才們熬白了頭髮。在古代沒事幹的時候,秀才們成為了宣傳文學最大的隊伍。
  • 18副絕妙對聯,機智又有趣!
    2、唐寅嘲商人一日,某商人找唐伯虎求寫一副對聯,唐欣然揮毫而就:生意如春意財源似水流商人看了嫌對聯發財的味不濃,唐伯虎見他是一俗夫,便又寫一聯嘲笑之:有年春節,他為了炫耀,在自己的大門上貼了這麼一副對聯:父進士、子進士,父子皆進士;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均夫人。正巧,鎮上有個窮秀才,路過進士的家門,看見了這副對聯。他先是露出鄙視的神態,接著,又露出一絲得意的笑容。到晚上,他見四下無人,就悄悄地在對聯上加改了一些筆畫。
  • 受盡親戚嫌棄的窮書生中舉後在大門上貼副對聯,眾人讀完無不叫絕
    對聯有一到十字聯,也有多字聯,在發展過程中經歷了對偶階段,駢偶階段和律偶階段。而從內容上來看,也是寫遍天下事。在眾多對聯中,有一種專門嘲諷俗事俗人的諷刺聯。這種諷刺聯多數用語張揚,讀來幽默詼諧,深受對聯迷們的喜愛。
  • 他是北宋宰相,寫過一副奇怪的對聯,還有一句名言無人不知
    其實這句話的創作者可是大有來頭,他是北宋初年宰相,曾取得進士第一名,也就是狀元的呂蒙正。他寫的《寒窯賦》(又名《破窯賦》、《命運賦》)裡就有這句話: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太平興國二年(公元977年),呂蒙正被錄取為進士第一名,任命為將作監丞、昇州通判。此後呂蒙正官運亨通,曾幾度拜相。今天咱們主要講講呂蒙正年少時的故事。
  • 年俗|春聯:貼在門上的「錦鯉」
    春節將至,「貼春聯」也可以稱得上是人們心中的「錦鯉」。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每家每戶將對新的一年的祝福與祈願工工整整地寫下來貼在門上,期盼吉星高照,好運降臨。一幅幅筆鋒遒勁、紅紅火火的對聯,寄寓了人們對新一年的美好期盼與祝福。 貼春聯的由來 春聯,起源於桃符(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原為闢邪所用。
  • 傳統文化:對聯天子朱元璋——春節貼春聯的故事
    傳說,「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慈顏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也是朱元璋所做,他曾在寺廟出家,登基後,將該廟賜名「龍興寺」,這副對聯是他親自撰寫給為寺中彌勒佛的。正是因為對對聯的酷愛,朱元璋在南京登基之後,有一年的除夕前日,匆然心血來潮,頒布出一道聖旨,命令無論是達官顯貴,還是平民百姓,春節期間一律要在大門上貼出對聯,以表示新氣象、新面貌。
  • 老父贈房給女換養老 一日三餐仍難得保障
    本版今天披露的兩件最新案例的確讓人寒心:一位女兒為了與妹妹爭房產竟稱,妹妹和父親合謀害死了母親。而另一位女兒在拿到父親的房子後態度一落千丈,將為老父養老送終的承諾拋至腦後。這樣的子女能不讓有良心的人寒心嗎?無論古今中外,子女都應該無條件贍養父母。那些忘本的子女們,好好想想當年父母是如何愛子女,是如何含辛茹苦把子女拉扯養大的吧!
  • 財主喜得貴子貼對聯,窮書生指著對聯大笑:你大禍臨頭了!
    寫對聯並不是一件容易事,若是肚子裡沒有墨水,那寫出的對聯容易讓人笑話。在古代,若是你在創作對聯時,寫了不該寫的字眼,那麼可就不是被人笑話這麼簡單了,搞不好是要掉腦袋的。坊間傳言,北宋時期,京城中有一名叫呂蒙的書生,他天資聰穎,七歲便能寫詩,十歲便可以做文章。雖然呂蒙才識過人,但是他的家境貧寒,人們因此瞧不起他。
  • 春節將至,貼對聯有講究,快學起來
    沒想到魏徵下著下著, 打了一個脯兒,就魂靈升天,將龍王斬了。龍王抱怨太宗言而無信,日夜在宮外呼號討命。太宗告知群臣,大將秦叔寶言道:願同尉遲敬德戎裝立門外以待。太宗應允。那一夜果然無事。太宗因不忍二將辛苦,遂命巧手丹青,畫二將真容,貼於門上。後代人相沿下來,於是,這兩員大將便成為千家萬戶的守門神了。
  • 對聯我還要再寫幾副
    八旬老人寫春聯不亦樂乎「春暉盈大地,正氣滿乾坤。」昨天下午,在光明街道龔灣巷社居委門口,整整齊齊地排放著七張桌子,桌子上排放著筆墨紙硯,七位白髮蒼蒼的老人冒著寒風揮舞著毛筆,周圍擠滿了居民。「現在都是印刷的春聯,貼上去一點感覺都沒有,要是能有手寫的春聯就好了,沒想到今天這麼有福氣,還能拿到書法家親手寫的春聯,我真是太高興了。」
  • 兩副春聯投稿揭開68歲「斜槓老人」的文藝生活
    這不,剛為中華門投來兩副對聯的68歲參與者陳邦俊就是「斜槓撰聯者」中的佼佼者。為城門掛春聯活動投稿5年「頻擊滑鼠贊百年大黨領航,擎旗追夢搏浪中;猛鼓牛勁鋪兩張宏圖憧憬,復興聚寶閃光華。」一張白紙上,用毛筆寫就的這副對聯工整養眼,對聯的作者,是從如皋來寧、居住在吉慶家園的老人陳邦俊。
  • 春節貼對聯如何區分上下聯?上聯貼左邊還是右邊?春聯貼法看這裡
    作為年俗的一部分,咱們中國人過大年迎新春貼對聯和福字,可是家家戶戶都要做的一種帶有儀式感的行為,這過年如果缺了春聯、福字和紅包,那真的就不叫過年了。雖然現在能寫對聯和福字的不多了,大多都是印刷工廠批次性的流水線印刷,個性化略顯不足,但工藝和紙張上卻更加的精美,這也是算一種彌補和進步吧。
  • 這寫的是啥?迷路老人回家全靠它了
    11月18日,在渝北區凱歌三支路一門市外,78歲的老人不慎走丟。由於人生地不熟,老人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回家的路,好心人發現後立即幫忙報警。接到報警後,民警發現老人兜裡有一張寫有家庭聯繫地址的紙條,憑藉這張滿是「草書」的紙條,順利幫他找到家人。
  • 金萬泉:對聯往事
    那時,一過臘月二十六,村裡都會出工分,備上文房四寶,組織會寫毛筆字的「文人墨客」為鄉親們書寫對聯。記得在七十年代未的一年,我父親說,咱大隊上今天寫對聯來,你去供銷社買兩張紅紙,給咱家把對聯找人寫上去。我買回紙後,父親教我如何巧妙地裁紙,大門對聯怎麼疊紙,橫幅,方鬥,雙扇門怎樣,還有……把紙物盡其用裁好後,父親把各類沒有寫的紙分門別類卷到一塊,套上橡皮筋後,交到我手裡。
  • 寫春聯、貼春聯,這些常識要熟記
    寫春聯、貼春聯,是迎新春、過大年非常熱鬧的一種文化活動。春聯起源於何時?據說起源於周朝時的桃符,直到後蜀國才有了第一副對聯。據《宋史、蜀世家》說:後蜀主孟昶令學士章遜題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筆題云:『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據傳這就是中國的第一副春聯。
  • 老南京看玄武門春聯 鼠年元素很有趣
    其間,記者聽孫曉雲說得比較多的,卻是家中的老人。剛寫好春聯,「下午要去醫院看96歲的老舅。」參加完揭聯儀式,「明天想去老年公寓把媽媽接回來,要過年了。」這些家務事穿插在孫曉雲書法活動的忙碌裡,聽起來沒有任何煩躁焦慮,卻有一份溫潤寧靜的親切。「生活才是最重要的。」孫曉雲說,她喜歡買菜、做飯,全家人坐在一起吃她做的菜,在她心裡是最美的風景。
  • 有錢人寫對聯炫富,窮酸秀才只添一筆,結果你肯定想不到
    有錢人寫對聯炫富,窮酸秀才只添一筆,結果你肯定想不到說起對聯,那可是從古代流傳下來的文化。雖然對聯在現代還是存在的,但是古代的人們才是對聯的忠實粉。古人為何那麼喜歡對聯呢?是因為對聯和作詩相比,對聯對作詩容易多了,要求的也沒有那麼嚴格。
  • 經典對聯
    可不料因為王羲之書法蓋世,為時人所景仰,此聯剛一貼出,即被人趁夜揭走。家人告訴王羲之,王羲之能夠理解揭聯者心情,所以也不生氣,又提筆寫了一副,讓家人再貼出去。這副寫的是:鶯啼北裡千山綠燕語南鄰萬戶歡此聯充滿春日的生機,對仗亦十分工整。誰知天明一看,又被人揭走了。
  • 《喜喪》:六個子女無人養老,86歲老人在進養老院前服藥自盡
    四兒子在結婚以後,他的老婆嫌棄家窮,悄無聲息的跑了,四兒子受到打擊,丟下孫子小道,遠走上海打工,幾年來音訊全無。雖然有六個子女,但是有三個子女,已經忘記了還有林郭氏這個娘,真正能夠給林郭氏養老的人,實際上只有二兒子,三兒子和小女兒。只是因為這三人,離得林郭氏近了,避無可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