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裡原來處處隱藏「五行」學說,古人的建築智慧,不得不服!

2021-01-12 歷史天空中的一朵雲

北京紫禁城是明清兩朝的皇宮。五行、四象、三垣、兩極等原理,都被不同程度地運用其中。五行即木、火、土、金、水,古人把它們作為自然界萬物起源的基本物質。五行中以木為生化的基本物質。五行相生相勝,終而復始循環不止,並由此產生萬物。

用五行的原理觀察色彩則有五色:青(木)赤(火)、黃(土)、白(金)黑(水);劃分音調則有宮(土)商(金)角(木)徵(火)、羽(水);歸納情性,則有怒(木)、喜(火)思(土)愛(金)、恐(水)。其他還有「五位」、「五兵」、「五宗」、「五官」、「五服五味」、「五量」等等。

五行思想在紫禁城及其相關之處表現得十分突出。

宮中祭祀孔子的地方有多處,主要的如傳心殿,設在文華殿東,每當皇帝御經筵,要事先祭告孔子。乾清宮院內的祀孔處設在南廡東側,皇子讀書的上書房也在乾清宮南廡東側。同樣道理,京城孔廟和全國最高學府國子監,也都設在東城;天下舉人進京參加國家最高一級的科舉考試會試,由京城前方東側的崇文門入城,而軍隊出師徵戰,則由京城前方西側的宣武門出城。青少年屬於人生中生長的時期,因而皇子居住的南三所在東華門附近,而太后太妃們屬於人生中收的階段,故外西路一帶全作為太后太妃們的宮院。

「左祖右社」是《周禮》以來確定的宮殿規制,兩千年來經學大師們對之解釋是眾說紛紜。或謂周人尚左,左祖即以祖為尊;或謂周人尚右,右社即社稷尊於宗廟。若用五行來解釋,則十分清楚。左即東方,從木,主生化,人類無不自祖宗而繁育,宗廟設於東方,正揭示了祖宗誕育子孫的德行。而社稷為國家社會之神國家、社會涵載君臣、人民,屬收,正應「金」德,所以「右社稷」,立社稷壇於西方。午門外六科公署,也本著文東、武西的原則分列左右。

從色彩分配看,紫禁城在黃瓦、紅牆的基調下,根據各處建築用途不同,按五行、五色又有適當調整。文華殿在明代初為太子宮,用綠瓦,後來改為皇帝便殿,才換成黃瓦。文淵閣不用黃瓦,而用黑瓦,不用紅牆,而且青磚(灰色)牆壁。在皇宮中軸線北端御花園的天一門,既取「天一生水」之意,復將其牆體全用灰(黑)色,也表示著水,與其所處北方水的方位相合,以使整個紫禁城免受火災。神武門內東、西大房也使用黑色琉璃瓦,使這一區出現「冬」的意境。午門位居南端建築彩畫一變各處以青綠為主的冷色調,改以紅色為主,充滿了熱烈的氣氛。

五行思想以及由此派生的五色、四時等的運用對紫禁城總體規劃和布局以及具體設計產生了很大影響。從紫禁城建築布局的合理性上,我們可以看到五行思想對後世的積極影響。

在五行學說發展的同時,中國古代天文學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其中之一就是「四象」和「三垣」的劃分。古人把天空四周的主要星宿分作四組,每組七個星宿,共二十八宿,與五行、五方、五色結合再配以龍、鳥、虎、龜四種動物形象,遂成為「四象」。它們分別是:東方,青色,青龍(或蒼龍);南方,紅色,朱鳥(或朱雀);西方白色,白虎;北方,黑色,玄武。

司馬遷在《史記》中將四象連同天空中央三垣星宿(中官)稱作』五官」。漢代宮殿很多瓦當以四象為圖案,顯示天子對天下的統治權。唐代長安皇城南門稱「朱雀門」,門外的大街叫「朱雀大街」;北門叫「玄武門」。歷史上著名的「玄武門之變」即發生在這裡。北京紫禁城的設計採用了五行思想,城池四周,則運用四象的原理。南門午門,又稱五鳳樓,與朱雀相同。五鳳、玄武南北位定,東華、西華含義更明,則四方位正,天子居中當陽。御花園裡立「四神祠」,奉祀四方神靈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象。

司馬遷在《史記·天官書》中正式記錄了以人間社會組織比附天上星座的史實。天空中央三垣為中央政府所處地域,三垣中太微為上垣,紫微為中垣,天市為下垣。紫微垣為中天的中心,是天帝居住的地方,共有十五顆星。與天文相表裡,人間皇帝身為天子,天子居住的皇宮便是紫微宮。

可見人們在對天文認識的同時,便將天文與人間社會聯繫起來。三垣因為在中天,一開始即與京城聯繫起來;紫微垣因為在中天的中央,故一開始即與皇宮聯繫起來。

紫微以喻皇宮,皇宮又模仿紫微形象,這在史籍中不乏記載。漢代成帝寵幸董賢,二人共榻同眠,董賢將腳搭在了皇帝身上,便發現天空「客星犯帝座」,即有客星侵入紫微座。這是一種「天人感應」的觀念。

三國曹植《薦禰衡表》中「揚聲紫微」一語,紫微也指皇宮但在秦漢時,整體皇宮並不以紫微名,而是稱「禁中」、「禁內」代表著紫微垣,與「禁城」、「禁中」的「禁」字連用,成為「紫禁」。

唐代長安城宮殿內朝部分的大明宮有含元殿、宜政殿、紫宸殿三殿,與三垣之數合,結合其前有朱雀門、後有玄武門,最晚在這時,皇宮基本從整體上模仿紫微垣了。其紫宸殿的「紫宸」也是紫微,反映了皇宮模擬紫微垣從中心建築到整體建築的發展演變的痕跡。

北京紫禁城在整體上無疑也是取象於紫微垣的。清代乾隆皇帝欽定的春聯,太和門左門為:「日麗丹山,雲繞旌旗輝風羽;祥開紫禁,人從闐闔觀龍光。」右門為:「鴆觀翔雲,九譯同文朝玉陛;鳳樓幻彩,八方從律度瑤閶。」從「閶闔」、「瑤閶」可以看出,清代是把午門和太和門作為與紫微垣的閶闔門對應的建置的。

紫微是「天子之常居」,因而紫禁城後寢部分更是嚴格按照紫微垣設計。內廷中央為後三宮,以應三垣之數,連同東西六宮,共十五座宮殿,正合紫微垣十五星之數。當然,三垣中各垣星宿數目隨著天文學發展有所增加,皇宮只想取其基本的;皇宮建築的排列要有整齊的秩序,天空星宿的排列則不依人的意向而定。所謂取其神似而不取其形似是也。

大家了解了嗎?有問題歡迎留言探討!

相關焦點

  • 明清皇宮建築色彩與五行學說
    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與五種顏色和方位的對應:木,具有生發特性,其稟性溫和向上,而東方正是太陽初升之處,故木屬東方、對應綠色;火具有炎熱向上的特性,而南方氣候炎熱,故火屬南方、對應紅色;金的特性是清涼蕭條,而西方正是太陽落山、荒涼之地, 故金屬西方、對應白色;水的特性是寒冷向下,而北方正是天寒地凍,故水屬北方、對應黑色;土的特性是長養化育
  • 五行四象?建築文物?3本新書詳解紫禁城600年化密碼
    《紫禁城建築之道》,作者為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王子林,這是一本研究紫禁城營建思想的作。紫禁城有著豐富的建築語言,強調秩序、比例和對稱原則。中軸是建築的脊梁,是支撐整個宮殿的元樞。整個紫禁城周正、對稱、有序,是中國古代官式建築的「模範生」。紫禁城在營建構思上與中國傳統文化緊密聯繫,凝結著古代的智慧。比如,紫禁城的框架結構——五門三朝、前朝後寢、東西六宮,來源於《周禮》。
  • 紫禁城--故宮琉璃瓦顏色的五行寓意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紫禁城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其色彩也是金碧輝煌,夕陽下熠熠生輝。
  • 五行學說,生活工作中的智慧與哲學
    什麼是五行?「五」是指木、火、土、金、水這五種自然界的物質能量;「行」是運動變化,是動能,代表宇宙間最大的生克制化關係。是古人用來表示宇宙間一切事物的性質、運動狀態特點,以及運動形式過程的規律表現形式。而且具有樸實的系統性,八卦、十天幹、十二地支等都具有五行屬性。五行看似簡單,但天地萬物都蘊涵其中,不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處處體現了生活工作中的哲學與智慧。
  • 「陰陽五行」與養生!祖先的智慧,不得不服
    陰陽五行是所有術數門類的基礎和最根本的核心要素。古人說:太虛之初,廓然無象,自無而有,生化肇焉,化生於一,名為太極,太極動靜而陰陽分。故天地只此動靜,動靜便為陰陽,陰陽便是太極,此外更無餘事。也正是因為陰陽有變,由此五行分焉。五行分別為:木、火、土、金、水。最早記載於《尚書·洪範》: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 天水放馬灘秦簡:原來陰陽五行學說早已如此完備!
    其中,和陰陽五行吉兇佔卜關係密切的是甲種《日書》和乙種《日書》,尤其以乙種《日書》為最。《志怪故事》則屬於古代的志怪文學。這批秦簡大多是關於陰陽五行學說的《日書》中涉及的內容,有《納音五行》《六十甲子》《四廢日》《月建》《五行相生及三合局》《地支時辰吉兇》等。這些內容,足以讓現代人震驚,因為這些正是現代陰陽學說愛好者所學習和掌握的基本知識。
  • 北鬥拱照紫禁之巔《上新了·故宮》探尋紫禁城
    而今年迎來600歲生日的故宮,從誕生之初就是按照一座「祥瑞之城」來布局營建,幾乎處處都隱藏著充滿美好寓意的祈願和巧思。今晚21:20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第二季,「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鄧倫將與「新品助力開發員」林依輪、沈月,一起探尋紫禁城隱含的祈願,接受故宮最美好的祝福。「天上紫微垣,地上紫禁城」,紫禁之紫便來自紫微星,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北極星。
  • 兼具趣味與深度 故宮出版社推出系列新著解讀600年紫禁城文化密碼
    《紫禁城365》內頁 故宮出版社供圖 攝《紫禁城365》趣味圖解故宮《紫禁城365》以時間為線索、以12個月為劃分,以日讀的方式,詳盡地描寫了故宮裡的365個細節,內容涉及建築、歷史、人文等方方面面。可以說,它是一本濃縮故宮建築文化精華的筆記書,是一本了解故宮人文的歷史書,一本展現故宮國寶的寶藏書。
  • 陰陽五行學說背後的科學性,讓全世界人震驚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最偉大的發現莫過於「陰陽五行」了,這四個字蘊含著古人經天緯地、博大精深的智慧。陰陽五行,可分為「陰陽」與「五行」,兩者互為輔成,五行必合陰陽,陰陽必兼五行。陰陽五行是中國古典哲學的核心,為古代樸素的唯物哲學。
  • 五行學說,早在戰國時期就出現了,古人對五行學說的應用太牛了
    一切盡在五行中,是在戰國時期達到鼎盛了,還是……——一位奇門遁甲研習者運用五行學說,對文明與文化關係的闡述我們為什麼會研究奇門遁甲?奇門遁甲是建立在什麼樣的系統之上?他最主要的根基是什麼?奇門遁甲來自於陰陽學說和五行文化首先,學說是什麼?學說就是一種學問,一種說法。中國的漢字具有表意、象形,另外音也有表意的作用,漢字是多種寓意的一個綜合體。我們在解釋母語的時候,按字意大致就能夠追溯到他的根基。陰陽五行學說是預測學的理念依據,陰陽包含著五行,五行中又包含有陰陽,宇宙間的一切事物,根據屬性都可以分為陰陽兩類。
  • 故宮裡最神秘的一道門 百姓俗稱為鬼門 實則是古人智慧的結晶
    由於古代建築,是講究風水的。所以要揭開東華門門釘之謎,一定要從風水學入手。在陰陽五行學說中,東屬木,西屬金,南屬火,北屬水,中屬土。五行的相剋關係是:木 生 火 生 土 生 金 生 水 生 木木 克 土 克 水 克 火 克 金 克 木故宮南(火)北(水)軸線是火生土,土克水,也就是外生內,內克外,生進克出也就是吉宅。
  • 潮流人士的穿搭處處透著心機,細節上的用心讓人不得不服
    潮流人士的穿搭處處透著心機,細節上的用心讓人不得不服,評價女人的穿衣段位,可不僅僅要看她的服裝,還要看她的整體搭配,這款穿搭的設計很有特點,每一處細節都是女人真品味的體現。你覺得怎麼樣?見過異國風情的時尚元素嗎?
  • 五行學說的起源於發展
    關於五行學說的產生與起源,易學界、哲學界各有其詞,難以統一,其主要觀點是:1、易學界的觀點 易學界認為,五行學說的產生,很可能與陰陽學說是同步的。2、史學界的觀點 史學界認為五行學說的創始人是孟子。如范文瀾在《中國通史簡編》中講:「孟子是五行學說的創始者,孟子有五百年必有王者興,由堯舜至於湯五百年有餘歲……由湯至於文王五百年有餘歲……由王至孔子五百年有餘歲……近乎五行推運的說法。比孟子稍晚時期的鄒衍,擴大了五行學說,成為陰陽五行家。」
  • 認識理解五行學說的基礎
    昨天講了中醫五行學說,後面有朋友反饋說沒有怎麼聽懂,似乎講得深奧了一些,那麼今天就再來談談,以更通俗易懂的方式談談。首先,需要明白一點,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哲學思想,和陰陽學說一樣。因為同樣是對自然規律的描述,所以被使用到了醫學裡。
  • 諸子百家之陰陽家:五行學說
    古人稱「金曰從革」,從革指變革,引申為具有清潔、肅降、收斂等作用的事物均歸屬於金。水的特性:北方寒冷,與水相似。古人稱「水曰潤下」,指水具有滋潤和向下的特性,引申為具有寒涼、滋潤、向下運行的事物均歸屬於水。陰陽家認為五行是相生的: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 你所不知道的中國古代神秘陰陽五行學說——相生相剋的哲學智慧
    陰陽五行是中國古典哲學的核心,是古代樸素的唯物主義哲學。然而說起陰陽五行,大部分人還是對此了解甚少,提到八卦乃至五行,有人甚至認為這是封建迷信色彩的東西。但是,它卻蘊藏著巨大的智慧,正如《道德經》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 紫禁城:對應古代星宿布局的神秘「城堡」
    紫禁城內群星璀璨的建築照片世博徽紫禁城是中國明清時期的皇宮。它擁有世界上最大、保存最好的古代木結構建築。紫禁城不僅代表了中國古代優秀的建築技藝和文化,也反映了古代人們對宇宙的科學認識。既然"天帝"住在天上的"紫宮",他們在地球上的住所也應該被稱為"紫禁城"。紫禁城建築的總體布局與天宮的「三牆二十八宿」密切相關。戰國以來,我國關於星官的認識著作頗多,唐代天文詩集《《步天歌》》中出現了「三元二十八夜」的說法。《步天歌》主要由宮城的20個八宿組成,介紹了31區283個星官和1645個恆星宿的位置。
  • 陰陽五行學說,系統科學的靈魂,中國達人的經典思維導圖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最偉大的發現莫過於「陰陽五行」了,這四個字蘊含著古人經天緯地、博大精深的智慧。陰陽五行,可分為「陰陽」與「五行」,兩者互為輔成,五行必合陰陽,陰陽必兼五行。陰陽五行是中國古典哲學的核心,為古代樸素的唯物哲學。
  • 2020年《故宮日曆》來了,帶你盡賞紫禁城建築之華章
    以四合院為例的中國民居建築,同樣受到了位於北京中軸線中心且嚴格按照對稱手法建造的故宮的影響,四面建築將院落圍住,形成或對立或相連的的正房、東西廂房,既照顧了傳統家庭的集聚又為個體保留了一定的空間。
  • 2017年12月英語四級翻譯練習:五行學說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複習輔導>四級>四級輔導>翻譯>正文2017年12月英語四級翻譯練習:五行學說 2017-12-14 09:30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