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四象?建築文物?3本新書詳解紫禁城600年化密碼

2021-01-09 中國青年報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蔣肖斌)今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周年,也是故宮博物院建院95周年。近日,故宮出版社陸續推出《紫禁城建築之道》《紫禁城古建築營建思想研究》《紫禁城365》3本新書,分別從紫禁城的建築語言、思想境界、營建文化、圖像解構等方面,從不同角度詳細解讀紫禁城化密碼。

《紫禁城建築之道》,作者為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王子林,這是一本研究紫禁城營建思想的作。紫禁城有著豐富的建築語言,強調秩序、比例和對稱原則。中軸是建築的脊梁,是支撐整個宮殿的元樞。整個紫禁城周正、對稱、有序,是中國古代官式建築的「模範生」。

紫禁城在營建構思上與中國傳統文化緊密聯繫,凝結著古代的智慧。比如,紫禁城的框架結構——五門三朝、前朝後寢、東西六宮,來源於《周禮》。而《周易》中的乾坤卦象和紫禁城的建築格局非常契合。再比如,東西六宮的平面結構就像一個坤卦;乾清宮、坤寧宮和交泰殿的命名直接來源於乾卦、坤卦和泰卦。

紫禁城最具代表性的顏色是宮牆紅。紅牆黃瓦,幾乎成了紫禁城的象徵符號。這兩種顏色,從明代建造紫禁城始,一直延續至今。紅色象徵火,黃色象徵土。按五行之理,火可生土,火旺則土厚。紫禁城的三大殿建在土字形的臺基上,宮殿是紅色的,屋頂的瓦是黃色的。紅與黃的設計,體現了農業文明對土地的重視,根基離不開土。

《紫禁城古建築營建思想研究》作者周乾為故宮博物院故宮學研究所研究館員。本書題目雖為「研究」,實則從公眾的視野角度來解讀紫禁城古建築的營建文化、藝術與科學。全書內容涵蓋紫禁城的選址、「天人合一」文化、建築數字、建築色彩、門釘、屋頂小獸、寶匣鎮物、防暑禦寒、建築技術、建築風水等諸多方面內容。

比如,關於紫禁城星象布局的「四象」問題。很多人對故宮中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感興趣,卻又不知道指的是哪個具體位置。本書認為,古人觀天象,把東、西、南、北四方每一方的七個星座(星宿)想像為一種動物,叫做四象。其中,東方七星組成青龍,西方七星組成白虎,南方七星組成朱雀,北方七星組成白虎。紫禁城的四座大門——東華門、西華門、午門和神武門,分別與天宮中的「四象」對應。其中,午門在外形上,很象展翅飛翔的孔雀。而神武門在最初建造時,命名為「玄武門」,後因避諱康熙名字玄燁而改為「神武門」。

再如,關於紫禁城古建築屋頂「鎮物」的數量問題。紫禁城幾乎所有的古建築在快要完工時,工匠會在屋頂正中開設「龍口」,並安放寶匣。寶匣內有「五金」「五穀」「五線」「五藥」五種寶石等多種鎮物,用於消災驅邪。很多人問為什麼鎮物的數量多帶「五」字。本書認為,漢字「五」在古文字階段是「X」與上下兩個「一」進行組合;「X」表示陰陽二氣,上下「一」表示天地;因而「五」寓意宇宙中的萬物。古人認為宇宙由金、木、水、或、土五種元素組成,亦包含這種含義。

《紫禁城365》以時間為線索、以12個月為劃分,以日讀的方式,詳盡地描寫了故宮裡的365個細節,內容涉及建築、歷史、人文等方方面面。作者趙廣超(也是《紫禁城100》的作者)將圖片和文字完全融合,形成了對紫禁城歷史文化知識的圖像化解構,將原本晦澀難懂的知識點進行了簡化和提煉。

例如,講建築:宏觀與細節並重。書中非常細緻地介紹了紫禁城中的一草一木、一器一物。如故宮裡古代警報器——石別拉,古代消防栓——吉祥缸。故宮大殿的臺基四周圍以望柱,下設有石雕龍頭,此龍頭是既精美又實用的排水設備,古時稱為「螭」,每逢大雨,即現千龍吐水祥瑞。

談藏品:親切講述其獨特之美。在介紹乾隆朝各色釉彩大瓶時,書中形象地用倒影和漣漪,綿延展開這件器物的釉色及工藝,並詩意地說道:「古人欣賞瓷器,每以它能否喚起或挽留我們對自然的情感為標準。有明月清輝、雨過天青、瑰麗夕陽、夜空的繁星,紅透的荔枝、蚯蚓走過的春泥……」書中還形象地將其喻為「御花園」,在上面能找到「胭脂美酒」「江南春翠」「瑰麗紅霞」與「清夜明月」的顏色。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兼具趣味與深度 故宮出版社推出系列新著解讀600年紫禁城文化密碼
    《紫禁城365》內頁 故宮出版社供圖 攝中新網北京7月21日電 (記者 應妮)故宮出版社日前連續推出《紫禁城建築之道》《紫禁城古建築營建思想研究》《紫禁城365》3本新書,分別從紫禁城的建築語言、思想境界、營建文化、圖像解構等方面詳細解讀紫禁城的文化密碼。
  • 紫禁城600年文物背後的中國歷史,你了解多少?
    有多少人了解600年特展文物背後的故事?600年前的紫禁城,是如何一步步形成今天所見的故宮博物院?紫禁城六百年,一個展覽,3個單元,18個歷史節點,450件珍貴展品,讓我們一起走近那600年漫長的歷史中去。
  • 紫禁城裡原來處處隱藏「五行」學說,古人的建築智慧,不得不服!
    北京紫禁城是明清兩朝的皇宮。五行、四象、三垣、兩極等原理,都被不同程度地運用其中。五行即木、火、土、金、水,古人把它們作為自然界萬物起源的基本物質。五行中以木為生化的基本物質。五行相生相勝,終而復始循環不止,並由此產生萬物。
  • 紫禁城:我今年600歲了!
    2020年,紫禁城已經600歲了,今年也是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故宮始建於公元前1406年,至公元1420年明代永樂十八年完全落成,舊時稱為紫禁城,共計有24位皇帝曾居住於此,隨著中國封建社會的結束,紫禁城也就更名為故宮。
  • 2020年《故宮日曆》來了,帶你盡賞紫禁城建築之華章
    2020年版是新版第11冊。2020年,為庚子年,生肖為鼠,同時也是紫禁城建成600周年。 2020年的故宮日曆也以生肖鼠為主題,在一月,故宮日曆中就展示了一系列古代文物中的鼠的形象。
  • 600歲紫禁城「玩」數位技術,擴大「朋友圈」
    年歷史的紫禁城正在藉助數位技術的無限可能刷新著「朋友圈」。  上遊新聞(報料微信號:shangnyounews)記者在論壇現場了解到,故宮博物館擁有世界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和186萬餘件/套文物藏品。  ▲11月24日,浙江烏鎮,專家學者共同探討數字時代青年所蘊含的力量。
  • 紫禁城--故宮琉璃瓦顏色的五行寓意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紫禁城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其色彩也是金碧輝煌,夕陽下熠熠生輝。
  • 熙天曜日新品官宣首發 ,致敬紫禁城600周年
    永樂十八年(1420年),紫禁城正式建成,2020年,紫禁城建成已整整600年。在這600年的傳承中,它見證了歷史的演進、時代的更迭。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走進紫禁城,感受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上新了·故宮》作為一檔文化綜藝節目,打造承載紫禁城故事的文創產品,也頻頻C位出圈。
  • 帶你穿越紫禁城600年
    點藍色字關注「央視新聞」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今天正式開展清晨6點,央視新聞開啟8小時獨家沉浸式直播>帶你「雲打卡」紫禁城直播正在進行中精彩內容太多,來一睹為快!紫禁城晨曦旭日緩緩東升日光照耀下,角樓盡顯壯麗輝煌紫禁城在晨曦中醒來宮門開紫禁城內最大宮門浩蕩開啟太和殿的脊獸北方有這麼個說法:「一個人閒得五脊六獸的」
  • 從修文物到修房子:"我"在故宮六百年
    故宮博物院古建部正在修玄穹寶殿,修完玄穹門上的木樑,管理組組長齊飛在木樑上標記,這一天是2020年10月15日。下一次再修,又該是百年後,後人會看到這個小小的標記,可能還會想像,當年寫下這行字的是哪位前輩同行。  2020年12月31日,紫禁城600歲的最後一天,3集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開播。
  • 上遊新聞帶你看故宮600年大展 錯過不用再等一百年!
    「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號稱「錯過再等一百年」的展覽,再現了紫禁城600年風雨歷程,不少珍貴文物為首展。這樣的故宮,堪稱一生僅一次。11月15日是展覽最後一天。還沒來得及去看?那就再等100年?等等,還有一個辦法——跟隨上遊新聞記者的鏡頭前去探秘吧!
  • 2020年《故宮日曆》,向六百年紫禁城致敬
    每天一條獨家原創視頻明年,是故宮建成的第600年,為了將紫禁城的建築、這600年的風風雨雨、宮中故事、帝王后妃的生活一一展現出來,2020年的《故宮日曆》一改以往以文物為主題的慣例,將故宮8700多間房劃分為10個區域,圍繞著建築、文物、人物和秘聞,精煉了365個知識點
  • 四象五行與修身處世
    觀察太極四象與五行關係圖,可以悟出很多修心養性、為人處事的道理例如,圖中太極之土氣本有化育萬物之功,生生不息而居於中央,由此可見,天下之中位,本是為善者所設,若不善而居其位,必不能久。反之,若欲久保中位,則必須廣行善事,方可與所處之位相稱。另外,太極土居中,又含有在各種德性裡面,以善為至尊至貴的深意。
  • 打坐之中的龍與虎,實際是丹道與八卦、四象、五行、等結合而來的【張三丰打坐歌詳解08】
    詳解:龍、虎:有時指肝氣和肺氣,有時指性與情,有時指身與心,有時指元神與元精,有時也指丹書常言鉛汞二物。呂祖雲: "意識忘後現本真,水清珠現玄難測。"這也就是莊子的"坐忘"之功現。《悟真篇》雲: "震龍汞出自離鄉,兌虎金生在坎方;二物總因兒產母,五行全要入中央。"這是將八卦與方位、龍虎四象及五行知識等巧妙地結合起來,以說明金丹太極修真的奧妙。這裡的"二物總因兒產母"的"二物",就是指的龍虎。"二物"孕育了金丹大道的大丹--黍米玄珠,叫兒產母,這個母是為太極,即是金丹大道的後天氣,跟我們口鼻呼吸之氣毫不相干。
  • 《故宮日曆》累計發行300萬冊 被譽「中國最美日曆」-1933年 故宮...
    原標題:故宮日曆:累計發行300萬冊 被譽「中國最美日曆」  《故宮日曆》2020年版出爐  中國最美日曆讀懂600年紫禁城滄桑  2020年《故宮日曆》新鮮出爐了!  特別呈現  時值紫禁城建成600年  一本日曆讀懂滄桑歷史  2020年正值紫禁城建成600周年,對於故宮博物院來說,除了收藏有186萬餘件珍貴的文物藏品,紫禁城這座明清宮殿還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結構建築群,是珍貴的世界文化遺產。
  • 紫禁城建成600年大展9月開展,網友熱議:想知道清明上河圖和韓熙載...
    虎撲9月1日訊 近日,備受矚目的紫禁城建成600年大展即將亮相故宮博物院午門展廳,展覽日期為2020年9月10日-11月15日。新聞發出後引起網友熱議,具體內容如下:【#紫禁城建成600年大展#9月開展 三大單元鎖定18個關鍵年份】據「微故宮」透露,備受矚目的紫禁城建成600年大展即將亮相故宮博物院午門展廳。
  • 明清皇宮建築色彩與五行學說
    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與五種顏色和方位的對應:木,具有生發特性,其稟性溫和向上,而東方正是太陽初升之處,故木屬東方、對應綠色;火具有炎熱向上的特性,而南方氣候炎熱,故火屬南方、對應紅色;金的特性是清涼蕭條,而西方正是太陽落山、荒涼之地, 故金屬西方、對應白色;水的特性是寒冷向下,而北方正是天寒地凍,故水屬北方、對應黑色;土的特性是長養化育
  • 六百年的紫禁城,領略極致之美!
    600年紫禁城,是怎樣修起來的? 故宮建築本身,就是故宮的歷史。 紫禁城六百年,也不是一天建成的:前五百年,這裡承載著古代中國的一幕幕治國求索故事;在近百年來的風雲激蕩裡,這裡則留下了不少大儒巨匠為保護建築而奔走的事跡。
  • 名字的秘密:故宮「紫禁城」與神秘的星宿崇拜
    北京故宮,又名紫禁城,位於北京的中軸線上,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宮殿。 鄭和下西洋後的15年(1420年12月)北京故宮完工,它迎接的第一位皇帝,是大明王朝的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此後的491年間(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共有24位明清帝王在此生活過,至2020年,故宮正好600歲了。 故宮紫禁城的命名,源自中國古人的星宿崇拜,與天上的星座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