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蔣肖斌)今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周年,也是故宮博物院建院95周年。近日,故宮出版社陸續推出《紫禁城建築之道》《紫禁城古建築營建思想研究》《紫禁城365》3本新書,分別從紫禁城的建築語言、思想境界、營建文化、圖像解構等方面,從不同角度詳細解讀紫禁城化密碼。
《紫禁城建築之道》,作者為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王子林,這是一本研究紫禁城營建思想的作。紫禁城有著豐富的建築語言,強調秩序、比例和對稱原則。中軸是建築的脊梁,是支撐整個宮殿的元樞。整個紫禁城周正、對稱、有序,是中國古代官式建築的「模範生」。
紫禁城在營建構思上與中國傳統文化緊密聯繫,凝結著古代的智慧。比如,紫禁城的框架結構——五門三朝、前朝後寢、東西六宮,來源於《周禮》。而《周易》中的乾坤卦象和紫禁城的建築格局非常契合。再比如,東西六宮的平面結構就像一個坤卦;乾清宮、坤寧宮和交泰殿的命名直接來源於乾卦、坤卦和泰卦。
紫禁城最具代表性的顏色是宮牆紅。紅牆黃瓦,幾乎成了紫禁城的象徵符號。這兩種顏色,從明代建造紫禁城始,一直延續至今。紅色象徵火,黃色象徵土。按五行之理,火可生土,火旺則土厚。紫禁城的三大殿建在土字形的臺基上,宮殿是紅色的,屋頂的瓦是黃色的。紅與黃的設計,體現了農業文明對土地的重視,根基離不開土。
《紫禁城古建築營建思想研究》作者周乾為故宮博物院故宮學研究所研究館員。本書題目雖為「研究」,實則從公眾的視野角度來解讀紫禁城古建築的營建文化、藝術與科學。全書內容涵蓋紫禁城的選址、「天人合一」文化、建築數字、建築色彩、門釘、屋頂小獸、寶匣鎮物、防暑禦寒、建築技術、建築風水等諸多方面內容。
比如,關於紫禁城星象布局的「四象」問題。很多人對故宮中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感興趣,卻又不知道指的是哪個具體位置。本書認為,古人觀天象,把東、西、南、北四方每一方的七個星座(星宿)想像為一種動物,叫做四象。其中,東方七星組成青龍,西方七星組成白虎,南方七星組成朱雀,北方七星組成白虎。紫禁城的四座大門——東華門、西華門、午門和神武門,分別與天宮中的「四象」對應。其中,午門在外形上,很象展翅飛翔的孔雀。而神武門在最初建造時,命名為「玄武門」,後因避諱康熙名字玄燁而改為「神武門」。
再如,關於紫禁城古建築屋頂「鎮物」的數量問題。紫禁城幾乎所有的古建築在快要完工時,工匠會在屋頂正中開設「龍口」,並安放寶匣。寶匣內有「五金」「五穀」「五線」「五藥」五種寶石等多種鎮物,用於消災驅邪。很多人問為什麼鎮物的數量多帶「五」字。本書認為,漢字「五」在古文字階段是「X」與上下兩個「一」進行組合;「X」表示陰陽二氣,上下「一」表示天地;因而「五」寓意宇宙中的萬物。古人認為宇宙由金、木、水、或、土五種元素組成,亦包含這種含義。
《紫禁城365》以時間為線索、以12個月為劃分,以日讀的方式,詳盡地描寫了故宮裡的365個細節,內容涉及建築、歷史、人文等方方面面。作者趙廣超(也是《紫禁城100》的作者)將圖片和文字完全融合,形成了對紫禁城歷史文化知識的圖像化解構,將原本晦澀難懂的知識點進行了簡化和提煉。
例如,講建築:宏觀與細節並重。書中非常細緻地介紹了紫禁城中的一草一木、一器一物。如故宮裡古代警報器——石別拉,古代消防栓——吉祥缸。故宮大殿的臺基四周圍以望柱,下設有石雕龍頭,此龍頭是既精美又實用的排水設備,古時稱為「螭」,每逢大雨,即現千龍吐水祥瑞。
談藏品:親切講述其獨特之美。在介紹乾隆朝各色釉彩大瓶時,書中形象地用倒影和漣漪,綿延展開這件器物的釉色及工藝,並詩意地說道:「古人欣賞瓷器,每以它能否喚起或挽留我們對自然的情感為標準。有明月清輝、雨過天青、瑰麗夕陽、夜空的繁星,紅透的荔枝、蚯蚓走過的春泥……」書中還形象地將其喻為「御花園」,在上面能找到「胭脂美酒」「江南春翠」「瑰麗紅霞」與「清夜明月」的顏色。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