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節日介紹——中秋節

2020-11-30 央視網

    「一年月色最明夜,千裡人心共賞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天上明月,人間情懷,中秋明月這一特殊天象形成了中國人特有的月亮節、團圓節。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中秋節的由來

    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全國眾多民族中的傳統文化節日。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據說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亮,所以從古至今都有飲宴賞月的習俗;回娘家的媳婦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圓滿、吉慶之意。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如寧波、台州、舟山,這與方國珍佔據溫、臺、明三州時,為防範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襲擊而改「正月十四為元宵、八月十六為中秋」有關。此外在香港,過了中秋興猶未盡,還要在十六夜再狂歡一次,名為「追月」。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一書,而真正形成全國性的節日是在唐代。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至於中秋節食月餅這一習俗的形成則是在明代。明代文學家田汝成在《西湖遊覽志餘》中寫道:「八月十五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意」。明代史學家沈榜在《宛署雜記》中描述北京中秋月餅盛況時寫道「造麵餅相遺,大小不等。餅中以果為餡,巧名異狀,有一餅值數百錢者。」書中還介紹了當時的製作工藝,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北京皇宮中供月使用的月餅「從下至上直徑尺餘,重有兩斤。」後來隨著歷代的演變,月餅的品種及花樣越來越豐富,製作工藝更新,風味更多,八月十五吃月餅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一種古老而又非常有意義的傳統。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願,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意。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鬥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今天,月下遊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裡共嬋娟」。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相關焦點

  • 中國的傳統節日與習俗
    中國的傳統農曆節日主要有:(1)農曆正月初一:春節;(2)正月十五:元宵節;(3)二月初二:龍抬頭;(4)清明前一天:寒食節;(5)清明節;(6)三月初三:上巳節;(7)五月初五:端午節;(8)七月初七:七夕節;(9)七月十五:中元節;(10)八月十五:中秋節;(11)九月初九重陽節;(12)
  • 清明、端午、中秋節為國家重點傳統節日的原因
    清明、端午、中秋等節日都是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深厚的文化內涵和豐富的民俗活動並為廣大人民群眾普遍重視的傳統節日。 (一)清明節,既是人民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宗親節日,又是一個遠足踏青、親近自然、催護新生的春季儀式,是中華兒女共同認祖歸宗的重要節日,是一條維繫海內外華人思想情感的文化紐帶。
  • 一些中國傳統的英文說法 之傳統節日
    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有太多可以弘揚和傳頌的了。 上次我們說了十二生肖,今天來聊聊中國的傳統節日。 春節:Spring Festival(農曆新年,除夕、正月初一、初二) 最重要的節日。是中國最大、最熱鬧、最重要的古代傳統節日之一,也是中國特有的節日。
  • 韓國過的八月十五,並不是我們中國的中秋節,而是另一個節日
    再過兩天中秋節就要到了,每年的這個時候,韓國都要出來證明一下中秋節是他們韓國人的思密達。那我們今天就來看看,韓國人歷史上的中秋節。秋夕即韓國人的中秋節,他們在中秋那三天即8月14至16放三天假。因此,中秋節也被稱為韓國的感恩節。
  • 中國節日新文創 讓節日裡的傳統文化基因「活起來」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23日訊(記者 魏金金)「中國傳統節日裡蘊含了太多中國歷史、中國智慧、中國快樂,從春節到元宵節,從中秋節到重陽節,從四季更替到24節氣,這其中都值得細細體味。」清華大學文創院執行院長胡鈺在21日舉辦的中國節日創意大賽主題發布會上談到,在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的今天,在全球化日益深化的當代中國,我們可以從中國節日裡找到紓解焦慮的方子,找到身份認同的引子,找到聯絡世界的路子。作為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組成部分,傳統節日凝結著我國廣大民眾的文化血脈和精神情感。
  • 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節」,為何採用的是公曆而不是農曆?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節日~清明節,作為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節,在這天,人們踏青祭祖,掃墓祭祀,表達對先人的緬懷之情。可是,作為中國傳承了幾千年的清明節,不知道各位網友有沒有注意到,為何清明節用的是西方的曆法,而不是我們中國的農曆?
  • 中國一年中有八個傳統節日,節日食俗及節日必吃食品薈萃
    本文將給大家介紹中國一年中的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冬至節、除夕八大節日的傳統文化食俗,看看跟您家鄉的傳統節日食俗有何差別。端午節端午節習俗中秋節又叫團圓節中秋正式成節起源於北宋時在八月十五夜,因其正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其傳聞有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唐明皇遊月宮、楊貴妃變女神、劉伯溫用月餅作為起事信號推翻元朝......
  • 傳統文化節日:中國的中元節,有哪些文化習俗
    在新疆幾十年,我感覺人們對各種節日較為淡薄,特別是對中國傳統節日,除了較大的傳統節日外,一些延續幾千年的歷史傳統節日,當地幾乎都不會舉辦什麼活動,我想後世對文化傳承這個概念還是很模糊,需要學校和當地文化部門,還是要重視和加強中國各種傳統節日的學習和宣傳。
  • 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是幾月幾日?端午節的來歷習俗
    傳統節日端午節幾月幾日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此外端午節還稱「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詩人節」等。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 中秋節為何如此重要?它的三大節日主題是什麼?如何形成?
    在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中,中秋節的地位不可撼動。中秋,有「團圓」之意,在這種內涵形式下,也有賞月、思鄉等重要節日主題。在特殊的歷史背景下,中秋節的節日主題也在逐漸發生變化。實際上,中秋節的產生,並非就是以「團圓」為起始主題,而「思鄉」主題,是南宋時期才日漸成熟的。本文通過中秋節的歷史沿革,來淺談中秋節的三大主題。
  • 漫話中國傳統節日食品
    傳統節日,作為一個國家或民族歷史文化長期積澱的產物,自誕生起便成為民族傳統文化最重要的載體之一。中國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少流傳至今的節日風俗,都具有特定的文化內涵,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智慧,體現著中華文明的特點。除了發揮傳承、傳播中華文明的作用外,傳統節日也成為維繫華人世界的文化紐帶。
  • 韓國傳統節日有哪些?韓國節日大全
    韓國自古即為民俗禮儀之邦,節日眾多,其中盛大隆重的傳統節日更是深深體現韓國人民對傳統的重視。20世紀90年代末,韓國提出了「文化立國」戰略,從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視傳統節日文化的保護、傳承和振興
  • 聰明節指的是我國哪個傳統節日 是清明節還是重陽節呢
    聰明節指的是我國哪個傳統節日 是清明節還是重陽節呢時間:2021-01-05 13:05   來源:八寶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聰明節指的是我國哪個傳統節日 是清明節還是重陽節呢 我國有很多傳統節日,每個節日都有各自的別稱,那麼聰明節指的是我國哪個傳統節日?是清明節還是重陽節呢?
  • 中秋國慶雙節祝福語 是中華文化圈的重要傳統節日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秋國慶雙節祝福語 是中華文化圈的重要傳統節日 中秋節是中華文化圈的重要傳統節日,為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約在公曆的9月至10月初。按照農曆,八月為秋季的第二個月,在中國古代稱為仲秋,因此民間稱為中秋,又稱秋夕、八月節、八月半、月夕、月節、 十五夜   原標題:中秋國慶雙節祝福語 是中華文化圈的重要傳統節日     中秋節是中華文化圈的重要傳統節日,為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約在公曆的9月至10月初。
  • [節日專題]中秋節用英語怎麼說?
    話說中秋節就快要到了,每逢佳節倍思親啊,今天我們就來中秋節用英語怎麼說
  • 新春賀喜:中國傳統節日,玩中國傳統遊戲!
    春節是中國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它標誌農曆舊的一年結束,新的一年已經開始,人們將告別寒冷單調的冬季,迎接生機盎然的春天。    所以今年鼠年的新春,也同樣是具有中國傳統節日的標誌,不論是鞭炮還是年夜飯,都是中國傳統節日的必備要素,所以在春節裡做具有中國傳統的事,無疑才是最能夠符合節日氣氛的事!
  • 中國傳統節日花朝節
    花朝節,又稱花神節,是漢族的傳統節日之一。是在農曆的二月份舉行,但是因為花期的時間不固定,所以花朝節的時間也隨著花期而變化。節日期間,人們結伴出去遊覽賞花,稱為「踏青」,姑娘們用五彩紙剪花粘在樹枝上,叫「賞紅」。古時有「花王掌管人間生育」之說,故又是生殖崇拜的節日。
  • 中國的節日
    西藏百萬農奴解放紀念日    中國重大的傳統節日 有春節、元宵節 、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 等。此外,各少數民族也都保留著自己的傳統節日,諸如傣族的潑水節、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彝族的火把節、瑤族的達努節、白族的三月街、壯族的歌圩、藏族的藏曆年和望果節、苗族的跳花節等等。    中國的元旦,據傳說起於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元旦」一詞最早出現於《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的詩中。
  • 快閃|教師節、中秋節……九月都有哪些節日/紀念日?
    轉眼間,2019年已過三分之二,金秋九月悄然而至,除了會放假的「中秋」,9月還有這些節日,小夥伴們造嗎?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軍投降儀式在東京灣密蘇裡號軍艦上舉行。在包括中國在內的9個受降國代表注視下,日本在投降書上簽字。
  • 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要回鄉祭祖嗎?各地農村中秋節傳統習俗和禁忌
    還有兩天就到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了,相信不少在城裡的農村朋友已經迎來了中秋放假第一天。中秋節作為我國的傳統節日,自古就有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寄託思念親人,祈盼豐收之意。更有賞月、吃月餅等傳統習俗。那麼,中秋節要不要回鄉祭祖?我國各地農村中秋節有哪些傳統習俗和禁忌呢?下面小編帶您來了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