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在2020年求職的人群對這一年的感受或許更加深切。疫情突襲,應屆生、用人單位都不便進校,線下春招擱置。「金三銀四」是職場人換工作的一個高峰期,但當時仍處在疫情嚴防時期。於是,很多人首次接觸視頻面試,直至被錄用,與招聘方未在線下見過面。
《中國經營報》記者近日專訪智聯招聘執行副總裁李強。2019年6月,智聯招聘上線視頻面試功能自復工以來,視頻面試的使用量平均每周環比達到123%的增速。李強表示,疫情為網際網路招聘行業帶來一場被動革新,疫情防控常態化,讓企業不得不思考,如何將雙選會、宣講會、面試等線下環節實現在線化。在此過程中,行業也進行了迭代,本質從展示B、C端信息,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向前邁進一步,未來還有可能向「職場生態」進一步探索。
視頻招聘代表未來
《中國經營報》:今年疫情暴發初期,作為用人相關企業的一個高管,你那會兒經歷了怎樣的思考?
李強:按照慣例,我們每年會提前放假一周,但是到了2020年除夕夜,我們發現疫情越來越嚴重,必須調整工作節奏和方向,公司就立馬恢復工作。
當時先想到的是大學生就業問題。春節過後面臨春招,大家怎麼辦?因為B端企業可能沒有辦法像過往一樣做大量進校招聘,以及線下做大量面試。智聯在2019年6月推出了視頻面試產品,所以,在2020年春節期間就緊急開始做新產品,除了視頻面試這一個功能,我們又推出了空中雙選、空中面試、空中宣講,把我們的空中面試系統做了組合類「三空」產品。截至目前,我們已舉辦了1200場空中雙選會,70多萬家企業參與,發布職位數280萬個,報名學生人數達到330萬人。
第二件事,我們當時判斷國家也一定需要大量數據來判斷復工復產狀況。我們市場公關團隊也開始調研問卷,了解疫情對職場人、對企業的影響,未來會帶來什麼樣的趨勢,並提交給相關領導。
《中國經營報》:視頻類產品2020年在商業化中受到怎樣的影響?在整個集團商業化中擔當怎樣的角色?
李強:我沒有辦法給出視頻化部分的營收絕對值,但可以分享給你,這部分每月環比都在100%以上的增長率。比如「三空」中的一些產品是接近於1000%的增長率;另外,「AI易面」從無到有、再到突破初步規模化的數字,其實只用了一兩個月。
視頻類產品擔當的角色,我們認為是「未來」。不過,我們認為,視頻是「工具」的一種類型,其更重要的是實現雙方靠譜、安全地「看見」。「看見」這個詞不是字面意思,而是說通過機器、通過智能化、通過AI,讓雙方都能更了解對方,推進的效率、中意率可能都會變得更高、更合適。
《中國經營報》:今年疫情對很多行業造成了重創,但是也對一些行業帶來機會,比如SaaS類企業。疫情對於你們公司帶來什麼影響?
李強:肯定也是不小的。
智聯以前的「線上化」主要指我們是一個線上化平臺,提供基礎信息、解決信息不對稱性問題。現在,通過技術和算法,我們不光要解決信息不對稱,我們還要解決「看見」的問題。「看見」其實不只是說視頻連接,而是說招聘方看見的應聘者,到底是不是靠譜、安全、準確的。
我們給企業提供一系列的和智能算法、AI有關的產品,未來也都將線上化。受這次疫情影響,可能以後面試過程中的「初面」就可以由平臺做,不需要企業來做。以前我們給企業推送簡歷,未來除了簡歷以外,平臺可能還會對用戶的簡歷和企業提供的崗位做一個匹配度分析。這種算法現在在後臺,未來我們會通過一款叫機器人面試的產品把它前臺化,相互互動大概10分鐘,面試報告就生成了。HR也會不停地來幫忙修正模型。
現在,我們整個智聯都在轉型做這件事,就是想往「看見」這個領域去進化。
(文章來源:貝果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