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延命觀音接引眾生,能消除詛咒與毒藥,使眾生能以延年益壽

2021-01-13 歷史國學教堂

01開篇序

在佛教的諸多代表人物之中,觀世音菩薩無疑是民間最為推崇、最為崇拜、信眾最多的之一。世人只知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卻很少人了解此尊在我國擁有著三十二尊化身相隨緣普度眾生的傳說及寓意,今天便為大家介紹其中之一的延命觀音:

02延命觀音

息災延命觀世音,滅諸咒詛毒怨害;懸示留礙輪迴種,紫金光照覺滄海。

〝延命觀音〞在三十三觀音中位列第十六尊。延命觀音的〝化身相〞是〝比丘尼身〞的示現。《法華經》有載:「咒詛諸毒藥,所欲害身者,念彼觀音力,還著於本人。」

咒詛心中怨恨,用惡毒的話罵人,或祈求神明降禍給別人;咒詛也如毒藥可殺害、傷人;咒詛屬不以言語說明的秘密語。法師驅鬼除邪治病的口訣,如符咒、蠱咒。咒詛有神咒:袪除災難、護身,惡咒常為咒詛他人,使其遭受災害。為此觀音化身之願力所現。因此尊能消除咒詛及毒藥,令眾生延命長壽,故稱「延命觀音」。

接下來,便為大家分享一個延命觀音在我國古代的小故事,菩薩慈悲,隨緣普度,阿彌陀佛:

相傳古代太倉流行一種怪病,無人可以將其醫治,百姓因此苦不堪言。觀音菩薩得知後,即化成一位身穿破袈裟的癩頭和尚,在山上採了一些「赤檉柳葉」,並且前來鎮上送藥治病。

因為這位和尚的來歷不明,太倉百姓們都不敢相信他,後來這和尚宣稱藥草是免費供應來治病的,但其藥草還是乏人問津。最後有戶貧窮人家前來取藥,準備給家裡一位因怪病、而奄奄一息的老婆婆喝。

老婆婆的兒女抱著姑且一試,就以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向和尚請藥。癩頭和尚用赤檉柳煮藥湯給老婆婆喝了,結果這老婆婆的怪病奇蹟般的好了。

老婆婆此後便以感恩的心,到處奔走替癩頭和尚宣揚,漸漸的,有得怪疾的人們都個個痊癒了。正當人們要前往感謝癩頭和尚之時,這和尚卻化成觀世音菩薩顯現真身,然後立即駕雲而去。當地人們為感謝菩薩的恩德,便塑了一尊手持赤檉柳的觀音寶像供奉起來。

延命觀音又被稱之為「長壽觀音」,因能消除詛咒與毒藥,使眾生能以延年益壽。如果遭受惡人用符咒、邪術、咒水或毒藥傷害的時候,只要專心持念觀世音菩薩,不但免受其害,且其咒詛諸毒藥反會還諸於謀害者本身,正是所謂的害人反害己。

其實咒詛諸毒藥也可以比喻人的嫉妒、毀謗、挑撥離間、貪、嗔、痴等;遇到這種人,最好的方法就是平心靜氣去對待對方,並稱念觀世音菩薩,則一切惡果對方必自己承受。

此尊法相倚於水岸巖石邊,右手支撐臉頰,眺望水流。另一形象此觀音,頂上戴大寶冠,百千種瓔珞、妙鬘、天衣、莊嚴其身,蓮花月輪,圓光遍住,法相慈悲柔和,二十臂以示接引各類眾生。佛經亦有載:謂其頂上戴大寶冠,冠中有佛身,身相深黃色,現慈悲柔軟相。

延命觀音接引眾生,提醒我們如無法超脫無常時,也應該珍惜當下。不因無常的幻化而帶給身心倦怠、自責或不安,應該把生命迎向菩提之道。

在密宗中,有延命觀音、延命地藏菩薩,以及普賢延命菩薩。普賢延命菩薩,有使眾生終不墮入三惡道,增長壽命,終無夭死短命之怖,亦無惡夢、魔魅咒詛,惡形羅剎之怖。也不為水火刀兵、種種毒所傷害等之功德。延命地藏菩薩,則有護佑眾生,延長壽命,能免於短命,夭折之難。延命利生,轉增安樂之德。

此尊在密教的法相造型又有相為二十臂,以示接引各類眾生,左面各臂分別握有寶珠、寶劍、金輪、金剛橛、榜棑、金剛鐸、金剛鈴、大蓮花、數珠及結拳印。

右面各臂分別執戟銷、金剛劍、化佛像、金剛寶、寶鏡、金剛索、跋折羅、五股杵、縛日羅及結無畏印等。兩足有輻輪相,安住於蓮花月輪,圓光周遍。又有百千種瓔珞、妙鬘、天衣,莊嚴其身。

在俗世中,嫉妒心也會構成咒詛的心念,對有才能,成就勝過自己的人,心中無法平衡,嫉妒怨恨,以粗言惡語,不實之語,更相毀謗。我們都知道毀謗是替人消災解厄,他人的災禍衰運,會轉移降臨至自己身上,結惡緣又損福報,不知不覺之中,傷了慧根、慧命。

「慧命」、「慧根」是看不見摸不著,隱形俱實存在的,一些人不知有因果報應,心有不悅,即毀謗他人,並以此為樂,藉以提升自己的優勢。但是,損人利己結惡緣,最終會使自己倒黴、惡運、身心痛苦。

幸災樂禍也是嫉妒心的一種,當別人遭受災禍困難,心中反而感到高興,並以別人遭遇禍患為樂。起嫉妒心或幸災樂禍,也會受極重的業報。

用邪術、咒語、毒藥欲害他人者,只要被害的人一心一意專念觀世音菩薩的聖號,不但免受其害,咒詛害人的人,適得其反害了自己。所以要存好心、做好事,廣結善緣,路易行,無障礙。

03結語

延命觀音中的「延命」主要意為延長壽命,增加福德、財寶,或祈求延傳子孫能得聰慧而修行之。延命須藉由自己的定力、功德力,再蒙佛、菩薩護念而得延年益壽,長命安樂。

要想使自己延命,除了依靠佛、菩薩加持,得增上緣之益,更要修養自己的品德、行為,不可隨意使性子發怒,起嫉妒心,中傷毀謗他人。貪瞋痴的意念如果強烈,又無法自覺,心情自然不快樂,身體當然不健康。毀壞身心,釀成病痛,如何能長命?

人的福報除了累世與今世修得,沒有不勞而獲,貪取、篡奪、竭盡智力思想,均無法達成心中所求。所以,還望大家在未來的日子中起善心,做善事,種善因,那麼餘生自然得善果,福報無窮!

相關焦點

  • 佛教四大菩薩保佑眾生
    觀音菩薩觀世音菩薩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徵,無論在大乘佛教還是民間信仰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以觀世音菩薩為主導的大慈悲精神被視為大乘佛教的根本。佛經上說,觀世音是過去的正法明如來所現化,他在無量國土中,以菩薩之身到處尋聲救苦。觀世音菩薩與阿彌陀佛有著特殊的關係。
  • 佛教:佛愛眾生,不離眾生
    佛陀教育我們,不要去傷害眾生,且為了讓所有眾生都能成佛,而且無私奉獻,付出慈悲,到最後我們自己也會有所成就。佛陀在世時,眾生沒有跟隨著佛陀的慈悲、智能來修行,導致現在還是處在輪迴當中,繼續被煩惱、業障所捆綁。所以,現在眾生應當多學習佛的精神,多發菩提心,處處行善,時時積德,修出一生的善緣。佛家講慈悲,慈悲之心是世間萬物生生不息的泉源。
  • 佛教:念咒語的時候如何觀想才能夠利益眾生?
    在佛教裡有許多咒語和真言,比如楞嚴咒、大悲咒、準提神咒、往生淨土神咒、觀音靈感真言等等。許多不懂佛法的信眾對咒語的真實利益不明就裡,甚至因為缺乏智慧而將其視為一種迷信,覺得咒語就是能夠得到佛菩薩感應的一種神秘力量。小編我想告訴大家的是,任何事,如果你執著於從中獲利,那就走偏了。
  • 佛教:阿閦如來、寶生如來,轉化眾生最強嗔恨,平復眾生我慢煩惱
    在佛教的歷史文化傳承中,有著無數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今天就為大家介紹其中的阿閦如來和寶生如來:阿閦如來阿閦如來,意為「不嗔恚」,是密宗五方佛之一,代表法性不變,居第二佛土,名東方喜悅淨土,轉嗔心煩惱,淨識蘊,成大圓鏡智。其下方為降三世明王,可降服大自在天。
  • 賜給眾生財寶無盡,「愛染明王」!
    愛染明王明王的六條手臂中右第一隻手握金剛杵,左手在腰部拿金剛鈴,鈴和杵表示消除災難;第二雙手執弓箭向上欲射,象徵護衛眾生本來具足的如來體性;右邊第三隻手持蓮花作欲打的形狀,表示降伏一切噁心痴迷的眾生,左手的第三隻手抓著代表眾生無明的梵天首
  • 佛教:烏樞沙摩明王,燒除眾生煩惱妄見分別垢淨生滅之心
    在佛教的發展之中,滿天諸佛菩薩雖然功德無量,但已有許多代表人物為眾生曾做出過巨大貢獻,今天便來介紹佛教:烏樞沙摩明王,燒除眾生煩惱妄見分別垢淨生滅之心:烏樞沙摩明王與金剛夜叉有同體異體之論,同體之說,則以烏樞沙摩明王為五大明王之一。其本地另有釋迦、普賢、不動、金剛手等異說。此尊具有轉不淨為清淨之德,故佛教界置於廁中祭祀。
  • 佛教:眾寶觀音,護佑眾生家業興旺,代代昌盛,世世繁榮
    01開篇序佛教文化雖然起源於西方,但說起我國對於佛教代表人物的推崇,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應該還要遠勝西方,而且隨著歷史的不斷發展,觀世音菩薩的三十三化身相早已深入人心。我們學佛人都知道菩薩本體是無相的,但是眾生因為被有色身的束縛著,所以很難接受「無相」的境界,因此菩薩必須以「相」來「應」眾生,所以菩薩才有了「應身相」的示現。通俗點來講,「應身相」就是眾生惟心所造就出來的相,也就是供奉在寺廟裡的菩薩造像。長相特別於常人,擁有人的身形但卻身著天衣穿金戴銀又相貌莊嚴,這就是眾生心目中的「菩薩相」,這種菩薩相就是應眾生所感的「應身相」。
  • 《準提陀羅尼經》三世諸佛之母準提菩薩,守護眾生、福德智慧無量
    準提菩薩根據經典為相貌莊嚴的天女像,與摩利支菩薩相似,漢傳佛教之菩薩形象多為三目十八臂,手持蓮花、利劍、青珠、五股杵、花鬘、澡瓶、繩索、海螺、梵篋等,表示消災、去惑、增福、延命、超脫輪迴、往生淨土等願;藏傳佛教覺囊派所傳為三面、二十六臂之相。由於菩薩化身無限,亦有戎裝像、出家像等。
  • 佛教靜心音樂有哪些,養生音樂
    佛教音樂是一種養生靜心適宜修生養性,佛樂的治療功用是很大的,它可以陶;臺性情,修養身心,佛教音樂、歌曲是屬於情感交流,它能直接融入人們的感情,使人們生起好感,引起共鳴。佛教音樂的好處佛教音樂可以融入人心,靜心養身,消除煩惱。
  • 恭迎藥師佛聖誕丨向最靈驗的無上醫王祈願,眾生消災延壽 福慧圓滿!
    藥師佛於過去世行菩薩道時,曾發十二大願,願為眾生解除疾苦,使具足諸根,趨入解脫。 故依此願而成佛,位於東方藥師淨琉璃世界,其佛國土莊嚴如極樂。 藥師佛為大醫王佛,救眾生之病源,治無明之痼疾,並能消除一切災業。
  • 為什麼佛教說「菩薩畏因,眾生畏果」,這裡面藏著佛陀的大智慧
    佛教自古以來都以救濟蒼生為大願,度化眾生為己任。以因果之事,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讓眾生逐漸相信佛法並學習佛法,走上自度度人的菩薩乘道路。而在描述因果言辭中,有一句經文非常的出名,叫「菩薩畏因,眾生畏果」,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因果的威力在佛教的世界觀中,萬事萬物的運行規律,都離不開因果定律。因果是操控凡人乃至菩薩的一股神秘的宇宙力量。
  • 佛教:愛染明王,乃大日如來與金剛薩埵的金剛化身,救度六道眾生
    今天便為大家介紹佛教諸多明王之中的愛染明王:02愛染明王愛染明王是佛教密宗的明王之一,愛染明王是大日如來入金剛薩埵三摩地而所生出,是「大日如來」與「金剛薩埵」的金剛化身。此即說明愛染明王雖是一切眾生的本有自生障,卻也是不折不扣的金剛薩埵,即是五佛法王子、普賢菩薩、密教始祖、第六金剛持、金剛手菩薩,「金剛薩埵」就是「明白空性的有情菩薩」,「煩惱即菩提」佛法之勝義諦不言可喻,愛染明王法是在染愛情慾的基礎上去修習淨菩提心,希望眾生能由愛欲中覺悟,而最後開悟成道。愛染明王住於大愛欲大貪染三昧,是煩惱即菩提「愛欲貪染即淨菩提心」的象徵。
  • 佛教:虛空藏菩薩,利樂眾生;普賢菩薩,純一妙善,備具眾德
    佛教之中的人物眾多,大家求神拜佛的時候往往只知道拜的是誰,卻忽視了其歷史意義跟功德,這樣的行為豈不和掩耳盜鈴一般,又怎會得到保佑?所以說禮佛之前還是應該對其有一定的認識,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佛學中的虛空藏菩薩、普賢菩薩:虛空藏菩薩虛空藏菩薩,表示福、智二藏無量,等如虛空,廣大無邊之意。又作「虛空孕」、「虛空庫」、「虛空光」等,佛教八大菩薩之一。
  • 【農曆十一月十七】恭迎阿彌陀佛聖誕,祈願佛光普照,眾生吉祥安康!
    殊勝日放生供燈、供花吃素、念佛、持咒誦經等, 回向祈願一切有情眾生離苦得樂、吉祥平安、世界無有災厄!阿彌陀佛(梵語Amitābha),又名無量佛、無量光佛、無量壽佛等。大乘經載,阿彌陀佛在過去久遠劫時曾立大願,建立西方淨土,廣度無邊眾生,成就無量莊嚴功德,為大乘佛教所廣為崇敬和弘揚。大乘佛經主要如《無量壽經》、《阿彌陀經》、《觀無量壽經》,對阿彌陀佛及其西方極樂世界均有詳述。
  • 佛教:德王觀音,以梵王身得度者,護佑眾生青雲直上,仕途無量
    佛教認為世人生活在人世間,人人求快樂、無煩惱。佛說:快樂不是笑聲產生的喜悅,而是心如琉璃明澈,無憂無惱,少欲、少事、少務,能得清淨心,才是真正的快樂。在佛教的歷史文化中,觀世音菩薩三十三像所代表的意義,前面十像列舉部分提供大眾了解,具滿懷慈悲,行於娑婆世界,濟度苦惱眾生,善行圓滿的「觀世音菩薩」。〝德王觀音〞在三十三觀音中位列第十一尊,化身相〞既是〝梵王身〞,亦有化身相為〝長者身〞之說法!佛經有載:「應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現梵王身而為說法」。世間所流通之法相為趺坐巖上,左手安置於臍前,右手持楊柳。呈現具德王者之姿。
  • 佛教:有2種方法,可消除業障,看看你能做到嗎?
    若能斷煩惱,自然了生死;煩惱是因,了生死是果。煩惱用佛教的話講就是業障,萬事萬物皆離不開因果業力。煩惱也由自己心造成的。一個人能將自己的心轉變,煩惱自會遠離,所謂境隨心轉。現在我們都是心隨境轉,作為一名普凡夫,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已經形成了各種習慣,很難改變自己某些行為,有些毛病不知不覺就做了,老話講:「江山易改,稟性難移」,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 今日是「文殊菩薩」成道日,祈願眾生福慧圓滿、六時吉祥!
    今天是1月16日,農曆臘月二十二,是佛教裡文殊菩薩的成道紀念日。文殊菩薩,是佛教著名的四大菩薩之一,又稱「文殊師利」、「曼殊師利」,意譯為「妙德」、「妙吉祥」、「法王子」,是大智慧的象徵,被稱為「辯才無礙」,所以我們一般稱其為「大智文殊師利菩薩」。
  • 佛教:為什麼說消除「邪淫」果報,這個咒言很殊勝?
    「日光遍照」在佛法中指的是智慧,通過智慧開啟無限無量光明,普透一切宇宙無明生命,讓眾生從昏昧的無明中醒覺。而「月光遍照」在佛法中表示的是靜定,使芸芸眾生免於受貪、嗔、痴、三毒的煩惱。因此,「南無月光如來咒」這句佛號確實是消除今生和宿世」邪淫「果報的佛號。那麼,「南無月光如來咒」是什麼?如何抄寫呢?
  • 佛教:「南無阿彌陀佛」究竟是什麼意思?一定要知道!
    「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字似乎是佛教的代名詞,佛教專屬。佛教道場寺院裡各處也都貼著這樣的標識,僧眾與居士相互見面打招呼,也是這句佛號不離心。雖然許多人常念這句話,但是其中的真實含義鮮為人知,大多數人只是盲目地一味念誦,如此念佛,功德利益是不圓滿的。「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本篇文章,小編就來和大家一起解讀一下「南無阿彌陀佛」背後的深意,希望大家能受益。
  • 農曆九月十九恭迎觀音菩薩出家日,祈願眾生皆得福果,見者增福!
    菩薩相貌端莊慈祥,經常手持淨瓶楊柳,具有無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眾生應以何身得度,菩薩則現何身而為說法,隨緣救度,普救人間疾苦。是大乘佛教慈悲救世精神的最深刻詮釋。在佛教中,他是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薩,同大勢至菩薩一起,是阿彌陀佛身邊的脅侍菩薩,並稱「西方三聖」。在佛教中、民間被奉為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有求必應的菩薩,遇難眾生只須誦念其名號,其即前往拯救解難,故名觀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