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三水人不全是講粵語!在南山,有一個「客家方言島」

2021-01-11 騰訊網

在佛山市三水區北邊有著「廣東香格裡拉」之稱的南山鎮內,有個比較特殊的地方,叫六和。跟三水其他地方不同,這裡大多村民說客家話,被稱為是被粵語包圍的「客家方言島」。這裡還有一個樂屋村,村裡保留著如今三水唯一的客家圍龍屋,獨具特色。

樂屋村客家圍屋。(來源:佛山新聞網)

不說你可能不知道,六和原本叫「鹿和」。在1923年版三水地圖中可以看到,當時的六和分為上、下二洞,上洞叫鹿洞,下洞叫龍潭,俱取吉祥之意。後來龍潭與永安上、下鄉合併成龍安鄉,鹿洞與和平鄉合併成鹿和鄉。1958年鹿和、龍潭與大塘合併成大塘公社,1961年成為鹿和公社。在粵語中「鹿」與「六」同音,且「六」字寫起來比較簡單,因此改稱「六和」並一直沿用至今。

在六和,大部分村民都講客家話。據《三水縣誌》記載,六和是三水境內以客家話為主要方言的地區,除了少數幾個村外,其餘都講客家話,是佛山客家人聚居最集中的地方。因此,有學者稱六和為粵語族群包圍下的「客家方言島」。

這些客家人是何時因何事從何地遷到三水聚居的?原來,客家人原本世居中原地區,後來,因為戰亂、饑荒等原因南遷,散布在南方各省,多選擇在偏僻的山區聚居,便成為了「客家人」。據《三水縣六和客家源流》一文的作者蔡兆添調查考證,客家人來六和定居時間在三水建縣之後,其中大多數人入籍三水時間則是清康熙至乾隆年間,距今已有200~300年歷史。

除了語言上的差異,六和人居住的房子也跟三水隨處可見的廣府風格居民樓不一樣,其中以樂屋村的圍龍屋最為突出。

青山綠水掩圍屋,庭院深深客家情。客家的圍龍屋屋前必有半月形池塘,屋後必有半月形化胎,兩個半圓相合,形同陰陽兩儀的太極圖式。樂屋村圍龍屋跟傳統圍龍屋在建築形式上基本一致,中間是祠堂,四周圍繞著大大小小的房間,圍龍屋內排水溝、遊廊、天井、花廳等一應俱全。

樂氏祠堂。(來源:佛山新聞網)

防禦盜賊侵擾是客家人設計圍龍屋的主要原因之一,只要把圍龍屋祠堂大門和左右小巷門一關,盜賊就很難進入,就算進來了也跑不出去,只要村民一聲吶喊,大夥就能把盜賊抓住。圍龍屋的建築形式也體現了客家人傳統的宗族觀念。許多客家人就算子孫滿堂也不分家,房子不夠就在本宅周圍增建供用。於是,在客家中常有三代、四代甚至五代同堂的大家庭,樂屋村的圍龍屋至少可以住上幾百人。

20世紀80年代,樂屋村圍龍屋的居民們陸續遷出,在周圍建起了新房。由於歲月的侵蝕,原本閉合的圍屋有了缺口,已經承擔不了防禦盜賊的重任。然而,儘管歷經多年風雨,樂屋村圍龍屋依然屹立不倒,正如其所代表的客家文化,在三水這片沃土的滋養下,生根發芽,生生不息。

來源:佛山新聞網

編輯:黃敏玲

審校:陳文鈺、麥麗敏、方琳

了解更多三水新聞資訊,您還可以關注@三水發布微博,或下載「南方+」手機app並關注三水頻道。

來個「贊」、點「在看」,轉發分享給更多人

相關焦點

  • 深圳,一個不講粵語的城市
    深圳有這麼一個奇怪的現象:作為廣東城市,粵語卻幾乎消亡了面對其他廣東人拋來的一串粵語深圳人,只能尷尬地承認自己不會講越來越多人的說粵語,已經被深圳人拋棄了深圳,一個不需要講粵語的地方深圳,作為一座廣東的城市,卻聽不見幾句粵語。
  • 廣東最難聽懂的方言,潮汕話排第一位,你服氣嗎?
    比如,粵語、客家話、潮汕話1、粵語,第一大類,省內幾乎可通用,當地稱白話,廣州為中心的省內大部地區,尤其包括香港、澳門在內的珠三角;2、客家話,粵北大部、粵西局部,以梅州地區為代表包括河源、惠州等地級市,深圳、茂名、湛江等到處都有,因為「客家」人的血統幾百年來四處做客,遍布省內外;3、潮州話,主要人群在潮州、汕頭、汕尾一帶及周邊地區。
  • 潮汕廣府客家,廣東怎麼像三個省
    在廣東一省之內,就有廣府,客家,潮汕三足鼎立,比以長江南北一分為二的江蘇省、以淮河南北一分為二的安徽省還要亂。評選內鬥大省,廣東省必須有姓名。廣東話是什麼「廣東省的方言是什麼?」我知道,第一個跳進你腦子裡的想法可能是「粵語」。可如果你只是回答「粵語」,那麼恭喜你回答錯誤。
  • 中國漢語有八大地方方言,各有什麼特點,你的家鄉話是什麼
    中國漢語有八大地方方言,各有什麼特點,你的家鄉話是什麼文/成長新視點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東西南北差異巨大,菜品上有八大菜系,地方方言上則有八大種類。每一個方言,都有其濃厚的地域文化特點,也深藏著悠久的歷史。在地方方言上,分別有北方方言、吳地方言、湘江方言、贛江方言、客家方言、閩東方言、閩南方言和粵地方言等八大種類。
  • 競選國語,北方方言為什麼碾壓粵語?
    浪潮工作室本文轉載自:網易浪潮工作室微信號:WelleStudio163文/高明廣東、河南、四川、江蘇、陝西等地都流傳一個都市傳說:自己家鄉的方言當年差一票就能成為普通話。但其實,沒有一個方言,能撼動北京話的地位。許多人都聽說過自己的家鄉方言離國語只差一點,廣東、河南、四川、江蘇、陝西都有這種傳說。
  • 大學宿舍最難懂的方言,四川話才排第10
    今天為您盤點了大學宿舍裡最難聽懂的方言,快來看看你的舍友上榜沒!第十名:四川話難懂指數:4上口指數:8四川話(又稱西南官話),在西南地區有很大的影響,屬於漢語北方方言西南官話的一個分支,語音、詞彙、語法等和普通話有很大的一致性,也有自己不同的特點,但是語音方面差異是最大的。
  • 唐詩宋詞是用粵語寫的,對嗎?
    漢語方言眾多,不僅粵語繼承了古代漢語的詞彙、語音,福建臺灣一帶使用的閩語、江浙一帶使用的吳語,乃至贛語、湘語,甚至是最近地位愈發「低下」的北方話,無不與古代漢語一脈相承,只是保留原始風味的程度各不相同罷了。說實話,若用吳語或客家話讀詩詞,照樣能體會押韻和平仄,也照樣能理解裡面的詞句,效果並不比粵語差。
  • 方言拼寫的姓氏和名字
    以馬來亞著名華人領袖為例,吉隆坡甲必丹葉亞來的羅馬字為「Yap Ah Loy」(客家話);新山兩大顯赫人物陳旭年和黃亞福為「Tan Hiok Nee」(潮汕話)和「Wong Ah Fook」(粵語),以及檳城甲必丹辜禮歡為「Koh Lay Huan」(閩南語)。正值英殖民政府統治,華人姓名的羅馬化一般依據英文的拼寫慣例(當時馬來文仍使用阿拉伯字母的爪夷文)。
  • 粵語有多大影響?身為國內方言,為什麼能被聯合國定義為「語言」?
    廣東人在世界各地闖蕩的同時,也把他們使用的語言——粵語帶到了世界各地的角落。粵語不但是香港、澳門的官方語言,也是美國、加拿大等國的第三大語言,澳大利亞的第四大語言。所以有人說,粵語是在世界上影響很廣的語言,甚至在2010年被聯合國定教科文組織定義為語言的一種。粵語在大家的印象裡,就是一種地方語言,為什麼有如此大的影響,被聯合國定為語言呢?
  • 廣東最難聽懂的方言,江門竟然排第……你能聽懂幾種...
    廣東話主要分為三大類七十二小種粵語、客家話、潮汕話▽1、粵語,第一大類,省內幾乎可通用,當地稱白話,廣州為中心的省內大部地區,尤其包括香港、澳門在內的珠三角;2、客家話,粵北大部、粵西局部,以梅州地區為代表包括河源、惠州等地級市,深圳、茂名、湛江等到處都有,因為「客家」人的血統幾百年來四處做客,遍布省內外;
  • 我國愛講方言的幾座城市,就不愛說普通話,你知道是哪裡嗎
    ,都不願意說普通話,你知道在哪裡嗎?,是我國少有的人口最密集的城市之一,世界各地外來人口集中,粵語是廣州的地方方言,但對許多外來人來說是不常見的方言,因為粵語和普通話音調不太通順,要學好當地的粵語需要下很大的工夫。
  • 專家復原宋朝普通話:河南官話為啥像粵語?
    馬未都在節目中介紹,這段《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科學家、學者用音韻模擬技術,結合史料中的音律記載,還原了宋朝人的口音。有網友感慨:「我活了20多歲,聽了這麼多年河南話,卻不知道宋朝人說話帶著港腔!」也有網友質疑:「這樣的語音還原有多少準確性呢?」
  • 江西最難懂方言排行榜出爐,萍鄉話竟然不是第一
    身為南昌人,肯定要有著一口「全建不帶萬」的標準南昌話。 老南昌話為七個聲調——陰平、陽平、上聲、陰去、陽去、陰入、陽入,新派南昌話(陽入有消失的跡象)共七個調,其中有兩個入聲調(包括陽入),19個聲母,65個韻母。
  • 海南方言歌曲創作演唱大賽落幕 十大金曲揭曉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海口12月16日消息(南海網記者 陳望 實習生 秦柏威)12月16日晚上,第三屆海南方言歌曲創作演唱大賽頒獎禮在海口舉行。頒獎禮揭曉了本屆海南方言歌曲大賽創作比賽的十大金曲及演唱獲獎選手。  海南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許俊出席頒獎禮,並為一等獎選手頒獎。
  • 原來粵語也是有聲調的?還9個!
    原來粵語也是有聲調的?還9個! 粵語聲調竟然有9個 而普通話的音調只有4個 終於找到了學不會粵語的原因惹!
  • 這些粵語方言,你都懂嗎?奇怪的萌化知識又增加了!
    這些粵語方言,你都懂嗎?奇怪的萌化知識又增加了! 呆狸:美美豬,你知道粵語嗎? 美美豬:當然啦,我非常愛看TVB劇了,裡面的粵語臺詞我還會背呢! 呆狸:那這些怪誕有趣的粵語俗語,你又知道幾個呢?
  • 大一學生自拍視頻記錄順德話,獲全國首個方言文化創意大賽獎項!
    「去年11月左右了解到有這個比賽,當時離報名截止時間剩下很短的日子,」陳俏瀅說,當時嘉盈問她要不要一起參加,當時一開始還打算用廣州話為主題,後來兩個人經過溝通,決定用順德話主題參賽。▲陳俏瀅和鄭嘉盈俏瀅告訴小編,來到廣州讀大學之後,很多順德的同學也包括我自己潛意識裡就會講廣州話,很少講順德話了。「可是我覺得自己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順德人,不能把順德話忘記。
  • 保護和傳承好粵語 助力大灣區文化建設
    粵語,又稱廣東話、白話,是廣府民系使用的方言,主要分布在廣東省中部和西南部、廣西東南部和西部部分地區。全球範圍內超過一億二千萬人使用粵語。由於粵語保留了大量古代漢語的特徵,成為除了普通話以外在外國大學有獨立研究的中國方言。  粵語在珠三角地區誕生並形成  粵語是在珠三角本土誕生、發展並最終定型的一種方言。
  • 老廣話事:網徵粵語歇後語 引來兩百跟帖人
    這個「老廣話事」欄目,是專為說粵語或正在學說粵語的新老街坊而製作的———本地的老街坊,看了不妨一笑;外來的新街坊,也是時候學幾句「南蠻方言」啦。  新快報訊(實習生 王白石)「鐵木真打仔———大汗耷細汗」、「水瓜打狗———唔見緊橛」……呢啲通俗搞笑嘅粵語歇後語,早兩日喺某個知名論壇上邊搞咗個「大集合」。據記者了解,舊年6月,網友「雨後陽光」喺呢個論壇上邊發咗條專門徵集搞笑粵語歇後語嘅帖之後,已經有兩百幾個網友跟帖「貢獻」咗好多自己嘅珍藏出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