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木日吐克村:小小庭院闖出致富增收路
圖文/記者:李媚實習記者:鄭團長這兩年,高昌區勝金鄉木日吐克村通過政策扶持,以庭院經濟為突破口,使貧困群眾在樹立自強、自立、自信創業精神的同時,依靠小小庭院闖出致富增收路。在高昌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9年勝金鄉在易地扶貧搬遷區實施了庭院經濟項目,總投資95萬元,為101戶換土、種植果蔬,並邀請木日吐克村後盾單位市農業農村局技術員及鄉政府技術員,對村民進行科學種植、田間管理技術培訓。2019年,村民種植的蔬菜都是由零售商販收購,收購量少。
-
讓貧困群眾「牛」起來!上江鄉貧困群眾喜領致富「小金牛」
上江鄉貧困群眾喜領致富「小金牛」 2020-05-15 20: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江陵縣羊子廟村:小小螺絲椒 致富大產業
2020年以來,江陵縣普濟鎮羊子廟村通過引進螺絲椒產業,讓村民走上增收致富的快車道。眼下,螺絲椒已進入收穫尾期,成為了當地助力鄉村振興、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主力椒」。走進羊子廟村螺絲椒種植基地,放眼望去一片蔥鬱。一株株綠油油的螺絲椒苗間,青綠的螺絲椒泛著光澤,煞是好看。
-
...案例展播⑦ | 普陀區大岙村:荒地變寶閒土生金 創新模式助農增收
從群眾最關心的項目入手,從維護群眾的切身利益入手,從群眾的煩心事揪心事入手,全面開展「包網入戶」行動,努力辦好「開門一件事」,亮出新一屆班子的精氣神,形成全域幹事、全員幹事、全力幹事的生動局面。「群島先鋒」微信公眾號開設「開門一件事」優秀實踐案例展播專欄。本期展播的是普陀區登步島管委會大岙村「開門一件事」案例。
-
興仁:扯尼姑村以市場為導向 養殖黑山羊增收致富
在潘家莊鎮扯尼姑村,當地的養殖戶陳雲瞄準市場需求,利用當地地廣草盛的資源條件,探索出了一條養殖黑山羊的致富路子。一大早,就有顧客到陳雲的養殖場購買黑山羊。養殖戶陳雲說:「現在我們的羊都銷售到興仁市城區內和周邊餐館,供不應求。每年要賣100至110頭,每一頭在1500元至1600元,一年的收入是16萬元左右,每年買糧食、請工人要支出5、6萬元,每年純收入在10萬元左右。」
-
潼南區太安鎮罐壩村黨支部:帶領村民增收致富
罐壩村黨支部以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為抓手,以強化政治功能與服務功能為核心,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壯大農村經濟,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成功建成國家現代農業示範核心區,先後榮獲重慶市先進基層黨組織、重慶市優秀婦女之家、重慶市美麗鄉村建設示範點等稱號。
-
引水修路產業興 增收致富日子紅(總書記的深情牽掛——來自貧困...
即日起本報推出「總書記的深情牽掛——來自貧困鄉村的精準脫貧故事」系列報導,沿著總書記考察調研的足跡,選取十多個村莊進行深入採訪,看看總書記親自到過的鄉村、總書記深情牽掛的地方,脫貧攻堅進展如何、成果怎樣,鄉村面貌和群眾生產生活有哪些變化,還有哪些要緊事要辦,展現廣大幹部群眾牢記總書記的殷切囑託奮力脫貧攻堅的新作為,感受父老鄉親過上好日子、摘下貧困帽的喜悅心情,記錄脫貧攻堅最前沿拼搏奮鬥中具體而生動的故事
-
博興縣曹王鎮:念好「三字訣」,破解村集體經濟增收難題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通訊員 司元媛 記者 孫菲 李夢竹博興縣曹王鎮創新村集體經濟發展思路,加大扶持力度,健全工作機制,落實建強隊伍、合理謀劃、優化環境三項措施,念好「三字訣」,有效破解村集體經濟增收難題,2020年實現村集體經濟10萬以上村達85%以上。
-
重慶市江津區白沙鎮:小康路上有「三變」
在小康路上,白沙鎮對標全面小康要求,加快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弱項,不斷提升人居環境,想方設法推動群眾增收致富,全鎮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群眾有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生活條件變了 小康更有品質深秋的白沙鎮柿子村,雲霧繚繞,條條整潔乾淨的水泥路蜿蜒在山間,幢幢新建房屋坐落在山野田園。柿子村村民楊友波之前住的是夯土房子,年久失修,經常漏風漏雨,還有垮塌危險。
-
產業扶貧精準施策 村民增收「細水長流」——渝北區產業扶貧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該村還採取了現金入股分紅的方式,讓村民、貧困戶參與入股,真正實現「村民變股東」「貧困戶變股民」,以集體經濟組織發展助力脫貧攻堅,讓村民共享發展成果。 如今,渝北區借力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以特色高效產業項目作為突破口,發掘本村的傳統產業,著力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增強了村民們脫貧致富的信心,村「兩委」在群眾心中的威信及信任度提高了不少。
-
古丈縣龍鼻嘴村:互助致富奔小康
新湖南客戶端通訊員 宋林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縣默戎鎮龍鼻嘴村,是一個以旅遊和茶業為主的傳統古村落,自開展「互助五興」農村基層治理模式以來,該村黨支部結探索出適合自身的「互助」道路。選好互助組長採取「自己薦、群眾推、支部定」方式,把政治素養好、帶動能力強、服務意識好、發展突出的鄉土人才選為互助組長。收到黨員、村幹部、後備幹部、入黨積極分子、產業大戶、致富能人等自薦信103封,村民小組召開群眾大會投票選定89人擔任互助組長,在開展互助活動中發揮模範帶領作用。
-
三年時間,從「窮旮旯」到「致富村」 三鬥米村「逆襲」記
該村第一書記胡凌鳴筆記本上也記得密密麻麻,「2019年,要發展1000畝辣椒基地、1000頭規模養豬場……」三鬥米村位於後山鎮南。由於偏遠、條件差,這裡曾是當地有名的貧困村。近幾年來,三鬥米村不僅建起了專業合作社,還在新疆、黑龍江、貴州等地設了18家專合社分社。而今,原來的貧困村逆襲成了當地有名的「致富村」,這裡的村民也有了「新身份」——合作社股東。
-
放羊變養羊標準化羊圈帶來致富路
放羊變養羊標準化羊圈帶來致富路 鹽邊探索資產收益扶貧新模式——□本報記者 寇敏芳 8月24日,見到鹽邊縣格薩拉鄉坪原村村支書謝克古時,他正著急:四個規規整整的標準化羊圈「碼」在山凼凼裡已經幾個月了,
-
廣西鹿寨扶貧產業「五黑雞綠殼蛋」助農增收
中新網廣西新聞3月11日電(孫如珠 廖勁南)在廣西鹿寨縣導江鄉官方牽線搭橋及共同見證下,日前中建五局、鹿寨縣碧桂園兩家企業與「十三五」貧困村黃坭村正式籤訂定點採購「五黑雞綠殼蛋」協議,將合作共建精準扶貧「朋友圈」,為做大做強特色產業,帶動更多群眾脫貧致富提供助力。
-
掌握一技之長 拓寬就業增收路
尼勒克縣以培訓促就業、培訓促創業、培訓促增收為出發點,利用冬季農閒時節大力開展形式多樣的實用技術培訓班,內容豐富的各類實用技能培訓受到了各族群眾的歡迎。 近日,尼勒克縣喀拉蘇鄉為廣大農牧民群眾免費舉辦的中式面點培訓班、電焊培訓班、美容美髮培訓班正如火如荼的進行中。記者在培訓現場看到,專業教師正通過理論講解與實際操作相結合的方式,對所學技能進行詳細介紹,村民們在一起仔細聆聽講解,認真記錄技能要領,爭取利用冬閒時節多掌握一門實用技能,為今後增收致富的就業路打下良好基礎。
-
我的扶貧故事|黃承江:敢闖敢幹 讓群眾的腰包鼓起來
過去,天池村的產業小、散、弱,沒有成規模發展,村裡缺乏支柱性產業發展。要想帶領群眾增收致富,就必須發展好產業。綜合因素的考慮,我心裡盤算著天池村以發展鄉村旅遊為主,中部和兩山發展蜂糖李,平壩區域發展蔬菜,這樣來盤活全村資源。2017年,我帶著村支「兩委」、村民代表、黨員代表、種植大戶和部分群眾多次到安順考察學習蜂糖李種植、培育、銷售等技術。現在,全村共發展種植蜂糖李6000畝。
-
忠縣拔山鎮汪家洞村黨支部:「後進」變「先進」
「在過去,幹部喊破嗓子,群眾都不願來開會。這是一個可喜的變化!」萬方軍感慨地說,「現在,村容村貌和群眾精神面貌都發生了很大改變,群眾更有信心在村支『兩委』帶領下搞發展了。」整頓,從領導班子「開刀」汪家洞村是原廟埡鄉政府所在地,與豐都縣董家鎮接壤。
-
阿里地區多舉措齊頭並進帶領群眾脫貧致富走上幸福路
經過多年實踐,他探索創新出「四個入股」「六個統一」的牧業經營模式,實現了傳統牧業從分散化、粗放型向集約化、效益型轉變,帶領著村民走出了一條牧業提質增效、牧民增收致富的改革發展新路子,實現整村脫貧,為牧區改革積累了經驗。 同樣,在革吉縣革吉鎮那普居委會裡有這樣一位黨支部書記。他是別人眼中的大忙人,為村裡辦了一件又一件實事好事,他就是那普居委會黨支部書記佔堆。
-
「我的扶貧故事」敢闖敢幹 讓群眾的腰包鼓起來丨桐梓縣九壩鎮天池...
過去,天池村的產業小、散、弱,沒有成規模發展,村裡缺乏支柱性產業發展。但要想帶領群眾增收致富,就必須發展好產業。根據我對全村地域分布的情況了解,加上自然條件等綜合因素的考慮,我心裡盤算著天池村以發展鄉村旅遊,中部和兩山發展蜂糖李,平壩區域發展蔬菜,盤活全村的資源。
-
【我的扶貧故事】索玉鴻:讓群眾儘快過上好日子
3年前,我被選派到貴定縣雲霧鎮燕子巖村任駐村第一書記。從駐村第一天開始,我的目標就只有一個:讓群眾儘快過上好日子。 抓住契機,以點帶面,一場「黨建引領+思想扶貧+產業脫貧」動員大會在燕子巖村舉行。「思想不脫貧的扶貧,都是浪費感情。」我從激發老百姓內生動力出發,打起了「燈籠」的主意:「大燈籠配示範戶流動紅旗,中燈籠配奮進戶紅牌,小燈籠配後進戶流動黃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