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一首詩流傳久遠,看似歌詠春天,卻暗含深意和哲理

2021-01-09 品詩賞詞

歌頌春光,吟誦山水是詩歌中喜聞樂見的主題,孟浩然訪友時欣喜,「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王維送客時感懷,「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李白尋芳時陶醉,「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更有杜牧多情時放浪,「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下面這首詩雖然也是描寫春天的好詩,不僅流傳久遠,而且詩感強烈,讀來韻味十足,朗朗上口。可是很多人並不知道,這首詩其實還有更深的含義,同時哲理性也很強。

原文:《春日》 宋代 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朱熹是宋朝人,從小聰慧過人,十九歲就考中進士。他不是孔子的嫡系傳人,卻享受孔廟的香火,他對明清時期的學說和科舉制度都有很深的影響。他最有名的著作是《近思錄》,以及後人整理編纂的朱子語錄。

朱子做學問不講求頓悟,而是追求滴水穿石的精神。他說求學要反覆體會,切近自己的身心。清代湖湘學派的大儒曾國藩等人都很崇拜朱子,遵循的都是滴水穿石的積累功夫。

對作者了解了一個大概,我們再回到原詩。讀完第一句我們就開始覺得詩人不一般,你聽他說,風和日麗的季節,遊春在泗水之濱,無邊無際的風光都煥然一新。

作者果然是靠積累的功夫做學問,循規蹈矩地在文中先交代了時間(春天)、地點(泗水之濱)、事件(尋芳),而且用詞也很精當,勝日和無邊兩個詞推敲得好,視線所及的全部風光景物都一時新,既是景物煥然一新,也是作者郊遊時欣喜的感覺耳目一新。

後面兩句更加精妙,也是得以傳世的經典。詩人應該心情不錯,所以令人感覺心曠神怡的連珠妙語也脫口而出:誰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風吹得百花開放、萬紫千紅,到處都是春天的景致。

其實在詩人的很多作品裡,我們都可以感受這種快樂。「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讀書能悟到這種境界,也只有朱子; 「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有想像力;「只看雲斷成飛雨,不道雲從底處來」,是否唯有哲學家才寫的出來。

其實朱熹就是哲學家,更是大儒。但是回到原詩,我們就知道為何此文不僅歌頌春天,而且是哲學家的思維。因為泗水濱朱熹根本就去不了,完全是想像,原因是此地在宋朝南渡逃亡時早被金人所侵佔。

泗水在這裡其實是暗指孔門,因為春秋時孔子曾在洙、泗之間設壇講學,教授弟子。所謂尋芳也是指追求先賢聖人之道。又因為孔聖人有七十二賢客,三千弟子,所以萬紫千紅也是比喻孔學的繁榮昌盛和豐富多彩。

這樣說來,這首詩就是一語雙關,既表明詩人在春天裡尋芳,也讚美孔學的興旺。再引申開來,它也是一首非常好的哲理詩。因為孔子曾經周遊列國,卻處處碰壁,最後斷了從政的念頭,潛心教育和教學,儒家思想的發展也是一波三折,最後能發揚光大,實屬不易。

所以只要是經過一番波折,下了一番苦功夫得到的成就,我們都可以用「萬紫千紅總是春」來形容。不過,雖然是等閒人都能看到的結果,卻不是等閒人都能經受得起艱苦的磨練。

人人都盼望萬紫千紅總是春,追求左右逢源,八面玲瓏。可是大多數情況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總要費功夫。朱熹有一首《偶得》寫道:「步隨流水覓溪源,行到源頭卻惘然。」 那種感覺就是一首現代詩描寫的那樣: 「走著走著就散了,回憶都淡了:風吹過雲就散了,影子淡了;夕陽靠著山倦了,天空暗了。」

相關焦點

  • 朱熹飽含哲理的一首詩,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春天裡雨水較多,三月的雨密得像牛毛,淅淅瀝瀝地灑在田野和樹林,那些在冬天裡快要枯竭的溪流河汊,經過幾場春雨,立刻都變得豐盈起來。河邊的楊柳似乎也歡樂地迎接這難得的景象,扭動著腰肢快樂地起舞。宋代一位詩人正要出行,一場春雨助力,讓他暢遊無助。
  • 宋代著名的理學大家朱熹的詩詞佳句賞析
    他是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也寫過一些好詩,善於寓哲理於形象,以《春日》、《觀書有感》等較著名。  但泗水在山東,孔夫子曾在泗水之濱講學傳道;而南宋時那地方早已淪陷於金國,朱熹怎能去遊春呢?原來這是一首哲理詩。詩中的「泗水」暗喻孔門,「尋芳」暗喻求聖人之道,「東風」暗喻教化,「春」暗喻孔子倡導的「仁」。這些意思如果用哲學講義式的語言寫出來,難免枯燥乏味。本詩卻把哲理融化在生動的形象中,不露說理的痕跡。這是朱熹的高明之處。
  • 王安石一首比較冷門的詩,很多人可能沒有讀過,但是同樣寫得很美
    王安石的詩就比較接近宋詩,這一點他做得最好,而且他的作品題材豐富,風格也是很多樣化,一些儘管看似很冷門的作品,那也是寫出了新意,以他這首《燕》來說,那就是一首很有趣的作品,整首詩只是那麼信手拈來,但是每一句又是充滿了詩情畫意,特別是開篇的兩組疊字句,有一種渾然天成之的美。處處定知秋後別,年年長向社前逢。行藏自欲追時節,豈是人間不見容。
  • 唐代詩人寫下一首千古絕詩,古木又逢春,道盡春天的意境和力量
    唐代有位詩人在春天裡看到一棵古樹,本來朽木殘枝,但在春天的光景裡生長出新枝,原來枯木逢春之後,也會生機盎然,感慨生命的美好和春天的力量。這首詩有著怎樣的描述,讀完有著怎樣的感想,又給予我們怎樣的思考,一起來品讀吧。
  • 宋詩中最遺憾的一首詩,僅僅四句,卻寫盡人生遺憾!
    譬如宋詩,宋詩承襲唐詩發展而來,但宋詩更側重於語言的深入挖掘和理趣哲理的表達。宋詩的成就實際上不亞於唐詩,後世詩壇曾數次掀起唐宋之爭,一直到近代才確立了詩尊盛唐的統一。唐詩重意而宋詩重理,宋詩中的理並非簡單的哲理道理,而是理趣,將生活哲理、人生哲理、自然哲理等等寄寓詩中,以形象自然的詩句到處,既表其理,又顯其趣。譬如蘇東坡的「春江水暖鴨先知」、朱熹的「為有源頭活水來」等等。
  • 蘇軾一首很有趣的詩,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充滿哲理
    蘇軾的名氣很大,才華也是無人能及,他不僅詩寫得好,詞更是一絕,另外在書畫方面還有著極高的造詣,入選了唐宋八大家,同時也是北宋最具有創造的大文豪,千百年來人們極為推崇蘇軾。北宋雖然有很多的文人被貶過,可是蘇軾的人生之路走得最為艱辛,貶得最遠,也受到了最為沉痛的打擊,這也使得他對於人生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創作出來的作品也自然是與眾不同,以這首《洗兒詩》來說,那就是一首看似很普通,但是充滿了哲理的精品之作,通篇用一種調侃的口吻來描寫,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從而寫下了對於人生的感悟。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 朱熹談讀書,領會這幾首詩,終身受益
    這詩是強調多讀書,讀多了才能融會貫通,到時候寫起文章來才會左右逢源,如有神助。 雖然詩中說得太功利,但是也確實給了那些十年寒窗的學子不少動力。 還有荀子是專門寫過《勸學篇》的,但那不是詩。我們今天就要專門來說說宋朝的理學家朱熹,他不但自己勤奮好學,還寫了很多的哲理詩,來勸導世人用功讀書。
  • 別以為只是寫景,其實充滿哲理
    唐詩宋詞是我國文學史上的兩座高峰,在這兩個年代他們分別將詩和詞這種題材發展到了極致。相信很多人都會有一個疑問,這兩個朝代相互毗鄰,詩在唐代發展至巔峰,那麼在緊接著的宋代詩的發展又是怎樣的呢?其實雖然宋代詞大行其道,但是詩也有著自己的一席之地,就像陸遊、楊萬裡都是以詩成名的宋代文人,而蘇軾、辛棄疾、李清照等這些詞壇大家雖然是以詞成名,但是寫起詩來也是頗有造詣。雖然宋詩傳承於唐詩,但是比起唐詩,宋詩也有自己的特別之處,相信讀過比較多唐詩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唐詩主要是以寫景抒情為主,而宋詩更多的則是論理,通過詩作將某些道理或者哲理傳遞給讀者。
  • 黃庭堅一首比較冷門的詩,但是同樣寫得很美,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這組詩一共有四首,這是其中的第二首,也是寫得最好的一首,當時黃庭堅晚年回到故鄉江西修水隱居,過著一種悠然自得的生活,所以這首詩只是一首很普通的作品,詩人只不過是信手拈來,但是同樣寫出了新意
  • 古人也使小性子,蘇東坡一首抬槓的古詩,卻讓人們讀出了人生哲理
    蘇軾的詩風格大氣磅礴,一副大家氣派,其中涉獵之廣也是古今罕有。不過即使是蘇軾這樣的大詩人也偶爾會使些小性子,蘇東坡寫過一首抬槓詩,卻讓人們讀出了人生哲理,下面就讓我們欣賞一下蘇軾的這首《琴詩》: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
  • 陶淵明到了晚年大徹大悟,寫下的這首抒情小詩,每一句都充滿哲理
    隱居在很多看來是一種無奈的選擇,可是陶淵明不一樣,他是真正放下了一切,猶如一位苦麼僧一樣,用生命去擁抱山山水水,創作出來的作品有靈氣,一字一句極為講究,同時還有著深刻的哲理,譬如這首《四時》就是一首很有趣的作品,
  • 白居易思念弟弟的一首詩,夢見弟弟卻感嘆沒有寫出好詩
    古往今來,不論是動人的親情手足情,還是海枯石爛的愛情,亦或是難忘的友情恩師情,這些都是詩人歌詠的話題。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首親情詩,《夢行簡》寫白居易思念弟弟行簡。天氣妍和水色鮮,閒吟獨步小橋邊。池塘草綠無佳句,虛臥春窗夢阿憐。「天氣妍和水色鮮,閒吟獨步小橋邊。」,今天的天氣很好,晴暖怡人,水色也明媚鮮亮。我獨自一人在小橋邊吟詩漫步。這是一個春天,天氣晴朗,陽光明媚,詩人在洛陽,此時詩人的弟弟在長安,兩人分離很久了。
  • 45首最美詩詞,送給春天!
    【賞析】這是一首哲理詩,詩中的「泗水」暗喻孔門,「尋芳」暗喻求聖人之道,「東風」暗喻教化,不露說理的痕跡。 04. 【賞析】此詩借柳樹歌詠春風,把春風比作剪刀,說她是美的創造者,讚美她裁出了春天。詩中洋溢著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詠柳》是詠物詩的典範之作。
  • 楊巨源的一首詩,驚豔了整個春天,溫柔了歲月,美醉了流年
    楊巨源的一首詩,驚豔了整個春天,溫柔了歲月,美醉了流年春花秋月夏日冬雪,歲月極美,在於它的必然流逝。一年四季,各有它的風採與妖嬈,但人們更偏愛春天。一年之計在於春,因為春天帶給人們生機與無限美好!盼望著,盼望著,春天了,萬木吐翠,芳草茵茵,百鳥爭鳴,惠風和熙,空氣新鮮。
  • 勵志詩詞十首,總有一首點燃你的鬥志
    全詩流露出的是一種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讚美之情,以及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險阻,勇於攀登的雄心壯志。這首詩是唐代著名詩人李白的經典作品,全詩是李白因遭受了讒毀而被排擠出了長安時所創作的。該首詩中寫的是詩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了艱難,於是產生了一種憂憤情緒,但是詩人仍然希望有一天可以施展自己的抱負。全詩表現了詩人對人生道路的無限樂觀豪邁之情,充滿了浪漫主義情調。
  • 宋代冷門詩人的一首絕美小詩,僅憑詩尾7字,就驚豔了世人千百年
    關於「文學與生活」的關係,古人常常喜歡強調「文以載道」,就是說一首詩或者一篇文章寫得好不好,要看它的思想內容如何。如果僅僅是寫得美,但是沒有思想、沒有內容,那它就不能夠流傳很久。比如盛行於漢魏六朝詞藻華麗卻空洞膚淺的駢文、初唐文壇風靡一時的宮體詩等等。
  • 羅隱這首詩,借題發揮,針砭時弊,是一首很好的現實主義作品
    他的詩歌語言樸實,看似平淡,更無華麗詞藻,但讀者用心反覆吟詠後,會感蘊味無窮,內涵深刻。羅隱的詩歌與同時代其他詩人的詩歌有所不同,他並不怎麼注重詩文的文學性,而是更注重反映社會現實,人生哲理及人生的思考與感悟。所以他的詩歌總是能擁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認識與思考。他的那一首傳誦千古,膾炙人口的《蜂》: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佔。
  • 這首詩原本是一首歌詞,卻收錄在《全唐詩》,作者至今成謎有爭議
    ,但是他由於做了一個夢,有一位神仙,把一本書放在了他的肚子裡,於是他就會寫詩了,相信有一首詩大家都非常的熟悉,那就是他的《小兒垂釣》,這首詩寫得生動有趣:「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那麼除了上面所舉得例子之外,唐詩裡還有一首非常特別的詩作,同樣的也是充滿了傳奇,而且這首詩也是作者成謎,直到現在還存在爭議,那便是《金縷衣》,這也是一首非常經典的詩作,其實這首詩原本就是一首歌詞,但是由於太過於經典,還收錄在了《全唐詩書》。
  • 詩詞|一首詩,驚豔千年
    四句小詩,句句設疑,句句作答,猶如抽蕉剝筍,剝去一層,還有一層。所以,它不僅篇法圓淨,而且在結構上也曲盡其妙。 《網師園唐詩箋》:真情發為天籟、一句一意,仍一首如一句。《寒食》唐代:韓翃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這首《寒食》是韓翃的名作。
  • 歌詠美女王昭君的詩那麼多,還是杜甫的這首寫得最好
    後來我們陸續知道了昭君進宮、昭君和番等故事,也陸續讀到了一些文人歌詠王昭君的詩詞。據說當時的漢元帝還不知道自己後宮裡有王昭君這樣一個漂亮的女子,匈奴的呼韓邪來到漢朝,提出來願臣服漢室,雙方聯姻,以結永久之好,共享太平。聽說王昭君是得知消息後自願報名的,結果在出發的時候,漢元帝看到她這麼漂亮就無比後悔,一氣之下就把畫師毛延壽給殺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