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學者質疑:天主教新教會法要求神職人員必須上報性侵行為,但...

2021-01-10 基督教資訊平臺

圖為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廣場。(圖:pixabay.com)

編者按:本文作者克裡斯蒂娜·P·巴多羅買(Christine P Bartholomew)是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University at Buffalo,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法學助理教授。她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談到天主教教廷為了防止性侵醜聞而進行的新措施:天主教教會法作了修改,要求神職人員必須向教會監督報告性侵行為。


最近,教宗方濟各對天主教教會法作了修改,要求神職人員必須向教會監督報告性侵行為。而在過去,性侵行為的報告與否是由神父或修女自行決定的。

教宗的這一提議,目的是為了解決教會監管過程中的漏洞,因為有人指責教會掩蓋天主教神職人員的性侵行為。教宗的提議也提供了一個上報指控的程序。

作為一名法學學者,我擔心它無法糾正教會對這些報告信息的處理方式。

迄今為止,在是否以及應該對法律行為所必須的信息進行何種程度上的分享,天主教教會等宗教組織都是各自採取了不相一致的立場。

從新教徒到天主教教徒,從穆斯林到猶太教教徒,跨宗教的神職人員們都願意在謀殺等暴力犯罪案件中分享證據。但是,當證據涉及性侵這樣的神職人員不當行為時,潮流就會發生改變。

在分享信息方面,神職人員特權起著關鍵作用。

什麼是神職人員特權?

這種特權可以保護神職人員免遭強制吐露屬靈團體機密的要求,美國各州也對這一特權予以承認。而且,特權的保護還延伸至談話過程必須保證慰藉、舒適和救助。

通常來說,法院會讓神職人員來決定特權是否適用於某一案例。在我的研究中,我對700多項司法決定中的神職人員特權適用情況進行了審查,案件涉及從謀殺到性侵。

這些決定表明了神職人員是如何根據具體情況來進行作證。通過這樣的行為,他們所分享的信息是處於寬泛的神職人員特權法保護之下

但是,神職人員經常根據自己狹義的定義來行使特權,特別是在涉及暴力犯罪的案件之中。如田納西州訴卡特梅爾(State of Tennessee v. Deon Lamont Cartmell)一案,一位牧師曾就自己與該謀殺案中被告的一段談話進行作證。

根據被告的供詞,在這次談話中,他與該名牧師一同禱告,而且該行為可以視作處於神職人員特權法規定的屬靈活動範疇內。但是,正是在這段談話時間內,被告稱自己承認犯下了謀殺案。

在法庭上作證時,牧師稱被告的供認並不屬靈,因此不受神職人員特權法的保護。他稱被告只是「試圖安靜下來,意識到發生了什麼」。

在另一起這樣的案件中,如莫拉內斯訴波圖恩多(Jose Morales v. Leonardo Portuondo)。在該案中,天主教神父波圖恩多聽取了一名兇手的告解。於是該兇手當時並沒有被定罪,但其他兩人被法院判刑。多年來,波圖恩多神父一直身陷於是否要繼續保守兇手告解的爭議中。在教區官員的協助下,波圖恩多神父選擇透露實情。

波圖恩多神父將他與兇手的談話從告解(sacramental confession)改為「心連心」(heart-to-heart),通過這種輕微的詞彙改動,神父單方面決定他可以與民事官員分享兇手的談話。

簡而言之,如果神職人員願意作證時,他們會找到消除機密性的辦法。

在洩露這些談話時,神職人員不一定是行事不道德。相反,神職人員有很多帶有保密義務教牧規範的職責 – 保護他們的會眾,促進正義和幫助做錯事的人走上悔改之路的職責。

就神職人員性侵行為的不同立場?

值得一提的是,我的研究表明,當談話涉及神職人員性侵行為時,願意分享信息的趨勢經常發生逆轉。

在很多教會性侵案件當中,教會聲稱有權保護被指控的肇事者與其上級監督及其他神父們的談話。在一些涉及性侵的法律訴訟中,神職人員還聲稱,涉事神職人員與監督之間幾乎所有的文件都受到保護,因此不可侵犯。

舉例來說,在胡德青森訴路迪(Hutchinson v. Luddy)一案中,原告是一名天主教神父性侵事件的受害者。他請求索取教會對這些不法行為的調查文件,其中包括了涉及教區神父與未成年男性發生性關係的報告。

但教會斷然給與拒絕,聲稱他們有權保護這些信息。

在教會性侵案件當中,這種保護方式出現在很多教派中間,涉及衛理公會、聖公會和羅馬天主教神職人員。有人稱,教會成員並沒有與民事法律官員分享被指控的不法行為信息,而是對這些指控進行了掩蓋。

去年,一份大陪審團的報告指出,賓夕法尼亞州八個天主教教區的六個主教及其他領導人在70年的時間內,對300多名有過兒童性侵行為的神父進行掩蓋。部分教區仍然保守著那些受指控肇事者的姓名。

這只是個起點

在我看來,過去200年的神職人員特權決定顯示,為了避免這種選擇性的辦法,需要引入外部監督機制。

對於違法行為的信息,神職人員可以選擇何時透露及透露多少。當被指控的違法者正是他們隊伍中的一員時,我認為,神職人員的這種傾向可能會降低而不是提高透明度。

教宗方濟各的新法律正是朝著正確方向所邁出的一步。它敦促更多的信息共享及更多的監督。但需要注意的是,教會不能兼任法官和陪審團。

 

本文原發於The Conversation,並根據Creative Commons license進行轉發。原文可見此

相關焦點

  • 我們怎樣分別天主教與基督教(基督新教)?他們有何區別?
    天主教至今仍保留統一的教會,自稱「至聖、至公、至一,從宗徒傳下來的教會」,羅馬教廷為世界天主教中心。基督新教從產生即無統一教會,主要的新教派別有加爾文宗、路德宗、英國國教(聖公會)等。.對教會與神職的認識不同。天主教、認為,人必須通過教會並由神職人員才可以與神溝通,故教會與神職具有神聖性。
  • 2020年,性侵兒童的天主教神父們
    「Uncle Ted」(「泰德叔叔」),是麥克卡裡克的諧稱,麥克卡裡克要求他性侵的兒童們都這樣稱呼他。James Grind在內,許多受害者們的人生都籠罩在性侵的陰影之下,他們會開始酗酒,用吸毒麻痺自己,有人甚至嘗試自殺。多數受害者選擇沉默,而James直至61歲,才鼓起勇氣站出來指證麥克卡裡克的罪行。
  • 德國天主教性侵 滿嘴的仁義道德居然是戀童癖
    繼美國天主教爆發最大醜聞後,德國天主教又被爆性侵。德國《明鏡》及《時代》12日披露了一則研究報告,稱從1946至2014年的68年內有3677餘名兒童遭神職人員性侵。即使按已披露的1670名涉案神職人員來計算,性侵事件在神職人員中的發生比例也高得驚人。另外平均每25名神職人員中就有至少1人涉及性侵兒童。事實上,不論是從確切的報導,還是多部根據臭名昭著事件而改編的影視資料都可以看出,關於全球天主教會性侵兒童的新聞都由來已久。然而如此大規模,涉及人數之多,卻是歐洲首次。作為當今世界上人數最多、影響最廣的教會,天主教共有多達13億教徒。
  • 天主教本周將召開一次前所未有的全球主教峰會 討論如何面對性侵問題
    但是,有批評家認為天主教做的還不夠多,而且反應也太遲緩了。據路透社消息,這是場在天主教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會議,出席人員將有各國天主教主教會議的主席、梵蒂岡高峰、專家及各個男性或女性教團的首腦人物。教宗方濟各選擇了費德裡科·倫巴第(Federico Lombardi)神父主持會議。
  • 天主教與基督新教的一些區別
    天主教核定英譯本《聖經》中一篇《朱迪斯記》裡,有一位女英雄--朱迪斯,也叫友弟德。以她名字命名的聖經傳記敘述了亞述王的重要軍事戰役。他在尼尼微地區為王,以侵略和奴役周邊各個民族的方式擴張自己的國土。這是一個強大而不可戰勝的敵人,他正在撒播死亡與毀滅,威脅以色列子民的性命。
  • 波蘭紀錄片揭天主教會性侵醜聞,梵蒂岡派調查員調查
    【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德意志廣播電臺17日報導,在紀念已故波蘭籍教皇約翰·保羅二世誕辰100周年之際,波蘭一名記者16日公布了一部關于波蘭天主教牧師性侵未成年人的紀錄片。此視頻一經播放便引發輿論震蕩,梵蒂岡也不得不指派調查員調查此事。這名記者名叫託馬斯·塞基爾斯基,他於16日在YouTube個人帳號上,公開了一部他參與製作的名為《捉迷藏》的紀錄片。
  • 英美新教國家為何比天主教國家強大
    但更深一點的原因是,英國是加爾文新教國家,他們接受了改革後的新教商業倫理,不受羅馬教廷的威權約束,後來又把新教帶到他們的殖民地;而西班牙與葡萄牙是天主教國家,他們沒有接受新教改革,繼續按照羅馬教廷規制的等級秩序組織社會與經濟,就這樣,他們的拉美殖民地也繼承了天主教傳統。新教國家和天主教國家怎麼差別這麼大呢?
  • 韓媒:佛教、天主教都安然無恙,為何新教病例激增?
    針對現狀,韓國《韓民族》日報的宗教專業記者趙賢提出疑問,此前全韓各教的宗教活動均已重啟,天主教堂有很多人聚集在一起做主日彌撒,佛教寺廟也舉行法會,可為何唯獨「愛第一」教會所屬的新教教會出現了這麼多確診病例?
  • 基督教天主教東正教新教是什麼關係
    基督教是包括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在內的宗教慨念。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由傳說的耶穌創立於公元1世紀。1054年後分裂成天主教和東正教兩大派。16世紀時,宗教改革,天主教內部再度分裂,出現了許多脫離舊天主教的不同的新派系,主要的有路德教、加爾文教和英國國教。這些新派系被統稱為新教。
  • 天主教的十誡與基督新教的不一樣?
    我們現在中國基督新教教徒(包括三自和家庭)用的十誡是以第一處經文出埃及記中的十誡為基礎得出的
  • 新教與天主教的區別:上帝是不存在的,但是我們應當行善
    喬治·艾略特在這方面是新教自由思想家的典型。總而言之,可以說,新教徒喜歡行善,他們發明神學是為了使自己行善;而天主教徒喜歡作惡,他們發明神學是為了使他們的鄰居行善。因而就有了天主教的社會性和新教的個人性。典型的新教自由思想家傑裡米·邊沁認為,自我滿足的快樂是所有快樂中最大的快樂。
  • 天主教和新教的教義分歧:行善積德是不是救贖必要條件
    在16世紀、17世紀之間,天主教和新教開戰,二邊的教徒殺紅了眼,造成了幾十萬人喪命。比如說,在歷史上有過記載的「聖巴塞絡繆大屠殺」(又譯為:聖巴託洛繆大屠殺),1572年8月23日夜裡(有的說是24日凌晨),法國天主教徒襲擊了法國新教徒,短短24小時之內就有5千到1萬新教徒被殺(其後3個月不到的時間,死難者有7萬到10萬人)。
  • 天主教
    天主教與東正教、新教同為基督教的三大派別。天主教亦稱「公教」,原意為「普世的」和「大公的」。天主教拉丁文名稱為Ecclesia  Catholica  Romana,直譯為「羅馬公教」,音譯為「加特力教」,意譯為「羅馬天主教」。
  • 東正教、天主教和新教有啥聯繫?
    其分為天主教、東正教、新教等三大派系,但因歷史發展的緣故,漢語所稱的「基督教」常專指新教,基督教整體則又另以「基督宗教」、「基督信仰」或「廣義基督教」稱之。現如今的基督教並不是字面意義上的教派,在當今社會,我們所提及的基督教其實包括天主教、新教和東正教。最早的基督教就是字面意義上的基督教,並沒有劃分這三個派系。在羅馬帝國解體之後,基督教正式劃分為東正教和天主教。
  •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基督信徒的分裂是個醜聞
    方濟各一成為新一任羅馬天主教教宗,就引起福音派領袖的廣泛關注,因為這些福音派領袖看到,在更廣闊的範圍內,在今天這個全球網絡化的時代裡,天主教與東正教、主流新教徒、福音派之間橫亙的城牆早已被腐蝕了,代表羅馬天主教超過10億信眾的教宗,勢必會對全球22億不同教派的基督徒產生深遠影響。事實上,「世界上有數以萬計的人分不清楚基督教新教與天主教之間的區別。
  • 天主教十誡跟基督新教十誡不一樣,是我們更改了嗎?
    【新朋友】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本公眾號我們現在中國基督新教教徒最後,新教各大宗派(除路德宗外)均採用了這樣的聖經原版十誡。但天主教和路德宗的十誡與此並不相同,是隨教父奧古斯丁而定的,奧古斯丁認為,上帝既然第二次頒布十誡,並且與第一次出現的略有偏差,肯定有上帝的用意。所以,應以第二次申命記中出現的十誡為標準。
  • 性侵聾啞兒童長達11年,兩名羅馬天主教神父被判刑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陳思眾當地時間周一(11月25日),因性侵未成年聽障兒童等行為,阿根廷兩名羅馬天主教神父被判入獄至少40年。這是相關案件被埋沒數十年來,受害者取得的第一場法律勝利。▲神父尼古拉·克拉迪被判42年有期徒刑(圖/AP)美媒《華盛頓郵報》曾對此事展開調查報導,報導發現,上至現任教皇方濟各在內的教會官員曾多次收到受害者的指控,明確指出克拉迪和其他神父有性侵未成年人的行為,但他們的不作為導致調查都無疾而終。
  • 天主教教皇本篤十六世正視歐洲虐童案
    天主教教皇本篤十六世近日與德國天主教主教團領袖會晤,討論德國及歐洲天主教會大範圍性虐待兒童事件。德國天主教主教團主席佐利齊將向本篤十六世報告大約200個德國天主教神職人員性虐待兒童案件的細節。整個歐洲各天主教教區,都已經揭露天主教神職人員的虐童醜聞,目前涉及到愛爾蘭、荷蘭、奧地利以及德國。2009年5月20日,愛爾蘭共和國虐待兒童委員會公布一份長達2600頁的報告。
  • 兩名羅馬天主教神父因性侵兒童被判入獄40餘年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陳思眾當地時間周一(11月25日),因性侵未成年聽障兒童等行為,阿根廷兩名羅馬天主教神父被判入獄至少40年。這是相關案件被埋沒數十年來,受害者取得的第一場法律勝利。本次審判中,共有三人被定罪,其中包括兩名神職人員及一名聽障學校的園丁,觸犯至少25項虐待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