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宇宙中最多的可能就是恆星了,之所以稱之為恆星,主要還是因為恆星距離我們都非常的遠,即使大多數恆星都在運動著,但是從地球上看位置變化非常不明顯。僅僅銀河系內就含有數千億顆恆星,夜晚仰望星空看到的點點繁星百分之九十九以上都是恆星。
銀河系是一個棒旋星系,中心核球是超大質量黑洞,並且聚集著大量的老年恆星。而類似的星系都會在核球兩端延伸出塵埃、年輕恆星聚集的旋臂,而太陽系就位於其中的一條旋臂之上,距離銀心大約2.6萬光年的地方。銀河系內的恆星分布並非均勻,因此每年的春夏秋冬我們看見的恆星數量可能不太相同。
全天肉眼可見的恆星大約有6000顆,如果分為南北半球,那麼肉眼可見大約3000顆恆星。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都在1000光年以內,很少有超過1000光年的。例如最被大家熟知的北極星,現階段是勾陳一,距離地球大約434光年。北極星指的是距離北天極最近的一顆恆星,現在是勾陳一,由於歲差的存在因此北極星是變化的,未來會有很多恆星充當北極星,例如大約在1.4萬年後織女星就會變成北極星。
除此之外還有北鬥七星,在天空中像勺子一樣,距離地球大約都在100光年上下。還有比較著名的牛郎星和織女星。恆星的亮度可以有兩個定義,一是它的絕對星等,也就是真實的亮度,第二是視星等,這就要加入一個影響因素了,那就是距離。一般視星等小於6等的天體,我們肉眼都可以看到。
除了恆星之外,看見的亮星還包括太陽系內的行星,最亮的就是金星,除此之外木星、土星、水星、火星等肉眼都可以看到,並且亮度並不低。
肉眼可見的天體除了恆星和行星之外,就剩下其它星系了,包括距離我們最近的大小麥哲倫星系,這兩個星系屬於矮星系,一般只有在南半球才可以看到。
仙女座星系和銀河系都屬於本星系群的成員,距離我們254萬光年,它正在高速的向我們運動而來,大約30-40億年後會和銀河系碰撞融合,形成一個新的橢圓星系。這個仙女座星系肉眼是可以看見的,並且以後會看的越來越清晰。而更遠的三角座星系,同樣是本星系群的成員,距離我們300萬光年,也是肉眼可見的。
除了上邊所說的這些天體之外,還會有些額外的情況,例如超新星爆炸、人造天體例如國際空間站,還有美國上個世紀發射的銥星等等…但是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自然汙染和光汙染比較嚴重,在城市裡有的時候看不見星星了,當然也是隨著現代都市人類生活的壓力比較大,已經無心再去看星星了。
文/杜若,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歡迎關注我們:科學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