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見莢,立夏好吃
這個時節,新鮮蠶豆大量上市
它不僅是美味食材
更是傳統藥食同源的一味「良藥」
補中益氣、健脾利溼、解毒消腫
燜煮、香炒、油炸、煲湯
這種「磊磊綠珠嵌鳳眼」的蔬菜雜糧
亦飯亦菜
今天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膳食科的大廚
教大家如何在家烹飪這道時鮮
並強烈「安利」這款家常藥膳——
「青蛙」背石板
「青蛙背石板」——沒有青蛙,更沒石板
時令的蠶豆,為什麼會叫「青蛙」?原來,這是一種雲南叫法。雲南人把剝了皮的蠶豆瓣叫做青蛙,切片的馬蹄(荸薺)叫做玉石板。馬蹄跟蠶豆瓣炒在一起,就有了一個腦洞大開的名字:「青蛙背石板」。以此類推,「青蛙抱玉柱」就是蠶豆瓣炒蒜薹。
這道菜,「青蛙」入口軟酥,沙中帶糯,柔膩適宜;「石板」清脆爽口、甜美多汁;兩者搭配,非常鮮美。
浙大一院中藥房副主任馬成堅副主任中藥師介紹,蠶豆渾身是寶,它的豆、皮、花、莢、葉、莖均可入藥。種子(蠶豆)含巢菜鹼甙,蛋白質及磷脂、膽鹼、哌啶酸-2,尚含植物凝集素等,具有健脾,利溼作用。《本草從新》:蠶豆"補中益氣,澀精,實腸"。據《中藥大辭典》記載:蠶豆性平、味甘;歸脾胃經;常治膈食、水腫。
《藥食同源原料目錄(2017)》中「歷代本草文獻所載具有治療作用的食物」欄目中蠶豆與薏苡仁、香椿和大頭菜被一起列入為「健脾化溼類(用於溼阻脾胃病症)食物」。
浙大一院營養科高級營養師趙衛玉說,現代醫學認為蠶豆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等礦物質及微量元素,具有健腦增強記憶力、促進人體骨骼生長發育、延緩動脈硬化、預防心血管疾病、潤腸通便、預防腸癌等功效。馬蹄(荸薺),則有清熱消食、利溼化痰,降血壓之功效。
【溫馨小提示】蠶豆、馬蹄一定要選擇比較鮮嫩的,一定要炒熟了再吃。
【適宜人群】老人、學生、腦力工作者、高膽固醇、便秘者。
【禁忌人群】中焦虛寒者不宜食用,「蠶豆病」患者或吃蠶豆曾造成過敏的患者禁 食,首次食用多加留意。
點擊視頻,學習「青蛙背石板」的做法
從業20年大廚的「秘籍」,這個烹飪秘方拿走不謝
浙大一院膳食科
「名廚」輩出
杭州人祝紅暉就是其中之一
他1988年開始做廚師
曾在杭州赫赫有名的「花中城」大酒店做大師傅
無論是杭幫菜
還是川菜、湘菜、粵菜
他手到擒來
廢話不多說,讓我們開始學習他的「雲南」燒法吧!
食材:
蠶豆400克、荸薺200克、枸杞少許。
調料:
食用油、鹽、澱粉少許
操作步驟:
1、蠶豆寶寶、新鮮馬蹄備用。
2、將蠶豆剝去豆莢、外皮,掰成蠶豆瓣備用。
3、將馬蹄切成薄片,枸杞用開水泡開備用。
4、鍋中倒開水,放入蠶豆瓣、馬蹄片用開水「焯」熟去腥、取出瀝乾,把開水倒掉。
5、鍋中放少許油,取一點點澱粉加水、加鹽稀釋後勾芡,下「焯」好的蠶豆瓣、馬蹄片,快速翻炒幾下,鎖住食物的鮮味,即可出鍋。切記,速度要快!
6、最後再撒上枸杞點綴一下,清甜爽脆的「青蛙背石板」就上桌啦!
這道快手家常菜,原汁原味,操作簡單,只需要少許油和鹽,不需要加其他調味料,好吃上檔次,周末「宅」家,快來試做一下吧!還不趕緊去買點「青蛙」試試!
指導專家:
浙大一院中藥房副主任 馬成堅副主任中藥師
浙大一院營養科高級營養師 趙衛玉
特別鳴謝:膳食科
點個「在看」
吃青蛙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