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圈粉無數,最為人津津熱道的莫過於「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句話了。「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內涵,一萬個人裡面最多一百個人知道。按表面意思理解,大家肯定覺得很有血性。這句話是在民間流傳許久,也有人在近代有人看完明代歷史總結得出,十分認同。
「天子守國門」,指的是靖難之役發生後,永樂大帝朱棣遷都北京,守護北方。明朝統一全國後,但北方邊患仍然十分嚴重,蒙古等遊牧民族常常南侵。常受到韃靼和瓦剌的威脅,還有北元蒙古勢力的南侵。朱棣設北平為京師,為北京。因地理位置上,明王朝都城靠近邊關重鎮,又是天子所居住的地方,對此稱為「天子守國門」。
「君王死社稷」,指的是崇禎皇帝時,明帝國內有李自成,外有後金皇太極。當李自成攻下明帝國帝都,崇禎皇帝至死不退,吊死煤山。而南明最後一個皇帝永曆帝被吳三桂絞殺於昆明,社稷亡,君王死。君王死社稷,由此而來。
這兩句話,前面說的是明初,後面的則是明末。很好的總結了,明帝國的開始與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