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艾灸的作用原來有這麼多?不相信的話可以去試試!

2021-01-08 金蘭健康

中醫除了有針灸這個神奇的存在以外,還有借用艾草進行的艾灸療法,也是很神奇的存在,這個治療疾病的方法也有許多作用,比如調和氣血、溫通經絡、扶正祛邪、扶陽固脫等等,逐一分析的話主要是如下一些作用:

1.調和氣血

氣血運行通暢是人體不生病的一個原因,而氣血運行不暢容易導致身體出現各種疾病,比如很多病人舌象是紫暗色的,就是因為體內氣血運行不暢出現的瘀象。而通過艾灸就能夠起到調氣活血的作用。

2.溫通經絡

很多人覺得一到冬天就怕冷,或者平時別人能夠吹空調,而自己一吹空調就頭痛,這可能和體質屬於陽虛有關,因為陽虛則寒,也就是說陽虛的病人比普通人更容易感受到寒冷,也更容易出現因為寒冷導致的各種疾病。再比如有的人痛經,在經期分腹痛的時候是感覺到冷痛,如果藉助艾灸,就能夠起到溫通經絡、平衡陰陽的作用,還能治療各種寒凝血滯、經絡痺阻所引起的病症。

3.扶正祛邪

同針灸的作用一樣,艾灸也是能夠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的,也就是通過增強人體的正氣以達到防禦疾病的能力,這個正氣不是指懲奸除惡的「正氣凜然」之「正氣」,而是指人體的防禦疾病的能力,通俗而言也就是抵抗力,扮演的是巨噬細胞的角色。細心觀察身邊人會發現,在相同的環境中,有的人容易感冒,而有的人幾乎從來不感冒,這可以歸因於體質原因,也可以說明這些容易感冒的人要比那些不容易感冒的人抵抗力更差,也就是正氣更不充足。通過艾灸的扶正祛邪的作用就能解決這一問題。

4.扶陽固脫

什麼是扶陽固脫呢,其實對於非祖國醫學的學習者而言是不太好理解的。中醫認為,人體的陽氣充足、陰陽平衡才能夠健在,而有的病人出現的比如手足寒冷、呼吸微弱、脈象微弱、神志不清昏蒙甚至是大汗淋漓等比較虛弱、感覺病危的情況時,可以藉助艾灸的扶陽固脫的作用,幫助緩解這一現象,達到回陽救逆的作用。還有比如艾灸用於中風脫症、急性腹痛吐瀉、痢疾等急症的急救也是因為艾灸可以起到扶陽固脫的作用。

5.昇陽舉陷

陽氣不足會導致很多疾病,有的人容易滑胎、胃下垂、子宮脫出等都可能與陽氣不足、不能夠起到升舉的作用有關。通過艾灸能夠益氣溫陽,昇陽舉陷,安胎固經等。有子宮脫出、胃下垂、或者經常滑胎的人群可以一試。

6.預防保健

中醫的一個特色就是未病先防以及既病防變,起到預防疾病以及防止疾病發生過多的變化。通過艾灸也是很不錯的預防保健的方法,比如身體虛弱的人可以經常艾灸湧泉、神闕等穴位,經常有痛經的人可以在沒有來月經的時候通過艾灸湧泉、三陰交、血海等穴位以起到緩解月經疼痛的問題等等。

【本文由「金蘭中醫學社」新媒體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絡。作者彥頁,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

相關焦點

  • 肺經經絡走向和作用 肺經可以艾灸嗎
    ,肺經又有哪些作用呢?  改善便秘  中醫將肺與大腸相表裡,經常刺激肺經對大腸也很有好處,對於那種便秘症狀,經常刺激肺經就能起到改善作用。  三、肺經可以艾灸嗎?  可以。  肺經是可以進行艾灸的,艾灸具有較好的昇陽舉陷,祛風散寒的作用,像受到風寒感冒症狀時,用艾條灸一下肺經的話就能夠起到改善感冒症狀,特別是對於那種風寒感冒所因襲的咳嗽、流涕等症狀,就能起到較明顯的效果。
  • 艾灸中脘,暖胃去痛療效好!
    中脘穴是四條經脈的會聚穴位,同時號稱胃的「靈魂腧穴」,中醫認為中脘穴具有健脾和胃、補中益氣的功效,能夠調理絕大多數的胃及十指腸疾病,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胃下垂等。尤其對緩解胃痛和治療消化不良十分有效。中脘穴位於人體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
  • 艾灸治失眠 失眠可以用艾灸來解決
    失眠是很多人都會遇到的一個問題,治療方法是非常之多的。在中醫學中,如何治療失眠呢?艾灸來幫助你解決。今天小編給大家講講艾灸治失眠怎麼個治療法、失眠是什麼原因以及失眠吃什麼好。艾灸治失眠艾灸是中醫傳統的保健手法以及治療手法,若是失眠了,不妨讓中醫幫你針灸幾個穴位。這樣又有利於健康還能治療疾病,一舉多得的事情。
  • 艾灸這個大腸經郄穴,祛除體內寒邪,緩解急性腹痛!
    這雖然不算是什麼大毛病,但經常如此,對身體的影響就會越來越大,因為中醫有「汗為心之液」的說法,也就是說,汗出多了對身體尤其是心臟尤為不利。這時,您就不妨試試中醫祛除寒邪之法:艾灸溫溜穴。溫溜穴位於人體前臂,是手陽明大腸經上的郄穴。郄穴在臨床上主要用於治療本經循行部位及所屬臟腑的急性病證。陰經郄穴多治血證,如手太陰肺經的郄穴孔最治咳血。
  • 艾灸完拉肚子是怎麼一回事艾灸完很黃有水珠正常嗎
    中醫文化博大精深,艾灸也有幾千年的歷史了,是從古至今常用的驅寒祛溼的重要手法之一,有很多人選擇在夏季通過艾灸調理身體,效果頗佳,但是也有人在艾灸過後出現拉肚子、艾灸完很黃有水珠的現象,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接下來小編跟大家詳細說明介紹一下。
  • 艾灸養身的大功效 艾灸這樣做,肩頸一通,全身輕鬆!
    03肩頸保養有什麼作用?可以活血化瘀、祛風散寒、疏通經脈、緩解肩頸僵硬、肌肉疲勞、肩周炎和頸椎病變。還可以改善頭暈、頭痛、大腦供氧不足、睡眠質量下降、失眠多夢等,還能使您面色紅潤。當時了解了艾灸的危害後,心裡很慌也很難受。第一時間就去當地醫院檢查確診為神經根型頸椎病,醫院開了一些藥,吃了一段時間後感覺並沒什麼用。後面接觸到了艾灸,當時是因為聽了一個朋友的念叨,一直在我面前說艾灸有多好多好的,便在她的煽動下買了三盒的艾條回來試了試。
  • 陽虛體質的人如何艾灸?掌握這5個扶陽大穴就可以了
    老年人夜尿多是陽氣正常衰老,如果是孩子或是中青年人經常夜尿,就是陽虛。同時中醫發現很多女性都屬於陽虛體質。陽虛體質的人容易出現畏寒、手腳冰涼等問題,甚至會有疾病困擾,所以,如果你是陽虛體質應該及時調理和改善。陽虛體質如何飲食?陽虛體質的人應該多吃一些溫補忌清補的東西,少吃或者不吃性寒生冷之物,可多食溫熱之性的食物。
  • 天乙艾灸基礎及臨床班9月9日面授!「灸」這麼神奇!
    艾灸具有通經活絡、行氣活血、去溼逐寒、消腫散結、回陽救逆、防病保健的作用。灸法是利用艾絨在體表穴位上的燒灼,藉助灸火的溫和熱力和藥物的作用、腧穴的功能,通過經絡的傳導,起到溫通氣血、扶正祛邪的作用,達到治療疾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種外治法。
  • 腿部常用的五個保健穴位,艾灸這五穴位對身體有什麼幫助與作用
    大家好,很開心能跟大家分享關於養生的話題,最近發現一些朋友在艾灸的時候,他們總是針對這幾個部位艾灸的比較多,第一個就是我們的肚子,第二個就是背部。發現很少有朋友去艾灸腿部或者說艾灸腿部的時候,大家可能就認識兩個穴位,一個是足三裡穴,一個是湧泉穴。除了這兩個穴位之外,腿部還有哪些重要穴位呢?
  • 口臭多來自三火(胃火、心火、肝火)艾灸快速祛火還你清新口氣!
    通常情況下,艾灸是可以治療口臭的。艾灸可以刺激穴位,促進血液循環,調理內環境,從而起到去除口臭的作用。那麼口臭艾灸什麼穴位呢?下面讓我們具體來看看吧!在中醫看來,大致可以分為三種類型,在穴位選取上略有差異。脾胃積熱型
  • 中醫所指「八脈交會穴」是什麼?這8個穴位原來有如此妙用!
    中醫養生歷史悠久,由於現代人不良的生活方式,亞健康人士越來越多,人們也越來越重視養生,說起養生就離不開穴位,穴位養生可以說是中國最古老的中醫養生方式,由於其綠色安全,也逐漸受到人們的認可。具體來說,穴位養生的方式主要是通過艾灸或者按摩穴位,這種方式不僅可以養生保健,也可以治療疾病,在我們身體中,有很多穴位是有治療疾病的作用的,而且對於健康的人來說,也是防未病的好辦法。穴位養生的終極目的無非是消除疾病和益壽延年。在我們麼個人的身體穴位中,有一些穴位是一些特殊的點和區域,通過一定方法的刺激,可以起到舒筋通絡和強身健體的作用。
  • 艾灸肚臍眼的功效 常見方法有哪些
    此法對寒邪引起的消化不良、腹痛諸症有預防作用。3、神闕隔藥灸隨著亞健康的泛濫,人們對養生的要求提高。艾灸也隨著科學的發展,產生了隔藥灸。這一艾灸精華和現代中藥科研成果精華的結合,形成了現代的間接灸法—隔藥灸。隔藥灸的關鍵在艾灸和中藥。藥、針、灸是中醫的三大法寶,隔藥灸是將兩者優勢的高度結合。她不僅滿足一般人的需求,而且能滿足更高的需求。
  • 艾灸當順應天時四:大腸經上的穴位,啥時候艾灸效果好?
    我國古代醫學家很早就提出防病於未然的理念,艾灸除了治病外,兼有防病保健的功效。對普通老百姓來說,艾灸不像針療,需要專業的手法。艾灸的實際操作比較簡單、效果也很好,適合作為日常強身健體的保健方式。不過要想艾灸發揮最大的作用,施灸的方法尤其重要。
  • 艾灸湧泉的3大好處
    你可以看一下腳底,會發現在腳掌前1/3處,有個像「人」字一 樣的紋路,在這個「人」字的交叉位置的凹陷處就是湧泉。艾灸湧泉穴的好處1、改善睡眠睡眠不好,必灸湧泉穴,這個是我們在日常艾灸臨床中的一個經驗。
  • 艾灸養生穴位妙用:手陽明大腸經之五輸穴,你了解多少?
    艾灸養生是一種從古至今都有的保健方法,也是中醫針灸療法中的灸法,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在我們施灸之前往往是先找到跟病症相對應的穴位,然後通過燻烤身體穴位的方式進行自然理療。中醫認為,艾灸具有溫陽補氣、溫經通絡、消瘀散結、補中益氣等作用。由此可見,熟練的掌握穴位的知識,對於艾灸養生治病有著重要的意義。
  • 腳拇指下面藏著一個穴,艾灸時加上它,能解決「艾灸無效」的問題!
    可是,現代人治病,大多不用太衝穴就是不顯效或好得慢,原因大部分在這:情志問題沒有得到解決。現代人情志問題很嚴重,生活壓力太大了,生氣憋悶抑鬱悲傷........此起彼伏、綿延不絕,導致肝氣不疏、鬱結成災。
  • 只艾灸「上半圓」,不灸「下半圓」,等於白灸了!
    多灸腿部穴位可以引火下行。  這一點很多灸友都知道,但是仍然有不少灸友連續多日或幾個月只艾灸胸腹部穴位,沒有艾灸腿部穴位,導致月經不來,導致上火嚴重(牙齦腫痛、咽喉疼痛、舌質紅、胸悶煩躁等等)。  中醫認為,人有四根,即耳根、鼻根、乳根、腳根。四根的根本,是腳根。「人老腳先衰,木枯根先竭」,足以說明腳在人體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只有雙腳健康,經絡傳導才暢通,氣血才能順利送往各個器官。
  • 小拇指長短代表先天心腎功能強弱,怎麼艾灸小拇指有強腎防癌作用
    我們來聊一下小拇指在艾灸之後出現的幾種神奇的效果。再說小拇指之前咱們的就連同著五個手指和大家簡單的說一說,因為我們艾灸的時候肯定是離不開經絡,而經絡在五個手指之上,他都有自己的一個循行的路線和對應的一個臟器。比如說我們的一個食指,它對應的就是脾胃,因為這個地方他有大腸經的經過,所以說和消化吸收功能相關。中指對應的是心臟,因為這個地方有心經的一個經過。無名指對應肝膽。
  • 艾灸這6個穴位就夠了
    如果把人體比作植物的話,氣就是陽光,血就是雨露,二者共同作用於人體,使其茁壯成長。一旦氣血不足,將導致人體機能全面性潰敗。人最重要的是氣血。因為氣,身體才顯形,因為血,才能保證全身營養的供應。什麼是氣血不足?
  • 掌握這14經絡不通的常見症狀,你就是艾灸養生的高手了!
    在數千年前,我們的古人就已經發現,有一部分人在生病的時候身體會出現紅色發燙的「線條」,通過按摩或其他方式刺激這些「線條」可以治療一些常見的疾病。這裡所謂的「線條」,實際上指的就是我們身上的經絡。說起經絡,當然離不開艾灸,艾灸療法是祖國中醫的瑰寶。在古老的典籍《黃帝內經·靈樞經》上就已經這樣記載:「針所不為,灸之所宜。」是說灸法有獨到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