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華字典》IP改編電影並非不可能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在許多小說歌曲流行語等被改編成電影,取得不俗的票房後,近日有網際網路公司大開腦洞,將工具書《新華字典》攬入懷中,並將四個字註冊成為電影片名。《新華字典》搬上銀幕是否指日可待了?有編劇指出,創作本就是打開想像,《新華字典》這則命題作文並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至少圍觀者已經被勾起了強烈的好奇心。但更多人認為,借用這類題材編寫劇情太過怪癖,期待電影人不要胡編亂造,擾人心智。

  伴著溫暖回憶

  對於《新華字典》,每個學生都不陌生,小學起人手一本,為閱讀插上了翅膀,那龐大的人群覆蓋面和極高的使用率是其他任何一本書籍所無法比擬的。小小的《新華字典》伴隨著新中國成立以來幾代人的學習成長。編輯名單中更是有一大批著名語言學家位列其中:魏建功、葉聖陶、陳原、呂叔湘、金克木、丁聲樹……

  《新華字典》是新中國成立後出版的第一部以漢語拼音音序排列、白話釋義、用白話舉例的字典,也是迄今最有影響、最具權威的一部小型漢語字典。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出版,歷經幾代、上百名專家學者10餘次大規模的修訂,重印200多次,成為迄今為止世界出版史上發行量最大的字典,迄今已經發行了4.5億冊。

  對於《新華字典》被傳搬上銀幕一事,即使在影視界也有兩種聲音。中國電影導演協會會長李少紅認為,《新華字典》是惠及幾輩人的工具書,如果改編得當,借經典的名聲拉動票房無可厚非,電影人應該尊重網際網路給電影產業帶來的改變。而中國電影文學學會副會長汪海林則表示,目前原創匱乏,很多人依賴於從網際網路熱詞中尋找創意源,但很多選題本身並不具備電影轉碼條件,如果創作完全依賴於熱點,那將是電影的悲哀。

  出版《新華字典》的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出版社之一商務印書館,在出版社內部,有著「字典雖小乾坤大,甘苦幾多心自知」的說法,對其品牌的正面影響力一直珍視。有專家指出,《新華字典》作為絕大部分中國人都使用過的一本書,認知度極高,單單是「《新華字典》電影」的噱頭就足以吸引很多人的眼球,從這一點來看,電影《新華字典》絕對擁有很大優勢。但如果僅僅把《新華字典》當成噱頭,胡編亂造,則不僅會損害《新華字典》在觀眾心中的形象,也會讓觀眾今後對於新的藝術創作形式、新概念產生懷疑,生出戒備。

  電影未拍先火

  報紙「預約」男一號消息公布之後,藝人鄧超曬出一張報紙,「《新華字典》將改編成電影」幾個大字赫然紙上,一直扮演逗比形象的鄧超大言不慚道:「男一號只能是我了!」然而一貫被調侃為「智障」的鄧超,豪言一出,立馬引起網友圍觀,更有網友直言:「超哥要主演『二』字。」《新華字典》改編成電影,這一則消息本就非常吸引眼球了,而鄧超的火上澆油更是推波助瀾,電影已經未拍先火了。網友們也都紛紛開始和鄧超一唱多和,將逗比進行到底:「認識裡面的幾個字?」「你演傻字(子)嗎?」「超哥要主演『二』字。」

  網友的調侃,並非完全沒道理。諸多漢字是有個性的,如前些年就馳名中外的「囧」,再比如網絡熱詞「槑」[méi],如筆畫最多的「龘」[dá],看上去就很有內涵,也能夠賦予擬人化的故事情節來,還有一點新意。

  不過聽聞《新華字典》預備拍成電影,大多數網友是「想不通」——「拍一頁頁翻過去的畫面麼」?網友@LinnnJiaaHuuui說,電影是拼音和漢字的史前戀愛故事麼?

  一切皆有可能

  去年開始,IP成為了影視界人士掛在嘴邊的最時髦詞彙,它是智慧財產權的縮寫,可以理解成一個故事,一種形象,一件藝術品,一種流行文化。電影人依靠想像力,可以把一句口頭禪、一種格式、一個常用詞、一種社會現象,變成影視作品,各種無釐頭IP層出不窮。

  比如取材於象聲詞的電影《呵呵》,講了一位懷揣導演夢的年輕人堅持理想的故事;還有一些取材自流行語的電影如《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取材自黃曉明戀情的電影《小明的baby》。對於奇葩片名的扎堆出現,令這些電影未拍先熱——只要有圍觀者提起興趣,留下懸念,電影的營銷就成功了一大半。

  而類似《雞兔同籠》和《新華字典》這樣的片名,能否吸引多少觀眾在離開課堂那麼多年之後,再次坐回到電影院呢?網易娛樂發文後,留言評論超過上千條,可見傳統的字典與拍成電影雙拼之後,怔住了圍觀者,話題熱度同步飆高。

  製片人韓曉凌表示,「這種行為本身就是把電影當作一種娛樂商品,所以有知名度或者曝光率高就是他們要的。至於能不能做出故事,故事講得好不好,能不能接近電影的標準,這些原本也不是這些片方所追求的。他們就是在製作一種賺快錢的視頻產品。」

  而伯樂營銷公司的總裁張文伯則認為,奇葩片名也不能一概而論,一些歌曲IP確實具有開發電影的潛力,比如《一生有你》很像一個愛情片,而《新華字典》這樣的片名就有些過了。「電影片名主要是看兩方面,一是它的認知度如何,二是名字本身有沒有價值。」但他還是覺得要根據影片實際情況分析,「現在的電影市場一切皆有可能。」

相關焦點

  • 手機版《新華字典》:為情懷買單?
    普通一本字典上線,不會引發如此關注。《新華字典》是焦點,因為除字典屬性外,其還承載了多重文化意義:作為新中國重要的工具書,第一版《新華字典》於1953年編纂出版,並經多次改版,銷量突破5億冊。2016年,金氏世界紀錄機構宣布:《新華字典》獲「最受歡迎的字典」和「最暢銷的書(定期修訂)」兩項金氏世界紀錄。  手機版《新華字典》的製作可謂精良。
  • 《新華字典》背後 有多少你不知道的故事
    記者:最近《新華字典》出APP,定價40元的消息,您知道嗎,您覺得這個價格合適嗎?  曹先擢:這個消息我知道,但我年紀大了,對這種新技術不太懂,價格的話,現在市場經濟,各取所需吧。應該是排版工人不小心拿錯了字模。當時修訂工作進行了近一年,1971年,修訂過的字典就出版了。比較特殊的是,當時補充了很多附錄,比如「常用化學農藥」、「節氣表」等。這些附錄,在當時是針對工農兵的,比較實用。  記者:聽說《新華字典》封面的字也是有故事的?  曹先擢:《新華字典》1953年初版時,封面是魏建功先生用隸書題寫的書名,1954年後改用拼集魯迅的手跡。
  • 《新華字典》被挑錯編纂專家回應質疑
    本報訊(記者路豔霞)《新華字典》第11版經過近8年的修訂於本月面世,但是近日有網民向這本權威的工具書挑戰,聲稱從中挑出一堆錯誤,一時在網上引起關注。這位叫「楊新安」的網民在自己的博客中一連發出8篇博文,指出新版《新華字典》存在多處錯誤,其中包括偏旁部首、筆畫、字體、字形不一致,聲符形體不規範,以及字詞自相矛盾不統一等問題。
  • 《新華字典》我終生的良師益友
    在《新華字典》編纂70年暨第12版出版座談會現場,我們看到擺著這70年來出版的12個版本的《新華字典》。我也在看哪一版是我小學時候用過的,哪一版是我中學時候用過的,哪一版是我們現在還在用的,有一種特別熟悉和親切的感覺。
  • 《新華字典》初版記
    有一天,魏建功想到門外「王記腳行」的名字,就笑著說:「我們五個人不就是『伍記』嗎?我們的字典就叫『伍記小字典』好嘍!」這當然是玩笑話,據金克木回憶,字典只是停留在設想、討論階段,後來,由於工作變動等種種原因,幾個人陸續脫離了「伍記」,「伍記」自然也沒有真正成為字典的名稱。
  • 新華字典官方App上線 遇到生僻字再也不愁身邊沒字典
    新華字典官方App上線 遇到生僻字再也不愁身邊沒字典時間:2017-06-12 12:15   來源:鳳凰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新華字典官方App上線 遇到生僻字再也不愁身邊沒字典 近半個多世界來,《新華字典》是每個國人的啟蒙讀物,也是迄今為止世界出版史上 發行量的字典,累計發行量超過6億而摘得金氏世界紀錄
  • 《新華字典》App上線遭爭議 電子版比紙質貴?
    但《新華字典》App的免費版每天只能查2個字的情況引發爭議,App的開發方表示,因涉及版權及軟體開發成本,所以需要付費。  陪伴一代又一代人的《新華字典》,不僅在公眾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還成了一種經典的文化象徵。然而,隨著網際網路時代到來,它的影響力日漸式微,很多人更習慣上網查詢字詞。《新華字典》推出App產品,顯示其跟上時代步伐的努力。
  • 被《新華字典》改變的人生軌跡
    這一天讓正在烏魯木齊一處工地組織工人搭建輸電線路的木合塔爾·肉孜感慨萬千——一本小小的《新華字典》幫他打開知識的大門,20年裡勤於讀書、堅持學習讓他從架線工人成為電力建設領域的行家。1982年,初中畢業的木合塔爾進入烏魯木齊供電公司做了一名普通工人。普通話不好、文化知識欠缺讓他在工作中困難重重。一次窘境「刺激」了他。
  • 新版新華字典收錄「和諧」 「給力」被拒之門外
    一些常見的地名用字,也在新版《新華字典》中被立為字頭,山東省境內「堐東」、「堐西」的「堐」(yá)字。有些特殊地名的讀音此次也做了注釋。比如「洞」字,《新華字典》第11版中特別註明:「山西省洪洞縣的『洞』習慣上讀tóng」。
  • 《新華字典》APP每天只能免費查兩個字?
    該APP提供了40元、88元、128元、218元以及488元等五種充值金額,充值40元後,日查詢漢字數量等字典功能便不受限制了,同時,免費版每天只能查2頁紙書正文的限制也在付費後解除。  有網友評論稱,「一本雙色新華字典從小學陪到了高中,一直是最愛的書。這個軟體裡有類似紙質字典掃描版的排版,還有按拼音部首等目錄檢索,官方出品,絕對精品,就算是收費也肯定用。」  也有網友認為《新華字典》APP賣40元價錢有些高,因為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新華字典》(第11版)雙色本售價僅為24.9元,遠低於40元的電子版價格。「書店新華字典多少錢?
  • 一本老態龍鐘的《新華字典》,每時每刻卻散發著溫暖與溫情的氣息
    它過去的紙質封面早已蕩然無存,現在是用牛皮紙裁剪成字典的大小,重新糊上的,上面是父親用原子筆重新書寫的「新華字典」四個字,下面還有一串英文字母——DING,是父親用紅色原子筆模仿英文印刷體而寫成的,其實英文字母只是漢語拼音,它拼出的是我母親的姓——「丁」。
  • 新版《新華字典》上架昆明書店 你的第一本字典長啥樣
    打卡,通常都是指用磁卡等貼近機器的方式記錄上下班時間。現在,打卡的含義又多了一層含義。還指代完成學習、參觀等活動並不用特定方式記錄。」近日,《新華字典》第12版全新上市啦!8月11日上午10點,掌上春城記者來到了位於南屏街的新華書店,發現《新華字典》第12版在昆明已有售。通過現場查閱,我們可以看到增添的「粉絲」「點讚」等新詞,以及「掃碼查字」的特色功能。
  • 小學必備字典哪個好?對比《新華字典》我選擇了它!
    孩子一年級開始正式識字,家長需要為孩子們準備一個工具字典,而市面上那麼多字典產品,究竟選擇哪個好呢?作為80後,我們那個年代大多數是用《新華字典》這類的權威字典,但在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新華字典》還是最好的選擇嗎?好奇之下,我選擇了如今在家長中比較受歡迎的《新編學生字典》APP作為對比,一起來看看,新式字典類電子產品能否成為新華字典的替代或者補充?
  • 《新華字典》APP每天僅免費查倆字 "字典"也不能亂翻了
    A 使用方便權威,但每天僅能免費查倆字   據介紹,APP完整收錄《新華字典》第11版紙書內容,再現線下紙書查字方式,數字版、紙版對照,原《新聞聯播》播音員李瑞英播讀、漢字規範筆順動畫等增值服務,兩版可以一鍵切換。令人驚喜的是,還可以直接將手中讀物中不認識的字拍照上傳查詢,使用挺方便。
  • 暑假作業開始上線,老師讓學生抄寫新華字典。家長問,有用嗎?
    今天在一個微信群看見網友說,她家孩子五年級,老師布置的暑假作業中,有一項竟然是抄寫《新華字典》! 本來沒多少空閒時間,語文老師讓孩子抄寫《新華字典》,到底幾個意思? 作為家長,礙於「師道尊嚴」,多半不好意思,也不敢追問老師布置這種「奇特」的作業的原因是什麼,只能帶著不解和隱約的不滿,心裡敲著小鼓自問,抄寫字典有何用? 筆者也是老師,還是個水平爾爾的語文老師。
  • 《新華字典》第12版修訂背後:為一字跑遍全國
    程榮供圖新華字典裡關於「公式」字的標註。新京報見習記者 楊菲菲 攝增添「初心」「粉絲」「截屏」「二維碼」「賣萌」「拼車」等新詞新義,書的每一頁都印有二維碼,用手機一掃就能從《新華字典》APP上查看當頁所有字……《新華字典》第12版一經發布,就衝上了微博熱搜,話題閱讀總量高達7800多萬。
  • 《新華字典》第12版修訂 修訂過程體會工匠精神
    【《新華字典》第12版修訂】增添「初心」「粉絲」「截屏」「二維碼」「賣萌」「拼車」等新詞新義,書的每一頁都印有二維碼,用手機一掃就能從《新華字典》APP上查看當頁所有字……《新華字典》第12版一經發布,就衝上了微博熱搜,話題閱讀總量高達7800多萬。
  • 《新華字典》裡的時代胎記:曾又紅又專今講潮詞
    她們就是第11版《新華字典》。自1953年起,這個小小的字典家族在當代史上影響著數億中國人。從初版首印至今,《新華字典》的總發行量已逾4.5億冊,這還不包括盜版。  事實上,半個多世紀以來,《新華字典》始終以各種方式影響著中國人。  作為新中國成立後出版的第一本字典,它並不僅僅在語言上給人以指導。在《新華字典》1965年版和1971年版中,鵝被解釋為「一種家禽,比鴨子大,頸長,腳有蹼,雄的頭部有黃色突起」。後來,一名讀者寫信向編輯抱怨,由於不知道如何分辨鵝的性別,他在殺鵝前特意查了《新華字典》,於是將「頭部有黃色突起」的鵝殺掉。
  • 新華字典:印了5億冊,你肯定看過
    自從第一版1953年問世以來直到去年7月,《新華字典》全球發行量共達5.67億本。上個月,金氏世界紀錄機構宣布,《新華字典》獲得「最受歡迎的字典」和「最暢銷的書(定期修訂)」兩項金氏世界紀錄。「有中文書的地方,就有新華字典」《新華字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白話釋義、白話舉例的字典,至今出了11版。
  • 徹底查辦:盜版《新華字典》如何流入學生手中
    據他反映,十幾天前商務印書館接到了來自騰衝縣學生家長的質詢電話,稱孩子領到的《新華字典》裝訂質量不太好,希望給換換。商務印書館一查,根本沒有從任何正規渠道給騰衝縣集中配發過《新華字典》。那麼,當地已經發放到孩子們手中的字典從何而來呢?於是,他先期趕到騰衝調查。他把手裡的《新華字典》攤在地上,記者數了一下共有12本,每本字典都被套上了透明塑膠袋,外面用黑色的粗筆寫著學校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