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十二生肖,只要是有華人的地方沒有人不知道的。以動物紀年的方式,其實,最早是出現在我國西北部的遊牧民族中,但最先有文字記載的,以及能夠形成完整文化體系的還是要屬我國的先秦時代了。
十二生肖是人們以中國十二地支,配合各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種動物,按照先後的順序分別為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等。如:2019年是己亥豬年,2007年是丁亥豬年等等。因為豬對應的十二地支為亥,所以豬又可以稱之為「亥豬」。
那麼,相應的其餘生肖,對應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後,就形成了我國獨有的生肖年文化,具體參看以下的組合形式有,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等
然後,將十二地支配以十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則就形成了我們國家,傳統的幹支紀元法,相對於目前公曆或陽曆,我們也稱之為農曆或陰曆。十天幹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且兩者需要按固定的順序相互配合,這樣就能組合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即60年為一甲子年,也就是60年(一甲子)才有一個循環。為什麼這麼說,這是因為天幹的第一幹為「甲「,地支的第一支為」子「,相互配合後就是成為了」甲子「,則從第一個甲子到第二個甲子,中間要經過了60年,則「一甲子」的說法就是這麼來的。古時候,人的壽命不是很長,60歲也算壽命長的了,則針對這60歲的老人就稱為「花甲老人」也是這麼來的。
因為天幹地支的紀年方法比較複雜,沒有一定的學問,還無法理解和完全記下來,所以為了方便記憶,也為了紀年法的普及化大眾化,人們又發明了,在原來的紀年基礎上增加了十二個我們耳熟能詳的,幫忙大家更為形象,更為方面的記憶年份。這就是十二生肖紀年的來歷了。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一個有趣的傳說了,話說,這天上的玉帝有一日吃飽了沒事做,突然心血來潮,想選出動物界的代表,那要選多少個代表呢?因為我們有十二地支,所以毫無疑問的就是選十二個代表了。那怎樣才能選出這代表呢?玉帝想破頭也沒能想到該用什麼辦法來選這十二個動物。結果還是採納了一位神仙的建議,很簡單啊,定一個時間,要動物們在這個時間上到天庭來,然後按照動物們先後到達的時間和順序來排位,排夠了十二個就截止。
玉帝一想,對啊,這個方法又簡單又實用也還公平,於是就派了傳令神仙下凡,通知所有的動物在某年某月某日某時上到天庭來。來的越早,排位越靠前,反之沒有排名了。
於是在這天,所有動物都使盡渾身的解數,拼命的往天庭趕,就是為了爭取一個排位的名額。本來老鼠是偷偷騎在牛身上幾乎同時到達天庭的,但是因為老鼠狡猾,在快到天庭的那一刻,突然從牛背上竄出來,先牛一步到了天庭。結果啊,在十二生肖裡,老鼠就排名第一,做了老大,牛隻好委屈的排名第二了。其餘的動物則,按照先後到達的順序就有了如今的排位了。
這裡面還有一個趣談,老鼠和貓原本是好朋友,接到玉帝的旨意後,二者相約在比賽日一起到天庭去。可是,到了那一天因為貓貪睡過頭了,老鼠又使詐,也沒有叫醒貓,結果老鼠獨自去到天庭且排在了第一位。貓醒來後趕到天庭已經遲了。所以貓很生氣,一見到老鼠氣就不打一處來。這全是老鼠的錯,只要一見到老鼠貓就會撲上去猛咬,從此他們哥倆就成為了一對冤家死對頭。這也是為什麼十二生肖裡邊沒有貓的由來了。
總之,將枯燥無味的幹支紀年法,加入了可愛動物的元素,這是中華民族的先輩們的偉大創新,他賦予了年的新意,年的趣味,年的新形象,也賦予了我們中華民族炎黃子孫新的身份屬性使我們一出生就能定義了自我的屬相,也將使我們各自的屬相形象,屬相文化伴隨我們走過未來的一生,所以感謝先輩們創造出如此絢麗多彩,如此生動有趣的生肖文化。為我們能順利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帶來了新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