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己亥豬年,談談我心中的,中國傳統文化之十二生肖文化!

2021-01-08 月貴香雜談

提起十二生肖,只要是有華人的地方沒有人不知道的。以動物紀年的方式,其實,最早是出現在我國西北部的遊牧民族中,但最先有文字記載的,以及能夠形成完整文化體系的還是要屬我國的先秦時代了。

遊牧民族

十二生肖是人們以中國十二地支,配合各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種動物,按照先後的順序分別為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等。如:2019年是己亥豬年,2007年是丁亥豬年等等。因為豬對應的十二地支為亥,所以豬又可以稱之為「亥豬」。

豬年

那麼,相應的其餘生肖,對應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後,就形成了我國獨有的生肖年文化,具體參看以下的組合形式有,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等

地支

然後,將十二地支配以十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則就形成了我們國家,傳統的幹支紀元法,相對於目前公曆或陽曆,我們也稱之為農曆或陰曆。十天幹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且兩者需要按固定的順序相互配合,這樣就能組合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即60年為一甲子年,也就是60年(一甲子)才有一個循環。為什麼這麼說,這是因為天幹的第一幹為「甲「,地支的第一支為」子「,相互配合後就是成為了」甲子「,則從第一個甲子到第二個甲子,中間要經過了60年,則「一甲子」的說法就是這麼來的。古時候,人的壽命不是很長,60歲也算壽命長的了,則針對這60歲的老人就稱為「花甲老人」也是這麼來的。

五行天幹

因為天幹地支的紀年方法比較複雜,沒有一定的學問,還無法理解和完全記下來,所以為了方便記憶,也為了紀年法的普及化大眾化,人們又發明了,在原來的紀年基礎上增加了十二個我們耳熟能詳的,幫忙大家更為形象,更為方面的記憶年份。這就是十二生肖紀年的來歷了。

老鼠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一個有趣的傳說了,話說,這天上的玉帝有一日吃飽了沒事做,突然心血來潮,想選出動物界的代表,那要選多少個代表呢?因為我們有十二地支,所以毫無疑問的就是選十二個代表了。那怎樣才能選出這代表呢?玉帝想破頭也沒能想到該用什麼辦法來選這十二個動物。結果還是採納了一位神仙的建議,很簡單啊,定一個時間,要動物們在這個時間上到天庭來,然後按照動物們先後到達的時間和順序來排位,排夠了十二個就截止。

玉帝一想,對啊,這個方法又簡單又實用也還公平,於是就派了傳令神仙下凡,通知所有的動物在某年某月某日某時上到天庭來。來的越早,排位越靠前,反之沒有排名了。

於是在這天,所有動物都使盡渾身的解數,拼命的往天庭趕,就是為了爭取一個排位的名額。本來老鼠是偷偷騎在牛身上幾乎同時到達天庭的,但是因為老鼠狡猾,在快到天庭的那一刻,突然從牛背上竄出來,先牛一步到了天庭。結果啊,在十二生肖裡,老鼠就排名第一,做了老大,牛隻好委屈的排名第二了。其餘的動物則,按照先後到達的順序就有了如今的排位了。

貓咪

這裡面還有一個趣談,老鼠和貓原本是好朋友,接到玉帝的旨意後,二者相約在比賽日一起到天庭去。可是,到了那一天因為貓貪睡過頭了,老鼠又使詐,也沒有叫醒貓,結果老鼠獨自去到天庭且排在了第一位。貓醒來後趕到天庭已經遲了。所以貓很生氣,一見到老鼠氣就不打一處來。這全是老鼠的錯,只要一見到老鼠貓就會撲上去猛咬,從此他們哥倆就成為了一對冤家死對頭。這也是為什麼十二生肖裡邊沒有貓的由來了。

十二生肖

總之,將枯燥無味的幹支紀年法,加入了可愛動物的元素,這是中華民族的先輩們的偉大創新,他賦予了年的新意,年的趣味,年的新形象,也賦予了我們中華民族炎黃子孫新的身份屬性使我們一出生就能定義了自我的屬相,也將使我們各自的屬相形象,屬相文化伴隨我們走過未來的一生,所以感謝先輩們創造出如此絢麗多彩,如此生動有趣的生肖文化。為我們能順利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帶來了新的樂趣!

相關焦點

  • 中國十二生肖起源於何方?韓國人:傳統文化
    十二生肖是中華民族具有代表性的傳統文化和民俗,它以傳統文化中的十二地支為基礎,分別與十二種動物形象搭配,根據人們出生的時間確定動物守護神,形成了獨特的生肖文化。但說到十二生肖的起源,國際考古界至今沒有定論,因為世界有至少有20多個國家存在生肖文化。
  • 2019金豬納福 盤點關於生肖豬的民俗文化
    中國日報網1月28日電 豬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家畜,民間稱其為六畜之首。在生肖屬相中排在最後,讓豬作十二生肖的壓陣之物,倒也名副其實。2019是農曆己亥豬年,自古以來「豬」便深受傳統文化的青睞,常被視為財富的象徵 ,「豬」形象在傳統文化中的表現更是繁多,代表人們憧憬著豬肥年豐的美好生活。我國養豬歷史已經有七、八千年了。
  • 中國傳統文化之有趣的十二生肖英語表達
    原標題:中國傳統文化之有趣的十二生肖英語表達 不知不覺中,2019年已經來啦!據稱,在2019年2月5日至2020年1月24日之間出生的孩子都屬豬。 既然說到屬相,那你知道十二生肖用英語分別如何表達嗎?今天就跟著小天一起來學習吧!
  • 中國傳統文化之孝道
    百善孝為先,傳統的孝道文化數千年來一直影響著乃至整個華夏民族。中國人把孝視為:人立身之本、孝是家庭和睦之本、孝是國家安康之本,同時也是人類延續之本。孝,千百年來是中國社會維繫著家庭關係的道德準則,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 傳統文化和八字命理中的各種「虎」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一個動物可以說是「婦孺皆知」,那就是「虎」。但是,當我們翻開古書的時候,就會發現古人對虎的判斷方法並不一樣。今天的文章,我們就跟大家談談傳統文化中的虎。傳統婚嫁的「白虎」很多人知道「白虎」,是因為中國傳統的婚姻非常看重「白虎」。
  • { 傳統文化學習 } 十二生肖之天幹地支、時辰詳解
    古時候,為了讓貧民百姓也能記住自己出生的年號,就使用了最簡單的動物紀年法,後來稱其為「生肖年」。  (生肖:「生」出生;「肖」相似、相像)  生肖也稱屬相,是中國民間計算年齡的方法,也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紀年法。如今漸漸演化成中國人的習俗。是中國和東亞地區的一些民族用來代表年份和人出生的年號。
  • 探秘傳統文化中的靈感之鼠
    2019年年末最讓廣大茅友期待的庚子鼠年生肖酒於12月17日發布。春節未到,「鼠茅」已至!雖還未正式上線售賣,但大家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拿到它並細細觀賞一番。此次庚子鼠年生肖酒瓶身為天青藍色,頗有儒雅君子之風,但民間對鼠的理解可能並非如此。雖為十二生肖之首,鼠卻總會被帶入到一些負面意象中。事實上,老鼠的形象始終深受人們喜歡,它是眾多文學、藝術大師的靈感繆斯。
  • 己亥豬年生肖郵票首發 方寸之間展現中華文化
    年1月5日,己亥豬年生肖郵票正式發售。 生肖郵票之所以如此搶手,源於生肖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及民俗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以中國古老的幹支紀年的十二種生肖動物為圖案的賀年郵票,體現了中國人辭舊迎新、銘刻紀念的習俗。 生肖郵票的發售並不是以「鼠票」開始,而是以1980年2月15日中國郵政發行的《庚申年》猴票為第一張,這也由此揭開了中國生肖郵票發行的序幕。
  • 中國傳統文化——圖騰之美
    從中國民族傳統圖騰龍就可以看出,古人就對圖騰的審美有獨特的見解。龍是黃帝部落發展起來的,原先是蛇,後來不停地徵戰,吞併周圍部落,把他們的圖騰紋樣中美的元素與特徵融入到自己的圖騰中,慢慢地就演化成龍的形象。可見在這個過程中先人們對美學的不斷升華,由最初的蛇,演變成後來由蛇身,鹿角,鷹爪,魚鱗,馬臉組合而成的龍,傳承至今。
  • 什麼能代表中國傳統文化?20種代表傳統文化的載體
    先來看百度給我們定義:中華文化又稱「中國傳統文化」「中華傳統文化」「華夏文化」和中華古文化,包含民俗、戲曲(主要是崑曲、豫劇和黃梅戲)、棋藝、茶道、中國傳統樂器、文人字畫等。能體現中華文化的載體實在太多,我們今天主要就說說有哪些載體。琴棋書畫,囊括了中國的文化記憶,也可以說代表一個的文化素質。
  • 中國傳統文化之 十二生肖起源
    中國十二生肖的產生,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1975年12月,湖北雲夢睡虎地第11號秦墓的出土了上千支竹簡。清楚地記載著用生肖佔卜盜賊相貌特徵的文字。也就是在始皇帝稱帝之前的春秋戰國時期,華夏先民已經在用十二生肖了。
  • 傳統文化節日:中國的中元節,有哪些文化習俗
    在新疆幾十年,我感覺人們對各種節日較為淡薄,特別是對中國傳統節日,除了較大的傳統節日外,一些延續幾千年的歷史傳統節日,當地幾乎都不會舉辦什麼活動,我想後世對文化傳承這個概念還是很模糊,需要學校和當地文化部門,還是要重視和加強中國各種傳統節日的學習和宣傳。
  • 中國傳統文化——筷子
    春秋時期用什麼吃飯,一雙筷子妙用無比,很能表現中國文化,以簡御繁,以少御多的個性,但春秋時期的人並不用它吃飯,春秋時的中國人與現代的阿拉伯人一樣是吃手抓飯的,並不是使用筷子作為餐具,吃手抓飯使古人養成了飯前洗手的習慣。《管子·弟子職》說,先生將食,弟子撰饋,攝衽盥漱,跪坐而饋。
  • 中國節日新文創 讓節日裡的傳統文化基因「活起來」
    在他看來,傳統節日在今天面臨著異化和空洞化的窘境,在城鎮化與信息化的時代進程中也正面臨著一系列危機。有效的傳承、更新節日的傳統,實現傳統節日文化的激活與再生,並使之成為民眾的情感寄託與國家文化象徵,顯得任重道遠。 挖掘文化基因 釋放人文能量 術道並重 期間,王翔宇從「術」與「道」的層面分享了其對傳統節日的激活和再生的思考。
  • 肖波談孝道與中國傳統文化
    9月19、20日,正值傳統中秋佳節,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鄉村之聲播出了湖北工程學院黨委書記、中華孝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肖波教授談《孝道與中國傳統文化》節目2集。據悉,該節目分為4集,後兩集將於國慶節期間播出。  在19日的節目中,肖波闡述了孝道發展的三個階段以及孝道與中國文化間的關係。
  • 蓮花象徵中國傳統文化---汪祖民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儒、佛、道都要人相信有一個理想的精神世界,要求人修身養性,追求至善至美,然後達到幸福的永恆。因此,常常被統治階級用來作為他們籠絡人心,消彌,人民反抗情緒的工具。歷朝歷代或獨尊儒術,或三教並立,上以其風化下,滲透著傳統文化思想的吉祥圖案也被統治階級用來表現榮華富貴,天下太平。明清時期,幾乎是圖必有意,意必吉祥。
  • 陳文新:《中國文化中的小說傳統》
    >《儒林外史》視野中的名士《儒林外史》的六種筆法《〈紅樓夢〉百家匯評本》前言胡適的「科學情結」與新紅學的「科學方法」自 序陳文新這本書之所以名為「中國文化中的小說傳統」,意在強調:中國小說是在中國文化中涵育而成的,在諸多方面都有其異於西方小說的特色。
  • 十二生肖排座次,民俗文化有故事
    十二生肖你懂嗎?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十二生肖又叫十二屬相,十二地支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種動物,是中國傳統民俗文化。
  • 讓傳統節日的文化之水源遠流長
    □葉秋12月21日是中國24節氣中的冬至,這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人有志,家有譜,國有史。每一個充滿儀式感的傳統節日,都有它特定的文化內涵,都凝聚著各個民族的智慧,體現著民族文化的特點。
  • 傳統文化的現代光輝:中國民法典的法文化基因
    摘要:民法典傳承了中國傳統法律文化中的精華,使其在新時代放射出現代性的光輝。禮是傳統中國的核心價值觀,民法典提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了新時代的「隆禮重法,德法兼治」;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寬仁愛民」和「制民之產」的優秀傳統,民法典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通過界定產權保障公民財產所有權,體現了新時代的「仁者愛人,定分止爭」;「和合為貴,愛家睦鄰」是中華人文精神的核心和精髓,同樣在民法典中得以維護和傳承;誠信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民法典同樣大力維護和弘揚「誠實守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