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義保安8年資助四川孤兒真相:實為「孤兒」親生父親

2021-01-09 閩南網

  「我對不起大家,我編的謊言傷害了大家的感情,我真誠地向大家道歉」——鄭菊明

  自3月5日起,浙江嘉興多家媒體報導,嘉興平湖市53歲保安鄭菊明,八年前資助了一名四川宜賓興文縣的孤兒彩霞(化名),善舉一堅持就是八年。年前,鄭菊明被查出肺腺癌晚期,卻仍然牽掛著千裡之外的彩霞。為了不給孩子增加心理負擔,病中的鄭菊明還告訴彩霞「自己一切都好」。多篇報導出來後,國內數十家媒體轉載,網友紛紛為其大義感動,贊其為「情義保安」、「嘉興好人」等。

  然而,成都商報記者深入調查發現,「情義保安」的背後,藏著一個長達10多年的秘密:鄭菊明實為彩霞親生父親!

  4月21日,成都商報記者獨家與鄭菊明面對面時,他親口講述了被隱瞞的真相。其間,他幾度流淚懺悔,稱對不起自己的妻兒,也對不起彩霞和媒體,以及所有關心他的人。

鄭菊明在醫院接受治療

謊言發酵

  鄭菊明的「事跡」見報後,嘉興市各新媒體平臺及時進行了轉發推送

  嘉興相關部門專門批示:「事跡如此感人至深,請相關新媒體平臺要加大推送力度……做好慰問……,提前列入今年編輯的《最美嘉興人》。」

媒體報導

「情義保安八年資助四川孤女」

  據媒體此前報導:鄭菊明自稱於2008年在一張舊報紙上看到消息,說四川省興文縣有個小姑娘名叫彩霞,父母離家出走後被一戶好心人家收養,但這戶人家也很貧困,小姑娘生活很窘迫。「或許是一種緣分吧,就好像一個眼淚汪汪的小姑娘站在你面前。」鄭菊明在接受當地媒體採訪時說,他覺得彩霞很可憐,想資助她一下,於是拿起電話撥通了報紙上留的聯繫方式。「對方一口四川方言,聽不懂。」但他還是趕到郵局,把口袋裡的30元零錢匯了過去。

  鄭菊明告訴當地媒體,他通過事後的電話了解,得知收留彩霞的好心人叫劉小麗(化名),其丈夫是個殘疾人,家裡只有一個兒子,經濟很不寬裕。當時鄭菊明每月薪水只有800多元,他就瞞著家裡,每月從工資裡悄悄抽出幾十元,給劉小麗寄過去,而在接下來的8年時間裡,鄭菊明一直堅持關心資助著遠在四川的彩霞。

  媒體報導稱:鄭菊明被查出肺腺癌並住院後,他意識到自己可能沒有能力繼續資助彩霞了,為此整日心事重重。在同事一再追問下,鄭菊明才把在心裡藏了8年的秘密說了出來。鄭菊明接受採訪時說:「(他)想到了82歲的母親,兩個兄弟自會為她養老送終;想到了相伴多年的妻子,兒子兒媳都還孝順;想到就要上幼兒園的孫子,自己總算享受了幾年天倫之樂。」

  「想來想去,心裡最放不下的還是彩霞這個小姑娘。」鄭菊明告訴前來採訪的多名浙江當地媒體記者,「如果撐到最後自己實在不行了,我想見見她,不然太遺憾。」

影響巨大

數十家媒體轉載列入「最美嘉興人」

  鄭菊明的「事跡」見報後,浙江嘉興市各新媒體平臺及時進行了轉發推送,當地媒體稱「鄭菊明的事跡受到了廣泛關注,一片點讚聲,鄭菊明的病情更是牽動著讀者的心。」

  當地報導還稱:嘉興市民們內心的善意也被激發,嘉興某旅行社負責人龍小紅通過微信詢問當地報紙:「怎麼幫?」嘉興市實驗小學副校長田琛表示:「我想為他捐款,略表寸心和敬意……」另據了解,浙江省嘉興相關部門針對鄭菊明的事跡專門批示:「事跡如此感人至深,請相關新媒體平臺要加大推送力度……做好慰問……,提前列入今年編輯的《最美嘉興人》。」

  成都商報記者梳理發現,鄭菊明的事跡通過平面媒體和網絡媒體廣泛傳播,包括騰訊、新浪、網易等至少數十家媒體轉載。與此同時,網友們也紛紛點讚,稱其為「情義保安」,鄭菊明成了名副其實的「網紅」。

真相浮出

  據鄭菊明回憶,大約在2003年時,他在海鹽縣打工時認識了來自四川興文縣的劉小芳,兩人一見面就相談甚歡,很快租房住到了一起。第二年,劉小芳發現自己懷孕,而此時的鄭菊明已有家室。他建議劉小芳把孩子打掉,可是劉小芳堅持回四川把孩子生了下來。

  後來,兩人分手,他要到了劉小麗(劉小芳四姐)的電話,由此與女兒取得聯繫。「其實從孩子剛出生不久我就開始給她寄錢寄物了。」鄭菊明說,他之前沒向媒體講實話。

記者調查

受助女孩非孤兒生父就是這位保安

  「情義保安八年資助四川孤兒」的消息不僅令嘉興市民和網友感動,也讓彩霞所在的四川興文縣某鎮的相關負責人感動。「千裡之外的浙江保安,情系四川山區孤兒,這就是滿滿的正能量啊。」但奇怪的是,該負責人問遍了村委和學校,都說不知道鄭菊明資助彩霞的事。

  4月17日,成都商報記者在興文縣採訪時,彩霞養母劉小麗在電話中,對鄭菊明資助彩霞一事很冷淡,隨後乾脆掛掉了電話。在對村幹部和村民們走訪時,多人向成都商報記者證實,彩霞其實是劉小麗七妹劉小芳(化名)的女兒,一直寄養在劉小麗家,並非孤兒。更有人悄悄告訴成都商報記者一個令人震驚的秘密:「彩霞的生父正是這位保安鄭菊明。」

  村民們的說法,得到了劉小芳所在村村幹部的證實,這位村幹部找到的戶籍資料顯示,彩霞確係劉小芳女兒。不僅如此,另有村民表示,劉小芳家兄弟姊妹眾多。劉小芳本人及多個兄弟一直在浙江一帶打工。劉小麗家附近多位鄰居則向成都商報記者證實,彩霞的母親劉小芳並非離家出走杳無音訊,而是每年春節都會回來看女兒。

  進一步的調查確切顯示,今年12歲的彩霞於2009年隨母親落戶於興文縣。一份人口管理系統資料顯示:彩霞的母親名叫劉小芳,父親叫鄭菊明。

  這是巧合?還是另有隱情?

陳年舊事

曾與女孩母親相好後來有了這個女兒

  「我對不起大家,更對不起老婆兒子和女兒。」4月21日,在浙江嘉興平湖市第一人民醫院腫瘤科住院的鄭菊明見到成都商報記者的第一句話,就是道歉。據鄭菊明回憶,大約在2003年時,他和幾個老鄉在海鹽縣打工,閒暇時外出喝酒玩耍,偶然認識了來自四川興文縣的劉小芳,那時劉小芳28歲,他40歲。由於同在異鄉漂泊,兩人一見面就相談甚歡,很快租房住到了一起。第二年,劉小芳發現自己懷孕,而此時的鄭菊明有家有室,兒子快14歲了,不可能離婚。於是他建議劉小芳把孩子打掉,可是劉小芳堅持要把孩子生下來。「她回四川興文縣她四姐劉小麗家生的,坐完月子兩個月就回平湖了。」鄭菊明說,此後兩人分手,他後來要到了劉小麗的電話。「其實從孩子剛出生不久我就開始給她寄錢寄物了。」鄭菊明說,他之前沒向媒體講實話。

  關於孩子的戶口,鄭菊明也坦承,2009年劉小芳找他要了身份證給孩子落戶,他把身份證等資料給了她。「彩霞的四姨媽劉小麗有可能不知道我跟孩子的關係。」鄭菊明說,但劉家其他幾個兄弟姊妹,都知道他就是彩霞的父親。鄭菊明說,後來劉小芳結婚,兩人基本就斷了聯繫,但他還是堅持每個月給孩子寄錢。

  「一直非常愧疚,既對不起老婆兒子,更對不起遠在四川的彩霞。」鄭菊明告訴記者。他為此拼命工作,就是希望多掙點錢補貼家裡補償妻兒,也能勻出點錢讓女兒彩霞生活更好。

事件復盤

  他說了一句謊言,不得不說更多謊言來圓……

「被架上了」:以為這事會不了了之

  猴年正月初六,鄭菊明和搭檔唐力值夜班,閒下來時,他又翻出手機裡彩霞的照片。看著看著,他幸福感油然而生,有些炫耀地讓唐力看照片。唐力瞟了一眼,說:「漂亮啊,誰啊?是你的(女兒)哇?」搭檔的話,無意中擊中了鄭菊明內心的秘密。但為了保護這個秘密,他隨口搪塞道,女孩是他資助的四川孤兒。末了,他還有些自豪地說:「整整八年了!」

  「當時真是腦門一熱,就提到女兒了。如果我知道後來要登報上電視,打死也不會提這事。」鄭菊明有些後悔地說。後來,保安隊中隊長富金祥問他資助女孩的事時,他以為隨便說兩句謊話就能搪塞過去,「反正要離職了,哄他們一下也沒啥問題。」但接下來的事,出乎他的意料。2月底的一天,鄭菊明正在平湖中醫院住院,他原來工作過的公司副總等多人前來看望慰問他,同來的還有平湖市廣播電視臺的記者。「看到攝像機對準自己,完全懵了。」鄭菊明說,當時愛人和兒子也在場,他曾想過要不要說實話,但「老婆和兒子怎麼受得了」。短暫考慮後,他決定繼續說謊,以為這事以後會不了了之。「後來報紙上(的報導)也出來了,我心想:完了,這事遲早是要穿幫的。」鄭菊明告訴成都商報記者。後來,隨著更多媒體的關注,事態並未不了了之,反而愈演愈烈。當地不僅號召市民向他學習,還要評他為「最美嘉興人」。鄭菊明說,事情到了這一步,他越來越害怕,經常睡不著覺,不知道哪天真相水落石出,會傷害大家。

  「我對不起記者,也對不起公眾。」鄭菊明說,他從一開始就不應該說謊。事到如今,鄭菊明告訴成都商報記者,他會儘快把實情告訴妻兒,「我要給他們下跪認錯,懺悔我的罪過」。更讓他糾結的是,要不要把實情告訴遠在四川的女兒。對於此前他最期待的與彩霞見面,他改了主意:「現在這種局面,我不想見女兒了。」他說,他只希望女兒不要受此事件影響,好好讀書,快樂成長。

  採訪結束時,鄭菊明堅持要送成都商報記者出醫院。「我對不起大家,我編的謊言傷害了大家的感情,我真誠地向大家道歉。」鄭菊明說,把真相說出來,反而讓自己感覺很輕鬆。

一則謊言如何變成一個「感人故事」?

兩個月新聞大反轉

謊言出爐2月中旬

  鄭菊明隨口向同事編了個資助四川孤兒的謊言,保安隊負責人富金祥將此事報告單位領導,並向平湖市廣播電視臺提供線索。

「新聞」誕生3月5日

  當晚,平湖廣播電視臺民生直通車「身邊好人」欄目播出新聞節目《患癌保安助養四川女童八年付出不求回報》,同時播出《記者連線彩霞撫養人追溯8年助養深情》。

報紙跟進3月6日

  嘉興日報(平湖版)刊發《聽身邊人講述「活雷鋒」故事》系列二:保安大叔資助貧困女童八年。講述人為富金祥。報導內容與前一天電視臺的報導基本一致。

微信轉發3月7日

  嘉興日報社平湖分社旗下的微信公眾號「看平湖」發布消息《平湖53歲保安默默無聞助養四川女童長達8年,如今自己卻檢查出肺癌晚期》。

媒體轉載3月16日

  浙江在線和網易電子雜誌《最美》相繼轉載嘉興在線新聞網的消息《資助四川貧困女孩8年,患癌的嘉興保安想讓這份愛接力下去》

成為榜樣3月30日

  南湖晚報以《最美的秘密八年的牽掛》為題報導此事。嘉興號召市民學習鄭菊明,「嘉興發布」、「嘉興在線」等新媒體平臺也進行了轉載推送。4月1日,南湖晚報再次刊發報導稱鄭菊明患病後仍在向他資助的四川女孩編造「美麗謊言」,被中國文明網嘉興頻道等轉發。

繼續追蹤4月13日

  錢江晚報刊發新聞《身患絕症,保安大叔最放不下她——這個千裡之外的陌生女孩,他已經默默資助了8年》,繼續追蹤此事

商報調查4月17日

  成都商報記者前往興文採訪「受助孤兒」,發現事情另一面。隨後,鄭菊明不再接受媒體採訪。

真相浮現4月21日

  成都商報記者找到鄭菊明,他親口講述了謊言背後的全部真相,孤兒實為他的親生女兒,並懺悔致歉。(為保護當事人隱私,文中彩霞、劉小麗、劉小芳均為化名)

原標題:保安8年資助四川孤兒 竟是孤兒親生父親

責任編輯:鄭莉莉

相關焦點

  • 孤兒造句和解釋_孤兒的例句有哪些-小孩子點讀
    死去父親或父母雙亡的兒童。 [周立波《山鄉巨變》:「鄧秀梅聽人說過,李月輝從十三歲起,就是一個父母雙亡的孤兒。」,孤兒寡母。] 孤兒參考例句: 1、阿燦是俺村的孤兒,半年前就離開村子了。 2、有誰看得出,她是一個無依無靠的孤兒呢。
  • 黑戶孤兒遠離村莊獨居村廟 稱常夢見父親要拉走他
    他是「孤兒」,5歲左右父親死了,母親不知所終。但他又不是「孤兒」,因為是黑戶,一直沒納入官方孤兒救助體系,未享受相關福利與照顧。  自父親死後,謝樹華全靠同村一殘疾人養育。但今年春節過後不久,謝樹華與養父鬧彆扭,離家出走,找回後養父拒絕再收養他。謝樹華父親、爺爺均是獨子,村裡沒有親人,也沒人願收養他,於是一個人住進了村廟,已近半年。
  • 組圖:菲律賓紅燈區的代價 歐美買春團留下混血孤兒
    「罪惡的交易」在幾十年間給天使城帶來了成千上萬的混血孩子,這些混血的小天使們大多從未見過自己的親生父親,其出生起便在菲律賓貧困的生活。圖為天使城紅燈區go-go-bar內的奢靡場景。5歲的Tristan的父親是一位美籍澳大利亞人,他在一間go-go-bar裡遇到了Tristan的母親Jennifer-Tristan僅在出生一個月時見過自己的父親一面。
  • 地震孤兒的新年心願:希望在夢中看見媽媽
    馬於棠: 9歲 小學5年級學生  新年心願:2009年沒什麼願望。會好好學習,長大當個老師。  現居住都江堰市蒲陽鎮建設村。  12月18日,四川都江堰市新橋之家板房區。   10歲的廖俞涵湊近姐姐的耳朵輕輕說,「我2009年的心願是『在夢中看見媽媽』」。   「你以前沒夢見過媽媽嗎?我都夢見好多次了。」姐姐廖億萍笑著問。   小俞涵有些不好意思,抱著姐姐撒起嬌來。   廖家姐妹同父異母,姐姐廖億萍的親生母親很早就病逝了,父親與後母又都在地震中遇難。
  • 紀錄片《川流不息》今日播出 焦波歷時十年拍攝六位汶川地震孤兒
    六個地震孤兒在北川老縣城廢墟遺址前合影。那些地震孤兒在廢墟前的抑鬱、不安,更是深深刺激了他。回到北京後,孩子們的眼神始終在焦波腦海中揮之不去,做夢都夢見他們的孤苦伶仃。他想:我要為這些孤兒做點什麼?   幾個月後,焦波第二次到達北川,這一次,他想專門尋找一些地震孤兒,了解他們的訴求。
  • 他認養37個孤兒,資助183名兒童,死後卻無錢下葬,引30萬人追悼
    叢飛,原名張崇,遼寧省盤錦市大窪縣人,1969年生於一個農村家庭,因家庭條件困難,初二就輟學,後來通過自己的努力考入瀋陽音樂學院,1992年畢業後南下廣州和深圳闖蕩。初到深圳時,他住橋洞下,吃別人吃剩的盒飯,慢慢的才有了演出的機會,但收入也並不豐厚。後來有一個人發現叢飛能唱能表演,就帶著叢飛演出賺錢。沒想到賺了錢後,那個人卻拿著錢溜了。
  • 29年她只做了一件事 給文昌200多個老人孤兒一個家
    29年她只做了一件事——  給200多個老人孤兒  一個溫暖的家  文昌光榮院院長「英媽」  韓文英(左一)在照顧癱瘓老人。  「韓文英在這裡一呆就是29年,她所有的青春都獻給了這裡的老人和孤兒。」同在文昌市光榮院工作的李大姐感慨萬千。  1986年,18歲的女孩韓文英來到文昌光榮院工作。當時光榮院條件簡陋、位置偏僻,全院僅有4名員工,而韓文英是唯一的女性。  當年,在家人和朋友看來,一個花季少女整天護理行動不便的老人,照料病殘孤兒,無論如何也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 紅樓夢:史湘雲在襁褓中就成了孤兒,父母是怎麼死的?
    簡單一句,道明了史湘雲的身世,史湘雲在襁褓中便成了孤兒,史家作為四大家族之一,也是富貴人家,湘雲的父母為何早逝?留下這麼個女兒孤苦長大。史湘雲成了孤兒後,是跟著叔叔嬸子長大的,賈母也經常接她來賈府住上幾日,史湘雲來大觀園,真是一個開心果一般的存在。這時她大說大笑,活潑又調皮,就是這麼大大咧咧的女孩,一到不得不回家時,情緒就頓時冷落下來。
  • 玉樹災區震後孤兒:嘴裡說不怕 夢中常大喊(圖)
    災區孤兒:嘴裡說不怕 夢中常大喊  廣東志願者醫療隊為地震孤兒開展心理救援 正確引導孩子理解地震宣洩恐懼情緒  廣東心理幹預志願者表示,孩子在地震中心理受創最大,如不及時進行幹預,影響可能伴隨終生。而部分成年災民無法面對親人的死亡,甚至發瘋,同樣需要合理的幹預。
  • 百名玉樹地震孤兒的「老媽」:給了他們一個家
    他們來自青海和甘肅,8年前發生在玉樹的一場地震,讓他們成為孤兒。在這些孩子眼中,何江萍不只是一個照顧他們生活起居的工作人員,而是一個更親近的角色——「老媽」。益童之家的孩子在水邊畫畫  何老媽忙完了一輪,終於騰出了時間,從籠屜裡撿出一個剩下的饅頭,就著豆腐乳吃了。已經快到吃午飯的時間,她匆匆填飽肚子,又趕緊走到廚房,揪著一把蒜薹開始擇菜。
  • 9歲女童被限制消費背後:多人接力守護孤兒身世秘密
    官司持續了數年,直到今年10月26日,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做出二審判決,王林需將房屋返還給陳蔓,陳蔓應在繼承父親的遺產範圍內,返還王林55萬元購房款。11月25日,因未按期執行,鄭州市金水區法院向陳蔓發出限制高消費令。由此,這位9歲女童被放在聚光燈之下。陳蔓的「養母」擔心,這樣一來,陳蔓或身邊人可能知曉她的身世秘密,她幼小的心靈是否能承受。
  • 【致敬】冒雪救治病危孤兒,這位80個孩子的"爸爸"再沒回來...
    「梅爸爸」雪夜救治病危孤兒 自己卻再也沒有回來梅建妻子 王培培:他就跟我講,人家的孩子沒有父母,可可憐了,這一次他的孩子可憐了。2018年1月26日,王培培和親朋好友按照當地的風俗,提前一天給丈夫梅建過三七。梅建生前是渦陽縣社會福利中心的負責人。20天前,他39歲的生命,停止在了這個風雪交加的日子裡。
  • 亦舒《獨身女人》將拍劇,《火星孤兒》《老工人》等劇正式備案
    《火星孤兒》《火星孤兒》是劉洋的第一部長篇科幻小說,豆瓣評分為7.5分。小說將校園生活與科幻結合在一起,場面十分硬核。但在宏大的科幻宇宙下也缺乏了對小說中描述到的物理現象的有力解釋,儘管如此,小說依然是褒大於貶。電視劇《火星孤兒》的備案集數只有12集,相對於這本長篇小說來說,12集的集數應該是有所精簡。
  • 盤點電視劇中孤兒人設,張偉逆襲成功,而他卻害的女主家破人亡
    沒有家庭的羈絆,孤兒的故事總是讓人心疼又帶著敬佩!這讓我們想起了武俠劇《神鵰俠侶》中的經典角色楊過!楊過的父母穆念慈和楊康在比武招親而結識緣分。穆念慈因為裘千丈的一瓶藥關係在鐵掌峰上失身與楊康,後發現已經懷孕,產下遺腹子楊過後因為疾病離開了年幼的他,父親楊康因為殺死歐陽克被黃蓉揭穿,楊康企圖殺死黃蓉滅口,在陰差陽錯的時候手掌擊中了黃蓉身穿的軟蝟甲,軟蝟甲之前染上蛇毒,所以楊康也誤中了蛇毒而亡。穆念慈在病死前囑咐楊過不能為父報仇含恨而去,年幼的楊過一度過著流浪的日子,好在後來被黃蓉郭靖夫婦收留帶到桃花島。
  • 住600元出租屋,資助孤兒 藍天救援隊許挺秀、尹起賀還有這些不為人...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黃磊 文 李博/圖2019年8月25日,深圳4名藍天救援隊隊員在惠州白馬山救援17名被困驢友,在送走最後一名被困驢友後,許挺秀、尹起賀不幸遇上山洪暴發,壯烈犧牲。山洪爆發前夕把安全帶給了驢友8月24日晚,天空下起暴雨,一支24人的戶外探險隊在惠東縣白馬山發生意外,一名女驢友墜崖導致腿部及臉部嚴重受傷。暴雨下,山洪隨時可能爆發。接到求助的藍天救援隊立即啟動山野救援應急響應,正好在惠州訓練的隊員尹起賀、許挺秀等4人立即趕往救援。
  • 吉安歐陽曄,金榜題名卻仕途不順,靠撫養孤兒歐陽修得以名垂千古
    北宋鹹平三年,也就是公元1000年。那時候還沒有永豐縣,當時的永豐縣只是吉水縣管轄的永豐鄉。這一年,永豐沙溪瀧岡的歐陽家族,一下子出了兩位金榜題名的進士。瀧岡村的一對親兄弟,兄長歐陽觀,弟弟歐陽曄,在同一榜高中進士。歐陽觀和歐陽曄,都是歐陽偃的兒子。歐陽偃出身書香門第,他和兄弟們都是南唐的朝廷命官。歐陽偃的弟弟歐陽儀,也是金榜題名的進士。
  • 還記得《孤兒怨》扎馬尾的小女孩嗎?如今已長大成22歲正妹!
    《孤兒怨》不知不覺已經是11年前的電影了,現在影業宣布要重啟製作前傳電影,不過當年的童星女主角已經長大超多,不得不換女主角啦!你是否還記得在2009年上映的驚悚電影《孤兒怨》呢?當時電影海報登出了雙馬尾小女孩的肅穆神情,令大多數影迷幾乎都一見難忘。
  • 汶川地震孤兒在福州成長:災難不應是人生標籤
    五年前,他們從四川地震災區來到福州,那時雷雨天風吹動樹葉都會令他們本能地恐懼。如今,他們笑容燦爛、內心純真,和普通孩子一樣愛玩愛鬧。他們是汶川地震中的孤兒和單親孩子,是從災難中倖存下來的小不點。  福州如何撫平他們的傷口?這五年,他們學習、生活得如何?國慶前夕,記者走近這些孩子。
  • 孤兒難過活,哥嫂既不疼春冬不停歇,寄望寫信封講於故人聽
    孤兒難過活 哥嫂既不疼 春冬不停歇 寄望寫信封 講於故人聽這首描寫孤兒的詩歌,是漢樂府著名的悲情詩。這首詩,是官員從鄉間搜集生活素材收集而成的鄉間詩歌。詩歌的創作者已經無法考證,不知是哪朝哪代的人所寫,只知道它流傳於農村生活當中。這首詩歌深切地反映了社會生活當中的黑暗面,尤其是孤兒沒有人去撫養獨自生活,或者是寄人籬下所遭受到的苦難與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