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段時間最火的莫過於豬肉了,隨著豬肉價格的瘋漲,豬儼然成了網紅一般,網上關於豬肉的段子層出不窮,大家開心之餘,也不得不為豬肉漲價買單,紛紛吐槽如今不僅要吃不起豬肉了,連豬跑都要見不著了,這是為何呢,且聽我慢慢道來。
俗話說得好,物以稀為貴,豬肉價格的瘋漲也逃脫不了市場供求關係的影響,現在是供不應求的狀態,價格自然會漲,隨著非洲豬瘟的蔓延,國內生豬產量急劇下降,部分地區甚至直接沒有,這就導致了豬肉產量大幅減少,豬肉的價格自然就漲了上來。而作為百姓日常生活中最不可缺少的葷菜,豬肉自然是關乎民生大計的,相信政府會很快調整好供求關係,穩定住市場價格,我等升鬥小民大可不必擔心!
那麼作為國民葷菜,古人又是怎麼對待吃豬肉這件事情的呢,相信跟我一樣好奇的小夥伴不在少數,今天我們就來根據幾首古詩來一窺究竟。
豬肉頌
作者:蘇東坡
淨洗鍋,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人不肯吃,貧人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這首詩出自大文豪蘇東坡先生之手,由詩可以看出,古時的豬肉價格便宜且上不得臺面,但大詩人卻不計較,不僅吃而且還吃出了方法,吃出了味道,也為後人留下了」東坡肉」這道菜,傳為佳話。
其實從故事中也可以看出豬肉在中國的餐桌上有著相當悠久的歷史了。
在北朝民歌《木蘭詩》中,就有木蘭打了勝仗凱旋而歸,回到老家,「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宋代陸遊在《秋詞》中,描寫了秋天豐收的場景,鄉裡老少歡慶豐收,「鄉閭老稚迭歌舞,灶釜日餐豬羊烹。」
豬肉最早出現在《詩經》中,」執豕於牢,酌之用匏,食之飲之,君之宗之」。這裡的「豕」即指的就是豬了。
說了這麼多,相信小夥伴們對豬肉的歷史也有了大致的了解了,那麼大家都喜歡吃什麼做法的豬肉呢,吃貨們歡迎下方留言討論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