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填鴨說史(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豬肉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是最為常見的一種食物。我們可以將其拿來烹飪,做出各種各樣美味可口的美食。可是在古代,豬肉似乎沒有像今天這樣流行。那麼,古代的豬有什麼不一樣嗎?我們現在來了解一下。
在古代,古人們最常吃的肉類食物一般都是狗肉和羊肉。在宴會上主人會燒上幾道美味的狗、羊肉來款待賓客,但是很少會使用豬肉。
01古人愛吃狗肉,到清朝豬肉才普及
秦漢時期,泗水亭長劉邦就曾經到樊的店裡去蹭吃狗肉。
後來劉邦打天下之後,樊噲也成為劉邦的一員大將。
由此可見,在上古時期狗肉是較為日常的。
其實蘇軾曾經說過,豬肉太騷,所以沒有辦法得到普及。在宋朝吃豬肉的人多了,但仍不是主流食物。這種情況直到清朝才發生巨大的轉變。
清朝統治者酷愛豬肉,他們不僅日常會吃,而且還會用來祭天。
久而久之,吃豬肉就成為一種身份的象徵。再加上明朝時期辣椒香料的引進,讓豬肉的騷氣被掩蓋,使得豬肉的受眾群體逐漸擴大。因此豬肉在這時才算是大面積普及起來。所以,古代的豬和我們當下的豬是不一樣的。發展到今日,豬肉已經相當普及了。
可是,即便如此,還是有很多的宗教信徒不習慣吃豬肉。他們甚至禁止吃豬肉。而原因之一,便是認為豬肉不純潔。
這些不吃豬肉的宗教有哪些?為何會認為豬肉為不純潔呢?
02豬肉的不潔體現在哪?
伊斯蘭教的信徒肯定是不吃豬肉的。
因為在他們的宗教書籍《古蘭經》中就有記載,自死物、血液、豬肉為不潔之物。
此外,一些猶太教和基督教成員也是不吃豬肉的。
那麼,豬肉為何會被打上不潔的烙印呢?這還是得從豬的自身找起。
首先是豬更不注重自己的衛生問題,在一些豬圈中,豬的身體往往是髒兮兮的,而它們身上的那些髒東西,大多是它們身體裡排出來的穢物。而且豬不挑食,它們所吃的那些飼料也是不太乾淨的。因此,現在豬的習性來看,豬確實是不太愛乾淨的物種。
此外,洗的習性也是較為殘暴的。豬再有吃的時候,會比較溫順,但是一旦被餓著了,那麼它們將會六親不認,連自己的孩子也會吃掉。
第三,豬不十分注重血緣關係。它們時常會發生一些亂倫的現象。所以在習性上,豬也是不純潔的。
此外,豬的樣貌太過醜陋。現在豬八戒一詞時常會被用來罵人。這也就是豬的外貌太過醜陋的原因。豬不僅醜陋,而且性格貪婪。這一性格特點也被《西遊記》中的豬八戒影響給準確詮釋出來。
豬八戒愛貪小便宜,又貪戀美色,同時又不太聰明。這就是豬的本性。
豬八戒雖說是一個藝術形象,但還是較為貼近豬的天然性格的。
所以,豬的貪婪、懶惰、醜陋、愛美色、會亂倫、不愛乾淨等陋習讓一些宗教的信徒避而遠之。在他們的世界裡,豬就是一種不可以食用,不可以為伍的生物。
不過,對於我們這種不信教的尋常人來說,豬肉則是一種絕美的佳餚。現在想想就垂涎三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