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主要的肉食來源為什麼是二師兄?豬肉什麼時候成為主角的?

2021-01-09 如菊陪你聊歷史

中國有個字「家」,這個字上寶蓋頭,下豕。寶蓋頭是門也是宅,豕是豬。有房子有豬便有了家。可見在中國人的生活中,豬佔據了何等重要地位。

中國是藍星上生豬飼養第一大國,也是吃豬肉第一大國,每年世界上生產的大部分豬肉都被我們吃了。那麼,為什麼不是牛,不是羊,偏偏是豬成為了我們的主要肉食?

中國人吃豬肉絕對是自古以來

《三字經》有云:馬牛羊,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這裡的「豕」就是指的豬,只是二師兄在古代地位並不高,排在六畜的最後一位。

漢字中豬、彘、豨、豚、豕都是「豬」的意思,表示的是種類不同。由於地域廣闊,各地對八戒的稱呼不盡相同。西漢楊雄編撰的我國第一部詞典《方言》卷八:「豬,北燕朝鮮之間謂之豭;關東西或謂之彘,或謂之豕;南楚謂之豨。其子,或謂之豚,或謂之豯,吳揚之間謂之豬子。」

具體來說,大致有如下區分:

1、豬:豬類的統稱。豬原來指的是烹煮的豬肉,後來就變成對於豬這種動物的稱呼。

2、彘:大豬,野豬。和豕、豚相比,彘身上多出一支箭,這說明,彘是獵獲的,另外,與豚豕相比,彘的頭上也多出牙。

另外,這個字下面還有兩個「匕」,這是它曲起來的兩條腿。《說文解字》曰:「後蹏廢謂之彘」。蹏,即蹄,因為是中箭而死的豬,後腿已經無法直立,所以只能蜷著腿趴在那兒了。因此我們就可以很明確地知道,「彘」最初指的是野豬。

3、豚:小豬,《說文解字》說:「豚,小豕也。」 《孟子 梁惠王上》的「雞豚狗彘之畜」,應該是按照個頭大小來排列的。

4、豕:從甲骨文和金文字形上來看,豕就是一隻耳大嘴長、身體滾圓、小短尾巴的豬。

家豬是野豬被人類馴化後所形成的亞種,獠牙較野豬短,距今一萬年左右野豬被人類馴化,時間晚於狗早於貓。

豬雖然排在六畜最後一位,但是比起其他肉類,地位算是高的。《國語·楚語下》:

天子舉以大牢,祀以會;諸侯舉以特牛,祀以太牢;卿舉以少牢,祀以特牛;大夫舉以特牲,祀以少牢;士食魚炙,祀以特牲;庶人食菜,祀以魚。

大牢,又稱太牢,指的是牛、羊、豬;少牢指豬和羊,沒有牛。

天子平時吃的是大牢,牛羊豬俱全,祭祀的時候,就要供上三份大牢;諸侯平時吃的是牛,祭祀時只需要供上一份大牢;公卿平時吃豬肉和羊肉,祭祀時需要供上一份牛;大夫吃其他不配擁有姓名的牲畜(比如雞鴨兔子等),祭祀時只需要供上豬肉和羊肉;士人吃魚類,祭祀時要供上其他不配擁有姓名的牲畜;而百姓吃菜,祭祀時只需要供上魚類。

此處可以看出,豬是作為祭祀的三牲之一,但是地位是三牲中最低的。

《國語》中關于越王勾踐的內容中有一段:「生丈夫,二壺酒,一犬;生女子,二壺酒,一豚。」越王勾踐為了短期內提升國內人口,規定生兒子,國家獎勵兩壺酒、一條狗,生女兒,獎勵兩壺酒,一頭豬。這表明了兩個意思,一則是在春秋時,養豬已經極為普遍,另外則是,那時候豬的地位還不如狗。

二師兄的逆襲

有一種說法是雖然明朝的皇帝姓朱,但是偏偏是這個時候豬肉成為了中國人的主要肉食,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元代時期蒙古人傳來了閹割技術,這讓豬肉的產量和口感也開始提升,豬肉再也沒有臊味,因此,豬肉開始逐漸在中國佔主導地位。

其實,這個說法是錯誤的。漢人早在夏商時期就掌握了閹割技術,甲骨文中有關於閹割豬的字符。這門技術不複雜,犬之去勢者曰猗,牛曰犗,羊曰羠,人則叫閹人、太監。《禮記》載:「豕曰剛鬣,豚曰腯肥」,意思是未閹割的豬皮厚、毛粗,叫「豕」;而閹割後的豬則長得膘肥臀滿,叫「豚」。民間也有說法是,把自幼去勢後「牡豕」與自幼割閹後的「牝豕」統稱為肉豬。八戒之所以好色,《西遊伏妖篇》裡交待得很清楚,因為他叫豬剛鬣,惹事的煩惱根沒被割去。而豬肉在漢人飲食中逐漸佔據主導地位則是在宋朝(特別是南宋)時期。

我們的祖先原本是遊牧民族,遊牧民族的特點是以放牧狩獵為主,因此他們無法長期定居。比如張衡的《西京賦》中就記載「 殷人之屢遷 , 前八而後五」,說的就是商代國都多次遷移,五百年間前前後後搬了十三回。周滅商後,中國正式進入農耕時代,先輩們的養豬大業開始從放牧逐步進步到圈養。

雖然古人從很早之前就開始養豬了,但是與牛羊一樣,都還是以放牧形式為主的。牛羊群居,一般會有頭羊和頭牛的存在,易掌控,但豬個體意識強,不服管。牛羊吃草就可以長膘,而豬是雜食性的,豬不能光吃草,它還需要攝入五穀雜糧、剩飯剩菜什麼的。這樣就導致養豬的成本急劇增高,且極其耗費人力物力。正因為此,豬得以添列三牲之一。

牛、羊、豬貴為「大牢」,是只有國君及卿大夫才有資格享用的佳品,至於底層百姓,平時吃菜,偶爾摸點魚蝦,通常只能在逢年過節及慶典時將吃肉作為一種享受。

牛雖然為「大牢」之首,上古時期亦用於祭祀與食用。但自從先秦時期鐵犁、牛耕出現後,牛成為重要的勞動工具,歷朝歷代三令五申禁止宰殺耕牛,甚至出現了如果想吃牛肉,則要冒著人命換牛命的風險,遂令牛肉逐漸淡出肉食行列。至於《水滸傳》中大碗喝酒、大塊吃牛肉的情節,實在是梁山好漢對統治秩序挑戰的誇張描寫。

漢朝時,豬肉與羊肉一度曾在國人的飲食中平分秋色。漢代既有「澤中千足彘(250隻豬),此其人皆與千戶候等」的記載,亦有許多人家擁有「千足羊(250隻羊)」的說法,足見養豬與養羊在當時都是主要的畜牧業。

漢朝時,養豬不僅是為了吃肉,也為了積攢有機肥。我國最早的一部農書《氾勝之書》就提到「溷中熟糞」。

漢代對每種牲畜的圈都是有命名的,溷在當時指的就是豬圈。「溷中熟糞」指的就是豬圈中的豬糞尿、人糞尿和其他物質充分混合、腐熟了的肥料。

《漢書燕刺王劉旦傳》:「……廁中豕群出,壞大官灶」。顏師古的註解:「廁,養豕溷也」

廁所和豬圈連在一起,這已經被考古文物證實。1987年在河南三門峽市出土的漢代隨葬陶器,名為「東漢綠釉陶豬圈」。豬圈呈圓形,圍欄鏤空,欄裡頭有隻大肥豬,豬圈旁邊,圍著個方形廁所,外頭有樓梯接著廁所門,糞坑和豬圈是相連的。

由於在廁所養豬,豬的飼養環境給人的感官就是髒亂,其食物來者不拒,泔水、排洩物什麼都吃,所以貴族一般不吃豬肉,貧民百姓也沒有將豬肉烹飪去除羶味的本領,因而也僅僅將豬肉作為其他肉食的補充。

進入魏晉以後,豬的飼養規模開始萎縮,羊肉從此成為中國人主要肉食長達千年之久。南北朝時期的《洛陽伽藍記》已稱「羊者是陸產之最」。唐代文人筆下經常出現的是「羊羔美酒」,豬肉卻鮮有提及,這從《太平廣記》中有關唐代肉類的記述總共有105處,羊肉獨佔47處,而豬肉只有12處便可見一斑。

到了宋代,羊肉飲食已成社會時尚。宋朝宮廷御廚一年開銷「羊肉43萬4463斤4兩」,而豬肉只用掉「4131斤」,還不及羊肉消耗量的零頭,「御廚止用羊肉」甚至成了兩宋皇室的「祖宗家法」。比較有意思的是,同時期北面遼、金上層卻喜吃豬肉,大概是物以稀為貴。

宋朝是封建社會經濟最發達時期,養豬的規模擴大,養豬產業鏈條不斷延伸。《東京夢華錄》記載:「唯民間所宰豬,須從此入京,每日至晚,每群萬頭者。」

從此可以看出,起碼是在北宋一線城市東京汴梁,豬肉已經漸漸走入尋常百姓的生活中,雖然皇家和士大夫們喜食羊肉,豬肉地位遠不及羊肉,但是也成為了主要肉食品。

「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蘇東坡特別提到富貴之人不肯吃,表示在首都以外的地方,豬肉仍然不是主流肉食。而烹飪豬肉的技巧,還沒有從首都流傳開來,普通百姓不知道怎麼煮肉。美食家蘇東坡於是開始教人們如何做豬肉料理:

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

這個方子發展到現在就成為了家家戶戶的當家菜——紅燒肉。

從皇家到汴梁市民,再到黃州民間,此時豬肉正處於一個過渡時期。皇家等上層吃羊肉,但也不拒絕豬肉,普通首都民眾則已經接納豬肉成為主要肉食,但是在鄉野地方(比如黃州),由於豬肉加工工藝的限制,人們思想還未轉變,吃豬肉還不是主流。

經過了上百年的發展,到了南宋後期,豬肉終於推廣到了民間。豬肉真正成為中國人最為主要的肉食,主要是在明清時期。

明朝前期給皇家做飯的機構叫光祿寺,據《明會典》記載:凡歲派光祿寺牲口十萬隻,看下圖:

天蓬元帥以比羊多了近一倍的優勢在皇家御膳拔得頭籌。

朱元璋的早膳菜單:羊肉炒、豬肉炒黃菜、蒸豬蹄肚、兩熟煎鮮魚、香米飯、豆湯、泡茶。和豬有關的菜餚就有兩道呢。

正德皇帝朱厚照在歷史上屬於比較胡鬧的皇帝,他曾經因自己姓朱,且屬相是豬,因而突發奇想下詔不得養豬,違者充軍。可是皇帝本人特別愛吃豬肉,沒過多久,就廢除了禁令。

再來看一看萬曆皇帝的御膳菜單中的肉食部分:

燒天鵝、燒鵝、清蒸雞、暴醃雞、川炒雞、燒肉、白煮肉、清蒸肉、豬屑骨、荔枝豬肉、鱘鰉鮓、蒸魚、豬耳脆、煮鮮肫肝、玉絲肚肺、蒸羊、燌羊。

不僅有肉,而且豬耳朵等下水也進入了皇上的菜單。《明宮史》記載,在皇家過年的食譜中有燒豬肉、豬灌腸、豬臂肉、豬肉包子等,可見此時的豬肉烹飪技術已經相當成熟,從皇室到民間,豬肉成為了國民最為常見的肉食品。

建立清朝的滿族源於北宋時的女真,女真人愛吃豬肉,滿人自然也愛食用豬肉,豬肉一躍成為國民日常第一主食肉類,而且清代連祭祀都以豬肉為主,一改古代太牢(牛羊豬)中以牛肉為主體和最高地位的祭祀風格,豬肉成為祭祀的主體,成為「胙肉」的核心肉類。

乾隆71歲時在除夕夜舉辦了御宴,所用的食材如下:

「豬肉65斤,豬肘子3個,豬肚2個,小肚子8個,膳子15根,野豬肉25斤,大小豬腸各3根。肥鴨1隻,菜鴨3隻,肥雞3隻,菜雞3隻,關東鵝5隻,野雞6隻,魚20斤。羊肉20斤,鹿肉15斤,鹿尾4個。」

可見豬肉的地位已經遠高於羊肉。

八戒為什麼能夠成功?

野豬有東南亞、歐洲中部、南亞三個亞種,印度次大陸上由於宗教的影響,別說吃豬肉了,牛都成了神牛,是吃不得的;西亞很早就馴化了野豬,時間甚至早於東亞,由於某教的興盛,這裡的人們漸漸告別了豬肉。某教認為豬肉是骯髒的食物,會帶來疾病和晦氣,另外,豬後背只有一根筋,不能左右擺頭不能回望,這與某教講究回溯既往是不相符的,這也是豬肉被某教排斥的原因。歐洲人是吃豬肉的,有很多豬肉美食,德國的豬肉香腸種類甚至比我國還多,但是,二師兄在歐洲最終也沒能像在神州這樣完成漂亮的逆襲佔據肉食榜榜首。

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幾個方面:

1、馴化時間的早晚導致的食用習慣差異

東亞大陸上很早就馴化了野豬,而在歐洲,他們直到中世紀,還沒有完全的馴化野豬。那時候歐洲人養的豬還是青面獠牙,滿身黑毛,跟野豬似的。而且,歐洲人由於文明程度低,很晚才掌握閹割技術。所以肉類就以牛肉、羊肉和雞肉為主。

2、香料的作用

做過飯的人都知道,如果沒有八角、桂皮、豆蔻、花椒等調料,煮出來的肉別說吃了,聞著都一股腥氣,讓人倒胃口。中國地大物博,香料種類很多,不過,大部分香料產地幾乎都在我國的南方省份,隨著經濟的發展,南北方物資交流,香料自然不成為問題。然而,歐洲的緯度與我國北方類似,幾乎沒什麼香料,導致歐洲人煮出來的肉又腥又騷,這種狀況直到大航海時期才改觀,歐洲人為爭奪香料甚至彼此大打出手。

3、文明發展程度及地理環境因素

羊需要放養,不太適合圈養,豬剛好相反。由於中國農耕文明高度發達,草地大都開墾為耕地,大面積的草場恰恰是中原和我國南方地區缺乏的。圈養需要提供人工飼料,豬不挑食,因而養羊相比養豬來說成本略高。歐洲由於不是非常純粹的農業文明,古代歐洲文明程度低,耕地少,人口不多,溫和的氣候也適合生長優質的牧草,因而歐洲的牧羊犬比較多。

隨著遊農經濟向定居農業經濟的過渡與發展,以及種植業的大力開發,飼養豬的成本逐漸降低。古代中國一直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地區,人口的大量增加,牧場少耕地多,無法滿足肉食需要,而豬比較好養,繁殖力和肉的產量又高,所以豬肉逐漸代替牛肉、羊肉和狗肉而成為中國人肉製品的第一選擇。

相關焦點

  • 豬肉是什麼時候成為中國人餐桌上主要肉食的?古代人們吃什麼肉?
    豬肉價格為什麼這麼貴,原因很多,比如非洲豬瘟,豬周期,禁止散戶養豬,飼養成本上漲等,今天我們不探究價格為什麼貴的問題,我們看下中國人是從什麼開始大規模吃豬肉的。如果一種食物要大規模推廣,要至少具備:一是這種食物數量足夠多,能夠滿足很多人的需求;二是加工的方式簡單且做出來的大多數人喜歡。
  • 央視主播喊話「二師兄」別任性:這樣才會「豬」事順利
    來源:央視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原標題:主播說聯播丨剛強喊話「二師兄」別任性,這樣才會「豬」事順利今天是12月10日,國家統計局今天發布11月份CPI。受豬肉等價格的上漲推動,11月全國CPI同比上漲4.5%。「二師兄」繼續任性地「放飛自我」,主播剛強對此怎麼看?剛強:前一段時間,我們曾說過「二師兄」有點飄。根據國家統計局今天發布的最新數據,11月份豬肉價格仍在高位。有人可能會說,前一陣子國家不是打出了一套組合拳嗎?為什麼還沒把它拽下來?打組合拳不假,但出臺政策不是變魔術,這「二師兄」估計也是個慢性子,長肉要時間。
  • 那明朝的豬叫什麼?明朝人還敢吃豬肉嗎?
    豬在中國大地上歷來是重要的肉食來源,在我國的歷史源遠流長,在華夏的土地上,早在母系氏族公社時期,就已開始飼養。皇姓和豬諧音,明朝的豬應該叫什麼?明朝人還有豬肉吃嗎? 在明朝歷史上其實還是有很多文字獄的,尤其是在朱元璋時期更是嚴酷,朱元璋出生草根,在當上皇帝之前為了生活當過和尚、參加義軍,不幸的青少年生活讓朱元璋心裡其實還是自卑的,所以登基以後凡是有賊,禿等字眼的句子都會被嚴查,一旦發現情況核實,立馬就是大開殺戒。
  • 豬肉越來越貴,為啥飯店的肉食價格不變?商家一語說破,你怎麼看
    豬肉越來越貴,為啥飯店的肉食價格不變?商家一語說破,你怎麼看相信大家都知道這段時間受非洲「豬瘟」的影響,這國內的豬肉價格是非常昂貴的。就連平時經常在吃的五花肉,瘦肉一斤都要三四十塊錢呢,這個價格是一點都不便宜的呢。
  • 新年一起揭秘「二師兄」的前世今生!
    別看它們外表憨態可掬,其實超級聰明,而且本領多多,什麼看家護院、表演、提供藥物成分等,都不在話下。在神話小說裡,它是人見人愛的「天蓬元帥」,在科學家眼中它是奔跑在前沿科技的英雄,長白山森林裡它又是生態鏈條中的重要一環……我們趕快去認識一下大壽星們吧!
  • 回到古代,年夜飯都吃什麼?
    來源 | 人民論壇VIP轉載請註明來源在春節前的這一晚,是中國的除夕,是全家一起吃年夜飯的時候。現在的年夜飯越來越豐富,但要是在古代,中國人在年夜飯上能吃到些什麼呢?跟思響哥一起來看!餃子、湯圓成為過年必吃食品說起中國人過年必吃的東西,餃子在唐朝時已出現雛形,在宋朝稱為「角子」,在元朝被叫做「扁食」(來自蒙古語或回回語,在一些地區沿用至今),後來也有「水點心」、「煮餑餑」等名字。
  • 一文了解「二師兄」咋交易 生豬期貨1月8日上市!
    一文了解「二師兄」咋交易 生豬期貨1月8日上市! 滾動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01-04 14:09:06 大商所31日發布通知稱,生豬期貨已由中國證監會批准同意在大連商品交易所上市。生豬期貨自2021年1月8日(星期五)起上市交易。
  • 早餐店的豬肉包,用的都是什麼樣的豬肉?有好有壞
    早餐店的豬肉包,用的都是什麼樣的豬肉?有好有壞但你一大清早起床刷牙洗臉之後你第一件事情想的是什麼呢?如果你想的是吃什麼早餐而不是別的那麼恭喜你有一個非常健康的生活方式。對於南方的朋友來說,豆漿、油條、包子就成為了非常標準的三種選擇。特別是包子,在油條因為衛生和安全問題逐漸被人們拋棄的時候,包子逐漸地成為了很多人早餐的首選。當然肉包子還是菜包子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今天我們要著重說的是肉包子。我們都知道市場上賣的肉包子價格有高有低,高的可能要三四塊錢一個,便宜的一塊錢就能買到。不知道大家是否會很好奇,豬肉包子裡的肉餡到底是用豬的什麼部位做成的呢?
  • 千年後,豬肉,把我與蘇軾連在了一起
    2000年,電視劇《春光燦爛豬八戒》熱播後,又相繼有《福星高照豬八戒》和《喜氣洋洋豬八戒》兩部電視劇熱播,這個《西遊記》裡的二師兄可謂風生水起,炙手可熱。進入2019年下半年,繼「春光」「福星」「喜氣」熱播劇後,「二師兄的肉」豬肉又以連續「暴漲」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有人戲稱:二師兄的肉比師傅唐僧的肉都貴了。這個二師兄有何能量竟令世人對他如此折腰,哪麼?
  • 肉食者的福音,那些好吃的肉從什麼時候開始上了人們的餐桌?
    可要知道圈養牲畜並不是一開始人們就會去做的,各朝各代也都有自己不同的喜好,那麼這些肉到底是什麼時候端上人們的餐桌呢?歷朝歷代的人到頂很喜歡吃哪種肉呢?早在先秦時代,人們飯桌上大多以素菜為主,主要飼養的牲畜是雞,逢年過節殺只雞吃吃算得上一件大事了。如果你到別人家裡做客,別人殺了只雞說明你在人家心裡算得上貴客了。
  • 對於肉食動物來說,從來就沒有什麼物美價廉
    初期為推動消費者線上消費習慣的養成,網際網路公司採用補貼進行誘導,或許還有些道理,但隨著競爭的激烈和構建商業版圖的野心,免費和補貼成為了更多巨頭的必選手段。根本就不需要品牌的形成過程和消費者的正常認知,直接就是傾銷。能力和技巧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資本。消費者沒理由不迅速地去適應這樣的市場,比價格,誰價格低跟誰去,誰補貼多跟誰走。很多人不再把質量放在了跟價格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 為什麼豬肉上面印章顏色不同,其中有什麼原因嗎?大家一起來看看
    豬肉身上有印章的代表著什麼呢?一起跟著小編來看看吧豬肉價格一波三折剛才我們已經說過了,2019年的時候,肉的價格,開始上升趨勢,很多人感慨,想到有一天豬肉的價格也會這麼高。由於豬肉價格的上漲,這也間接的令其他各種肉類的價格也都面臨著漲價風險。
  • 煮豬肉,切記「3放2不放」,放錯了,豬肉腥柴不入味,吃如嚼蠟
    入冬後,一天比一天寒冷,為了抗寒,很多人為了抵禦寒冷,都會給身體攝入大量的肉食,來積蓄能量。四季中,大多時候是以菜肉相配,或者是只蔬不肉,唯有冬天,很多人都喜歡吃點肉,給身體補充更多的能量。尤其是肥瘦相間的「五花肉」,不管是做紅燒肉,還是煮著吃,都很有特色。
  • 龍大肉食:公開發行可轉換債券申請文件反饋意見的回覆(修訂稿...
    (二)項目實施的必要性 1、積極響應國家關於穩定生豬生產政策的需要 養豬業是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豬肉是我國大多數居民最主要的肉食品。發展生豬生產,對於保障人民群眾生活、穩定物價、保持經濟平穩運行和社會大局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 竟然不是二師兄!人類吃的最多動物是什麼
    原標題:竟然不是二師兄!人類吃的最多動物原來雞1月20日,據外媒報導,糧農組織統計的五十年來全球農場動物貿易數據顯示,2017年每年被運輸出口的動物是1967年的近15倍,該數字正不斷上升。報導中指出,在2017年,每年有近20億隻動物被裝到輪船或貨車上,運輸時間從幾個小時到六個星期,甚至更長。
  • 二師兄長膘,竟然靠這種粉藍色的「夢幻」液體?
    波爾多液(Bordeaux mixture)是最早的無機殺(真)菌劑,其主要殺菌成分是銅離子,也是我們今天的主角。那麼,用無機金屬離子殺菌這麼美(gui)妙(yi)的主意是怎麼產生的呢?也正是依賴於銅元素廣譜、高效的殺菌作用,過去很多醫院設施、自來水管道都喜歡用銅作為主要材質。
  • 明星耳朵不簡單:趙麗穎有大耳怪,柯震東像二師兄,範冰冰像精靈
    1、範冰冰範冰冰火這麼多年,已經成為了一線的大牌明星,話說前兩天還鬧得範冰冰都出了律師公告,對於這樣的事情我們不得而知,他們的內幕怎麼樣,但是我們可以看看我們能夠看到的。從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範冰冰的耳朵中間部分的耳骨是凸起來的,外耳輪是往外面翻的,能夠清晰的看到範冰冰的耳朵其實是標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