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食者的福音,那些好吃的肉從什麼時候開始上了人們的餐桌?

2021-01-10 妝匣玉珍

現在菜市場肉類豐富,雞鴨魚牛羊豬,各種肉類供人挑選,品種繁多。可要知道圈養牲畜並不是一開始人們就會去做的,各朝各代也都有自己不同的喜好,那麼這些肉到底是什麼時候端上人們的餐桌呢?歷朝歷代的人到頂很喜歡吃哪種肉呢?

早在先秦時代,人們飯桌上大多以素菜為主,主要飼養的牲畜是雞,逢年過節殺只雞吃吃算得上一件大事了。如果你到別人家裡做客,別人殺了只雞說明你在人家心裡算得上貴客了。吃肉這種事在先秦時期比較少見,牲畜的圈養在那是還不普及,主要的肉食除了雞,就是山裡打得野味。

到了漢代,人們生活終於安定下來了,開始搞農業和畜牧業了,大批量地養豬,牛羊這種需要放養型的大型牲口飼養的人依然比較少。豬肉是漢代比較常見的肉食,最著名吃豬肉的場景就是鴻門宴上項羽給樊噲的大豬蹄子,樊噲直接用刀削了生吃。生魚片吃得也比較多,此外狗肉也算是漢代人比較喜歡的肉食。撇去飼養難度不提,漢代人對豬、羊、牛、雞、狗、魚都很喜歡,幾乎沒有上下之分。

到了唐朝,物資越來越豐富,人們的選擇越來越多,對於肉食的喜愛程度也有了變化,唐朝的時候,窮人還是平常只能吃得起雞,但普通人卻開始以羊肉為主要肉食,什麼炙羊、蒸羊、過廳羊、羊肉麵條在街頭司空見慣,各種餡餅、包子、餃子也是以羊肉餡為主,貴族官員更是幾乎非羊肉不吃。

雖然吃羊肉的人多了,但是作為一向被相提並論的牛肉在唐朝卻沒有人敢吃,因為唐朝禁止吃牛肉,為了保護耕牛,不能吃牛肉,這也是出於一種對農業的保護。沒有牛肉用來解饞,作為北方少數民族起家的李唐王朝就更青睞羊肉了。但是到了唐朝,原本深受漢代人們喜愛的狗肉倒不受人們待見了。唐朝人民看不起吃狗肉的人,而當時的高麗喜歡吃狗肉,如果有唐人吃了狗肉就會被人嘲笑作高麗人,這也算拐著彎罵人的地圖炮了。

到了宋朝,就更喜歡羊肉了,甚至到了不吃豬肉只吃羊肉的地步,當然這還是指王公貴族,普通百姓由於生活水平限制,能有肉吃就不錯了。而宋朝宮廷,每年能吃掉四十多萬斤羊肉,在宮宴上,羊肉製品的菜多達11道,可見宋昌皇帝有多喜歡吃羊肉。

相關焦點

  • 豬肉是什麼時候成為中國人餐桌上主要肉食的?古代人們吃什麼肉?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6月份全國豬肉價格上漲3.6%,豬肉價格因疫情影響下降的趨勢隨著全國疫情的好轉,從6月開始重新進入上升通道。豬肉價格為什麼這麼貴,原因很多,比如非洲豬瘟,豬周期,禁止散戶養豬,飼養成本上漲等,今天我們不探究價格為什麼貴的問題,我們看下中國人是從什麼開始大規模吃豬肉的。
  • 內蒙,就是肉食者的天堂
    提起內蒙,你會想起什麼?內蒙,就是肉食者的天堂騎馬射箭蒙古包?還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 提起內蒙,我只覺得肉好吃。而在每一個肉食愛好者的眼中,內蒙就是羊架子肉燒麥爆肚和大骨頭抻面的代名詞啊!放眼望去,廣袤無垠的科爾沁草原上除了手把肉的味道就只剩下醉人的馬奶酒香。
  • 維多利亞時代的瘋狂肉食者:吃遍「動物園」,包括腐爛的美洲豹
    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位「瘋狂肉食者」,名叫弗蘭克·巴克蘭(Frank Buckland),出生於1826年,是英國維多利亞時代最瘋狂的博物學家之一。在現代人的觀念裡,保護野生動物,已經不僅僅是一句口號。但是對於200年前的人們來說,所有動物都是可以吃的,區別只是好不好吃。至少到了19世紀初,英國人依然喜歡吃一些「野味」,比如海豹、海豚,以及各種各樣的鳥類。
  • 素食文化:肉食者與素食者巔峰對決:吃什麼才對
    編者按:美國CNN最火爆的訪談節目日前播出了一期超級大辯論,對陣雙方分別是有名的肉食大廚和火遍全美國的電視主持人,在激烈的對決中,我們不僅了解到相關的知識,更是讓許多人對於飲食到底該吃什麼產生了興趣,由此引發了更為熱烈的網絡參與。在司空見慣的飲食習慣中,為什麼有的人要選擇吃素?
  • 大年初一,請將這4道「硬菜」擺上餐桌,好吃又有營養,寓意也好
    過完年,明天就是大年初一了,大家便開始走親訪友拜新年,有些家庭老人年紀大了,開始由年輕人準備飯菜了。這可是難倒了不少年輕媳婦,不知道餐桌上該擺哪些食物,既能滿足眾人的口欲,又能符合新年第一天的飲食講究。確實,新年第一天的飯菜還是有些講究的。比如剩菜剩飯、鹹菜等這些不利於健康的食物就不要擺上桌了。
  • 「肉食者謀」與周代公務餐
    命題似乎邏輯上說不過去,因此誰是肉食者一直存在著爭議和猜測。或以為指吃肉的人,引申為有權位的人或俸祿豐厚的人;或稱指古代享受公膳食肉待遇的高官。但是,人們對這樣的解釋並不認可。所以,又有引用西方精神分析學派、醫學界觀點認為,食肉容易得富貴病,與精神疾病互相影響,輕者腦殘,重者出現聾啞癲癱等官能疾病,自然目光短淺。照這樣理解,是不是素食主義和雜食主義一定會深謀遠慮呢?
  • 肉食者謀之
    腦海裡突然浮現《左傳·曹劌論戰》裡一句話,「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將「吃肉的人」比做當權者,他們謀劃的事,其他人何必參與。如果把足球健將當作「吃肉的人」,吃米飯蔬菜配以魚蝦、少量吃肉的亞洲人,似乎真難以參與其中。  實際上,南美和歐洲人,吃起肉來真好比亞洲人吃飯。前年我隨一支藝術團赴巴西訪問,領略了當地人吃肉的本事。每天餐桌上的主菜,是一大鍋味道鮮美的煮牛肉塊。
  • 同樣都是龜,為什麼人們常吃甲魚而不吃烏龜,是烏龜肉不好吃嗎?
    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東西都被送上了人們的餐桌,其中就包括了甲魚,於是就有人發出了疑問,同樣都是龜,為什麼人們常吃甲魚而不怎麼吃烏龜,是烏龜肉不好吃?還是沒營養?甲魚又叫水魚,屬於鱉的一種,生存於我國的很多地方,它們對生存環境的要求不高,所以特別容易存活。
  • 風味人間 | 肉食者不饕,無肉不歡才是人間至歡
    因此我更喜歡那些沒有規律可循的事情。比如某明星陪朋友參加角色試鏡,朋友落選,自己成功晉級;某市民心血來潮買了張彩票,一次命中,得了頭彩;某富二代的母親,給了我100萬讓我離開他的兒子。有了這100萬,我就可以泡一壺養生枸杞,安心碼字,在面對「審核不通過」的退回稿件時,也能保持寵辱不驚的英雄本色。然而,我並沒有傍上富二代,只是徜徉在徽州的民俗路上探尋火腿的美味。
  • 烤羊肉串這樣吃太過癮了,簡直是肉食者的天堂
    冬天吃燒烤最煩惱的就是點完烤串上桌馬上就冷了,口感味道差了不少,但是這家羔羊地帶有烤肉神器,簡直就是肉食者的天堂。工業風裝修,簡潔清新搭配暖色系的桔色沙發。在這樣的環境下吃烤串真是很舒適。還有包廂很適合朋友聚會,這就是位於古地石廣場的羔羊地帶。
  • 策劃|除夕夜餐桌上的美食故事
    如今,爺爺已經離開多年,小時候的味道也逐漸淡忘,但每年除夕夜餐桌上仍然會有這道湯,好像成為了根植於心的永恆與無形的傳承,看到它,就能想起爺爺,喚醒童年的記憶。獅子頭獅子頭是揚州名菜之一,相傳唐代的郇國公設宴,府中名廚將豬絞肉捏成大丸子,微火燜燉熟後做成葵花形,因其毛糙的外形如雄獅之頭,郇國公便稱之為「獅子頭」。(圖片來源於網絡)紅燒獅子頭是我們家的除夕夜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樣傳統美食,從我有記憶開始,除夕就沒有少過它的身影。
  • 豬肉上蓋的章是什麼意思?你都了解嗎?看完後買肉的時候請注意了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成了我們餐桌上必備品,如果說最常吃的那一定是豬肉了,我們在買肉的時候都會發現,肉上面都蓋有很多的章,那這些章代表什麼意思呢?一般衛生許可部門的會在宰殺好的生豬上,專門蓋上衛生許可的印章。
  • 肉食者噩夢:一朝被蜱咬,此生與「肉」別
    進一步的分析發現摩爾每次發病前吃的主菜都是牛肉或者豬肉,於是醫生們把搜尋範圍進一步縮小到肉類上。讓人有些費解的是,摩爾雖然稱不上無肉不歡的肉食者,但從小到大一直在食用豬牛肉。幾十年來相安無事的美味怎麼可能突然變成過敏源呢?基於這個思考,醫生們曾經一度把尋找的重點放在調味料和食品添加劑上面,他們懷疑是某種新產品引起了過敏。
  • 哪個部位的豬肉肉又香又好吃?只有少數人知道
    豬肉不僅可以和蔬菜一起炒,還可以用來剁餡包餃子,不管怎麼做都很好吃。豬肉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能少的一種食材,豬肉可以補充我們人體需要的很多種營養。不過,我們平時在買豬肉的時候,大多數人都是直接說要多少瘦肉、要多少肥肉或者要半肥半瘦,只有少部分人會直接說,我要豬的哪個部位。應該很多人都知道,豬的不同部位的肉煮出來可能可以一樣但是吃起來絕對是不一樣的。
  • 豬肉哪裡部位最好吃?這個部位的肉你一定沒有吃過
    導語:隨著我們現在生活水平的提高,豬肉這種肉幾乎在我們餐桌上每天都能吃到它,但是在我小時候的記憶裡,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能吃到豬肉,記得小時候臨過年還有兩個月的時間就總是問媽媽什麼過年,其實心中盼望的就是能吃到一頓豬肉燉粉條、有新衣服穿、有壓歲錢花。
  • 《肉食者》一部提倡素食主義的影片
    開明的電影不會很快忘記,由娜塔莉·波特曼創作的《肉食者》,摘自喬納森·薩夫蘭·福爾的書,可能會把你變成一個素食主義者,波特曼實際上是讀過這本書的人之一,她聯繫了福爾關於這本書的一個可能的電影項目,在電影節的第一場放映中,這部電影受到了熱烈的起立鼓掌。
  • 為什麼用柴燒燉的肉比天然氣或者煤炭要更香更好吃呢?
    為什麼農村用柴火燉的肉比用天然氣或者是煤炭燉的肉更好吃?許多農村人,吃習慣了農村用柴火加大鐵鍋的燉肉,總感覺柴火做的飯菜要比天然氣或者是煤炭的飯菜,柴火燒制的飯菜香味更加濃一些,吃起來更好吃。二,其次是從柴火燃燒的時候,分散出來的火的能量去分析。柴火燉肉香味的產生,從物理學上來說,香味物質的產生跟不同燃料燃燒時所產生的紅外線波長是不一樣的,木材燃燒時產生的紅外線與肉類的香味物質,更容易形成,使得香味俱全。柴火在燃燒的時候是通過熱輻射的方式來給鍋加熱,煤氣燃燒是通過熱傳導的方式來給鍋加熱,這是兩種不同的熱傳導方式。
  • 餐桌 - 餐桌-婺城新聞網
    吃年飯,是一定要一家人圍坐在餐桌團圓的。在餐桌擺上肉、魚、雞等滿滿一桌菜,然後全家人圍坐在一起辭舊迎新。那時那景,父親笑呵呵地看著我們狼吞虎咽地吃菜吃飯,母親一邊夾著菜一邊說著吉利話:大家吃年糕,年年高!可年糕年年吃,除了個子長高外,生活水平總不見提高。母親夾著饅頭說,吃了饅頭新年發!可饅頭年年吃,物質生活老一套,總是發不了。母親夾著魚說,吃魚吃魚,年年有餘!實際每年鬧饑荒,糧食不夠吃。
  • 曹劌後來「蛻變」成了「肉食者」
    短短300多字的文章,一位出身平民、瞧不起「肉食者」、敢與國君對話、胸有奇謀的愛國者形象躍然紙上,令人印象深刻。那麼,曹劌後來怎麼樣了呢?最近在讀《稱霸:春秋國際新秩序的建立》,居然從中看到了答案。現在回想起來,小孩子讀書就是不求甚解,起碼我當小孩子的時候是這樣。
  • 餐桌上的鹹菜江湖(上):九大鹹菜派系,你家屬於哪種?
    自從1898年出現在涪陵人民的餐桌上後,「涪陵榨菜」這一稱謂至今沒有變過,可見這榨菜是多麼深入人心。如今,全國沒有什麼地方看不到那個不太花哨的小鹹菜袋。2018年中國榨菜市場規模超過53.6億,涪陵榨菜營收超過10億元。涪陵榨菜、魚泉榨菜、北京六必居、高福記下飯菜、四川味聚特五家企業市場份額共計近於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