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公元1500年以前大事記

2021-01-09 搜狐網

  約3萬年前,臺灣原住民的祖先「左鎮人」從大陸東南沿海到達臺灣.

  公元前15000年―公元前3000年,臺灣臺東縣出現標誌舊石器時代晚期文化特徵的長濱文化.

  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以新石器時代為特徵的臺灣大坌坑文化出現.

  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000年,臺中縣出現牛馬頭文化.

  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500年,臺灣屏東出現鵝鑾鼻文化.

  公元前2500年,臺灣地區出現與大陸文化有密切淵源的新石器文化「鳳鼻頭文化」.

  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80年,新店溪、淡水河、臺北盆地出現園山文化.

  200年,從苗慄到彰化的海岸地區出現標誌進入鐵器時代番仔園文化.

  230年,吳王孫權派遣將軍衛溫、諸葛直率領1萬餘名官兵「浮海求夷洲」.

  607、608年,隋朝將軍朱寬兩次橫渡臺灣海峽,到達流求(臺灣).

  610年,隋煬帝派將領陳稜及朝請大夫張鎮州率領兵萬餘人到達了臺灣.

  1171年,泉州知府汪大猷在澎湖建起200間房屋,派水軍長期駐守.

  1280年,元世祖忽必烈徵討日本,途經臺灣和澎湖.

  1292年,元世祖忽必烈派員到臺灣「宣撫」.

  1292年,元政府在澎湖設立了巡檢司,隸屬於晉江縣.

  1297年,元政府派福建省都鎮撫張浩、福州新軍萬戶張進二人率軍前往流求招諭.

  1335年,元正式在澎湖設立了政府管理機構――「巡檢司」.

  1387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撤消澎湖巡檢司,將在澎湖居民盡遷內地。後澎湖巡檢司又恢復.

  1403―1424年(明成祖永樂年間),鄭和率領船隊曾在臺灣停留.

  

轉自搜狐

相關焦點

  • 清統治時期臺灣拓殖大事記(公元1683-1895年 計212年)(一)
    清統治時期臺灣拓殖大事記(公元1683-1895年 計212年)(一) 時間:2002-12-31 09:25   來源: 1683 康熙22年○ 提督施琅伐臺灣,平之。
  • 明鄭時期臺灣歷年大事記(公元1662-1683年 計22年)
    明鄭時期臺灣歷年大事記(公元1662-1683年 計22年) 時間:2002-12-31 17:48   來源: 1661 明永曆15年 ○ 永曆15年12月13日〈陽曆1662年2月1日〉荷蘭人投降,31日完全退出臺灣
  • 清統治時期臺灣拓殖大事記(公元1683-1895年 計212年)(二)
    清統治時期臺灣拓殖大事記(公元1683-1895年 計212年)(二) 時間:2002-12-31 09:25   來源: 1840 道光20年○ 中英鴉片戰爭爆發,英軍封鎖廣州,佔舟山,臺灣緊張,兵備道姚瑩緊辦防務
  • 荷蘭據臺時期臺灣歷年大事記(公元1624-1662年 計38年)
    《雲林文獻》○         九月荷人登陸並修築炮壘,佔據臺灣。《西螺七嵌與臺灣開拓史》○         荷蘭人登陸安平,佔南臺灣。荷蘭是西北歐的一個小國,面積比臺灣大一點而已,但是由於航運的發達,十七世紀已成了他們的黃金時代,龐大的艦隊,縱橫全球,成為海上的強權國家,經濟貿易非常繁盛。公元一六二四年,荷蘭人由澎湖登陸安平,經營統治臺灣達三十八年之久。
  • 臺灣「獨派」團體鼓動臺公文日期從「民國」改為「公元」
    昨日,島內「獨派」團體「臺灣國」創辦人王獻極提議,將臺當局公文書的日期從「民國」改為「公元」。民進黨「立委」葉宜津向在野黨、藍營人士喊話稱,不要再有人聯想到「去中國化」,因為中國大陸也使用公元紀年,「和世界、也和中國(大陸)接軌」。
  • 歷史上的那一年:公元元年
    公元元年,也稱公曆紀年,或和基督紀年。它以相傳的耶穌基督誕生年即公元元年作為歷史算起,在中國這一年正好是西漢平帝元始元年。以這一年為界,在此以前的時間稱公元前多少年,在此以後的時間稱公元多少年,或直接稱XX年(注意,不能寫成公元後XX年)。公元1年,屬公元1世紀00年代。
  • 2012年 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大事記
    5.2012年6月19日,在國際化多語種郵箱電子郵件發布會上,中國科學院錢華林使用錢華林@中科院.中國向北京、香港、澳門、臺灣、新加坡、馬來西亞、德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等地的網際網路專家發出首封跨越全球的國際化多語種郵箱電子郵件。
  • 紀年改公元納入"決議文" 臺灣不再採民國紀年
    華夏經緯網8月31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民進黨「中執會」昨天定案通過「正常國家決議文」內容,紀年改為公元獲通過。以後民進黨執政的公文書,紀年可望採公元,不再採用民國。 據報導,這項決議文要送交民進黨9月30日召開的全臺代表大會通過,效力視同黨綱。
  • 臺灣1950年―1978年大事記
    1950年5月16日,蔣介石發表「告臺灣同胞書」,提出「一年準備,兩年反攻;三年掃蕩,五年成功」  1950年5月18日,人民解放軍解放舟山群島.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解放臺灣的計劃被推遲.  1950年6月27日,杜魯門下令美國第七艦隊進入臺灣海峽「阻止對臺灣的任何進攻」.
  • 現在是公元2019年,那公元1年是古代的哪一年?又是誰定的呢?
    今年是2019年,按照幹支紀年法計算呢就是已亥年。電視劇裡的劉徹第三種叫做公曆紀元,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用的曆法,也稱為公曆,源自於西方社會,舊稱「基督紀年」,現稱「西曆」或「西元」(我國臺灣地區目前就經常用西元XXXX年),公元產生於基督教盛行的6世紀,當時
  • 現在是公元2019年,那公元1年是古代的哪一年?是誰定的呢?
    今年是2019年,按照幹支紀年法計算呢就是已亥年。第二種叫年號紀年法,從西漢漢武帝劉徹(西漢第七位皇帝)開始有年號,此後每個皇帝即位都要改元,並以年號紀年,此後形成制度,劉徹登基的第一年,就是建元一年(公元前141年),劉徹一生一共使用11個年號,分別是:建元、元光、元塑等,一直到他的最後一個年號—後元, 歷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內訌外憂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號。
  • 日本公元四世紀以前的史料,竟然在《三國志》中
    有很多人會感到好奇,為什麼日本在公元四世紀以前的史料竟然要去《三國志》中查找。那是因為,日本直到公元六世紀的時候才出現文字,日本本土的古代史大概是在公元八世紀編寫的。所以,日本要想查找他們在文字誕生之前的歷史,就要去他國尋找。日本想要追溯公元四到五世紀的這段歷史,只能藉助於中國的古代史料。其實《漢書》已經有了日本的簡介,只不過只有十幾個字。
  • 1950年大事記_網易新聞
    二月2月14日,《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關於中國長春鐵路、旅順口及大連的協定》和《關於貸款給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協定》在莫斯科籤訂,根據這些協定,蘇聯同意放棄在中國的特權,在1952年之前將中國長春鐵路的一切權利和財產無償移交中國政府。蘇聯軍隊從旅順口撤退,中國政府償付蘇聯自1945年以後在此外的建設費用。
  • 為什麼公元紀年沒有公元零年?背後原因實在是荒唐!
    幾乎在同一時期的西方,採用的則是公元紀年法,從耶穌出生之年算起,這一年以前的年份叫公元前某年,以後的年份叫公元某年。目前公曆紀元已是國際通行的紀年體系。公允而論,用公元來記敘歷史事件十分方便可是,公元中卻沒有0年,如公元前1年與公元1年乃是相鄰的兩年,而不是相差2年。這是什麼原因呢?
  •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事記(七)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事記(七) 2020-11-13 19: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1959——1965年全國政協大事記
    編者按:人民政協成立70周年之際,中國網政協頻道(議庫平臺)編輯特別摘編部分1949——2015年全國政協大事記,素材主要來源於全國政協官網,並有傾向性突顯全國政協對外交往、聯絡等外事活動內容。除全體會議外,全國政協的常委會議、主席會議、專題協商會、雙周協商座談會等常規會議和活動並未全部摘錄。謹供參閱,更詳細資料可掃描文章下方二維碼下載議庫查看。
  • 1000年以前,公元1020年北宋雕版印刷的這本書,影響至今
    1000年以前,即公元1020年,是我國的北宋王朝宋真宗天禧4年,這年發生了好幾件大事,其中,官方雕版印刷《齊民要術》,這本書影響至今。天禧4年農曆4月,利州路轉運使李防十分關心農業生產發展,他認為《齊民要術》這本著作在民間有著一定影響,並且許多記載已經被百姓使用並證明行之有效,但鑑於其印刷技術等各方面原因,導致《齊民要術》的流傳受影響,且難以保證內容的正確,因為民間粗陋製作的許多書籍錯漏百出。為此,李防奏請由官方(勸農司)以雕版印刷技術印刷這本書,以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得到了朝廷的許可。
  • 【今日歷史】6月19日大事記,今天發生了什麼?
    【今日歷史】6月19日大事記,今天發生了什麼?歷史長河浩浩湯湯,每年的同一天都會發生各種各樣的大事小事,小事咱們暫且不提,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歷史上6月19日都發生了哪些大事吧!這些大事是你必須要知道的哦!
  • 【今日歷史】8月22日大事記,歷史上的今天發生了什麼?
    原標題:【今日歷史】8月22日大事記,歷史上的今天發生了什麼? 一、國內大事記 ♦ 公元961年8月22日 宋太祖「杯酒釋兵權」。 ♦ 1880年8月22日 清政府籌辦水師學堂。 137年前,1880年8月22日,清政府從李鴻章奏,派吳贊誠駐天津籌辦水師學堂,北洋海軍的建立,急需海軍技術人才,這座新式學堂成為培養海軍技術人才的基地。 ♦ 1915年8月22日 近千名參與西來庵事件的臺灣人被日本政府判處死刑。
  • 公元的來歷及推算
    公元前是指以公元元年為界向前推算,公元後是指自公元紀年以後,通常只稱公元。 一個世紀為100年。公元前11世紀-前1世紀是指公元前1100年至公元前100年之間,中間跨越1000年;公元前11世紀-後1世紀是指公元前1100年至公元100年之間,中間跨越12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