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神王翦要田宅要賞賜,貪得無厭,為何卻能得以善終?

2021-01-19 道史

秦王嬴政準備攻打楚國的時候,召集了一幫大臣開了個戰前會議,討論一下這仗該怎麼打。

一位年輕的將軍首先站了出來,一臉自信地對秦王說:「陛下,我只需要20萬兵力足以踏平楚國!」

秦王嬴政一臉驚喜,轉身朝向默不作聲的老將王翦,王翦卻答到:「陛下,攻打楚國需要60萬兵力!」秦王臉色驟變,一臉陰沉:「怎麼王將軍如此膽怯,莫非因為年紀大了?」

王翦沉默不語,隨即秦王宣布讓這位年輕的將領率領20萬大軍出徵,而他就是李信。李信初入楚境接連捷報,可是就在李信沉醉於這幾場勝仗的時候,楚軍突然給他來了一個猛烈的反擊,李信差點性命不保,最後連滾帶爬地帶著殘兵敗將逃回了秦國。

秦王嬴政臉色慘白,李信居然只是一個口出狂言的傢伙,白白折損了秦軍20萬將士。鬱悶的秦王只能來找王翦了,王翦說:「大王,實在抱歉,你看我年紀大了,身體又不好,您還是另請高明吧!」

嬴政:「行了,愛卿,就說你怎麼樣才願意掛帥吧。」

王翦想都沒想,話語直接從嗓子眼裡蹦了出來:「非60萬不可!」

嬴政略有所思:「好,聽你的!」

出徵當日,王翦威風凜凜,嬴政出城相送,臉上掛滿了期待。王翦很雞賊地對秦王說:「若是老臣得勝歸來,望大王多賞賜點田宅土地!」

嬴政哈哈大笑:「難不成還怕虧待你不成?」

王翦略帶羞澀:「老臣這不是為了子孫後代著想嗎?」秦王大笑。

可是王翦大軍這次有點反常,走走停停,時不時地派人回朝向秦王討賞賜。甚至還希望秦王多加點,不怕給得多就怕你不給。這時候一位屬下看不下去了,王翦如此貪得無厭,這可是作死的節奏啊,為了讓老領導迷途知返趕緊勸說,「您向大王要得太多了吧,會不會讓他覺得你有點貪婪了?」屬下語氣非常委婉的說道。

王翦卻不以為然:「我這是為了讓大王打消對我的疑慮,我向他要錢要地要宅子,就是告訴他我沒什麼野心,只是貪取一些身外之物罷了!」

不得不承認,王翦確實很有遠見,很有智慧,他的擔心是對的,李牧被殺,白起遇害哪一個不是因為建功之後被殺的?自古以來,君王不怕臣子貪婪,就怕臣子有野心,貪戀權力。西漢的蕭何之所以能善終亦是如此,他知道自己功勞大,聲望高,於是便故意貪些錢財,搞壞自己的名聲,因此劉邦就對他很放心。

王翦的做法和蕭何如出一轍,他通過公開的向嬴政索要賞賜,不僅讓秦王不會想要殺他,而且秦王還很高興把賞賜給他。打完仗之後,王翦自覺地交出兵權,告老還鄉,得以善終!

相關焦點

  • 將星璀璨的明初,為何功高蓋主的他們能逃過屠殺,從而得以善終?
    自古以來,歷朝歷代的名將不乏其人,但是能夠得以善終的名將卻為數不多。因為在封建君王專制的社會環境下,「功高蓋主」也就意味著將會受到君王的猜忌,輕則抄家罷官,重則滿門抄斬。因此,能夠功勞很大且得以善終是一個高難度的技術活兒。拋開別的朝代不談,單說下大明朝,在將星雲集的開國時代,且在明太祖朱元璋大肆屠戳功臣的時期內能夠得以善終的幾位大將。
  • 戰國四大名將中,為何只有王翦得到善終?王翦:珍愛生命遠離政治
    起翦頗牧,就是指白起、王翦、廉頗、李牧戰國四大名將。巧得很四人中,兩個趙國人,兩個秦國人。白起和廉頗在戰場上長平之戰中擦肩而過,王翦和李牧在邯鄲之戰中又擦肩而過,讓我們無緣看到高人之間的巔峰對決。提到廉頗,人們立刻就會想起,那句充滿悲情的「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隨著藺相如、趙奢等文臣武將的離世,廉頗成了趙國僅存的柱石。
  • 周勃名言, 可秒懂周亞夫、年羹堯失敗, 印證王翦、衛青成功。|職場...
    歷史,不是冬裝,而要剝去偽裝、赤裸相對。歷史,不是詭詐,而需積正能量、行萬裡路。我們都是職場中人,每天都會歷史重現,每天都在現場直播,學歷史漲見識避風險,善莫大焉。今天,我們來研究關於職場生存問題。從幾位歷史名將說開去。第一,明君漢景帝雍正帝,為何要恩將仇報?
  • 白起、王翦兩人同為秦將,二者有何相似?推測兩人同屬這類星座
    要知道在人口並不多的戰國時代,這165萬野戰兵是怎樣一個天文數字。   毛主席曾評價白起:「論殲滅戰,千載之下,無人能出其左右!」我們再來看一下王翦。   王翦是秦國歷代將軍中,最有政治頭腦的,他出生在頻陽東鄉(今陝西富平東北),與白起同為四大名將之一,王翦是秦始皇統一天下最大的功臣,諺語說:狡兔死,走狗烹。驗證這句話的人實在是數不勝數了,更何況還是在小心眼秦始皇手下幹活,可偏偏王翦最後善終。
  • 王翦,秦國首屈一指的大將,父子二人殲滅五國,助秦國一統
    如果說秦王嬴政為秦國數代君王的努力做了一個收尾,那麼在這場收尾戰爭之中立功最高的莫過於王翦父子。秦滅六國,其中五國皆是由王翦父子殲滅的,這等功績,在當時絕對是屬於一等功勞德。可以說秦國能夠殲滅六國,王翦父子出力很多,尤其是面對秦國最大德敵人楚國,王翦更是秦國舉國之兵,將楚國逼上了絕路。
  • 要當心,最貪得無厭的三星座
    許多人一談到利益就會露出他那張貪得無厭的臉,想想都覺得噁心。那麼哪些星座最貪得無厭呢? 「NO.2巨蟹座」 巨蟹座的人較為缺乏安全感,當金錢能帶給他安全感的時候
  • 中國古代十位戰神,韓信、白起上榜,其中四位一生不曾一敗
    要評選古代「戰神」,首先要對「戰神」二字有一個準確的定義,什麼叫「戰神」?戰神,最重要的就是能打,率軍守土開疆,徵戰沙場。小言之,勇冠三軍,身先士卒;大言之: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戰神和名將的區別就是,「戰神」是無限接近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人,而名將是可以敗的,是可以屢戰屢敗的。
  • 九大英年早逝的戰神,最小的僅21歲只有兩人善終,7個竟死於非命
    歷史上驍勇善戰的戰神,有的很能活,比如廉頗,85歲,王翦和白起都是70歲以上,司馬錯,大秦第一特種部隊的創始人也是70歲以上,趙充國86歲,郭子儀86歲,但是這都是少有的長命戰神
  • 雖惡事做盡,但她卻得以善終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心月葵雖惡事做盡,但她卻得以善終。在《武庚紀》原著漫畫之中,心月葵是一個非常工於心計的人,她從小就表露了自己的野心,她的父親是伏羲,可是她卻並沒有念著多少父女之情,為了自己的地位和權力,果斷把自己的父親推下了大祭司之位,自己取而代之。
  • 什麼才是真正的善終 如何才能善終 李雙林
    今年春節期間,親戚介紹了第二個對象,談了三個月之後,本來以為這次能成,結果突然女方得了很嚴重的胃病,所以又沒成……我這輩子也沒做什麼壞事兒啊!我真不知道老天爺為何如此不公平? 煩請李老師指點一下: 1,我的傷病不知道什麼時候能痊癒。
  • 「蚩尤」到底為何物?為何黃帝要趕盡殺絕?究其根本,原因有三!
    古往今來,名垂青史的大人物大多都是以戰功赫赫而聞名,而今天我們要探究的這個人物,蚩尤,卻是因在涿鹿之戰中敗給黃炎二帝而聞名。自此一戰,黃帝及其族系便被奉為華夏正統,而手下敗將蚩尤一族便開始背負起「亂臣賊子」的「罪名」。
  • 琉璃:璇璣身為戰神時,眉尾為何要翹起來?一切都和羅喉計都有關
    在之前的劇情中,柏麟為了能讓天界成為三界第一,便將羅喉計都的心魄取出,製作成天界的戰神。戰神橫空出世,她的來歷大家並不知道,唯有兩位星君受到柏麟的命令將戰神的來歷改變,但他們沒想到的是他們談話的內容正好被戰神聽到。這個時候的戰神才知道原來自己是羅喉計都的化身。她不敢相信柏麟如此卑鄙竟讓她將自己的全族殺盡,隨後便前往柏麟的住處找他理論。
  • 秦國憨厚老實的王翦,通過3件事看出滿腹心計,所以才長命
    是金子在哪都能發光,其實以王翦的能力在哪個國家都會被重用,他也成為秦王統一六國不可缺少的人才。 王翦在攻打趙國的時候,與名將李牧相遇。 雙方打了一年多,最後一代名將李牧被王翦施反間計被除掉,成功打下了趙國。
  • 《大秦賦》憨厚老實的王翦,通過3件事看出滿腹心計,所以才長命
    從被貶為糧草負責人到上將軍,莫屬立功最大的武將王翦。他率領一萬秦兵在山谷設伏,擊敗叛賊王竭與嬴虞率領的五萬驪山大營的部隊,解雍城之危,從此受秦王政重用。是金子在哪都能發光,其實以王翦的能力在哪個國家都會被重用,他也成為秦王統一六國不可缺少的人才。王翦在攻打趙國的時候,與名將李牧相遇。
  • 寇準不貪汙受賄,為何他侍妾說「無地起樓臺」?他到底是清是貪?
    又喜歡夜宴劇飲,宴會上,只要歌姬唱一支曲子,就賞賜一匹綢緞,每次宴會都用去大量綢緞。侍妾倩桃看不過去,才寫了這首詩獻上,諷諫寇準。可見,寇準雖然不貪汙不受賄,但高官厚祿,加上皇帝賞賜,總還是很富裕的,何至於「無地起樓臺」呢?但這詩又是民間一位寒士了解情況後才寫的呀,顯見寇準確實沒有建私邸。其實,看看寇準回答倩桃的詩就可以猜出原因了。
  • 王翦一生縱橫沙場,唯獨怕一人,為此不惜使用「反間計」將其除掉
    ,秦國兩位,趙國兩位,其他諸侯國的名將相對來說還是略遜一籌;關於以上四位,其實除了廉頗外,另外三位的能力是難分伯仲的,比如白起,雖然他一生攻佔了七十餘座城池,滅敵兩百萬,極大的削弱了趙國、魏國、韓國和楚國的實力,但王翦卻也是絲毫不差,有滅趙、滅楚以及半個燕國的功勞。
  • 蚩尤戰鬥力為何如此強悍?看他手中的兵器就懂了,不愧為一代戰神
    蚩尤戰鬥力為何如此強悍?看他手中的兵器就懂了,不愧為一代戰神中國有數千年的歷史,其中最神秘的要數上古時期。上古時代, 三皇五帝至大禹,在5000多年前的中國上古時代,天地人類還處於一片荒蠻境界,在這期間,湧現出不少的戰神。
  • 《戰神》彩蛋的秘密:奎爺要殺向日本、埃及?
    《戰神》系列遊戲的封面上,永遠少不了「Ω」的參與  而《戰神》系列的粉絲更不會對它表示陌生。儘管新《戰神》為了適應北歐文化,在上面添加了一些如尼文符號,但就像育碧那個總是根據遊戲而改變的logo一樣,萬變不離其宗。
  • 歷史上最早的「嘴炮王」,李信為何在嬴政面前說大話還能被重用?
    只是歷史上為何對李信的記載如此之少呢?就讓我們來說一說秦朝名將李信跌宕起伏的一生。逐太子丹者,李信是也據《史記·李將軍列傳》中記載:「李將軍廣者,隴西成紀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時為將,逐得燕太子丹者也。」從這段記載,我們能確定「飛將軍」李廣就是李信的後人。為了避免同名同姓的問題出現,太史公還專門在「秦時為將」後面備註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