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文武全才的詩人,寫下一首思鄉的詩,月是故鄉好,露從今夜白

2021-01-13 小馬讀詩詞

思鄉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和素材,古往今來很多詩人都通過手中的筆記錄下自己對故鄉的懷念和回憶。且不說在詩詞高峰時期的唐宋,即使在詩詞沒落的明朝也有不少的思鄉類的詩作,令人耳目一新,令人感同身受。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位明朝詩人韓雍。

韓雍 ,明朝詩人,江蘇蘇州人,字永熙。正統七年進士,少有才名,為人中正不阿,性格剛毅沉穩,歷任廣東、江西、廣西等地刑名和軍務等官職,才幹卓著,為官有道,治軍嚴謹,但多次被牽連和誣告,起起落落,幾經沉浮,因性格剛直而經常遭非議和誹謗。後受命平定邊疆少數民族之亂,因功遷左副都御史,提督兩廣軍務。詩人耿直而不變通,因不阿諛宦官而遭猜忌排擠和傾軋,不因權勢而逢迎,不以位卑而忘言,最終以年老致仕。

韓雍,一生四處為官,漂泊流離,但筆耕不輟,詩作頗多,語言平實,直抒胸臆的詩作居多。最喜歡韓雍的這首「桐樹花香月半明,棹歌歸去蟪蛄鳴。曲曲柳灣茅屋矮,掛魚罾。」,詩中將詩人初夏與友人夜宴後歸來的所見所聞描寫得十分生動有趣,動靜結合,靜謐柔美,畫面樸素真實,色香味俱全,場景感非常逼真,前後聯繫緊密,轉接自然,令人印象深刻、感同身受。

詩人在兩廣為官期間,來往於苗瑤族之地,奔走於群山大河之間,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為安定苗裔之民而東徵西討,評定內亂,外撫蠻夷,立下了不少的功績。有一次在桂江之畔,品嘗到鮮美的桂江鯽魚,恰逢佳節之時,於是提筆揮毫寫下一首小詩。

《桂江鯽魚甚巨且美食之有作》

明代: 韓雍

桂江霜鯽長如許,絕似松江一尺鱸。

鯽美終非故鄉物,臨風長嘯憶三吳。

前兩句以寫所見之物鯽魚,桂江流經廣西北部,是西江的一大支流,河流湍急,暗礁密布,但水質潔淨,魚蝦品質高,因此桂江魚蝦蟹成為當地的美食和特產。桂江秋冬之際的鯽魚能長到一尺多長,體態修長,身形俊美,味道鮮美,能極大地勾起人的食慾。然後第二句採用對比和想像的手法,桂江的鯽魚雖然體態優雅,與家鄉松江府的鱸魚非常相似,都是一尺長左右,體形朗逸,味道鮮美。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可能也說出了魚之鮮美。

桂江的鯽魚和松江的鱸魚作為對比,通過魚的對比穿透時空的距離和情感的維度,身處桂江的自己和安放在松江的心靈遙相呼應,平視中透出淡淡的思想情懷和故事。站在桂江之畔的詩人,長身而立,遙望東方,看桂江一江冬水向東流,心緒和意念仿佛也隨著這一江之水回到家鄉松江,而桂江之魚和松江之魚卻是這思鄉和懷念的載體和平臺,遙知此魚不是此魚,但由美食美味自然而然的聯想到家鄉,美味又成了聯繫所處之地和家鄉之地的橋梁和紐帶,銜接的非常的自然,足見詩人的文學功底的深度。

後兩句由寫景自然的過渡到寫思鄉之情,寫景抒情,動靜結合。桂江的鯽魚雖然鮮美無比,可惜畢竟不是家鄉的物產和特產,淡淡的失落和惆悵在筆尖流淌和觸發,身在異地,即使異鄉的物產在豐富畢竟不是故鄉,國人安土重遷的情懷可以說是根深蒂固。因此,詩人長身而立,在江風的吹拂下,站在桂江邊,而思緒卻已經飄向千裡之外的吳地故鄉,回憶起故鄉的山山水水,人物事情,簡直是身在邕桂而心在姑蘇,離家很久了思鄉之情只能靠大吼一聲聊以自慰。三吳是長江下遊江南的統稱,泛指江南地區,也表達出詩人的故鄉籍貫。

韓雍的這首詩通過對比、聯想等手法,將桂江和松江、為官之地和家鄉之處緊密地聯繫起來,有共同點也有不同的特徵,銜接緊密,過渡自然,人在之地為生養之所,心之所向之處則為故鄉。詩作語言平實卻包含深意,情感濃淡相間,語言細膩,讀起來朗朗上口,以魚為素材有趣,很容易的拉近時空距離,貼切而生動,的確是一篇寫思鄉的佳作。

相關焦點

  • 李清照晚年避難浙江金華,寫下一首很有氣勢的詩,成為後期代表作
    這也成為了她人生中的遺憾,以至於晚年一直耿耿於懷,創作出來的作品,一首比一首憂愁,特別是這首《題八詠樓》,最能夠體現出詩人當時的一種孤獨的心境,還有對於未來的擔憂,短短的幾句,道盡了人生的無奈和委屈。
  • 一生愛月的李白,為何從不寫中秋詩?《靜夜思》真的是寫中秋嗎?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在中國的詩壇中,我們不難發現不少的文人墨客對「月」這個意象大多有著羈旅愁思和託物傳情的獨特情感,詩人對月的描繪已經到達了爐火純青。「得見了王昭君,使朕如痴似醉」的境界,正所謂是「世間安得月,不負如來不負卿」。
  • 宋代一首思鄉詩通俗易懂,無需翻譯,但是作者名字卻不常見
    這首古詩就是宋代詩人李覯的《鄉思》。不管是題目還是古詩的內容和情感,都非常的簡單,我們一眼就能夠看得出這其中表達的意思究竟是什麼,那就是對故鄉的思念。只不過相對這首古詩的題目和主題表達,我們對作者名字的那個字,卻不是非常的熟悉。李覯,後面的這個字讀作(gòu),在我們的詞彙當中這個字是很少出現的。
  • 唐代詩人與妻子失散,寫下一首悽美的愛情詩,最終收穫了好姻緣
    有些情詩是詩人對故人的思念:「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有些情詩是對遙遠傳說的感念:「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有些情詩則是來自於真正的傳奇人生、現實生活。比如「大曆十才子」之一韓翃的這首《章臺柳》:《章臺柳》章臺柳,章臺柳,顏色青青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這首詩很經典,不僅在於詩句,還在於它的故事。
  • 賀知章回到家鄉寫下兩首詩,有情感的文字,寫出了很多人的心聲
    尤其是對於遠離故鄉的遊子來說,優美的文字牽動著他們的情感,溫暖著他們的心扉。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尤其是詩詞中,羈旅行役、思念故鄉的題材是很常見的。人們用詩詞表達內心情感,是人之常情,是再平常不過的的事情了。如李白的《靜夜思》,這首我們再也熟悉不過的唐詩,寫的不就是一位漂泊在外的遊子在月夜思念故鄉的情懷嗎?月亮不僅成為情感的寄託,甚至成為思鄉的代名詞。
  • 李白的詩與月:回不去的故鄉,就像月亮|周末讀詩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在正統的詩歌分類學之外,還可把詩歌分成這樣兩類:一是在書頁上如此短小簡單,卻在心裡引發轟鳴並持久迴響的詩;一是看上去富麗喧赫,卻在心裡波瀾不興並很快隨時間枯萎的詩。《靜夜思》顯然是第一類,且堪稱此類詩中的典範。千餘年來既被推為經典,於是輕易沒人敢問「這首詩有什麼好」。對於經典,人們總是一片讚美,儘管大多時候並不知道在讚美什麼。
  • 唐朝無名詩人不願娶豪門千金,寫下一首拒婚詩,盡顯錚錚傲骨
    作者:凱紫唐朝很多詩人曾憑一首詩,抱得美人歸。例如崔郊,他和姑母的婢女兩情相悅,可是姑母后來卻將婢女賣給了權貴於頔。崔郊在寒食節那日,好不容易和心上人見上一面,還沒來得及互訴衷情,便不得不分離,傷心欲絕的他寫下了「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
  • 唐朝一才子,失戀後寫下最悽美的一首詩,細細讀來勾起無限回憶!
    唐朝是一個詩人輩出的朝代,放蕩不羈的李白,接地氣的杜甫,主攻山水田園詩的王維,無一不是令後人敬仰的大腕。然而,也還有一位唐朝中期的詩人,在詩壇上的名氣很小,提到他的名字沒多少人知道,但他失戀後寫了一首詩,卻成了千古名篇,流傳於後世。
  • 王維很冷門的一首詩,意境很是壯美,落筆自然而有奇致
    黃河自古文人墨客的最愛,面對著黃河壯麗的景色,寫下了許多不朽的篇章。雖然王維這首《渡河到清歌作》不是很出名,但其氣勢雄渾意境壯美,也是值得一讀的佳作。這首詩寫出黃河下遊的積水淼浩,波光連天,崔嵬崢嶸,黛色蔥鬱,一派廓大氣勢,顯示出王維前期山水詩歌的明朗風格。
  • 千古詩人一輪月
    古往今來,能讓詩人靈感激發, 妙句迭出的美好事物數不勝數。不過,這個世界總是「大抵好物不堅牢」,好花不常開,好景不長在。所以,美的東西總是轉瞬即逝,令人遺憾。但是,也有些極為難得的美好是能長留下來的,比如說,月亮。和人類的短暫生命比起來,月亮幾乎可算是永生的了。
  • 王安石讀了張籍的詩很喜歡,於是寫下一首詩,讚美之情溢於言表!
    可是有的時候王安石並不買他的帳,據說王安石當時參加科舉考試時文學寫得好,歐陽修認真讀了之後,更是對他讚賞有加,認為他的文章盡得韓愈的真傳,還有李白的才華,可是王安石卻是回答他,自己並不想當文學家,他想做宰相,要成為聖人。僅僅是從這一點來看,王安石身上的那種傲氣,便不是一般人所能夠擁有。
  • 詩人錯過一生摯愛後寫下的詩,失望心情溢於言表,令人回味不盡
    唐代詩人崔護便是如此,面對心儀之人沒能大膽的表白,等到再想去尋找時,卻再也找不見了,只能在院門留下一首詩,希望姑娘能看到。那麼今天就和小編一起走進這首詩吧。題都城南莊作者:崔護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這首詩的大意是:去年今日在此門中,我遇到一位美麗的姑娘,人面桃花相映成趣,更顯風情。
  • 平沙萬裡絕人煙,岑參的邊塞詩,哪怕僅此一首,也從來都是這麼美
    但是不可否認,在數量龐大的邊塞詩作品中,久經沙場的邊塞詩人對軍旅生活、大漠風情、思想之切的描寫,顯然更是入木三分的,岑參就是這樣,一首《磧中作》將身處萬裡平沙中將士們的思鄉之切表現得淋漓盡致。走馬西來欲到天,辭家見月兩回圓。今夜不知何處宿,平沙萬裡絕人煙。大漠孤煙、長河落日、明月古城、羌笛盧管……好像是邊塞詩中約定俗成的事物,也是最能體現邊塞特點的典型景物。
  • 才女6歲寫下一首詩,被世人稱讚,父親卻將其逐出家門,送入道觀
    李冶,唐朝著名的女詩人,雖然不像李白、杜甫、白居易那樣出名,但是她在女人裡面,算得上在當時最會寫詩的一位了。才女6歲寫下一首詩,被世人稱讚,父親卻將其逐出家門,送入道觀天資聰穎,玲瓏心竅,小小年紀就能出口成章,舌吐芬芳。於是他的父親經常帶著她參加詩友聚會,也是到處顯擺如此有才華的女兒。
  • 杜甫唐詩最「喜悅」的一首詩,全詩不露喜字,卻又始終充滿喜意
    但著名的詩人向來不會以某一種風格把自己限制住。今天我們談到的這首唐詩可以說是杜甫比較興奮的古詩。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這首古詩就是杜甫《春夜喜雨》,堪稱是杜甫最「喜悅」的一首詩,全詩不露喜字,卻又始終充滿喜意。
  • 李白最有氣勢的一首詩,開篇便氣勢磅礴,驚豔了世人,堪稱經典
    導言:李白最有氣勢的一首詩,開篇便氣勢磅礴,驚豔了世人,堪稱經典。詩詞是中國古典文化的結晶,以唐詩宋詞最為經典,唐詩裡面則當屬李白最具有代表性。其一生寫了3000多首詩,具有「詩仙」之稱。相傳李白酷愛飲酒,飲酒後必作詩,並且李白的詩詞均為隨性而為,處處透著豪氣。這也與李白放蕩不羈的性格有很大的關係。
  • 中年孀居的李清照寫下一首悽美之作,句句都很孤獨,感動了無數人
    《夏日絕句》一詩來諷刺趙明誠,也正是由於這首詩讓他抬不起頭來,此後鬱鬱寡歡,沒有多久就一命嗚呼。此後她開始過著天涯漂泊的生活,去到浙江金華,這一時期丈夫逝世,北宋也成為了歷史,這些都成為了才女痛苦不已,正是達孀居期間,寫下無數感人的悽美之作。
  • 唐代一位詩人因太輕狂傲慢,當皇帝面吟誦一首詩,徹底斷送了仕途
    說起因一首詩而斷送了仕途的詩人,我們首先想到的可能便會是柳永,柳永因科舉落第,一氣之下寫了一首《鶴沖天·黃金榜上》,因裡面的一句「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得罪了宋仁宗,於是仁宗大筆一揮「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這樣就徹底了斷絕了柳永通過科舉上升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