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本期「大類學子有話說」我們迎來了南京大學社會學院,一個擁有溫度,更具有精神和情懷的學院,在這裡既有教授大拿們指點江山式的思想啟迪,也有師兄師姐們推心置腹的「過來人經驗」。認識社會、觀照社會,不妨從走進社會學院開始。
學院概況
南京大學社會學院秉承悠久的學術傳統,又歷經三十年的發展與積累,於2008年在學校建制的層面上,打造出三系一所的格局:社會學系、心理學系、社會工作與社會政策系、人類學研究所。目前學院設有社會學、應用心理學和社會工作三個本科專業;社會學、人口學、人類學、基礎心理學、應用心理學五個學術型碩士學位點,社會工作與應用心理兩個專業型碩士學位點;社會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博士後流動站,以及整合心理科學二級學科博士點。其中社會學一級學科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雄踞中國社會學三甲之列,以全國參評高校數量為基準,已躍入前5%的位置。
為了培養學術根基紮實、富於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同時具備國際視野的未來領軍人物,社會學院制定了定位明確的規章制度,設置了優秀合理的課程結構,採取了形式多樣的培養方式來落實自己的教學理念。首先,學院規定由教學名師給本科新生開設專業入門課,開啟學生對各個領域的求知興趣。其次,社會學院開設了幾乎囊括所有社會學分支學科的課程,讓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志趣選擇未來發展的方向。社會學院還擁有種類繁多、內容豐富的交流方式,如「社會學人類學影視沙龍」、「本科生國際社會實習」等等。此外,學院還設立了「定期訪問教授」、「海外名師計劃」等高質量的教學與研討環節,使得學生有機會接觸到國內外的知名學者。
學子心聲
Q
大一的大類培養對你有哪些幫助呢?
18級 社會學系 梁展韜:我其實算是在填報志願時就確定了社會學的方向。對我來說,在社科大類的培養中獲得的最大幫助就是,我看見了更多可能的視角和理解方式,這種跨學科的學習實際上能幫助我更能理解社會學的邊界,也更能理解社會學的可能性。同時,其他學科的觀點和視角,對我而言也是一種補充和啟發,能讓我儘量脫離單一思維方式的泥沼,這也許是最重要的。
17級 社會學系 丁志陽:一開始目標就比較明確,所以一年級的大類培養對我的幫助主要在于堅定我「確實對社會學有興趣並且願意努力學習之」的想法,以及確認「其他學科確實提不起我的興趣」的觀點。
17級 社會學系 小火:可以幫助我們更深入地了解感興趣的專業,培養專業興趣,比未曾了解就選擇專業更穩妥一些。大類培養還可以幫助我們涉獵更多的學科,因為我大一在社會科學試驗班,所以大類課程包括的四個專業為我以後跨學科思維和能力的培養起到了引路的作用。
17級 心理學系 許麗梅:一年的大類培養開拓了我們對於不同學科的理解,能夠以更加包容的心態去學習看似與未來的專業並不相關的知識,但在之後的專業學習越深入,就越會發現人文社科本無知識的絕對壁壘,所以跨學科的培養還是非常有幫助的。大類招生也給予了我更多的選擇吧,我記得大一的時候社院有位老師把以前高考填專業志願類比成先結婚後戀愛,而大類招生分流就是先戀愛後結婚。因為在了解的基礎上,又經過慎重考慮去選擇這個專業,所以在之後學習也更有動力。
Q
為什麼選擇社會學院?
18級 社會學系 王安迪:因為想來想去,也許只有這個被同學描述為「躲進小樓成一統」的「偏狹」學科,為我提供一個廣博地理解世界的方式和路徑。同時,我在社會學上感受到的可能性,是我在其他地方感受不到的。
17級 社會學系 丁志陽: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我其實是通過自主招生進入南大社會學專業的,對這個學科感興趣主要是因為高中比較喜歡看社論和時評。另一方面可能更重要。通過一學期導論課以及幾次學長學姐的分享會之後,對於社會學專業有進一步的認識,至少知道我們將用科學和實證的方法,把日常生活非日常化、對現有的知識進行祛魅。我覺得這種精神挑戰了我慣常的思維,感覺這個學科裡別有洞天。大學裡學點能把自己「延展」開來並且能夠觸摸到社會本身的知識和方法,我覺得不會錯。直到現在我也是這樣想的。
17級 心理學系 許麗梅:社會學院下設三個專業分別是心理學、社會學和社會工作,這三個專業都是非常有社會責任感與人文關懷的專業,選擇社會學院因為覺得社會學院和自己的個人興趣、氣質都很契合,所以我在大一上菜單課的時候我就已經有指向性地去選擇社院的課程了。大家都知道德爾斐最有名的箴言是「know yourself」,心理學最吸引我的地方也許就在於他讓我看到了這樣一種可能性——更加理性地認識自己,更加包容地理解他人與社會。
Q
你們都會上什麼課程呢?有沒有什麼很有趣的課程呢?
18級 社會學系 梁展韜:有趣的課程首推鄭震老師的中國社會思想史,狠狠擊碎了我一直以來的單向進步史觀和二元論的思維方式。選修課也都很值得嘗試,比如帶大家走上社會學不歸路的陸遠老師,有各種神奇經歷和故事的的楊渝東老師的文化人類學,還有邱月老師的中國社會紀錄片,為我們展現了影視媒介的可能性與中國社會的多面性。
17級 社會學系 丁志陽:如果是內容貼近生活和社會的話,每門課都很有趣,這整個學科都很有趣。導論課和概論課不提的話,主要包括理論課(西方社會學理論和中國社會思想等)、方法課(社會調查方法、定性研究方法和用STATA做數據分析等)和專題課(組織社會學和農村社會學等)。
17級 社會學系 小火:除了綜合的理論課,還有許多社會學的分支課,比如歷史社會學、傳播社會學等,本學期社院新開設了時間社會學課程,我個人覺得是很有趣的。
17級 心理學系 許麗梅:我們學校心理學本科課程是與心理學的學科分支相對應的,大一的時候會上普通心理學(大類之後叫心理學概論),大二的時候有生理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心理測量等課,大三的時候有心理諮詢、認知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等等,我們還會上心理統計、實驗心理學、實驗軟體和數據分析軟體課,總之既硬核又有趣。如果想初步了解心理學,我推薦陳昌凱老師的心理學概論,老師上課深入淺出,風趣幽默,他的課很受歡迎,絕對是一座難求。另外我非常喜歡的課是張騰霄老師的發展心理學和進化心理學,老師無敵好,發展心理學以流動的觀點帶你看人的一生的生理和心理的發展;進化心理學視角獨特,緊扣現實,課上可以自由討論我們的想法,老師不會讓你非要站這一派的觀點,真的很包容。王波老師的心理學史也很棒,從古希臘講到現代,酣暢淋漓,總之受益頗豐吧。
Q
你們專業平時壓力大嗎?你參加過什麼有意思的課外活動嗎?
17級 社會學系 丁志陽:因人而異。我參加過一個非常有意義的社團。給我的核心體驗包括團隊協作、公民意識、全球視野和情感聯繫。
17級 社會學系 小火:大二這一個學期是社會學課業壓力最繁重的學期,基本上每天都在小組討論和閱讀專業書籍。大二我在社工系選修了一門《成長小組》課程,在這門形式多樣又活潑的課上認識了各專業的好朋友,對我來說這既是一門課又是一項有趣的課外活動。
17級 心理學系 許麗梅:壓力的話我不敢一概而論,個人特質在其中起很大作用吧。我們一學期必修課在3~4門,有餘力的同學也會修二專噠,壓力也會有,比如說一些要做實驗的課就比較頭疼,要做出一個比較令人滿意的實驗方案還是沒那麼簡單的,招被試也有一定的困難(打個廣告,歡迎大家來體驗被試) 但忙碌中我也體驗了很多有意思的課外活動:自行車協會的騎行活動,摘草莓,羊山公園爬坡,還有紫金山騎行之類的;院裡辦的學界大佬的講座;另外給大家推薦社調的觀影會和讀書會,愛電影愛讀書喜歡交流的朋友入股不虧。
Q
對想進入社會學院的學弟學妹或者是有什麼建議或要分享的嗎?
17級 社會學系 小火:希望學弟學妹們在選專業之前,一定要深入仔細地了解你心儀的專業,選定自己內心真正嚮往的學科並堅定地為之努力。學院的學長學姐和老師們都很nice,有不懂的問題及時詢問和請教,往往會有意料之外的收穫。
17級 心理學系 許麗梅:明確自己的目標,提前規劃好自己的大學生涯,如果想出國深造就提前規劃雅思或者託福這些語言考試,還有關注出國交流項目等等;如果想保研的話每門課都不能落下;就業的話利用寒暑假,多多探索吧。另外如果想去某個專業的話可以提前聽聽大二大三的課,大類時期的課與之後可能會有一些差別,多多了解有利無弊。希望大家都能順利進入自己心儀的專業,歡迎來社會學院!
當你進入社會學院,你就與社會產生了更加特別的關聯。在社會學院,無論是社會學對社會脈絡的勾畫、心理學對內外世界的剖析,還是人類學對地方民族的研究、社會工作對社會資源的調配等等,都會讓你具有觀照社會的獨特視角和科學眼光,以便你在閱讀和實踐中,形成自己對於社會的深刻理解。「社會」,這一有著宏大外觀和精微結構、富於變化又難以準確定義的多面體,將向你展示它不一樣的、可被科學研究方法所認知的一面。
點擊圖片可查看南京大學社會學院2019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
採訪 | 宋泓涵
文編 | 陳瀾萱
美編 | 劉暢
圖片 | 網絡
部分文字來源於南京大學社會學院、南京大學本科招生網、NJU社院學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