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一篇「羶羶」來遲的推送丨
▲ 天冷了?快去喝羊湯啊!
在吃羊這件事上,山東人沒吹過牛,但他們除了兩個地方,誰也不服——
近十餘年有關數據顯示,山東的羊出欄數量和羊肉產量,連年蟬聯全國第三,僅次於吃羊界永遠的神新疆和內蒙古。
也就是說,內蒙古和新疆是吃羊天堂,山東就是最接近天堂的地方。
尤其,在喝湯這件事上。
山東羊湯館星羅棋布,早上晨光熹微時,香氣便瀰漫了長街短衢。
大鐵鍋裡的羊骨湯始終滾沸,熟的恰到好處的羊肉幼嫩酥軟,油脂豐沛。食者來,廚師舀湯,加羊肉片、蕪荽、胡椒,澆上一勺滾燙的熱油,一碗下肚,身心俱暖。
對這片大地的芸芸眾生而言,一天的營生正是從早晨的這碗湯開始的。一碗羊湯,身心皆通暢,奠定了心裡的踏實,厚植了新的一天好好奮鬥的勇氣。
白髮蒼蒼的老人們慢條斯理地掰著燒餅,為今日的晨練畫上句號;神色匆匆趕著上班的年輕人一邊端著湯一邊四處找座兒,低頭嘬一口湯、再抄起筷子夾塊肉片送入口中;兩個大漢乾脆蹲在門口,半披著外套,一手捧碗一手執筷,挑著幾根餅絲下在湯裡,埋頭仰脖吃的大汗淋漓。
叫上朋友一起喝湯,是最熱絡的社交活動。羊雜湯是內臟愛好者完全無法拒絕的誘惑。羊肚脆韌,羊肝綿密,羊血鮮嫩,羊肺軟彈,大鍋熬出羊肉的鮮香,又匯聚了口感各異的下水,配上個麻醬燒餅,一步到位,吃相貪婪,盆幹碗淨,從舌尖暖到腳尖,降溫有什麼了不起的?
▲ 羊雜湯。圖/網絡
在山東,羊湯屆有自己的江湖,幫派林立,各立旗幟,每個地方都有自己忠實的食客。莒縣、臨朐、萊州...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讓人垂涎的本領。
01
單縣羊湯
山東單縣人對羊肉湯偏愛到寵溺,一年四季都離不開這一口兒。單縣是中國青山羊之鄉,羊肉的肉質自然是絕佳,但是單縣人對香料的使用也有自己的獨到見解。蔥、姜、草果、肉桂、白芷、陳皮等等藥材香料,都被投入湯中,與肉香化為一體,這湯喝的是味道,更是那份來自萬物的滋養。
來源:單縣政府網
單縣羊湯的典故很多,最著名的是這個:春秋時宋國和鄭國在距單縣不遠的地方開戰,戰前宋國主帥安排殺羊煮湯,親自分賞將士,可是唯獨忘了分給駕車的車夫。第二天到了戰場,車夫惡狠狠地說:「昨天分羊湯你說了算,今天的事我說了算。」於是駕車將宋國主帥送入敵陣做了俘虜。據好事者考證,當時煮湯的廚師就是單縣人。
「單縣羊肉湯」最早創於1807年,當時由徐、竇、周三家聯手創建,故取名為「三義春」羊肉館。「三義春」羊肉館的創立在那個時期的飲食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為日後「單縣羊肉湯」的揚名天下打下了基礎。
如今,已有近208年歷史的單縣羊肉湯,以魯西南特產青山羊之骨肉為主料,單縣地下水熬製,以其「色白似奶,水脂交融,質地純淨,鮮而不羶,香而不膩,爛而不黏」獨特風格,載入中華名食譜,以湯入譜的只有單縣羊肉湯,被國人稱為「中華第一湯」。「三義春」被認定為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山東老字號」。
02
莒縣羊湯
莒縣羊湯館門面眾多,最有名的當屬任記羊湯館。著名笑星陳佩斯有一年去臨沂演出,專程跑莒縣喝羊湯,一時成為笑談。
03
臨朐五井全羊湯
臨朐屬於濰坊。臨朐西南部的九山、石家河、寺頭、五井、冶源一帶,屬於青石山區,山清水秀,樹繁草美,空氣清新,是一塊沒有任何汙染的淨土。
當地繁育的沂蒙黑山羊俗稱「山羊猴子」,生性活潑好動,善跑敏捷,餓了吃山上的青草,渴了就喝山間的清泉,肉質良好,是當地著名的地方特產。臨朐全羊湯就是以這種沂蒙黑山羊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
04
棗莊道北羊湯
出棗莊市區北行20裡,過了鐵道,有四合院兩座、平房數間,故名「道北」。
道北羊湯的菜品僅有兩種:水煮花生和老虎菜;主食僅一味:麵餅。但每日顧客盈門。
棗莊「道北羊湯」雖然只有二三十年的歷史,但因其「做工獨特、價廉物美」,在方圓百裡具有很高的知名度。當地人說:沒喝過道北羊湯,等於沒到棗莊。
05
青州廟子全羊湯
廟子鎮,坐落在山東濰坊青州市西南。廟子全羊起源於清代,「全羊宴」是把羊軀體和內臟,用炸、溜、爆、燒、燉、燜、煨、炒等不同的烹調方法,做出色、形、味、香各異的各種菜餚,並冠以吉祥如意的名稱,如龍門角、採靈芝、雙鳳翠等,一隻羊可做菜80多種。選用羊身各個部分做成的「全羊湯」,酸辣麻香,清素不羶。
大明湖畔的少幫主
06
德州羊腸子
早先,在德州,居住著很多滿族人。相傳,當時德州城北住著一滿族大戶,主人叫吳三麻子,喜歡享用一種美食,叫羊腸子。辛亥革命後,吳三麻子家道中落,成為貧民。為維持生計,每天擔起挑擔去街頭賣羊腸子。
直到現在,德州的羊腸子也只能在小販推著的小推車上才能買到。賣羊腸子的小推車,就像一個完備的廚房,所有的家什都有:前端是裝著碗筷的水桶和盛放佐料的小盆,車後摞著食客坐的小凳,中間是一隻火爐,上面架著一口燒湯煮腸用的大鍋。
07
臨清熱羊肚
熱羊肚是臨清名吃之一,一是調味好,二是經濟實惠。清末,臨清羊肚作為名吃進入北京,在西交民巷「落戶」,店鋪名稱叫「臨清羊肉館」。民國和解放初期,生意十分興隆,很有名氣。臨清的「羊肚」,北京人叫「羊雜碎」。
08
滕州羊湯
滕州羊肉湯可追溯的歷史近七千年。在官橋鎮北辛村出土的距今約七千年的北辛文化遺址的一個紅陶鼎的四周,散落著大量的豬、馬、羊等動物的骨頭;官橋前掌大村出土的一個商代貴族墓葬裡,就有一個銅釜,裡面有熬煮著的羊、豬等的骨頭。
這說明,在當時,喝羊肉湯、豬肉湯已成為滕州這個地域的貴族很普通的飲食。
09
萊蕪羊湯
萊蕪當地最著名的是金家羊湯。萊蕪的金家羊湯是由萊城東關回族人金茂盛於清朝同治11年所創,距今已有近150年的歷史。《萊蕪文史》的第六輯中,對此有詳實記載。迄今,已是四代相傳。
金家羊湯以「湯清肉嫩,不肥不膩、不腥不羶、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滋補養胃」而馳名。現在,百年傳承的金家羊湯已經成為了山東名吃,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10
萊州朱橋羊湯
萊州羊湯以萊州城北的朱橋最為有名。
據說,朱橋羊湯有兩百年的歷史了。在萊州市朱橋鎮的大集上,順著濃濃的羊湯的香味兒,很容易找到名聲在外的「羊湯一條街」。
11
續湯不要錢
要錢就拜拜
外地人看山東人連幹三碗羊湯,心裡免不了要想:「這家裡得是什麼條件,早晨喝三碗羊湯。」
小編在這裡告訴各位,在山東喝羊湯,續湯一般不要錢哦!
只要你喊一聲「加湯」,就有服務員拎著一大開水壺過來,給你碗裡倒滿乳白色的肉湯,宛如廣東茶樓添水的夥計一般認真,只是器物規模就壯觀多了。
如果你以為店家會心疼,那可就大錯特錯了。老闆一壺壺白湯底朝天,心裡也樂開了花:
因為只有好羊湯,才會讓客人忍不住一加再加,那些味精水兌羊油還敢要錢的館子,早開不下去啦!
大明湖畔的少幫主
12
續湯不要錢
要錢就拜拜
相信很多人在外地都喝過羊湯,但是能喝到正宗山東羊湯的屈指可數。打著「單縣羊湯」名號的老闆最怕遇到山東人了! 因為他們老愛往羊湯裡面加粉條充數!
大眾點評
無論山東省內各縣市羊湯再怎麼爭鬥,沒有哪家羊湯鋪子敢攬「羊湯加粉條」這條罪名。哪怕是少點肉,也不會收到大家太過鄙夷的眼神。
同理,還有藥膳羊湯,一口喝下去,滿嘴都是中藥味,如果是這樣,還不如直接回家熬中藥來的爽,這羊湯不是羊湯、中藥不是中藥的,在山東誰加藥誰「完」。
山東人喝羊湯,最具有「儀式感」。這種儀式感是骨子裡帶的,沒辦法改變。出門在外的年輕人,如果遇到一家實打實的「山東羊湯館」,便會有一股暖流湧上心頭。
說了這麼多,其實沒人有資格界定哪種是山東最好喝的羊湯。就像羊湯有人夏天喝,有人冬天喝,最合適的就是最好的。還是那句話:食無定味,適口者珍。
你最愛的,就是山東最好喝的羊湯。
那麼問題來了
羊湯,你最愛哪裡的?
來源:山東最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