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肯亞野生動物的中國志願者:危險時常伴隨

2020-11-29 中國新聞網

  新華社奈洛比7月7日電 通訊:超越地平線的視野——保護肯亞野生動物的中國志願者

  新華社記者王守寶 吳寶澍

  「我不是過客,我的命運註定與這片土地相連,白頸山、奧拉爾萊姆尼河、獵豹平原……只有在這片土地上,只有每天看見獅群,聽到獅吼,我才能切實感受到獅子王國的存在,我的心靈才能得到真正的平靜,我的視野才能超越地平線,」星巴說。

  星巴本名卓強,來自中國重慶,個頭不高,結實幹練,愛戴一頂牛仔帽,身著軍綠色體恤衫,頗有西部牛仔的感覺。

  2010年,當時37歲的卓強辭去公務員的工作,隻身赴非洲,來到肯亞馬賽馬拉大草原,投身保護野生動物的公益事業,並給自己取名「星巴」。在非洲斯瓦希裡語中,「星巴」代表「獅子」,他希望這個名字激勵自己將保護獅子作為一生的事業走下去。

  初到茫茫草原,星巴還是有點迷惘,要拯救獅子,到底如何做?

  星巴發現,在這片蒼茫大地,有一個古老民族——馬賽族,至今依然保持較為原始的生活狀態,他們與野生動物為鄰,與野生動物基本和諧相處。

  「從野生動物保護的角度看,世界都應該感謝他們,馬賽人寧願自己辛苦飼養家畜,也不吃野生動物,這是對野保的最大貢獻,讓我們今天依然能夠看到各種野生動物在非洲大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星巴說。

  馬賽人的生活方式感染了星巴,讓他對保護野生動物有了初步設想,星巴決定首先要融入馬賽部落,了解他們的生活方式以及他們與野生動物的關係。

  在馬賽馬拉,星巴與當地馬賽人交朋友,住馬賽人的村落,跟他們一起在草原上踢足球,共同執行巡邏任務,閒暇時他還會教馬賽人說幾句中文。

  每當深夜萬物寂靜,星巴時常想著為友好的馬賽部落做點事情。他看著天空中閃耀星辰,想到了馬賽孩子那一雙雙如草原晨露般的雙眼。星巴覺得孩子就是馬賽馬拉未來的希望,應該為他們創造好的教育條件。

  星巴四處籌款,幫助當地學校聘請教師、修繕校舍、開設興趣課、捐贈教學物資。

  馬賽馬拉草原附近的奧盧姆蒂亞小學是星巴經常到訪的學校。該校董會主席利亞羅·庫派說:星巴很喜歡學校的孩子,他幫助我們改善了當地的教學條件,希望他能夠永遠跟我們生活在一起。

  星巴得到了馬賽人的認同,在野外與獅為鄰的生活也進一步讓他認識到了獅子和其他野生動物的生活習性,了解到獅群面臨的嚴峻危機,這又讓星巴時常徹夜難眠。

  100年前,非洲大陸有20萬頭獅子,但由於盜獵和生存環境惡化,如今已不到3萬頭,肯亞境內僅有不足3000頭。

  星巴下定決心,一定要拯救獅子。保護區資金有限,工作人員難以應對複雜的盜獵形勢。星巴到處奔走呼籲,為保護區帶來汽車、摩託車、對講機、睡袋、全球定位裝備、望遠鏡等。

  馬賽馬拉草原奧肯耶保護區首席管理員西蒙·恩誇圖瓦是星巴的好友。「他在保護區這幾年,幫助提高了巡邏員的工作效率和生活條件,還捐贈修建了三個防獅圍欄。」西蒙·恩誇圖瓦對星巴充滿敬佩和感激。

  「我認識星巴很多年,他愛獅子,對保護區的工作支持很大,所有人都喜歡他,他是我們真正的兄弟。」馬賽族奧肯耶部落長老塞米對星巴也是大加讚賞。

  星巴的野保之路越走越寬,但危險也時常伴隨著他的工作和生活。

  2014年7月,星巴例行巡邏,當觀察一群獅子活動時,忽然一群大象不斷向他靠近,幾乎將他圍起來。幸好獅子忽然行動起來,星巴才得以衝出險境,不至於發生意外。

  「大象如果決定要攻擊你,就算躲在車裡,也在劫難逃。」星巴依然心有餘悸。

  野生動物的威脅,星巴在馬賽馬拉草原經常遇到,但他已將個人安全置之度外。星巴不斷探索野生動物生存危機原因所在,並努力尋找一條保護野生動物的正確道路,近年來,他也有了很多保護野生動物的新理念。

  「解決野生動物面臨的生存危機關鍵就是能否實現人與動物的平衡,只有把人的需求與生態環境和野生動物的需求結合起來,並讓當地社區從野保工作中持續受益,讓當地人真正理解和參與野保工作。只有這樣,野保事業才有成功希望。」星巴找到了跟一般野保組織不一樣的道路。

  在星巴看來,保護野生動物事業的成功,需要依靠馬賽人。「所有野保工作者和科學家都是外人,只有馬賽人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裡,只有他們才真正了解這裡的一草一木,只有他們才掌握著保護野生動物成功之門的鑰匙。我們外來人應該發揮的作用就是幫助他們找到這扇門然後啟動這把鑰匙。」

相關焦點

  • 中國「獅子王」講述非洲野生動物保護故事
    實際上,現實中的自然世界並沒有那麼夢幻,作為叢林之王,獅子的數量在近年來急劇下降,這讓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保護野生動物的行列。其中第一位深入非洲保護野生動物的中國人星巴,已經在非洲這片大草原上奔忙了近十年,雖然條件艱苦,但仍然樂在其中。星巴是在非洲大陸上第一位全職從事野生動物保護工作的中國人。非洲斯瓦西裡語「星巴」就是「獅子」的意思。
  • 2019年中國野生動植物保護十件大事揭曉
    此外,還組織召開了以「共同的責任、共同的擔當:全鏈條打擊野生動植物非法貿易」為主題的中國邊會,倡導包括源頭國、中轉國、目的國在內的全鏈條打非理念。  《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在控制國際貿易、保護野生動植物方面最具權威性且影響廣泛。這個會議關係到野生動植物及其製品的進出口貿易,直接影響我國野生動植物保護。
  • 2017年中國野生動植物保護十件大事揭曉
    由國家林業局保護司、中國綠色時報社、新浪網聯合開展的「2017年中國野生動植物保護十件大事」評選活動結果今日揭曉。  三、《人工繁育國家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發布  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2017年6月28日,國家林業局對外發布《人工繁育國家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第一批)》(以下簡稱「名錄」),並於2017年7月1日正式實施,梅花鹿、馬鹿、鴕鳥、美洲鴕、大東方龜、尼羅鱷、灣鱷、暹羅鱷、虎紋蛙9種野生動物被納入名錄。
  • 野生動物拯救人們生命的真實故事
    動物比人們想像的要聰明得多 - 甚至可能比人們更聰明。您可能已經聽過一些關於家庭寵物以各種方式營救其主人的故事- 例如警告他們失火或甚至嗅出癌症。但有人可能會說,馴養的動物與人如此親近,因為它們一直都在身邊。野生動物是否有可能拯救人類?事實證明答案是肯定的。
  • 2018年中國野生動植物保護十件大事:全面禁象牙貿易上榜
    2月2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2018年中國野生動植物保護十件大事」,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注意到,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中國在野生動植物保護方面成績斐然,中國全面禁止象牙貿易、野生東北虎繁殖家庭現身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野外引種大熊貓「草草」、16家單位聯合發起了倡議「保護野生蘭花,拒絕無序交易
  • 野生動物棲息地的保護,人類與病毒的天然屏障
    近日熱點,從對疫情的關注,引申到對野生動物的保護。要求修改現行《野生動物保護法》的呼聲更是一浪高過一浪,眾多專家,從各個方面闡述了對修改《野生動物保護法》的意見與建議。但就目前看,大多針對的是野生動物的物種、衛生風險、保護範圍、經濟利用、法律問題等進行闡述的。生態觀察想說的是另一個問題——野生動物棲息地保護問題。
  • 保護動物,也可以這樣做
    他們或許不明白,這其實是中國政府發出的一個信號,表明絕不會容忍象牙走私和盜獵。這場銷毀行動就像是為這些象牙背後至少2000頭死去的大象舉行的一場盛大葬禮。其實為保護瀕危野生動物,打擊盜獵,有些正面的處理方法的確也會讓許多人無法理解與接受。比如,為了不讓犀牛遭遇盜獵,人們還給犀牛角注入毒素。
  • 疫情之下,野生動物非法貿易治理的「危」與「機」
    根據野保法,我國主要保護兩個種類的動物,第一是珍貴瀕危的陸生水生野生動物,即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比如我們熟悉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指的就是名錄裡的動物。而對於CITES的附錄I附錄II中非原產於中國的物種,我國將全部的陸生動物和部分的水生動物相應核准為一級、二級保護動物,按照同樣的標準來進行管理。
  • 水律蛇、竹鼠……疫情當前,有人卻頂風違法偷賣野生動物?
    今年1月20日,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在採訪中表示,從各方面的流行病學的調查看,這次疫情的源頭來自野生動物,比如說竹鼠、獾這類。雖然具體源頭尚無定論,但是野生動物交易、非法食用「野味」等行為現在已經「人人喊打」。在這種情況下,卻有人「頂風作案」,依然販賣竹鼠、山雞、蛇等野生動物以及貓。
  • 跑高速時,遇到「野生保護動物」,是躲還是撞?交警:應該這麼做
    不過當我看見大虎的時候,我就不由得想到,如果我在跑高速的時候,突然遇到野生保護動物,我是躲還是撞。高速首先我們也要知道什麼是野生保護動物,野生保護動物是指,那些數量較少或者瀕臨滅絕被國家保護起來,不準濫殺的動物被稱為野生保護動物
  • 湞江公安「小手牽大手」 共同保護野生動物
    ,提升廣大中小學生愛護野生動物的意識,發揮「小手牽大手」的宣傳效應,營造全社會關心保護野生動物的良好氛圍。11月25日,韶關市公安局湞江分局森林派出所積極配合韶關市公安局森林分局在湞江區執信小學開展的「保護野生動物,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為主題的保護野生動物科普知識宣傳活動。
  • 世界都在保護動物,美國為何要殘殺野生動物?答案竟為農業讓路!
    在全世界都保護野生動物努力的時候,美國為什麼要如此粗暴對待野生動物?人與自然真的不能和諧相處嗎?美農業部到底殘殺了多少野生動物?據美野生動物服務局報告,在2019年度被殺死的動物中,有301隻灰狼以及251個被破壞的灰狼洞穴以及正在哺乳期的大量幼崽。
  • 林草科普|全球野生動物的避風港——野生動物通道
    然而,在全球範圍內,有一種解決方案非常有效地減少了汽車與過路動物之間的碰撞:野生動物地上和地下通道。佛羅裡達公路上死亡的本土物種的橫截面研究,澳大利亞死亡的袋狸和小袋鼠、墨西哥死亡的美洲虎的橫截面研究,所有這些研究都表明,野生動物通道既能可以節省金錢,又能挽救動物和人類的生命。
  • 鳥類及野生動物保護科普知識系列十二——鷹
    我國的《野生動物保護法》明確規定:所有的猛禽都屬於國家二級以上保護動物,嚴禁捕捉、販賣、購買、飼養及傷害。 生活習性鷹是肉食性動物,會捕捉老鼠、蛇、野兔或小鳥等小型動物。大型的鷹科鳥類(雕)可以捕捉山羊、綿羊和小鹿。鷹多數在白天活動,即使它在千米以上的高空翱翔,也能把地面上地獵物看得一清二楚,是鼎鼎有名的千裡眼。
  • 家中竟現奇怪動物,嘴巴像豬身子像松鼠,竟是野生保護動物
    南康區市民羅女士:「今天中午1點鐘左右,三個小學生跑來告訴我說,我的柴火間有一隻動物,攻擊性很強。我走進去一看,確實是它的嘴巴尖尖的,然後還在咬木棍。我就趕緊打了110。」值班民警趕到現場之後,發現這隻小動物個頭還不小,它的頭部像豬,身子、尾部如松鼠,爪子鋒利、叫聲悽慘。
  • 美帝版"青藏鐵路野生動物通道"與中國有什麼不同
    同時,這也要歸功於這條遷徙廊道受到的保護。基爾派屈克說:「這條遷徙路線已經延續了數百年,現在我們已經可以繪製出其全圖。」但這並非意味著紅色沙漠-霍巴克廊道沒有危險。每年,都有5000多隻長耳鹿跋涉近500公裡,沿著這條廊道向南或向北遷徙。研究人員已經利用GPS項圈繪製了它們的遷徙路線,然後給出了詳細說明。任何讀到這份報告的人,都會了解到長耳鹿群當前的動向。
  • 「我們彼此守望」——王蒞翔野生動物生態攝影作品展在省圖展出
    這次展出的作品分為非洲野生動物專題、南極專題、青藏高原專題和我省野生動物專題,其中作品《獴》在剛剛舉行的第十三屆中國攝影藝術節暨第四屆天鵝之城——中國三門峽自然生態國際攝影大展中榮獲「天鵝湖典藏獎」。
  • 暗訪廣州江村農貿批發市場:仍有攤主偷偷賣竹鼠、蛇等野生動物
    長期致力於野生動物保護的本土公益組織——首善志願者中心的志願者「善待」表示,該市場的野生動物經營者,此前除了經營各類野生動物之外,還非法經營貓狗,一些寵物貓狗也都在這裡作為食材被交易,持續的貓叫聲,很可能就是「窩點」所在。南都記者觀察發現,傳來貓叫聲的位置是三個並排的帳篷,其中兩個完全封閉,靠近馬路的這一個帳篷只有朝向檔主的一側才開著「門」,從遠處斜看,黑漆漆的什麼也看不清。
  • 在無人區守衛野生動物天堂
    1月8日,安南壩分局民警海拉提(左)和阿爾根別克·阿海觀察記錄野生動物活動情況。甘肅安南壩野駱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河西走廊西端,位於甘肅、青海、新疆交界處,自然條件惡劣,是人類生命禁區。而這裡39.6萬公頃的廣袤荒原,卻是野駱駝、雪豹、野驢、鵝喉羚、猞猁等瀕危野生動物的天堂。
  • 飼養野生動物當寵物?此類案件已佔野生動物犯罪的一半
    ,收繳野生動物8315頭/只,收繳野生動物製品1248公斤,破案數排全省首位。 繳獲的野生動物 今年以來,市民自覺保護野生動物意識顯著提升,積極向警方舉報涉野警情,提供涉野案件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