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肯定的說,我們所有人幾乎都問過這樣一個問題,今天是星期幾?並且可以預見的,人這一生中還要反覆提很多次這個問題。因為這關係到我們的作息時間,眾所周知,七天一個輪迴。
那麼這個星期計時是怎麼來的呢?其實這比我們想像的要古老的多,現代公認星期計時最早是2700多年前的巴比倫人發明的。之後過了1000年左右逐漸傳播到歐洲各國,然後沿用至今,成為全世界通用標準。
那麼巴比倫人是怎麼發明這玩意的呢?其實星期這個制度,一直都跟神話信仰方面的活動有關,巴比倫人信仰七位星神,翻譯過來就是日、月、火星、水星、木星、金星、土星,每位神主管一天,每天就要祭祀一位。
所以巴比倫人用星期計時,就是方便祭祀活動。它本質上是以神話、宗教活動為內涵的一種制度。傳到西方之後同樣如此,只不過大家信仰不同,賦予了星期不同的內涵罷了。
比如羅馬人就用羅馬神話中的神,來分別對應七天的名稱,當然也沿用著不同神靈對應不同行星的規律。而英語中的名稱自然是英國人發明的,據說是一個叫盎格魯·撒克遜人,結合了北歐、古希臘等神話人物給七天命名。
還有就是基督教的說法,傳說上帝用了六天創造世界,第七天休息,所以星期日又叫禮拜日。這是基督教賦予星期新的內涵,我們現代有些地區也習慣稱星期為禮拜,就是受基督教的影響。
所以說,七天為一周循環的星期計時,歷史非常悠久,起碼在一千多千年,就已經在世界上廣泛應用了。這個時候中國處於唐朝時期,星期的概念也已經早早傳入中國,當時我們稱之為七曜。
七曜即日、月、金、木、水、火、土。這個概念又從唐朝傳入日本、韓國等地,直到現在日本、韓國仍然採用一周七曜日的說法。但有趣的是,唐朝或者說中國古代卻基本都沒有用七曜來計時。
也就是說,星期的概念差不多同時期傳入西方和中國。而日本韓國也間接地,把從唐朝引進的七曜概念發揚光大。一千多年前星期制在世界大行其道,為何中國古人卻堅持不採用?
其實這個七天星期制,無論從科學還是玄學上來說,都有一定意義,所以說能迅速地在世界上形成主流。而它在中國受阻的原因,大概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研究。首先,前邊說了,星期計時本質上具有宗教、神話的內核。
人們基本只要挑七個神仙填上去,就能得到信徒的廣泛支持。但在唐朝時期這似乎不行,唐朝時期經濟、文化空前繁榮,宗教信仰方面也非常自由,同樣也有競爭,比如佛教、道教的競爭就很激烈。
所以無論挑七位佛主,還是七位神仙來代表星期,都很難同時得到兩教的認可。主要就是宗教、神話信仰不統一。那麼純粹的以日月星天文概念來命名不行嗎?比如韓國日本一直用的七曜日。
這個恐怕也行不通,因為唐朝時期已經有非常成熟的天文曆法了,也有類似星期的輪換休息制度,十天一休,叫做旬休。以十天幹代表的十天為一旬,一個月有三旬,上旬、中旬和下旬,實際上我們現代也在沿用這個說法。
用七天一個星期來替換大家習慣的十天一旬,沒有太大意義,因此星期的概念傳人中國的時候,人們並不感冒。而這背後其實也是有強大的歷史、文化底蘊為獨立支撐的。所以我們直至民國時期才開始採用公曆和星期計時。
我是鹹魚道長,感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