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毛澤東之歌》驟然停播的緣由

2021-01-13 黨史頻道

原標題:1951年《毛澤東之歌》驟然停播的緣由

1951年,曾流行一時的由張春橋作詞、盧肅作曲的《毛澤東之歌》驟然停播,銷聲匿跡。這到底是什麼緣由?幾張發黃的報紙,將這個疑團慢慢解開的同時,那些歷史的細節也令人忍不住發出聲聲感嘆。

《毛澤東之歌》驟然淡出歷史舞臺

1941年,時任《晉察冀日報》副總編輯的張春橋創作了《毛澤東之歌》(盧肅作曲)。這首歌問世後,曾產生過比較大的影響,不僅在解放區廣為傳唱,新中國成立後也曾流行一時。1951年中華全國音樂工作者協會所作的「1950年全國流行歌曲調查」中,這首歌高居排行榜第三位。向延生在《中國近現代音樂家傳》中也指出:「這年由張春橋作詞、盧肅譜曲的『獻給中央二十周年』大合唱中的《毛澤東之歌》,是一首優秀的頌歌題材的歌曲,演出後很快就在邊區傳唱開來。張春橋一生做了不少壞事,但這首歌詞當時該算是好的。曲作形象地概括了抗戰的艱苦,深情地歌頌了毛澤東思想的光輝。此後這首頌歌在各解放區和一些國統區的愛國青年中廣泛流傳,留下它應有的歷史功績。」

然而,這支曾經廣為傳唱的歌曲,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的1951年,竟然驟然淡出歷史舞臺,竟至銷聲匿跡。這讓很多人感到詫異與驚訝,對其原因也眾說紛紜。

有人回憶延安歲月時,就談到了這樣的細節:「調皮的男孩,有時唱歌亂改歌詞,他們並沒有惡意,只是為了好玩。比如唱抗大校歌,『黃河之濱,集合著一群,中華民族優秀子孫』,他們解嘲地唱成『倒黴子孫』。那時,在晉察冀的張春橋寫了一首《毛澤東之歌》,歌詞是『密雲籠罩著海洋,海燕呼喚暴風雨,你是最勇敢的一個……敬愛的毛澤東同志,我們光榮地生活在你的年代』,他們改成『光榮地抽著你的菸袋』。歌詞大概是太突出毛澤東個人了,又不通俗上口,這首歌后來就沒有人再唱。」

來自革命老區的孔昭琪在《老歌的記憶》一文中也回憶道:「這首歌大約是1941年我剛上小學時學會的,我對它的印象之所以很深,是因為它莊嚴、深沉,讚頌意味很濃,而且學校每次開會,都唱這首歌作為會議的首項儀式。那時太小,還不知道什麼詞作者、曲作者之類。後來,這首歌莫名其妙地銷聲匿跡了。半個多世紀以來,我常常想尋覓原因,但一則由於不在我的專業範圍,故不是很迫切,二則因為也無從著手,所以一直這樣拖著。其間,雖然也聽到一些隻言片語,但始終沒有認真追究。」

周巍峙點名批評《毛澤東之歌》

是因為新歌湧現,大浪淘沙,將《毛澤東之歌》自然淘汰了,還是背後有不為人知的玄機?這就得從周巍峙點名批評《毛澤東之歌》談起。

1951年2月11日,時任文化部藝術局副局長的周巍峙在《人民日報》發表《略談歌頌毛主席的歌曲創作》一文,點名批評《毛澤東之歌》。

周巍峙在文中指出:「用詩和歌曲來歌頌和讚美人民的領袖毛主席,描繪領袖的英雄形象,表達人民對領袖無限的尊敬與深厚的感情,這是很光榮的但也是很艱巨的任務。」「我們的詩人和音樂家也寫了不少歌頌毛主席的歌曲,這些歌曲有的已在廣大群眾中流行。但在歌頌毛主席的歌曲當中,也還存在一些問題,應該嚴肅地認真地加以考慮。」

在文藝創作的內容方面,周巍峙旗幟鮮明地指出,歌曲對毛主席的歌頌,必須正確認識領袖與群眾的關係,重視人民群眾的力量,嚴肅批評了只見領袖、不見人民的現象。

他說:「我看了二十幾個歌頌毛主席的歌曲,有的是群眾自己的創作,在這些歌曲裡最常見的詞句是『大救星』『恩人』『像爹娘』,或者『北鬥星』『幫助咱們把身翻』『跟著他』,以及『飲水要思源』等等,僅僅有少數歌子提到人民的力量。這些歌曲雖然反映了群眾對毛主席衷心的敬愛與感激,卻沒有充分反映出領袖與群眾之間的正確的關係,或者反映得還不夠恰當。領袖的偉大就依靠於他是真誠地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善於集中群眾的智慧,發揮群眾的力量,因此他才能領導群眾在十分艱巨與複雜的鬥爭中贏得勝利。」「創作歌頌毛主席的歌曲本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工作,我們需要更好地去理解人民對領袖的情感,善於選擇某一側面、某一角落來描繪領袖與人民的關係,人民熱愛領袖的情緒。」

上述文字,一方面說明了周巍峙批評《毛澤東之歌》的語境和主旨;另外一方面,更為重要的是,體現出了當時文化界比較民主活躍的氛圍,尤其是對領袖能夠採取比較正確而客觀的態度。值得注意的是,《人民日報》開闢的《人民文藝》欄目,為文化界這種自由開放的文藝批評提供了較為寬鬆的環境。

對於在文藝創作內容上比較好地處理了領袖與群眾關係的歌曲,周巍峙毫不吝嗇地稱讚道:「陝北民間的詩人孫萬福曾用『高樓大廈平地起,蟠龍臥虎高山頂』這兩句話歌頌毛主席,『蟠龍臥虎』要依靠『高山』,『高樓大廈』要從『平地』建起。這樣他就把領袖與群眾的關係正確地表現出來了,而不是把領袖寫成了『超人』與『救世主』。」

筆鋒一轉,對於文藝創作內容上只見領袖、不見人民的現象,周巍峙特別以《毛澤東之歌》為典型進行了批評。文章指出:「如由張春橋作詞、盧肅作曲的《毛澤東之歌》。詞中雖也著重說明了毛主席剛毅的戰鬥精神,以及他在革命中的領導作用,但他所選取的形象是暴風雨中的『海燕』,是『黑暗無邊,夜霧茫茫』。對偉大領袖與迅速發展的人民力量缺乏有力的描繪。」「有人認為它的情調受了宗教讚美詩的影響,這不是沒有原因的。雖然這個歌曲是十年前的創作,在新解放的城市中,也曾為一部分青年知識分子所歡迎,但從整個思想情感來看,卻和現在人民的距離很遠了。」

同時,文章還插入曲譜圖,對《毛澤東之歌》的藝術表現形式也提出了批評,指出其「曲調過於平淡,情感沉鬱」,「更帶有感傷的成分」。

《毛澤東之歌》是否真如周巍峙所言呢?讓歌詞自身來說明問題:

密雲籠罩著海洋,海燕呼喚暴風雨。你是最勇敢的一個,不管黑暗無邊,夜霧茫茫,從不停息你戰鬥的號召,從不收起你堅強的翅膀。

在南方,在北方,從中原,到邊疆,你響亮的聲音,鼓舞著鬥爭中的人民,溫暖著受難者的心。

敬愛的毛澤東同志,我們光榮地生活在你的年代,學著你的榜樣,跟著你的火炬,走向光明幸福的新世界。

敬愛的毛澤東同志,你是勝利的旗幟,光明的象徵,我們光榮地生活在你的年代,學著你的榜樣,跟著你的火炬,走向光明幸福的新世界。

通觀整篇歌詞,我們不難發現,確實都是對毛澤東「宗教讚美詩」般的虔誠,只見領袖、不見人民,並未「形象地概括了抗戰的艱苦」,周巍峙的「對偉大領袖與迅速發展的人民力量缺乏有力的描繪」「和現在人民的距離很遠了」的批評是比較公允的。

張春橋對批評的回應

對周巍峙的批評,歌詞作者張春橋作何反應?一個月以後,1951年3月11日,《人民日報》刊發了張春橋的答覆。全文如下:

編輯同志:

今天讀到《人民文藝》第八十七期所載周巍峙同志《略談歌頌毛主席的歌曲創作》一文。我完全同意他對我和盧肅同志合作的《毛澤東之歌》的意見。他所指出的許多缺點,是一九四一年「七一」前寫成這個作品時我們就感到了的。一九四三年整風時,我對這支歌曲也曾進行檢討,和巍峙同志這篇文章的意見基本上也是一致的。經過整整十年,每當聽到人們還在唱這支歌時,內心實在不安,它成了我的一個精神負擔,並且一天比一天沉重。雖然也曾想重寫一支新歌,但思想感情很不成熟,始終未敢落筆。我衷心地希望有新的歌曲來代替它。我想,現在人們還在唱它,並不是因為它好,而是迫切需要一支歌來表達對領袖的敬愛。我自己也仍願在這方面努力。

這支歌人民廣播器材廠曾灌過唱片,為了不使它再推廣,我已請人民廣播器材廠停止發行。謝謝你們。

從信中,我們可以看出,張春橋不僅「完全同意他對我和盧肅同志合作的《毛澤東之歌》的意見」,並且立即主動採取補救措施,「這支歌人民廣播器材廠曾灌過唱片,為了不使它再推廣,我已請人民廣播器材廠停止發行」。我們必須承認,當時已貴為《解放日報》總編輯兼社長的張春橋,對和自己職務大體相當的周巍峙的公開批評,並未惱羞成怒,也未大加辯解,其態度之誠懇,言辭之周全,反應之迅速,足以讓人刮目相看。

文人相輕,互不服氣,在文壇算不上什麼怪事。從這個角度來看,張春橋這個筆桿子對周巍峙這個筆桿子不留情面的批評所採取的態度,是相當淡定成熟的。與人們印象中的「文化大革命」時期的「狗頭軍師張」截然不同,一個謙虛謹慎、思維縝密的「秀才」形象躍然紙上。這是歷史的事實!一個人的性格、人品和命運,很大程度上是個體內在因素起決定作用的。但是,思想和地位的改變,大環境大氣候的影響,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從1941年張春橋對毛澤東的個人崇拜式讚美中,是否可以看出張春橋性格中善於投機、迎合的端倪呢?筆者認為,僅就創作這首歌而言,是投機、迎合的性格使然,還是發自內心的欽佩,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或許只有通過大量相關的事實,並和張春橋有相當接觸,對其有相當了解的人才有資格「姑且論之」。

對於張春橋的來信,《人民日報》還寫了個編者按:「這個歌曲,除人民廣播器材廠停止發行外,各地廣播電臺應即停止播送。」也就是說,周巍峙對《毛澤東之歌》「和現在人民的距離很遠了」的批評,不僅張春橋表示認可和贊同,黨的喉舌《人民日報》也深表贊同與支持,說明當時大環境、大氛圍對文藝批評是包容的,對個人崇拜是持批判態度的。

在刊發張春橋答覆文章的同時,《人民日報》還登載了署名為「中央人民政府公安部公安幹部學校一個讀者」的來信。在這封以《歡迎音樂批評》為題的信中,作者說:「最近在《人民文藝》上登過一篇周巍峙同志的《略談歌頌毛主席的歌曲創作》,我看了以後很滿意……我還希望以後在《人民文藝》上能刊登些好的歌,新鮮的有力的群眾的歌,高度的政治性與藝術性結合的歌。」這也進一步說明,正確認識領袖和群眾的關係,「新鮮的有力的群眾的歌」更受歡迎。以《歡迎音樂批評》為題,也進一步說明《人民文藝》對文藝批評的支持態度。

《毛澤東之歌》被停播的文藝批評背景

作為文化部藝術局副局長,周巍峙點名批評《毛澤東之歌》,肯定不會毫無緣由。即使他的批評具有某種偶然性,《人民日報》的《人民文藝》欄目也不會隨意批評一首曾經產生過深遠影響的、歌頌領袖的歌曲。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毛澤東之歌》被批評,並能使張春橋坦然接受呢?這就涉及新中國成立初期文藝批評的大背景。

文學藝術是新中國文化建設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面。新中國成立前夕的1949年7月,就召開了第一次全國文代會。毛澤東在代中共中央起草的賀電中指出,「在革命勝利以後,我們的任務主要地就是發展生產和發展文化教育」;號召一切愛國的文藝工作者進一步團結起來,廣泛地發展為人民服務的文藝工作,使人民的文藝運動大大發展起來,「藉以配合人民的其他文化工作和人民的教育工作,藉以配合人民的經濟建設工作」。這樣,五四運動以來處於分散形態的「新文藝運動」由此進入「新的人民的文藝」時代。9月,《共同綱領》明確規定:「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應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養國家建設人才,肅清封建的、買辦的、法西斯的思想,發展為人民服務的思想為主要任務。」

進入「新的人民的文藝」時代以後,如何「肅清封建的」思想,如何看待革命年代的文藝創作,如何進行新的文藝創作等問題,突出地擺在廣大文藝工作者面前。由於認識上的分歧,文藝工作者在文藝創作的許多方面產生了討論和爭鳴。其中,對於抒情歌曲的創作,也因存在認識上的分歧,產生了爭鳴。《人民日報》的《人民文藝》欄目將某些過去戰爭年代創作而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又一度在群眾中廣泛流傳的抒情歌曲,當作具有傾向性錯誤的例子而給予批評,正是這種討論和爭鳴的一部分。

《人民日報》幾篇文章的選取,應該是有意識地在文藝創作上營造一種良好的氛圍,呼應著文藝批評活動。

1951年4月20日,上海音樂家協會就曾召開關於歌頌領袖的歌曲創作座談會,討論《毛澤東之歌》。

1954年3月28日,《人民日報》的《人民文藝》欄目發表呂驥《為創作更多更好的群眾歌曲而努力——談關於群眾歌曲創作的幾個問題》一文,《毛澤東之歌》再次被當作「靶子」受到批評。不過,這一次有更負盛名的《解放區的天》「陪鬥」:「但另一方面,我們也不能否認,有些歌曲,其實不一定都是抒情歌曲,確實有些不健康的成分,是以個人的、陳舊的、輕浮的情感代替了新的、樂觀的、健康的人民情緒。曾經廣泛流行過的《解放區的天》《毛澤東之歌》就是明顯的例子。固然缺乏分析地隨便給某些歌戴上小資產階級的帽子是不恰當的,但因此放棄對於有嚴重缺點的作品的批評,同樣是有害的;那樣要造成思想上的混亂,資產階級思想傾向以及各種庸俗的思想情緒就會得到發育的溫床,抒情歌曲就有走向灰色的、頹廢的道路的可能。」

這次的文藝批評,與1951年純粹就文藝創作的內容和表現形式的批評不同,明顯帶有當時政治尤其是文藝逐漸朝「左」轉的痕跡,上升為「資產階級思想傾向以及各種庸俗的思想情緒」的問題。這些都說明對《毛澤東之歌》的批評不是孤立和偶發的事件,而是當時提倡文藝批評背景下的產物。

至此,我們大致可以得出如下結論,《毛澤東之歌》之所以驟然退出歷史舞臺以至銷聲匿跡,主要是因為「對偉大領袖與迅速發展的人民力量缺乏有力的描繪」,「和現在人民的距離很遠了」;在文藝創作內容上,沒能正確反映領袖與群眾的關係;在文藝創作形式上帶有「曲調過於平淡,情感沉鬱」等缺憾。在提倡文藝批評的大環境下,這些問題和缺憾,不僅引起了以周巍峙為代表的文化界人士的注意和批評,而且以《人民日報》的《人民文藝》欄目為代表的主流文藝也對這種批評持支持態度。如此一來,《毛澤東之歌》悄然退場也就勢所必然了。

相關焦點

  • 毛澤東逝世44周年:100張照片,緬懷偉人毛澤東!
    △1939年,毛澤東與朱德檢閱三五九旅。   1939年,毛澤東與延安農民交談。   1945年8月28日,抗戰勝利後,不忍人民再受戰爭之苦,毛澤東毅然赴重慶談判,寫下「遍地哀鴻遍地血,無非一念救蒼生」。
  • 狂飆1957:毛澤東之年
    單從眾多著名的事件中挑出,1957年2月27日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第十一次擴大會議上所作的《如何處理人民內部的矛盾》的報告,即可算是「戲肉」極足的一折。毛澤東的報告是將他先前已有的威望再推向高峰。毛澤東論「人民內部矛盾」,實際是將國際國內的方方面面都說到了。
  • 悠悠往事湘江邊——毛澤東和他的新軍副班長
    要是有先見之明,一直跟定毛澤東,如今我也到北京幹大事去了。」 1951年春天,他幾次對老伴和女兒嘮叨,等到秋收以後,要背上一袋新米,到北京去見毛主席。最終,彭友勝與老伴商量後決定:暫時不去北京,先給毛澤東寫一封信,投石探路。 3月14日,彭友勝特意買回了上好的紙筆和信封,請來了本地「學歷」最高的夏金聲老先生代筆,給毛澤東修書一封。
  • 毛澤東過生日的故事
    任弼時鄭重囑咐毛澤東的好友、詩人蕭三:寫一本毛澤東傳,以慶祝他的五十大壽。毛澤東看了凱豐的信,他的第一反應是拒絕:共產黨的領導人不能做這類事,何況又在國難當頭、民族危亡之時。經過認真考慮,他在4月22日給凱豐回函說「生日決定不做」。  新中國成立後,人們想為毛澤東祝壽,但他堅持說:「不做壽。做壽不會使人長壽。主要是要把工作做好。」
  • 毛澤東談文章寫作之道
    解放戰爭時期,他更是筆耕不輟,例如在轉戰陝北的最後一站米脂縣楊家溝的4個月時間裡,毛澤東為推動中國革命走向最終勝利,先後寫下大小數十篇文章,這些文章後來僅被收到《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的,就有11篇之多,足見他當時勤奮寫作的程度。 新中國成立後,針對有些領導幹部寫報告和講話稿讓秘書代勞的情況,毛澤東說:「我寫文章從來不叫別人代勞,有了病不能寫就用嘴說嘛!」
  • 揭秘:毛澤東在唐山大地震的日子裡
    唐山大地震時扭曲的鐵路1976年7月28日凌晨3時42分53.8秒,那一個黑色的可怕瞬間……在河北省唐山市的地殼下12公裡深處,長期集聚在這裡的巨大能量驟然爆發,相當於400枚廣島原子彈在城市底下猛烈爆炸。
  • 鏘鏘三人行19年後停播 鏘鏘三人行停播原因揭秘 哪裡可以看鏘鏘...
    昨日中午,鳳凰衛視《鏘鏘三人行》通過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因公司節目調整,鏘鏘暫時停播,感謝大家多年厚愛,後會有期。簡短的一行字,宣告了一個19年訪談節目的終結。節目停播的具體原因不得而知,但是這並不是最近唯一停播的綜藝類節目——包括上周日沒有播出的《極限挑戰》,以及前段時間停播的《金星秀》等節目,一時間各大衛視與視頻平颱風聲鶴唳。
  • 繼《金星秀》停播後,金星又被趕出《今夜百樂門》,她卻這麼回應
    但是大家都知道,它在今年8月30號就被金星宣布無限期停播了。金星還於之後的9月2號,在微博回應停播原因是節目做得好,才遭到小人妒忌。一時間引起的網友的一片熱議,也惹得一眾金星粉既感慨又傷心。然而更讓粉絲傷心的是金星也不能主持另一檔很火的節目第二季了。這檔節目就是去年的綜藝黑馬《今夜百樂門》。
  • 因含不良暗示 這首40年代的聖誕歌被停播了
    【文/觀察者網史雨軒】 據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12月1日報導,克利夫蘭廣播電臺決定停播一首自20世紀40年代起流行的聖誕歌曲「Baby, It's Cold Outside(寶貝,外面很冷)」。
  • 毛澤東同志與新邵坪上三位故人的書信故事
    「潤之吾弟主席惠鑑:敬啟者,……深感吾弟關懷幹的生活,(弟)經國萬機,不遺在遠,其感激曷可言喻?」  接信第二天,毛澤東就親自給張幹回了信,言對張幹的生活困難「極為繫念」,這一語牽心動腸,力重千鈞。張幹歡欣鼓舞,以他的學生中出了這樣一位偉人而高興。  1951年秋,張幹應毛主席之邀赴京。到京後,毛主席又請來青少年時代的師友羅漢溟、李漱清、鄒普勳,到中南海一起吃飯。
  • 家國情深 毛澤東與張乾等三位故人的書信故事
    ▲毛澤東和他的師友在中南海留影。從右至左為:鄒普勳(毛澤東塾師鄒春培的兒子)、李漱清(毛澤東塾師)、毛澤東、張幹(毛澤東在一師時的校長)、羅元鯤(一師歷史教員) 1951年秋,張幹應毛主席之邀赴京。
  • 1951年毛主席在豐澤園款待司洛路:備甜酒中華煙
    車門打開後,從車上下來一位衣著樸素的中年人。他,就是毛澤東主席請來的客人——中共聊城地委宣傳部部長司洛路。   司洛路,原名司澤霖,山東省冠縣許辛村人,1913年出生。曾就讀於聊城省立二中,1937年濟南省立第一師範畢業後任小學教員,同年11月參加革命工作,1938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 汪建新:毛澤東詩詞中的贊秋情懷
    這些詩句一掃低迷悲涼之氣,而充滿樂觀昂揚的主體意識,變悲嘆秋意為盛讚秋景,表現了樂觀頑強的生命品格。 毛澤東詩詞有一個現象值得注意。 5、劍南歌接秋風吟 「劍南歌接秋風吟」,出自1961年9月寫的《七絕二首·紀念魯迅八十壽辰》(其二): 鑑湖越臺名士鄉,憂忡為國痛斷腸。 劍南歌接秋風吟,一例氤氳入詩囊。 關於「劍南歌接秋風吟」,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毛澤東詩詞集》這樣解釋:「劍南歌,指陸遊的詩集《劍南詩稿》所收詩作。
  • 《龍》雜誌:戰略家毛澤東的絕妙之筆
    作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最高統帥,戰略家毛澤東,則在這場戰爭中寫下了最重要篇章。如果說長徵中指揮「四渡赤水」是毛澤東的得意之筆,那麼指揮抗美援朝戰爭則是毛澤東的絕妙之筆。高瞻遠矚的戰略決策毛澤東是偉大的無產階級戰略家。毛澤東開創了我們黨戰略思維的優良傳統。毛澤東一生作出了一系列影響深遠的戰略決策。
  • 鏘鏘三人行是不是停播了怎麼看不了 官微宣布停播原因揭曉
    ­  鏘鏘三人行是不是停播了怎麼看不了 官微宣布停播原因揭曉。熬過了6月最強監管月,最強監管這把火終於還是燃到了綜藝身上,避無可避。9月12日11:52,《鏘鏘三人行》宣布停播,後會有期。­  截至目前,微博上已經無法搜索到鏘鏘三人行有關內容。
  • 1951 - 1951---中國科學院
    這一帶有方針性的見解,也體現在他向政務院第70次政務會議所做的《中國科學院1950年工作總結與1951年工作計劃要點》中。  陳煥鏞率團參加南亞栽培植物學術討論會  1月12日至15日,「南亞栽培植物的來源及分布」學術討論會在印度新德裡舉行。
  • 汪建新:從詩詞感悟毛澤東的鬥爭精神
    因為矛盾多種多樣,「鬥」的表現也千差萬別,有敵我之分,有內外之別,有文武之道,有剛柔之術,不一而足。毛澤東「與天」「與地」「與人」不懈「奮鬥」和「鬥」的偉大曆程精彩絕倫、氣象萬千。但就總體而言,正如毛澤東詩詞的總體風格是「偏於豪放,不廢婉約」一樣,毛澤東鬥爭精神以「鬥」為主色調。二、毛澤東的鬥爭精神表現在哪些方面?
  • 【算命】毛澤東八字的人生軌跡解析
    毛澤東八字:殺 印 日 財癸 甲 丁 庚巳 子 酉 戌羊傷財 殺 才 傷才比大運 殺 官 才 財 食 傷 比 劫 梟癸亥 壬成 辛酉 庚申 己未 戊午 丁巳 丙辰 乙卯8 18 28 38 48 58 68 78 981901
  • 18歲的《鏘鏘三人行》停播,跌了3年的鳳凰衛視股價雪上加霜!
    9月12日中午,開播18年的鳳凰衛視《鏘鏘三人行》官方微博宣布節目停播,這意味著,繼《康熙來了》了之後,多少人的下飯神器再一次終結。具體什麼原因宣布停播,我們不得而知。在娛樂至死的綜藝大環境裡,《鏘鏘三人行》自1998年4月開播至今,幾乎伴隨了一代人的成長,用幾近於零的製作成本,保持了18年的收視旺盛,不得說是一個電視行業的奇蹟。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不可否認的是,隨著網絡新媒體的衝擊,傳統電視臺的生存越加困難,除了大型明星真人秀以外的電視節目,廣告收益基本都嚴重下滑。
  • 【鉤沉】「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到底是你們的」毛澤東...
    1957年初冬,應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和蘇聯部長會議的邀請,毛澤東率領中國黨政代表團出訪蘇聯,參加十月社會主義革命40周年的慶典活動和社會主義國家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會議,各國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會議。 毛澤東的話被掌聲淹沒  當時在列寧格勒公共衛生學院學習的管惟濱說,接到中國駐蘇聯大使館通知留學生聚會,大家都猜到是毛澤東主席接見。「我們一早就趕到莫斯科大學,等啊等啊,直等到下午六點多,毛主席真的來了,大廳裡驟然響起雷鳴般的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