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與歐陽修的交遊3

2021-01-21 張家公子名無忌

元祐六年(1091),蘇軾任職歐公曾經居住過的地方—潁州,思念歐陽修,於是作《木蘭花令》(次歐公西湖韻),「霜餘已失長淮闊,空聽潺潺清穎咽。佳人猶唱醉翁詞,四十三年如電抹……」,借著佳人對醉翁詞的歌唱來抒發自己對恩師的無限懷念。可以說,蘇軾以其極高的文學造詣回饋了歐陽修的學術理想。

元祐六年(1091),在恩師歐陽修去世十九年後,蘇軾在寫與恩師文集的序言中認為歐陽修「論大道似韓愈,論事似陸贄,記事似司馬遷,詩賦似李白」,對歐公的傑出貢獻給予高度評價。「自歐陽子出,天下爭自濯磨,以通經學古為高,以救時行道為賢,以犯顏納諫為忠,長育成就,至嘉祐末,號稱多士。」肯定歐公對宋代士人的人格精神的巨大影響。他還當仁不讓的積極態度肩負歐公託付予他的歷史使命,告誡門人:「方今太平之盛,文士輩出,要使一時之文有所宗主。昔歐陽文忠常以是任付某,故不敢不勉。異時文章盟主,責在諸君,亦如文忠之付授也。」

歐陽修與蘇軾師生二人在詩文革新和為人處世的原則立場上的薪火相傳,不單單只是人格精神的傳遞,更是北宋文化史不斷向前發展的內在動力之一。二人也是宋代士大夫之佼佼者。他們是真正的中國知識分子的脊梁,誠如張載所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歐陽修,從年齡上看,應屬蘇軾父輩般的摯交,引領蘇軾走進宦海,又多次援救蘇軾於危難之中,甚至不惜累及自身被貶官或是罰銅也毫無怨言,他是蘇軾政治上的領路人,也是文學上的導師,更是生活中的良師益友,他們的交誼也可稱之為契心忘年之交,對蘇軾一生影響重大。

正是得益於恩師的諄諄教誨,蘇軾對其弟子也關懷有嘉。論及蘇軾門人,不得不說「蘇門四君子」,即秦觀、黃庭堅、張耒、晁補之,四人是蘇門的顯著代表。他們的文學創作與仕旅宦途都與蘇軾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蘇軾在《答李昭玘書》中說:「如黃庭堅魯直、晁補之無咎、秦觀太虛、張耒文潛之流,皆世未之知,而軾獨先知。」由此可見蘇軾對這四位弟子的欣賞,在蘇軾的培養、舉薦下,四人名滿天下,同時也將師門壯大。

相關焦點

  • 蘇軾一首懷念恩師歐陽修的詞,情深意長,師徒之情感人肺腑!
    宋哲宗元祐六年八月,蘇軾出任潁州知府。其時詞人年逾六旬,已進入人生暮年,又逢再次被貶潁州,遙想恩師歐陽修當年在潁州的德行偉績,反觀自己的潦倒落魄,由觀月而懷人,由懷人而傷己,不禁有感而發,步歐公原韻創作此詞,以表達對已故恩師的深切追思與人生慨嘆。
  • 蘇軾和韻歐陽修的詞,是作繭自縛?還是難能可貴?
    歐陽修與蘇軾兩人淵源可不淺,早期有知遇之恩,師生之誼,後來又政見相投,詩酒歡會,同時兩人都曾在潁州做官。歐陽修在潁州寫了《木蘭花令》多首,這裡列出其一:西湖南北煙波闊,風裡絲簧聲韻咽。舞餘裙帶綠雙垂,酒入香腮紅一抹。杯深不覺琉璃滑,貪看六么花十八。
  • 蘇軾科考耍小聰明,高中後還口出狂言,為何主考官歐陽修仍欣賞他
    蘇軾耍的小聰明,居然瞞過了主考官歐陽修。後來歐陽修左思右想想不明白,就向蘇軾請教,蘇軾居然還口出狂言。就算是這樣,歐陽修居然還不生氣,並且更加欣賞他。為了加重矛盾的張力,蘇軾用了「之三」,也就是兩個人都據理力爭,再三闡明自己的觀點。 歐陽修閱卷時讀到此句,深以為然,認為這條「典故」十分契合科考的題目《刑賞忠厚之至論》。作為主考官的歐陽修,與當時的小試官梅堯臣都給出了極高評價。然而,這兩位學識淵博的先生,卻一直都有一個疑惑。那就是蘇軾關於皋陶和堯帝的那句話並未找到出處。
  • 蘇軾兩首詞,抒寫和歐陽修的師徒之情,其深情感人肺腑!
    對蘇東坡的一生影響最大的人, 除了父母之外,就要屬恩師歐陽修了,還在少年求學時,蘇軾就對歐陽修、範仲淹等名家心嚮往之,嘉佑初年,蘇洵攜子進京趕考,蘇軾得到了主考官歐陽修的特殊稱賞。當時的歐陽修已經是文壇盟主,一代宗室,竟然對一個初出茅廬的少年如此讚賞,的確有慧眼識人的能力。
  • 蘇軾到京城趕考時,被歐陽修誇「這後生善於讀書,善於運用知識」
    公元1056年,21歲的蘇軾從眉山到京城趕考,當時的考試題目是《刑賞忠厚之至論》。翻譯成白話文就是:以古代君王獎懲賞罰都是本著忠厚寬大的原則展開論述。蘇軾洋洋灑灑寫下自己的看法,其中還引用了一個典故:上古堯帝的時代,司法官皋陶三次要判一個罪犯死刑,堯帝三次赦免他。
  • 歐陽修的自守與識才(洛陽曆代家風故事)
    其實,歐陽修不僅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袖,而且是著名的政治家、史學家,曾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身居高位。他憂國憂民,對有真才實學的後輩竭力推薦,使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張載、程顥等一大批青年才俊脫穎而出。他重視傳承清廉自守的家風,還寫下名篇《誨學說》,教誨後代及世人要勤學上進,做有用之才。
  • 歐陽修《浪淘沙》詞賞,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
    《浪淘沙.把酒祝東風》,是宋代文學家歐陽修與友人梅堯臣在洛陽東城故地重遊時候,有感而發創作的詞文。作者通過「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這句詩,抒發了自己對人生聚散無常的感嘆。歐陽修為何會突然產生這樣的感概呢?
  • 蘇軾懷念恩師,寫下一首詞,句句發自肺腑,讀後令人動容!
    縱觀蘇軾的一生,其恩師歐陽修無疑對他行文、為政、處事等方面,都產生了很大影響。自蘇軾少年求學京城,得到歐陽修的賞識與提攜後,兩人又因政見相同,詩文相和,遂成為忘年之交。但在蘇軾心中,他對恩師歐陽修,始終是抱有崇敬之心的。
  • 歐陽修想起揚州的平山堂,寫下了一首有名的送別詞,讀來很感人
    「揚州太守例能文」,說的就是歐陽修在揚州留下的的佳話,這與蘇軾在杭州留下的「杭州太守例能詩」一樣的為人津津樂道。這兩句話交相輝映,成為鑲嵌在這兩座歷史文化名城中的五彩斑斕的篇章 。由此可見,歐陽修修建的平山堂,是他工作之餘休閒兼娛樂的一個場所。歐陽修與朋友在這裡吟詩作賦,度過工作之餘的閒暇時光,既放鬆身心,又陶冶情操,可見他在揚州的詩酒之樂。自歐陽修之後,其後又有北宋著名史學家的劉敞於1056年知揚州,之後大文豪蘇軾於1092年出知揚州。這段時間揚州文壇風景瑰麗多彩,熱鬧非凡,璀璨的文化為美麗的揚州錦上添花。
  • 3首《賀新郎》,辛棄疾的最佳,蘇軾、劉克莊也很不錯!
    讀過不少宋詞,《賀新郎》這一詞牌還是以辛棄疾的1首最為有名氣,至於蘇軾、劉克莊也各有1首不錯的作品,今天就和小編一起讀讀這3首《賀新郎》,辛棄疾的最佳,蘇軾、劉克莊也寫得不錯!悵平生、交遊零落,只今餘幾!白髮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問何物、能令公喜?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一尊搔首東窗裡。想淵明、停雲詩就,此時風味。江左沉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回首叫、雲飛風起。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 蘇軾在經歷風雨後,留下了這樣一首詩作,教會人們逆境生存!
    宋朝著名的書法家、文學家蘇軾,他的優秀作品被後世所弘揚,但是他的背後,也曾經歷了太多的事情。蘇軾在經歷風雨後,留下了這樣一首詩作,教會人們逆境生存!這首詩是蘇軾當年和友人一起出去玩耍,忽然碰到颳風下雨,不巧的是,拿著雨具的人都已經走了。這時候,跟蘇軾一起淋雨的人狼狽不堪,根據當時的場景想像,肯定都是為了躲雨而焦急萬分。
  • 詩人歐陽修的另一面,曾被學子圍堵大街
    但歷史上很多人都會因為歐陽修的詩文革新運動,就算學子舉報他批卷不公平也依舊堅持己見,認為歐陽修是一個十分古板嚴謹的人,但事實上,歐陽修是一個十分可愛的人。他的思想和別人不一樣,又偏偏敢偷偷的賣弄他這一份小俏皮。
  • 三五盈盈還二八,很多人都理解錯了意思,出自蘇軾這首著名的詞作
    歐陽修在為官期間,舉薦了很多後來享譽天下的人,比如曾鞏、後來的蘇軾一門,都是歐陽修的門下,因此歐陽修被譽為「千古伯樂」。歐陽修本人也十分有才,文章名於天下,蘇軾對他十分尊敬和拜服。當歐陽修去世後,蘇軾對老師的懷念之情不減,當蘇軾五十六歲來到潁州的時候,寫下了下面這首《木蘭花令》,充滿了對恩師的懷念之情。全詞情景交融,意境幽深,思緒悽婉,抒發了蘇軾因為悲秋而產生的懷人感傷情緒,讀來令人感慨不已,一詠三嘆。木蘭花令·次歐公西湖韻蘇軾霜餘已失長淮闊,空聽潺潺清穎咽。佳人猶唱醉翁詞,四十三年如電抹。草頭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還二八。
  • 蘇軾筆下九佳經典名句:句句超逸灑脫,富含哲理
    此句出自蘇軾筆下《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遙想三國往事,念及自己的坎坷遭遇,覺得人生好像一場春夢,於是舉起一杯酒灑在地上來祭奠恆古不變的江水和明月。3.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這句出自蘇軾的《洞仙歌》,這聲嘆息無疑是詞人對人生易逝、世事無常的慨嘆。4.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 「唐宋八大家」今起展出:品讀韓愈和蘇軾的時代
    宋拓(舊題)蘇軾楷書歐陽修醉翁亭記宋拓(舊題)蘇軾楷書歐陽修醉翁亭記   紙本 墨拓 楷書   遼寧省博物館藏《醉翁亭記》初刻碑石字小刻淺,蘇軾在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以大字楷法重書,刻石立碑於醉翁亭。
  • 蘇軾——super star一生的詩歌與佛禪
    蘇軾這位李太白式的天才人物,一生幾起幾落卻仍能吟嘯高歌,灑脫率真,這得益於他生來隨緣自適的性格,更得益於他對佛教的終身浸潤,而最終以禪宗思想為基礎的人生哲學構成了他曠達的風格與超越的情懷。但他以僧為友不念佛,以禪喻詩不執空,以般若大智慧調和了儒釋道三家教義融入實用。
  • 蘇軾:一生風雨,一生坎坷,寫盡人生的百味,值得了解,建議收藏
    這也是蘇東坡參加科舉制度時,文章裡的一句話,那時候的主考官是文壇泰鬥歐陽修,歐陽修對蘇東坡的這句話感到很奇怪,可是他卻遍覽群書,也找不著這句話的出自。那一天歐陽修來到蘇洵的住處,他是想看個明白,看看蘇東坡到底是在哪這書中找到這句話的,難道自身幾十年的修為還比不上一個小有成就的年輕人?「何必知道出自!」
  • 中外歷史上的今天:蘇軾生於眉州、戴高樂就任第五共和國總統
    19日),中國詩人蘇軾出生。一次,蘇軾雅興大發,親自下廚做魚,剛剛燒好,隔著窗戶看見黃庭堅進來了(黃庭堅是中國古代四大字體蔡蘇米黃宗祖之一,是蘇軾摯友,兩人經常以鬥嘴為樂)。知道又是來蹭飯揩油,於是慌忙把魚藏到了碗櫥頂部。黃庭堅進門就道:「今天向子瞻兄請教,敢問蘇軾的蘇怎麼寫?」蘇軾拉長著臉回應:「蘇者,上草下左魚右禾。」黃庭堅又道:「那這個魚放到右邊行嗎?」蘇軾道:「也可。」黃庭堅接著道:「那這個魚放上邊行嗎?」
  • 大詩人蘇軾,一位汪洋肆意的奇才,一生卻仕途坎坷
    蘇軾出生於公元1037年,曾經擔任過禮部的員外郎,在王安石的新政中,他提出了不同的意見,上書當時的統治者,不料卻招到了統治者的貶官,蘇軾之後漂泊不定,那滿身的才華卻壯志難酬。1079年蘇軾因為寫詩嘲諷當今的政治,於是他又被貶謫到了黃州。但是不久之後,蘇軾又被召回到京城,擔任工充的翰林學士。
  • 原來蘇軾貢獻了那麼多成語,你都知道嗎?
    蘇軾作為北宋第一大V,大文學家蘇軾除了是段子手、吃貨、技術宅、時尚先鋒外,還是成語的高產者,不數不知道,一查才發現那麼多成語都出自他的詩詞。 今天咱們就歷數一下蘇軾貢獻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