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公與周文王的故事

2021-01-09 女媧部落

姜太公姓呂名尚,後因封於姜地,號為姜太公。他是西周文武兩代君主的軍師。當初周文王訪太公於渭水時,還有一段很有趣的故事呢!

周文王名叫姫昌,是商紂王屬下的西伯侯,封地在岐山一帶。他見紂王無道,決心起兵造反。但是,他覺得身邊缺乏一個深謀遠慮、運籌指揮的助手,於是是悉心查訪,搜羅人才。

正是春光明媚的早春,周文王帶了文武隨從到渭水邊遊玩。花紅柳綠,春草萌生,景色宜人。文王正在高興的時候,忽然聽見了遠遠傳來的清晰的歌聲,歌聲唱道:

「我曹本是滄海客,洗耳不聽亡國音,日逐洪濤歌浩浩,夜觀星鬥垂孤釣。孤釣不如天地寬,白頭俯仰天地老。」聽那歌詞,包含了商朝將要滅亡,乾坤必定更替,隱者避世逍遙的意思。文王大為驚異,命左右把唱歌的人找來,只見那幾個人是打漁的,就問道:「你們唱的是什麼歌,誰編的?」

漁民回答道:「我們是打漁的,不識字,哪會編歌呢?這是一個叫呂尚的老翁,天天在渭水邊垂竿釣魚唱的,他每天唱這些歌,我們們聽熟了,也都會唱了。」

文王聽了,心裡暗暗佩服那位釣魚的老翁,決定親自拜訪。

文王一行順著溪走了一裡多路,看見一個白髮老翁正穩坐河邊釣魚,文王已經走到他跟前,只見老翁仍然專心垂的,旁若無人。文王看那老翁的魚竿,真是有點奇怪:一根長線上繫著一個直鉤;鉤上也沒有魚餌,更奇怪的是,那那魚竿向上翅起,魚鉤離水面懸空三尺,這樣釣魚,哪能釣得著呢?

文王欠身向老翁施了一禮。呂尚才握著釣竿說:「來者何人?」文王說:「我是西伯姫昌,今日出外遊獵,聽說你是一位賢才,特來拜訪。」呂尚頭也不扭,說道:「你是出獵遊玩,賞玩風景,並不是真的為了訪賢而來。況且,我只不過是一個釣魚的老朽,年紀已經八十歲了,還妄想取什麼功名?我恐怕會妨礙你的遊興,請你回去吧!」說完,收起起魚竿,走進了蘆葦叢中。

文王見老翁在自己面前高傲自尊,更覺得呂尚是個氣度不凡的人,心想,怪我還不夠恭敬。我應該鄭重嚴肅地請他,哪能借遊獵之機把他帶走呢!於是,文王回去齋戒了三天。第四天,特地帶著文武官員和車駕來到了溪。

這時候,呂尚仍然坐在河邊,唱著自己編的歌,那歌聲唱道:「短竿長線守磻溪,這個機關那個知,只釣當朝君與臣,何嘗意在水中魚?」原來,呂尚已經看清文王禮賢下士,極有風度,本想出來輔佐他。現在,文王二次又來了,呂尚的雄心壯志就要實現了。

文王見了呂尚,連忙施禮問候,呂尚慌忙答了禮,兩人來到呂尚的茅屋,討論起天下大事。裡,生文王問:「現在紂王無道,民聲沸騰,我有心興兵伐紂,安邦立國,您您能助我一臂之力嗎?」

呂尚說:「老臣不才,但已經看透了天下形勢,有心為天下人民做些好事。我在渭水垂釣,並非釣魚,只是想釣賢明君主。大王不嫌老臣年老貧寒,兩次相訪,老臣一定捨生忘死,為大王效力。」呂尚接著分析了天下形勢,勸文王再進步積蓄力量,爭取民心,以待時機。文王聽後十分高興於是請呂尚上車,接回府中。此後,呂尚先後為文王和武王當軍師,武王伐紂的勝利和平定天下建立西周,呂尚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相關焦點

  • 姜太公得到周文王重用,不是因為釣魚,而是因為被文王射了一箭
    我們常說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說的是姜太公用直鉤釣魚,然後遇到周文王,從而得到周文王重用的故事,這個版本天下聞名,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其實這個」姜太公釣魚「還有另外一個版本。相傳周文王特別喜好遊獵,每次狩獵出發前都會找佔卜師進行佔卜。
  • 姜太公為什麼釣到了周文王?是偶然還是故意為之?司馬遷都說不清
    年輕時本想在商紂王那裡討個差事,沒想到一直不被賞識,貧困潦倒,到了七八十歲了,突然開了竅,跑到渭水邊上釣起魚來,這就遇到了周文王,倆人一拍即合,推翻了商朝的統治,建立了周王朝。後來他的事跡演變成了諺語:「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這件事情是一個歷史傳說,真實性無從考察,姜太公釣魚的故事恐怕只是出於對漢代人的想像。
  •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原來周文王就是那條魚
    說到姜子牙必然說到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所以姜子牙的成功是來源於他的釣魚,是一點都不假。我們都知道歷史上的姜太公是商末周初軍事家、政治家、韜略家,周朝開國元勳,被民間稱為"姜太公",被尊為"百家宗師"。 傳說姜子牙垂釣於渭水之濱,遇見西伯侯姬昌,拜為太師,輔佐姬昌建立霸業。
  • 姜太公以草人施法,騙周文王,救樵夫母子!
    今天小編要講的是姜子牙的一個故事。姜子牙這個人大家應該都聽過,他的名字在中華五千的歷史上一直在流傳。無論是神話故事,還是史料記載,姜子牙都是一個學富五車的牛逼人物。當然,最令大家熟悉的故事,當屬「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姜子牙八十歲的時候,在河邊釣魚,但他從來沒有釣到魚,這就很奇怪了,然後人們發現,他釣魚的鉤子居然是直的。然後就笑他:「直鉤怎麼能釣到魚呢?」
  • 姜太公與周文王,兩者有何思想感情?
    姜太公遇見周文王,淳于 遇見齊威王而有了知遇之情,而他們遇見了彼此,也得到了知己之情,人間傳揚的不是他們遇見了王有多顯赫,傳揚的只有這份情,也只有情可亙古成璞玉,名利皆化作了浮塵。
  •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啟迪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是一句我們相當熟悉的民間歇後語,從字面上看,表現的是一種消極的等待思想,但實際上卻反映了姜子牙的高超戰略。姜子牙,史稱姜太公,名呂尚,年輕時曾在商都宰牛賣肉,又到孟津賣酒為生。他雖然貧窮潦倒,但胸懷大志,勤習治國安邦之道,期望有朝一日大展宏圖為國效力。但由於他出身卑微,始終沒有施展才華的機會。
  • 歷史故事聯:太公八十行鴻運,邀對下聯
    一、野渡出聯:太公八十行鴻運,邀對下聯二、出聯釋義:「太公八十行鴻運」屬歷史故事對聯,講的是姜太公遇文王的故事。姜太公即姜尚,字子牙,俗稱姜子牙。文王即周文王。據《武王伐紂平話》記載:一天,周文王外出打獵,在渭水邊上看見一個用直鉤釣魚的老頭,竟然釣到很多魚。
  • 歷史上真正的姜太公是什麼樣子,在滅商興周中他做出了哪些貢獻
    商王對此深感不安,先是殺了周文王的父親季歷,後來又把文王姬昌抓起來囚於美裡,雖然後來又把他放還周國。但這些行為引起了周人的極大不滿,發憤圖強,改革內政,發展生產,養精蓄銳,出現一派繁榮興盛的景象。這一切不但吸引了鄰國人民紛紛攜兒帶女投奔周原,而且使許多臣服於商王朝的諸侯國傾向於周,尊周為領袖,周成了西方諸侯國的盟主。
  • 走近道教:民間俗語「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是什麼意思?
    姜太公幫助周文王周武王父子二人推翻了商朝的統治,建立了周朝。由於姜太公運籌帷幄、功勳卓著,在他死後人們將他奉為神明,護佑蒼生,漢代皇帝令各地修建太公廟,並讓開國功臣張良陪祀。後來姜子牙又被帝王敕封為武成王,文廟奉祀孔子,武廟奉祀姜太公。姜太公成為神仙這在很多的文學作品中都有記載,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封神演義》,另外在道教典籍劉向所著的《列仙傳》中,也將姜子牙奉為神明。
  • 周文王背姜子牙走808步,周朝存在808年,難道真的是巧合嗎?
    今天小編和大家說說周文王和姜子牙之間的故事。周文王背姜子牙走808步, 周朝存在808年, 難道真的是巧合嗎?周朝是我國文明史上時間最長的一個朝代,這個朝代有很多讓後人爭論甚大的歷史人物,一部封神榜讓我們對這個相對遙遠的朝代產生了更強烈的興趣。
  • 姜太公釣魚,與周文王5個回合對話,竟直接拜為太師,太精彩!
    姜太公釣魚,與周文王5個回合對話,竟直接拜為太師,太精彩!「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是一句歇後語,講的是商周時期的知名歷史典故。傳說中,姜子牙在渭水河畔,用沒有魚餌的直鉤釣魚,竟然還是釣到了很多魚,這才讓文王主動跟他交談,招入麾下,尊為太師。到周武王即位,姜子牙又被尊為「師尚父」。
  • 在農村蓋房子要上梁為何要寫「姜太公在此」?看了你就明白了!
    在農村蓋房子要上梁為何要寫「姜太公在此」?其實,每個民俗的來歷往往都是來自一個故事。農村造房習俗,也是自古流傳下來的。大家都知道,在民間建房,上梁時立柱上會貼上寫有「紫微高照」和「太公在此」的紅紙,以求避邪驅鬼,上梁大吉。
  • 周文王背姜子牙走了800步,姜子牙:我將保周朝江山800年!
    中國古代歷史,就像一本讀不完的書,不僅有著厚重的文化內涵,很多歷史故事也極具神話色彩,更讓人驚嘆古人的智慧。姜子牙在歷史上,是一個具有大智慧的人,其經典故事,「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雖然在當時,普通人很不理解,殊不知,姜子牙卻是在等一位千古明君的到來,之後,便有了「文王拉車八百步,周朝天下八百年」的歷史故事。周文王背姜子牙走了800步,姜子牙:我將保周朝江山800年!大家也都知道幾個周代的人物,比如說妲己,商紂王等,圍繞他們也發生了很多故事。
  • 老話「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說的是什麼,真的有用嗎?
    明白了吧,周文王的父親(姬太公)預知有聖人要來西岐,周朝會因此興盛,姬太公期盼已久,卻沒能等到聖人出現。所以文王遇見姜子牙的時候,尊稱他為太公望,意思是姬太公盼望的人。姜尚輔佐文王和武王,在滅商興周的過程中功勞極大,被封在齊國。他的故事和傳說很多,被後世人寫成了《封神演義》。
  • 俗語「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什麼意思,南方人的理解最出人意料
    明白了吧,周文王的父親(姬太公)預知有聖人要來西岐,周朝會因此興盛,姬太公期盼已久,卻沒能等到聖人出現他的故事和傳說很多,被後世人寫成了《封神演義》。 在《封神演義》中,很多死去的角色被姜太公封神,所以民間有一句老話,「姜太公在此,諸神退位!」,各路神靈見了姜子牙都得迴避。還有一句老話是,「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又是什麼意思呢?
  • 姜太公釣魚,80歲才拜相,他釣取功名之法,今天能否管用?
    姜太公釣魚,80歲才拜相,他釣取功名之法,今天能否管用?「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這是一句無人不知的口頭禪。太公用這一招,釣到了周文王,成為大周的首任丞相,若是放在現在,這招是否有用呢?《封神演義》中最有名的人物,非姜太公子牙莫屬!
  • 「姜太公在此,諸神退位」這句話怎麼來的?
    姜子牙是我國歷史上真實的、著名的人物,他最大的功勞是輔佐周文王推翻了暴商,建立了近800年歷史的周朝。民間對他也是稱讚不已,後面民間給他安排了很多神話故事,他也逐漸的變成了神話人物。明朝的一部《封神演義》直接將他徹底神話,還創作出來很多膾炙人口篇章。
  • 周文王背姜子牙八百步,周朝天下八百年,文王一開始便背錯了方向
    不過,今天我們故事的主人公是姜子牙和周文王,相比之下這兩位人物才是周朝取代商朝的關鍵。姜子牙又名姜尚,據史料記載,因為其祖先曾經輔佐過大禹治水,因功被封於呂地,故也以呂作為自己的姓氏,因此很多人也將姜尚稱作為「呂尚」。不過,到了姜子牙的時候,整個家族已經走上了沒落,為了維持生計,姜子牙先後做過賣肉的屠夫,酒店的小夥計以及沿街乞討的乞丐。
  • 姜子牙直鉤釣魚邂逅周文王,無異於守株待兔?其實他是這樣想的!
    姜太公直鉤釣魚 姜太公直鉤釣魚的故事收錄在《武王伐紂平話》卷下: 姜子牙「直鉤釣魚」故事發生的背景,話說商末周初,紂王無道,周文王很會治理一方,將自己管轄的西岐治理得井井有條,而且實力越來越強。西岐的日益強大,與周文王的久負賢名,這事傳到商廷那裡,商紂王對此很是不放心,於是周文王被紂王囚禁起來。為了搭救文王,周文王的臣子搜羅上好馬匹、珍寶等,並買通商廷關係,託人在紂王面前求情。於是周文王得以釋放。
  • 姜太公是個什麼樣的人?姜尚起過什麼樣的歷史作用?
    年老窮困之時,西去投奔周文王,終於受到重用,助周剪商。第三,呂尚本是一個懷才不露的道士,隱居於東海邊上。在文王被殷紂王囚禁於牢中的時候,散宜生、閎天因為一向知道姜太公的賢才,便聘請他出來助周滅紂。後來,他們三人設計,為營救西伯,搜集得有莘氏的美女,以及其他珍貴的奇寶怪物,獻於殷紂王,才贖回西伯。文王歸周后,便重用呂尚為軍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