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聊聊坤卦。
坤,義謂地、大地,用作卦名。《說文·土部》:「坤,地也.《易》之卦也。從土,從申,土位在申。」坤,或作「(((」。朱駿聲通訓定聲:「字亦作(((,即卦畫豎作。」王引之不同意此說,見《經義述聞·周易.上》釋「(((」字。坤為八卦之一,又為六十四卦之一。《文言》:「(坤)地道也,臣道也。嘆說卦》:「坤.順也。」「坤為地,為母,為布,為釜,為吝音,為均,為子母牛,為大輿,為文,為眾,為柄;其於地也,為黑。」
山於坤卦象徵地,因而形成了與「坤」結合而指地、大地的諸詞語。如:一、稱大地為「坤靈」、「坤後」、「坤儀」。漢揚雄《司空簌》:「普彼坤靈,件天作則。」晉葛洪《抱樸子·博喻》:「故渾象尊於行健,坤後貴於安貞。」日店書·音樂志三》:「大矣坤儀,至哉神縣。」二、稱地軸為「川l勻11"(古人想像大地有軸),地邊為「坤倪」.晉張華之博物志·地》:「地下有四柱,四仁上廣十萬裡,地有三千六百軸,犬牙相舉。」幼矛韓愈《南海神廟碑》:「乾端坤倪,軒溪呈露。」二、稱大地之德為「坤德」、大地的法則為「坤典」。漢李尤《漏刻銘》:「仰益七暇,俯順坤德。《三國志·蜀志·谷匕正傳》:「俯憲坤典,仰式乾文。」
由於坤卦象徵婦女、女性,因而形成了與「坤」結合而指女性的諸詞語。如稱婚姻中的女方為「坤宅」、「坤造」,稱妻綱為「坤綱廿,稱女式物件如「坤車」、「坤表」,稱女演員為「坤角」、「坤伶」等等皆是。又如稱皇后為「坤極」,稱皇后之德為「坤儀」、「坤德」,明清時曾為皇后所居的宮殿,取名為「坤寧宮」等。《後漢書·皇后紀下·順烈梁皇后》:「梁小貴人宜配天柞,正位坤極.」李賢注:「正其內位,居陰德之極也。」宋王安石《慰太后表》:「方正坤儀之位,上同乾仁之施。」《鏡花緣》第六十七回:「坤德無弧,離暉久照。」明劉若愚《酌中志·大內規制紀略》:「再北曰坤寧宮,皇后所居也。」
坤卦還象徵西南方位,故形成了與「坤」結合而指西南方的諸詞語。如「坤維」、「坤隅」、「坤位」、「坤方」等。《文選·張協<雜詩>之二》:「大火流坤維,白日馳西陸。」李善注引《淮南子》曰:「坤維在西南。」宋蘇軾《寄題梅宣義園亭》詩:「我本放浪人,家寄西南坤。」清李鬥《揚州畫舫錄·蜀岡錄》:「山堂大門在寺坤黔,門內植老桂百餘株。」清黃爽《通緯·易乾鑿度》:「陰始於巳,形於未,據正立位,故坤位在西南,陰之正也。」清朱象賢《聞見偶錄·串月》:「上方山在吳城之坤方,東臨石湖。嘆易.說卦》:「坤為牛.」孔穎達疏:「坤為牛,坤象也。任重而順,故為牛也。」後來,道家則以「坤牛」指到陰之精。例見前《乾卦》「乾馬」。
《坤卦》:「元亨,利牡馬之貞。」義謂與乾卦的牡馬相配,陰隨陽動而化生萬物,故以「坤馬」為坤卦之象。南朝梁簡文帝《馬寶頌》:「乾道應,坤馬來。」
《坤卦》:「初六,履浦,堅冰到。」王弼注:「始於履精,至于堅冰,所謂至柔而動也。剛陰之為道,木於卑弱而後積著者也。」義謂走在稱上,知適嚴寒的冬天就要到來。後以「般霜知冰」、「展掀之漸」、「履鑽堅冰」等比喻見到事物的徵兆就可預知其嚴重後果。漢王充《論衡·譴告》:「履霜以知堅冰必至,天之道也。』,《魏書·釋老志》:「始知祖宗容聖,防遏處深,履霜堅冰,不可不慎。』,《新唐書·高宗紀》:「高宗溺愛l任席,不戎履霜之漸,而毒流天下,貽禍邦家。」亦用「履霜之漸」形容災禍將臨當知所以戎慎。清厲鶴《東城雜記·庚園》:「雖殊墜天之優,敢忘履霜之戎?」又用「堅冰」比喻積過所成之禍.《魏書·天象志三》:「馴而三積,堅冰至焉.」宋範仲淹《上執政書》:「今明盛之朝,豈有大過,亦宜辨於毫末,杜其堅冰。」《坤卦》:「六二,直方大,不習無不利。」孔穎達疏:「生物不邪,謂之直也;地體安靜,是其方也;無物不載,是其大也.」後以「直方」形容公正端方。《韓詩外傳》卷一:「廉潔直方,疾亂不治。」清劉大根《祭舅氏文》:「以君之毅然直方長者,而天乃絕其嗣續。」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