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 易 》 義 理 發 微
第二十一講 坤元之一:
坤 彖 之 義
提 綱
一、卦名本義
二、彖辭要義
三、彖傳大義
點擊文末左下方「閱讀原文」即可查看完整課程
課程講義節選:
二、坤彖要義
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這段話是文王從佔者的角度所系的彖辭。
元,就是開始。亨,就是亨通。利就是有利。牝馬,就是母馬。古人發現,北方草原上的馬群中通常都是十匹牝馬即母馬緊緊隨順著一匹牡馬即公馬一起生活,從來不會進入其他馬群,可見牝馬具有柔順堅貞的特性。
而且牝馬和牡馬一樣,都善於奔跑,有健行的特性,否則也就無法緊隨牡馬而行,所以「牝馬之貞」指的就是象牝馬那樣的柔順而又健行的堅貞。
乾卦代表天德,坤卦代表地德。因為天主宰地,地統於天,所以坤之元亨其實也是承受乾之元亨而來,因而坤卦的元亨與乾卦的元亨意思相同。
那麼自佔者的角度而言,所謂「元亨,利牝馬之貞」,就是說一旦佔到坤卦,文王就告訴你,坤卦給人的啟示就是你的初心或目的也可以說你所選擇的目標是正大光明的,而且所處的境遇也是非常通達順心的,所以就說「元亨」,這與乾卦的佔辭的含義是一樣的。
但還要採取象牝馬那樣的柔順而又健行的方式方法,也就是既要服從有德有位之人的領導或指點,又要加強自身的不懈努力,從而使自己的言行或事業始終保持中正的狀態,這樣才能有利於鞏固保持自己已經取得的成就,所以就說「利牝馬之貞」,這與乾卦的佔辭就有區別了。
坤卦六爻皆陰,是純陰無陽。我們以前講過,陰陽相對而言,陽為主,陰為輔,因而陽先陰後,陽主陰從,這是天地陰陽的基本原理或常道。
因此文王就告誡佔者,君子如有所往,也就是有所行動的話,如果先於有德有位之人而盲目自大,躁行妄動,那就有失陽先陰後、陽主陰從的常道,一定會迷惑而失利,所以就說「先迷」。
但如果後於有德有位之人而柔順謙卑,順承以動,那就能得到有德有位之人的主導或幫助,這就符合陽先陰後、陽主陰從的常道,那當然是非常吉利了,所以就說「後得主,利」。
乾是純陽之卦,坤是純陰之卦。其餘六子按照陽卦多陰、陰卦多陽的原則分為陰陽兩大類。巽、離、兌三卦都是陽爻多於陰爻,皆為陰卦,與坤卦為同類;而坎、艮、震三卦都是陰爻多於陽爻,皆為陽卦,與乾卦為同類。
在文王后天八卦圖中,坤兌居西,巽離居南,四卦同居陰方而為同類,因此文王告誡佔者,如果前往西南方位,則會得到朋類或朋友之助,所以就說「西南得朋」。朋,就是朋類、同類、朋友的意思,也就是志同道合者。
同樣,在文王后天八卦圖中,艮震居東,乾坎居北,四卦同居陽方而為同類,但和坤卦則非同類,因此文王告誡佔者,如果前往東北方位,則會喪失朋類或朋友之助,所以就說「東北喪朋」。
總而言之,只要能懂得天地陰陽之常道就能心安理得,能心安理得自然就能貞守於常道而不失中正,這樣才能始終保持吉利的狀態和效果,所以就說「安貞吉」。
可見在彖辭中,文王只是基於坤卦的卦象而對佔者提出一些告誡而已,到了孔子所作的《彖傳》,才進一步引申到天人之德。
【往期課程連結目錄】
第一講 天人之關係
第二講 太極
第三講 陰陽
第四講 四象
第五講 五行
第六講 河圖
第七講 洛書
第八講 伏羲先天八卦
第九講 文王后天八卦
第十講 作易之由與三才之道
第十一講 用九用六
第十二講 六位時德(上)
第十三講 六位時德(下)
第十四講 乾元之一:乾彖之義(上)
第十五講 乾元之二:乾彖之義(下)
第十六講 乾元之三:乾象之義(上)
第十七講 乾元之四:乾象之義(下)
第十八講 乾元之五:乾文言義(上)
第十九講 乾元之六:乾文言義(中)上部
第十九講 乾元之六:乾文言義(中)下部
第二十講 乾元之七:乾文言義(下)
本人的《周易》義理髮微系列課程,緊扣道德義理及心性修養,倡明先天後天一貫之道,揭示天人合德中庸之法,以克服學易神秘化宿命化的傾向,糾正用易知識化機械化的偏差,從而啟發學者力求把握人生主動,主宰自我命運。
橫渠雲:易為君子謀,不為小人謀。是以發願成大人成聖賢而立功立德者,可以相與共學;若視易為便捷法門而欲成奇巧異術者,則道不同不相與謀。
本人開設有「《周易》義理髮微」微信群,在微信群中演講解答,一律公益免費。歡迎對易學感興趣或有一定研修基礎的朋友私信申請入群共學共勉!(微信號:bq89360803)
點擊文末左下方「閱讀原文」即可查看完整課程
請 長 按 識 別 或 讓 朋 友 掃 碼 關 注
伯勤國學讀書會
歡 迎 您 轉 發 分 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