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
本歌原載於《醫經小學》,後《針灸大成》亦刊載。五輸穴是臨床常用的重要腧穴,十二經都有自己的井、滎、輸、經、合穴,共60個腧穴。陰經第三穴為輸,輸、原同一穴,陽經每經多一個原穴,一般是第四個穴位,位於輸之後,所以共66穴。古人把氣血的流注以水流的從小到大作比喻,《靈樞經·九針十二原》說:"所出為井,所溜為滎,所注為腧,所行為經,所入為合。"《難經·六十八難》云:"井主心下滿,滎主身熱,輸主體重節痛,經主喘咳寒熱,合主逆氣而洩。"五腧穴是十二經經氣出入之所,其次序是從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排列。臟腑有病,都可用五輸穴治療。五輸穴還是子午流注和子母補瀉配穴法的選穴基礎,應背誦熟記。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歌訣】
少商魚際與太淵,經渠尺澤肺相連,商陽二三間合谷,陽溪曲池大腸牽。
厲兌內庭陷谷胃,衝陽解溪三裡隨,隱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陰陵泉要知。
少衝少府屬於心,神門靈道少海尋,少澤前谷後溪腕,陽穀小海小腸經。
至陰通谷束京骨,崑崙委中膀胱知,湧泉然谷與太溪,復溜陰谷腎所宜。
中衝勞宮心包絡,大陵間使傳曲澤,關衝液門中渚焦,陽池支溝天井索。
竅陰俠溪臨泣膽,丘墟陽輔陽陵泉,大敦行間太衝看,中封曲泉屬於肝。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白話解】
肺經的五輸穴是少商、魚際、太淵、經渠、尺澤;大腸經的6個腧穴依次是商陽、二間、三間、合谷(原穴)、陽溪、曲池;厲兌、內庭、陷谷、衝陽(原穴)、解溪、足三裡是胃經的6個腧穴;隱白、大都、太白、商丘、陰陵泉是脾經的五輸穴:心經的五輸穴依次是少衝、少府、神門、靈道、少海;小腸經的6個腧穴依次是少澤、前谷、後溪、腕骨(原穴)、陽穀、小海;至陰、足通谷、束骨、京骨(原穴)、崑崙、委中是膀胱經的6個腧穴;湧泉、然谷、太溪、復溜、陰谷是腎經的五腧穴;心包經的五輸穴依次是中衝、勞宮、大陵、間使、曲澤;三焦經的6個腧穴依次是關衝、液門、中渚、陽池(原穴)、支溝、天井;足竅陰、俠溪、足臨泣、丘墟(原穴)、陽輔、陽陵泉是膽經的6個腧穴;大敦、行間、太衝、中封、曲泉是肝經的五輸穴。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本歌穴位陰經按井、滎、輸(即原)、經、合的順序排列,陽經按井、滎、輸、原、經、合的順序排列。
以上節自谷世喆老師主編的《針灸經絡腧穴歌訣白話解一書》,明天給大家介紹《十二經子母穴補瀉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